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

第33章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33章

小说: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典型病例:崔xx,女,36岁。1988年10月5日诊。诊断:失眠。患者近10余日来,烦躁不寐,甚者彻夜不眠,经服催眠镇静之剂而效不佳,故前来就诊。予大陵穴行补法后,当夜可入眠,共治疗3天而失眠愈。
  ◎王耀斌:应用此穴治疗对侧足跟痛为“下病上取”;“交经缪刺”之法,在临床上效果甚佳。每日或隔日1次,轻者l…2次愈,重者3…4次治愈。
  操作:仰掌,刺入大陵约l寸深,得气后拇、食指捻转针柄用泻法。
  典型病例:赵xx,男,27岁。1987年7月10日就诊。诊断:跟骨下脂肪垫损伤。患者1个月前,因跳远不慎,致使左腿疼痛,足跟不能着地,遂到我院外科诊治。双足正侧位片(包括踝关节)未发现骨折及跟骨骨刺,经外敷药物,肿胀消失,疼痛减轻,20天后仍走路跛行,左足跟不敢着地。予针刺右大陵穴行捻转泻法,令左足跟着地,立效。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出针后痛止,走路如常。第3天按上方巩固疗效,临床治愈。
  ◎张唐法:胃痛又称“胃脘痛”。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病。祖国医学认为多由胃气阻滞,不通则痛。笔者认为,胃痛急证急则治其标,针刺以调利气机,以通则不痛为法治疗。
  典型病例:郭xx,女,29岁。1989年11月7日就诊。主诉:胃脘疼痛。病起今晨食生冷之物,遂感胃脘部疼痛,逐渐加剧,全身畏寒,四肢发冷。伴有心胸胀闷,头额汗出。经服用解痉止痛药,症状未见缓解,急来作针刺治疗。患者既往有浅表性胃炎病史。检查:面色苍白,头额汗出,痛苦面容,腹部拒按,舌苔白腻,脉紧。辨证:脉证合参,寒邪犯胃,胃气阻滞,不通则痛。急宜行气和胃止痛。处方:大陵。治疗经过:直刺双侧大陵,进针0。5寸,以捻转结合轻度提插,使其得气。患者疼痛感消失,脸上露出笑容,留针20分钟,痛愈。
  5.劳宫
  【取法】仰掌。于二、三掌骨间,掌横纹上,握拳时当中指与无名指两指端中间取之(诸书均谓二、三掌骨间,吾家世代以三、四掌骨间为准—笔者)。
  【主治】⑴口舌生疮 ⑵舌纵不收
  【机理】劳宫为心包经之荥火穴,功可清心泻火,治疗口舌诸病。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张维劲:笔者多年来运用劳宫穴治疗口、舌诸病,如口舌生疮,口流涎水、舌强等,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新病、实证多l…2次即愈。久病、慢性病一般3…5次可愈。
  操作:用l寸或l寸半毫针,向手背方向直刺5…8分深,以针下满实,不涩不滞为度。留针30…60分钟,针下松滑为准。左右同刺。
  典型病例:董xx之妻,女,42岁。1987年4月8日就诊。患口疮已4年。现症:满口疼痛,舌淡尖绛,腮颊内淡红,间有脱皮溃疡数处,小便清长,大便干稀交作,饮食欠佳,脉沉微数。处方:双劳宫穴。针后次日即愈强半,效不更方,再刺双劳宫穴,兼服知柏地黄汤2剂加肉桂2g;以善其后。从此痊愈未犯。
  周xx,男,12岁。1975年2月14日就诊。主诉(其母代):舌伸出口外6小时。现症:患儿外感发烧1旬,经服药、打针治疗热势已退,今晨突然发现神痴目呆,舌伸出口外,静坐不动,舌淡,苔薄白,脉弦缓。脉症合参,证属心气不足,舌无滋养,筋脉弛缓之故。治宜补虚强心。针刺左劳宫,下针后气机虚滑,拇指向前用力一顶,如鼓应桴,舌收而愈。
  按语:笔者自幼随父张振晖医师学医,目睹父亲运用劳宫穴治愈口、舌生疮、鹅掌风等病不胜枚举。笔者临床工作十几年来,袭用此穴治疗口舌诸病,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6.中冲
  【取法】在手中指尖端中央。
  【主治】⑴中暑实证 ⑵正中神经麻痹
  【机理】中冲是心包经井穴,放血有泄热启闭之功,中暑厥证,乃暑热之邪内陷心包所致,泄血可泄热启闭以苏厥。又可通经活络治神经麻痹。
  【刺灸法】针刺、放血
  【治疗经验】
  ◎郑祥华:利用中冲穴放血治疗中暑实证、小儿急惊风、其它昏迷实证均应针而愈,疗效满意。
  典型病例:张xx,女,60岁。盛夏炎热,突然中暑,昏倒田间,家人送归,另派人到当地医院求治,本人带学生随往。见昏迷不省、烦躁不安,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目上视,面赤唇红,喉痰潮响,脉弦数。诊为中暑之暑风厥证。同往医生曾给予针人中、太冲、颊车、合谷,患者虽有呻吟摇头反应,但不苏醒。后由本人给予针中冲穴,放血疗法,当针刺左侧中冲穴时,患者即“哗”一声叫痛,牙关启开,呻吟数息。再针刺右侧中冲穴,患者在叫痛中逐渐清醒而愈。
  注意事项及禁忌:中暑虚证(热衰竭)患者,临床表现为昏迷不省,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微细之虚脱证,不可应用针刺中冲穴放血。治宜回阳固脱,用艾条悬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
  ◎喻喜春:用中冲穴放血治疗正中神经麻痹,皆为小儿被药物注射到内关穴所引起,轻度者收效快。此外对臂丛神经炎、书痉效果也好。书痉偶发者放血1次即愈,有习惯性者治疗2…3个疗程之后皆愈。治疗为隔天l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共需3…5个疗程。
  典型病例:刘x,女,4岁。1969年3月8日就诊,诊断:正中神经麻痹(药液注射所致)。患儿因发烧,医生用“安乃近”注射在内关穴,注射后发现腕关节下垂,中指活动不灵。用细三棱针点刺中冲,挤出血约0。5ml;每天1次,5次后症状明显减轻,又隔1…2天1次,治疗5次,麻痹接近恢复。
  
  手少阳三焦经穴
  1.关冲
  【取法】无名指指甲根的尺侧角。
  【主治】⑴小儿水泻 ⑵急性咽喉炎
  【刺灸法】针刺;点刺出血
  【治疗经验】
  ◎李欣欣:运用此穴治疗小儿水泻,每日针刺1次,发病后及时针刺者,大多1次即可痊愈,时间久者,需2…3次。
  典型病例:张XX,男,8个月。1988年9月23日就诊。患儿1天来哭闹不止,喂奶不吃,次日凌晨5时许,突然腹泻,大便量多,呈水稀蛋花汤样,伴有腹胀。约上午8时已泻3次,随即到我科就诊。点刺左侧关冲穴出血,约5分钟,患儿进奶,1天后追访,腹泻停止,腹胀消失,告愈。
  按语:三焦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水液运行失调,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阳井为金”,取关冲穴为井金,金能生水,使刚柔相济、阴阳互根,是培治其本之理。
  运用关冲穴,三棱针点刺出血,挤出2…3滴,治疗急性咽喉炎,具有特效。
  刘xx,女,22岁。突发咽喉肿胀疼痛、吞咽不利,咳呛,舌红少苔,脉弦紧。属风热肺闭之症。治以清热宣肺。以上法针后半小时,咽喉肿胀、疼痛均已消失,吞咽无阻。次日二诊,咳呛大减,舌淡红,苔少白滑,脉浮。再针1次而愈。
  按语:肺五行属金,阳井为金,火巳犯金,针刺金井关冲,有泻火育金、生津灭火之功。故对急性咽喉炎确有立杆见影之速效。
  2.液门
  【取法】第四、五指指缝间。
  【主治】头痛
  【机理】泄肝胆火。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李美琪、胡葵:用液门穴治疗肝胆火盛的少阳头痛有效。
  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进针0。3…0。5寸,得气后采取重插轻提手法,使针感上传。
  典型病例:王xx,女,54岁。1989年11月13日来诊。主诉:头痛10余年。患者自诉10年前因儿子车祸受刺激,引发头痛。呈阵发跳胀痛,时轻时重,经用中西药物,久治未愈。伴心烦、急躁,夜寐不实,口干,纳谷尚可,苔薄黄,脉弦细。属肝郁化火,循经上扰。用液门穴1次见效,针后当天只痛1次,先后共针4次头痛消失。
  3.中渚
  【取穴】握拳,手背侧。当四、五掌骨间,掌指关节后方凹陷处。
  【主治】⑴急性臀上皮神经损伤 ⑵急性扁桃体炎 ⑶手握不能伸(脑炎后遗症) ⑷肩周炎 ⑸舌震颤(乙脑后遗症、神经官能症) ⑹胃脘痛 ⑺胸闷 ⑻牙痛 ⑼腰疼 ⑽手腕无力
  【机理】中渚为三焦经输穴,五行属木,输主体重节痛,木气通于肝,肝主筋,故有较好的舒筋止痛作用。
  【刺灸法】斜刺
  【治疗经验】
  ◎何树槐:用中渚穴治疗急性臀上皮神经炎取得良好效果。
  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沿经脉循行方向斜刺,得气后行捻转手法,使针感沿经走行过腕,过肘,如能过肩则更好。有少数病人,其针感可直达病所,效果尤为明显。如无针感传导,可采用苍龙摆尾法,诱发针感。针感传导后,再用龙虎交战法约1…2分钟,至患部疼痛显著减轻或消失,活动时无明显痛感为止。留针10…15分钟。
  典型病例:朱xx,男,25岁。1988年9月10日初诊。主诉:腰部急性扭伤2天,左侧腰臀部剧烈疼痛,行动困难。下坐和立起时疼痛加剧,连及左侧大腿部,由他人搀扶来我处诊治。检查:脊柱正中,无侧弯和压痛,骼嵴下凹陷处有明显压痛,痛而难忍,局部软组织可触及条索状硬物,如筷子粗,直腿抬高试验阴性。x光摄片无异常发现。诊断:臀上皮神经炎。治疗:取右侧中渚穴,用1。5寸长毫针刺入,行手法后,针感沿少阳经传至肩部,再行龙虎交战手法1分钟,令病人活动腰部,自觉轻松,再让患者站起,自述疼痛明显减轻,令其在室内走动,行走自然,再作坐下和立起动作,已无明显痛感。检查骼嵴部条索样软组织已消失。翌日复诊,诸症均除,局部亦无压痛,停止治疗。后随访无不适。
  按语:急性臀上皮神经炎,多由于闪挫、扭伤筋脉,气血瘀阻所致。病变位于骼嵴部,该部属足少阳经脉循行部位,取手少阳经穴中渚,属同名经取穴。中渚属手少阳经“输穴”;“输主体重节痛”,且阳经“输穴”配五行属木,应于肝,肝主筋,故本穴功于疏筋止痛。
  另外,在手法上有苍龙摆尾法,针尖沿经刺入,然后将针柄缓缓摆动,象手扶船舵或左或右,有推动经气运行直达病所的作用。在手法中还有龙虎交战法,左右反复交替捻针,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翟兴明、翟润民:用中渚穴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止痛效果迅速,有针到痛止之效。日1次,一般l…3次可愈。重者日2次,一侧效不佳,可两侧同取。
  操作:用28号毫针,进针稍向上斜,得气后,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转4次,将针提至皮下行提插术,再如前法捻转,留针30分钟。若痛未止,再重复前法。
  典型病例:于xx,女,26岁。1989年4月2日诊,诊断: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咽喉疼痛2日,伴恶寒发热。检查:两侧扁桃体红肿,体温38℃,WBC总数13000/mm3,中性81%,淋巴19%。穴取中渚,得气后如法操作,术毕疼痛止。留针30分钟,间歇运针2次,共针2天痊愈。
  ◎秦德铨:用中渚穴治疗脑病后遗之手握不开,取中渚调三焦气机,如把握治疗时机,只要不变形,约1…3个疗程可恢复。
  操作:右手持针,微向上斜刺,得气后,以左手帮助患儿慢慢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