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

第61章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61章

小说: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操作:用28号毫针,在散笑穴进针,向水沟穴平透,得气后,边捻针边让患者活动腰部,酸胀感有向上下扩散、有全身发热等情况,在行针10分钟左右,腰部活动功能即可恢复,留针15…20分钟,体征完全恢复时出针。
  典型病例:李xx,男,35岁。在搬运货物时腰部扭伤,疼痛难忍,腰部不能活动。在2人扶持下,针散笑透水沟穴,得气后捻转2分钟,让患者试行活动腰部,10分钟后再次捻转行针,让患者作前俯后仰、蹲起等活动,15分钟后起针,l次治愈。
  33,颈推夹脊
  【取法】俯伏位,在颈第4、5椎旁0。5寸取穴。
  【主治】顽固性呃逆
  【刺灸法】针后火罐
  【治疗经验】
  ◎林建华:颈椎夹脊顽固性呃逆,每获良效。轻者1次痊愈、重者3…5次痊愈。
  典型病例:邓xx,男,42岁。二尖瓣剥离术后1周开始呃逆,白天频频发作,入睡后方可停止,醒来复发,经用西药(药物不详)治疗3天无效,特请笔者会诊。当时患者呃声不断,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唇舌紫暗,舌质瘀点,舌苔白腻,脉数无力。首先在颈椎夹脊穴连续按摩20分钟,消毒后用28号2寸毫针4根、分别刺入颈4、5夹脊穴,行手法得气,患者自觉针感传至中焦,影响到胃腑时,呃逆停止,留针20分钟后出针。最后在颈夹脊穴连续火罐200次,1周后随访、呃逆从未复发。
  注意事项:体虚者采用俯卧位针灸,孕妇少针多灸,以防发生意外。
  34.胸1夹脊
  【取法】第1胸椎棘突旁开3…5分。
  【主治】外感咽痛
  【治疗经验】
  ◎薛立功:外感性咽痛取此穴用毫针泻法,多能立竿见影。
  典型病例:柳K,男,30岁。2天来,先觉恶寒头痛,时有咳嗽,昨天开始咽痒渐至疼痛。现因咽痛不能进食,吞咽唾液亦疼痛难忍。检查:五官端正,咽喉充血,声音嘶哑,脉浮数,苔薄黄。左手按压胸1挟脊穴,右手持1。5寸针垂直进入至l寸许,用提插法找到针感,然后左右等幅度捻转5次,向上轻刮针柄5次,再提插5次,反复操作。至咽部有清凉感出现,患者会顿感咽痛缓解,试咽唾液已不痛。再操作1分钟,咽面包亦无痛楚。
  注意事项:勿向两侧斜刺,不可进针过深,防止刺入脊髓或肺脏,造成事故。
  35.崇骨
  【取法】位于颈后正中线,第6…7颈椎棘突之间陷中,大椎穴上约l寸。
  【主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斜刺
  【治疗经验】
  ◎孙明一:治疗咽喉肿痛,重则水米不进,或已化脓,无不治愈。轻者1次即愈,重者3…5次愈。
  操作:以28号2寸毫针,针尖贴第7颈椎上缘向内上方稍斜进针,刺入0。5…l寸,捻动得气,重提轻按泻之,针感串达喉间,其痛感必轻。能咽口水。留针15分钟,行针1…2次出针。
  典型病例:刘xx,男,36岁。咽部痛、舌灼痛,饮食难下服药不效。咽部红肿,舌质淡红,苔薄白,舌尖边满布赤色芒刺,脉数、右寸关有力。肺胃热壅,肝火上炎,上结于咽喉。取祟骨针之,得气,捻动提按,针气达于咽喉。5分钟后,咽喉及舌完全不痛。再行针1次,留针10分钟,出针。复诊,咽喉已无痛感,舌上红刺已平,再如法治疗l次而愈。
  36.定喘
  【取法】大椎旁0。5寸。
  【主治】颈椎病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康泰隆:用定喘穴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隔日1次,10次作肌电对照,痛减退,纤颤电位消失。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刺激5分钟,留针10分钟,加火罐5分钟,眩晕消失,3…4次治愈。
  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爪切式进针,刺入1…1。5寸,行捻转手法,得气感应为局部有痠胀感,留针20分钟加火罐。
  典型病例:李XX,男,52岁。右肩疼痛、手指麻木已有2个月。摄片检查颈椎增生。伤科治疗效不显,肩痛喜按,得暖则减,抬举尚可。脉缓苔薄,劳损为病,气滞血瘀,复感风寒,邪阻阳明,不通则痛。先拟活血,温化定痛。取右定喘,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每隔5分钟行针1次,留针20分钟。10次愈。
  周xx,女,44岁。阵发眩晕,伴有恶心,已有1日。头位右斜眩晕则甚,恶心欲吐。以往发作采用牵引治疗,改善缓慢。昨晨突发不能站立,脉数苔腻,虚风上旋,急拟熄风。取穴:双定喘穴加火罐。捻转补泻,双侧强刺激。治疗后眩晕止、恶心消。4次后未再发作。
  37.十七椎
  【取法】俯卧位,于第5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腰骶关节间。
  【主治】痛经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徐静霞
  操作:选用28…30号2寸长针,沿棘突间刺入1…1。5寸,采用捻转手法以产生痠、胀感觉为度,至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针感最好至小腹部,每次留针20分钟。
  典型病例:何xx,女,19岁。痛经6年,平时喜冷饮。经来第1天,小腹疼痛甚,腹部得热则舒,伴恶心,经量少,质淡。证属寒凝气滞,针刺十七椎穴后当即止痛。
  38.痞根
  【取法】第1、2腰椎棘突间旁开3。5寸处,左右各1穴。
  【主治】腰肌劳损
  【刺灸法】斜刺,可灸
  【治疗经验】
  ◎李绰成:痞根穴治疗腰肌劳损,取得满意效果。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用3。5…4寸毫针,从穴位处之最痛点进针,斜向脊柱方向约45度角刺入2。5…3寸许,有麻感传至大腿、膝及足。再用艾条温和悬灸痞块部分15…30分钟,灸至局部潮红、皮肤出微汗其效更佳。每隔5…10分钟,震动针头1次,起针后再拔火罐。每日或间日针治1次,8次为1疗程。
  典型病例:周xx,男,56岁。腰痛10余年,轻时常有痛感,重则俯仰转侧不得,睡后翻身起床均痛,活动后减轻,中西药长期治疗未愈。检查血沉偏高,余无异常。触诊:腰大肌痞根穴处有敏感压痛痞块点,右侧较左侧显著。按上述操作方法施治,针感良好,传导至腿、膝、足。痞块随针渐渐缩小,痛感日减,经治15次痊愈。
  39.腰眼
  【取法】俯卧位,臀部出现一凹陷,由此点向上引与督脉平行的直线,其与髂骨翼上缘相交点是穴。
  【主治】下肢冷痛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薛立功:腰眼穴治疗股阴痛、膝关节痛、腰腿痛及下肢冷痛,疗效满意。
  操作:用28号3寸毫针,垂直刺入皮肤,针尖稍向脊柱侧缓慢进针约2。5寸。如遇骨面不能深入时,可将针提至皮下重新刺入,当达要求深度时,可出现触电样麻串感,向足趾放散。得气后向下轻刮针柄5次,提插5次,反复操作5遍,或1…2分钟,直至下肢温热感出现为止。
  典型病例:李xx,男,30岁。5年前冒雨赶路,翌日觉双腿无力,双下肢冰冷疼痛。某医院诊为“线粒体疾病”。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1年,无力稍有改善,但冷痛不减。面色晦暗,舌淡胖大,有齿痕。苔薄白水滑。下肢活动自如,肌力减弱,按之凉,脉沉细无力。辨证属肾阳不足,三阴亏损之经筋失养。左手按压腰眼穴,右手进针,向脊柱方向刺入达2。5寸时,患者有触电样得气感,直放散到足趾。然后向下轻刮针柄5次,轻提插5次,反复操作2分钟,患者觉足底有烘热感。翌日复诊,述股外侧麻冷消失。再针5次,股阴冷痛大减,小腿及足背冷痛稍有好转。嘱逐渐停用激素治疗,改服桂附地黄汤加减,以观后效。
  注意事项及禁忌:有晕针史者、孕妇禁用。要刺入2。5寸,否则无效。但亦不可过深,以防损伤内脏。未掌握好方向进针,常被骨面阻挡,应退至皮下,调整方向再刺,不可在肌层内转向或在骨面上钻顶,否则易出现断针事故。
  40.腰奇
  【取法】尾骶骨尖直上2寸,在第2、3骶椎棘突之间近下方。
  【主治】⑴癫痫 ⑵子宫脱垂 ⑶痔疮
  【刺灸法】斜刺,埋线
  【治疗经验】
  ◎魏翼:腰奇穴为治癫病的经验穴,针尖向上刺。笔者发现针刺方向改向下刺,对血痔、子宫脱垂效果十分显著。
  操作:直刺0。3寸,扳倒针沿皮向上刺2…2。5寸,得气后针感向上扩散至后头部,或针芒向下刺2寸,针感向下肢扩散。留针30分钟,隔日1次。
  典型病例:郭X,男,19岁。患癫痫1年余,初为3个月左右发作1次,渐至每月发作1次。犯病前有头晕、夜间作恶梦,犯病时昏不知人,口吐白沫,数分钟后苏醒。为针腰奇穴,每周治疗1次,坚持治疗3个月,未再发作。
  丁x,女,24岁。患2度子宫脱垂。针腰奇穴,针芒向尾骨尖平刺,针感扩散到下肢,针治当日下垂的子宫已上缩复位。
  安X,男,57岁。患痔疮3年余。针腰奇穴,针芒向尾骨尖平刺2寸,针感传至双下肢,当晚便血即止。每周治疗2次,4年来痔疮便血未再发生。
  ◎吴旭初:腰奇埋线治疗癫痫。
  操作:局部表皮消毒后用00号羊肠线1…2cm,装入套管针内,由穴位处向上沿皮刺入2…3cm,然后边拔针边推针芯,将肠线置于穴内皮下,用消毒纱布掩盖针孔,胶布固定,每隔2…4周埋1次。
  典型病例:XXX,男,23岁。患癫痫16年,每月发作4次,发作时口吐白沫,昏倒抽搐,不省人事,每次持续5…10分钟。经腰奇埋线1次后1个多月未发,以后每月埋线1次,共10次,观察2年未发。
  按语:本穴对某些原发性癫痫疗效较好。
  41.颈百劳
  【取法】颈部后发际下1寸,大椎穴上2寸,旁开1寸处。
  【主治】⑴失眠 ⑵急性结膜炎 ⑶喘息型支气管炎 ⑷喉痹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韩祖濂:百劳穴治疗失眠屡获良效,尤其对心脾亏损所致失眠患者,疗效更佳。
  操作:直刺1寸,得气后用轻补法,捻转10余下,即出针,不留针。
  典型病例:张xx,男,28岁。患者每逢思虑劳倦则出现失眠已6年,平时每晚只能入睡2…3小时,重时彻夜不眠。近日来因治疗血吸虫病服药后整夜不能入睡,疲惫不堪。面色无华,唇舌淡红,脉细软,声不扬,食不香。属心脾不足,造成血虚,心神失养所致不寐。取双侧百劳穴,用轻补法,不留针。针后每夜能睡6小时左右。继续隔日针刺1次,共5次愈。
  注意事项:手法要轻补不留针,如重泻留针则当晚失眠更重。
  ◎孙明一
  操作:以28号1。5寸毫针,刺入捻转得气,反复提按,留针20分钟,行针3次。
  典型病例:杨xx,男,28岁。眼胀痛3天,头痛、眩晕,右目红肿胀痛,眼涩难睁,怕光流泪,口苦心烦。舌红,苔黄腻,脉弦。证属肝胆郁火,外受风邪。治疗时以手指按压颈缘,右百劳穴压痛(++),针刺得气后反复提按,右眼痛磨感即轻,留针20分钟后已完全不痛。次日复诊,右目愈而左目病肿痛红磨,不能睁目,即先针右百劳,再针左百劳,捻动得气,以重提轻按之法泻之。三诊,两目皆愈。由此以后,一般先健侧后患侧取穴施治。
  ◎郭效宗:百劳穴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及喉痹,疗效满意。
  操作:直刺1。5寸,泻法。
  典型病例: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