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

第24章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24章

小说: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池、天柱不留针,于左太阳穴和十二井穴三棱针点刺出血,头痛缓解片刻,诸症复如故。继而挑刺双侧膏肓俞,其痛即止,诸症基本消失。患者次日到某驻军医院眼科检查,确诊为“暴发充血性青光眼”。迄今11年随访,未见复发,唯视力逐年低下。
  注意事项及禁忌:凡上述主治急症,有一个以上主症者,只要符合一刮(见瘀点)二刺(不疼)三挑(出恶血)之条件,即可得基本告愈或完全治愈之奇效。取穴可按男左女右找点,也可双侧同时找点。可以首选,也可以在其他疗法无效时再用。有出血性疾患之人慎用。
  按语:本疗法是在民间挑刺“羊毛疔”的启示下,参阅痧症专书《痧胀玉衡》和《医宗金鉴》等有关文献,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与历代医家对膏肓俞偏重补益气血之说存异。挑刺膏肓俞,泻中寓补,祛邪扶正,临床屡用确有实效。
  ◎邢克利:临床中对久治不愈的单纯性咳嗽一症,用艾条温和灸膏肓俞有效。温热感必传双肘尖处,效果为佳。一般隔日灸1次,3…5次显效或痊愈。
  操作:患者取坐位,暴露膏肓俞穴,医者左右手各持一根艾条,对准穴位,温和灸10…20分钟。
  典型病例:张xx,男,58岁。1989年9月28日转诊。内科诊为漫性气管炎。咳嗽多年,一直在内科诊治。每早咳嗽较甚。夜间咳醒,痰粘。反复发作,精神欠佳,食欲不振,治疗效果不显故转此求治。上症已月余,苔白腻,脉滑。久咳伤脾,脾失健运,痰湿侵肺。行膏肓俞温和灸20分钟。灸中自诉胸中畅快,热感传到胳膊。隔日复诊,诸症大减。同上法隔日1次,共灸治5次,久咳已愈。
  21.秩边
  【取法】骶管裂孔外侧,腰俞旁开3寸。
  【主治】⑴小便失禁 ⑵遗尿 ⑶排尿困难、癃闭 ⑷尿道炎 ⑸腰扭伤 ⑹坐骨神经痛 ⑺股外侧皮神经炎
  【机理】秩边穴为膀胱经穴,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故针刺秩边能治疗腰部及下肢疾患。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属局部取穴。
  【刺灸法】直刺;斜刺
  【治疗经验】
  ◎郭盛峰
  操作:采取针刺不同深度、不同角度、不同针感传导治疗不同疾病。如针尖向内侧斜刺2…3寸,针感达肛门部位,可治疗后阴疾患;针尖向内侧斜刺3…5寸,针感可达前阴部位,可治疗前阴疾患;针尖向外侧斜刺环跳,针感达下肢部位,可治疗下肢疾患。
  典型病例:冯xx,男。1982年4月28日就诊。主诉:近10多天来,出现尿频现象,有时竟难以控制。诊为功能性小便失禁。治疗取双侧秩边穴,使针感直达阴茎部位,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治疗1次痊愈。
  ◎张剑秋:运用秩边穴除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病症外,还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遗尿、尿失禁、排尿障碍、前列腺炎、阳萎等,收到满意效果。
  操作:用28号3…4寸毫针针刺。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或下肢瘫痪时垂直进针,直刺3…4寸,行提插法,以针感放射到足底为度,留针20…30分钟。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时,针尖要向内下方倾斜45度进针3…4寸,行提插法,以针感放射至前阴部为度,留针20…30分钟。
  典型病例:胡XX,女,22岁。1982年9月6日就诊。诊断:遗尿。患者自幼患遗尿症,每夜尿床l…2次,历经多方治疗均无效,曾针刺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等常规治疗,仅能取得暂时效果。于1982年9月6日起,改用针刺双侧秩边穴,如法操作,使针感放射至前阴部,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针后疗效显著,在1个疗程中只尿床1次,疗程结束后未再遗尿。随访2年疗效巩固。
  邹xx,男,26岁。1982年8月5日就诊。诊断:排尿障碍。患者于1975年4月间因坐车途中憋尿时间过长,即出现排尿困难,小便仅能点滴而下,每次排尿需历时3…5小时方能排尽。自感心烦懊憹,周身不适,夜不成寐,痛苦万分。曾至多处医院针灸(均取腹部及下肢穴位)和中西药物治疗6…7年之久,症状虽有减轻,但每次小便仍需1…2小时,影响工作。1982年8月来本院针灸治疗,用常法治疗未效。后改刺秩边穴,针感放射至外生殖器,针后顿觉症状减轻,排尿顺利。1个疗程结束后,排尿障碍症状基本消失,随访7年,疗效巩固。
  ◎师怀堂:用秩边穴治疗下肢疾患、泌尿、生殖、妇科疾患、直肠肛门疾病,疗效显著,有些甚至具有奇效。许多病例经1…2次治疗,即获痊愈。
  操作:在临床治疗中,因所用针具不同,对秩边穴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刺激方法。①毫针刺法:取28号3。5…5寸毫针,垂直刺入3…4寸,针感可达下肢、足趾,用于治疗下肢疾患,针身向前倾斜10度刺入3寸,针感可达少腹、阴器、会阴部,用于治疗泌尿、生殖、妇科疾病;针身向后倾斜10度刺入3寸,针感可达肛肠部,并有便意感。经轻微提插捻转得气后,迅速施用滞针手法,使针感速达病所,留针1…2分钟即出针,起针时只要轻轻倒捻几转,再往下刺,即可顺利出针。滞针手法的关键是医者有意识地使用指上内力使针尖与周围组织缠住滞紧,但决不能让针体与其周围的组织及表皮缠住,特别是不能让表皮与针根滞住。②火针的操作方法:选用细、中、粗三种规格的单头、三头火针,医者右手持针,左手持酒精灯,待针尖部烧至白亮时,垂直刺入,然后急速出针(寒痹可留针1…2分钟)。出针后,立即用力按压针孔,以防出血感染,也可减轻痛苦。注意:必须将针烧至白亮(约800度),浅刺可烧至通红;深度一般2…2。5寸,应视病人体形、体质、病情而定,必须垂直刺入。
  典型病例:史xx,女,48岁。1988年2月18日就诊。诊断:尿道炎。患者10余天来自觉尿频、尿急、尿道灼痛,18日病情加重。发病初曾服抗生素、中药,并在尿道放置抗菌优片,症状未减,痛苦难忍。舌质红,苔薄黄,两脉浮数。当即以毫针刺秩边穴,施用“滞针”手法,留针30分钟,起针后症状明显减轻,精神好转,1年后随访无复发。
  薛xx,女,24岁。1958年9月5日就诊。诊断:坐骨神经痛(寒痹)。患者右臀部及下肢麻凉困痛1年余。经x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多方诊治效果不佳。近日困痛更甚。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先以火针点刺秩边穴,针刺2次后疼痛明显减轻,后用毫针、火针配合施治(即先用火针点刺,后施以毫针,留针20分钟)。1疗程后(14天);疼痛完全消失,仅有麻木感,又针数次,临床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武X,男,72岁。1985年10月20日就诊。诊断:单纯性前列腺增生症(癃闭)。患者于1985年9月19日因咳嗽半月、发烧伴尿潴留1日入职工医院,予抗感染对症处理,烧退,但腹坠胀、尿潴留不减,遂请外科会诊,直肠指诊:前列腺中度肥大,中央沟变平浅。印象:单纯性前列腺增生症。经治未效,拒绝手术。当即针秩边(双),留针20分钟,施“滞针”手法,使针感传至睾丸、尿道,留针时患者即可自行排尿,第2天又针1次,腹胀明显减轻。针5次后,小便如常。
  ◎仝祺龄:针刺秩边穴治疗腰扭伤、腰骶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取得满意效果。
  操作:直刺1。6…2。5寸,大幅度提插捻转,针下有过电样感传至足趾,有时传至前后二阴,针双侧穴,不留针。
  典型病例:殷xx,男,60岁。腰部扭伤不能转动2小时,咳嗽疼痛加重,针法如上,针感传至足趾,不留针,出针后腰部即活动自如。
  ◎崔述贵
  操作:用28或30号3…4寸毫针,直刺3…4寸,得气后提插捻转,使局部有痠麻胀重感,并向下肢远端放射,有时可达足底或足背外侧。间歇动留针,每5分钟行针1次,留针15…20分钟。寒湿型可采用温针灸或艾条灸沿疼痛部分循经温熏,以病人有温热舒适感为度。风热型采用泻法,一般不留针。瘀血型宜用泻法,可提插捻转中强度刺激,局部可加拔火罐。虚弱型用补法,宜轻刺激。每天针灸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3天,再继续治疗。
  典型病例:刘xx,男,48岁。1988年7月25日就诊。诊断:股外侧皮神经炎。近7天来自觉因受凉后右大腿麻木、蚁行感,逐渐疼痛加重,剧痛难忍。常于行走或站立时加重。经查下肢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右大腿前外侧皮肤痛觉减弱。舌淡苔白,脉沉。证属风寒湿之邪闭阻经络之痹证。针刺秩边,行针5分钟后,疼痛明显减轻,再针阳陵泉,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针刺15次治愈。
  注意事项:孕妇禁针;针秩边穴一经出现放射性针感,应立即停止运针,并将针体稍向上提,以免损伤坐骨神经。尤其在使用穴位注射和电针时更应注意,防止造成末梢神经烧灼性疼痛现象。
  按语:秩边穴为膀胱经穴,膀胱经脉循行夹脊循腰部两侧,沿臀部、大腿正中、小腿正中后侧转外侧沿足小趾出其端,此与坐骨神经的走行一致,故取秩边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取得满意效果。
  22.合阳
  【取法】胭窝中央下2寸,委中与承山穴连线上取穴。
  【主治】⑴急性腰扭伤 ⑵混合痔
  【机理】合阳为膀胱经穴,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有络别入于肛,针刺合阳可激发膀胱经气,行气活血止痛,故可治疗腰扭伤及痔疮。
  【刺灸法】直刺;点刺出血
  【治疗经验】
  ◎毕福高
  操作:用28号2寸半毫针,快速直刺进针2寸,得气后,施提插捻转,使触电样针感传至脚趾为佳。
  典型病例:孙xx,男,30岁。于1987年9月12日来院就诊。因搬物不慎腰扭伤1天余,不能随意活动,咳嗽则疼痛加剧。检查:右侧腰部骶棘肌压痛明显,脉沉紧,舌质红,苔薄白。诊断:急性腰扭伤。先针刺合阳穴,重用提插捻转泻法。复刺阿是穴时,令患者自己活动感到最痛的部位,即是阿是穴,针刺阿是穴,针至局部感觉沉胀麻木为度,行针2…3分钟左右,腰痛已止,病告痊愈。
  ◎喻喜春:合阳穴放血治疗痔疮、肛裂、脱肛,有良效。成人痔疮或肛裂放血每日l次,3…5次即愈或有显效,小儿脱肛5…10次效果明显,一般不需按疗程治疗。
  操作:成人此穴位处常有络结出现,点刺放血最方便。每次放血5…15ml。小儿脱肛用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后,拔罐或挤血0。5…1。5ml。
  典型病例:章XX,男,25岁。1989年10月15日就诊。诊断:混合痔。患者发现痔疮已2年,发作时红肿疼痛出血,此次因走路多喝水少而大便干燥,发作已3天。6、9点处各有混合痔1个,红紫色伴血痂。于双合阳穴之络结上点刺,各放血约5ml,每日l次,2次后症状消退。
  23.承山
  【取法】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主治】⑴落枕 ⑵腓肠肌劳损 ⑶痔疾、便血 ⑷痛经 ⑸后头痛 ⑹急性腰扭伤
  【机理】膀胱经循行为从头走足行身后,其经别“由腘中下尻五寸别入于肛”,承山穴为膀胱经下肢要穴,能调理膀胱经气,故可治疗由于膀胱经气异常所致的各种疾病。
  【刺灸法】直刺,点刺放血
  【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