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马称号语原考+芮传明-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义。但是,若将它作为马色的修饰词,则似有未妥。因为,在早期的突厥语中,作为动物白色皮毛的修饰词另有一个 ak ,尽管后来ak 也逐渐用以修饰其它事物,但当初却正是与ürü? 相对的。亦即是说,ak 专用以指称白色皮毛的动物;而ürü? 则用来泛指其它与“白色”有关的事物,诸如“白(银)”、“白(石)”、“白(土)”、“白(云)”以及“黎明(意谓东方发白)”等。在突厥语古文献中似乎只见到“ak 马”,而未见“ürü?马”。因此,“踰轮”的语原恐非ürü?。
《阙利啜碑》'29'东面第 3 行记云:“在……战役中,阙利啜骑自己的枣骝马(冲杀)……”东面第 9 行道:“那次葛逻禄人断其栗色马的后腿。”这里所谓的“枣骝马”和“栗色马”,都是古突厥语yegren(at)的对译名。克劳森将 yegren 解释为“‘chestnut’as the color of a horse’s coat”'30',则是指明此词只是用作为马匹皮毛的“栗色”、“褐色”。可见 yegren 确曾作为专门的马名流行于游牧人中间,那么,此名传入汉土,也就十分合乎情理了。
尽管“踰”字的上古音以齿塞音 d… 作为声母,似乎与突厥语“栗色”的声母,舌面持续音 y… 不太吻合。但是我们知道,齿塞音d… 与舌面持续音 y… 在语音方面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有许多以 y… 为声母的中古音字,其上古音都以d… 为声母。例如,予、余、愉、与、育、愈等等都是,当然也包括“踰”字。蒲立本推测,有一种声母的演变发展是这样的:*δ…> d… *δi> *?i… > y… 。诸如“俞、揄、输、蝓、偷”以及“失、佚、轶、秩”和“由、柚、抽、迪”等字组,都证明了齿塞音和舌面持续音之间的演变。'31'
另一方面,古突厥语 yegren 的发音也并非一成不变。例如,它在中、俄学者所称的“新维吾尔语”中作?iren;在吉尔吉斯语中作je:rde;在哈萨克语中作 jiren;在察合台语中作ceren 。所以,“踰轮”和yugren 在语音方面实际上是吻合的。
鉴于 yugren 可以作为马匹毛色的专门修饰词,甚至作为坐骑的专称;它也曾屡次作为突厥贵人的战马名出现在碑铭中;同时其语音又与“踰轮”相合,所以我们得以将它视作“踰轮”的语原。
四.“渠黄”和“决波騟”的语原可能是 kuba:
“渠黄”是周穆王的“八骏”之六,“决波騟”则是唐太宗号称的“十骥”之五。我认为,它们很可能共有一个语原,即突厥语kuba:。
kuba:一词经常被用来指称牲畜的毛色,诸如马、牛等。其含义为“灰白色”、“淡灰色”、“暗黄色”以及“暗褐色”或“焦茶色”等。它至今存在于某些现代突厥语中,如东北、西北、北部中央语言群中都还在使用。喀什噶里解释十一世纪哈卡尼语中的“kuba: at”一词道:“一种毛色处于栗色与黄色之间的马。”'32'据此看来,则 kuba: 还有“深黄色(马)”或“火黄色(马)”的意思。所以,似乎可以断定,这种马的毛色与黄色是颇为接近的——有时偏淡一些,有时则偏深一些。有鉴于此,古代汉人在其译名中加入一个“黄”字,也就不无道理了。
不过,“渠黄”一名的形成,还不只在于对毛色的意译;实际上,它与原语在语音方面也是较为吻合的。“渠黄”的古音作 *g’io g’wa?。“渠”字的声母 g… 与 kuba: 的声母 k… 均属舌根音,只是有浊、清之分,它们在发音时易于互转,是十分明显的,在此不必赘述。至于“黄”与…ba: 的对音,则需略作解释。“黄”的中古音作 γwa?,现代吴语中作 wang(与“王”字同音)。这一现象表明了“黄”字的首音很容易向半元音 w… 转化。而 w… 与 v…、p…、b… 又极易互转。今阿富汗东北边境瓦汉(Wakhan)的梵名为 Vakkana,《洛阳伽蓝记》译作“钵和”,《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译作“仆迦那”、“步迦拿”,便是一例。'33'
此外,公元六世纪中叶,在中央亚欧地区自东往西迁徙的游牧部落阿瓦尔人的非汉语名颇多,有 Abaroi、Avari、Avares 、Abar 等;有些学者认为,《阙特勤碑》东面第4行提及的Apar;也是指这一部落。而在汉文译名中,除了现在常用的“阿瓦尔”一词外,古人似乎还译成“阿拔”、“悦般”等。'34'上述二例清楚表明,w…、v…、p…、b… 等发音极为接近,经常互转。所以,如果说古人为了体现kuba: 马皮毛黄色的特点,而用发音大致相近的“渠黄”作为其音义兼顾的译名,也十分合乎情理。
“决波”的古音作 *kiwat *pwα,显然与 kuba: 之音相合,完全可以作为其译名。在此要着重谈一下“决波騟”中的“騟”字。《玉篇》云:“騟,紫色马。”《集韵》则谓:“騟,马杂色。”则此字关于马之毛色的定义并无定说。依我之见,所谓“紫色”、“杂色”等说法,恐怕都是后人的附会;“騟”字在最初或许也是一个音译名。
在古突厥语中,有个衍生自动词“快速奔跑”的名词 yügrük,义为“快马”或“生气勃勃的马”。约成于十三世纪的一部察合台语诗集中写道:“如果命运多舛,即使你鞭打快马,它也不会飞快奔跑。”'35'由此可见,yügrük是一种能够飞快奔跑的良种马的专称,而不是一般性地指称正在快跑的马。游牧人对于骏马的这一称呼,完全可能随着各种名马一起传入中国;而古代汉人以音近的“騟”字作为它的省译,也并非没有可能。至少,这里所说的“决波騟”的语原,很可能就是突厥语 kuba: yügrük 的省译名,亦即“黄色骏马”之意。唐太宗得“十骥”后,撰文盛赞之,形容其奔跑之迅捷道:“仰轮乌而竞逐,顺绪气而争追,……尘不及起,影不暇生。顾见弯弓,逾劲羽而先及;遥瞻伏兽,占人目而前知。”'36'足见奔跑迅速乃是“十骥”的重要特征之一。又,《酉阳杂俎》载云:“骨利干国献马百匹,十匹尤骏,上为制名。决波騟者,近后足有距,走历门三限不踬,上尤惜之。”'37',尤其突出了“决波騟”的足力之佳。因此,我们有相当的根据说,“决波騟”乃是 kuba: yügrük 的音译名。
五.华骝可能是突厥语 Kula: 的译名
郭璞注《穆天子传》云:“华骝,色如华而赤。今名马缥赤者为枣骝;枣骝,赤也。”陈澔在解释《礼记》有关朝臣之服饰款式的“杂带,君朱绿,大夫玄华”一语时,注云:“玄华者,外以玄,内以华;华,黄色也。”'38'由此可见,所谓的“华骝”,当是黄而带红的一种马。
十分有趣的是,古突厥人对于和“华骝”色泽相近的一种马的称呼,其发音也与之相似—— kula: 。此词几乎专门用以指称马的毛色,也可以作为具有这种毛色的马的名号。它至今存在于所有的突厥语中。据多尔弗说,kula: 义为“具有黑色鬃毛和尾巴的焦茶色马”。'39'成于十四世纪末的一本汉语-回纥语辞典将它释作“黄马”或“黄土色的马”。'40' 喀什噶里(vol。Ⅲ; p。233)释为“焦茶色的马”。在现代土耳其语中,kula 乃是“黄褐色的,或赤褐色的(马)”之意。其它尚有“淡黄褐色”、“灰斑栗色”、“腿部黄色,背有黑色条纹”等等说法。不管如何,大体上说来,kula: 的毛色在“黄”、“棕”、“褐”之间,这与“华骝”的色泽相仿。
“华骝”的古音为 *g’wR *li?g,k…、g… 分别为清舌根音的浊舌根音,极易互转;所以就语音而言,将 kula: 视作“华骝”的语原,并无什么问题。
kula:可能成为“华骝”之语原的更有力证明是:这种马始终被人们视为珍奇和高贵的坐骑。艾辛转引中世纪学者赞基(Zangi)的记述道,突厥人所称的 qula 或 kula ,乃是一种长有吉祥的黑色的斑点、条状背纹、鬃毛、尾巴的马。它们被认为是“太阳马”;在奥斯曼时期的许多绘画中,kula 马都是皇家成员的坐骑。此外,在巴什库尔迪斯坦(地当今俄罗斯联邦的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位于乌拉尔山南端),这种背脊上有黑色条纹的淡黄褐色马则被视作出自伏尔加河中的水生神马。'41'
又,凡尔那德斯基记道,一个奥塞梯族学者曾经告诉他,阿兰族的良种马一直残留在亚速海东岸的艾斯克地区,到俄国 1917 年革命以后,它们才绝迹。在这些良种马中,最珍贵的一种是灰斑栗色马,奥塞梯语称为xalas (发音作 khalas);义为“白霜(色)”。马背上有黑色条纹,马鬃、马尾也呈黑色。这位奥塞梯学者曾经拥有过一匹这样的马,他形容此马“高大,瘦削,(跑起来)迅捷得象一阵狂风。”'42' 显然,奥塞梯人所谓的 xalas,就是突厥人所说的 kula:、 kula 或 qula 马。
在此,我们不仅看到 kula: 与华骝一样,是一种神奇的骏马;而且其毛色竟与汉文古籍对“骝”的描绘出奇地相似──“骝者,《说文》云‘赤马,黑髦尾也。’《诗·小戎》笺‘赤身黑鬣曰骝。’”'43'因此,更有理由认为“华骝”即是古今闻名于中央亚欧地区的良种马 kula:。
六。 “飒露紫”当即名马saurag
“飒露紫”乃是“昭陵六骏”之首(其次序排在西面第一位),当是唐太宗所有爱马中的最宠爱者。《册府元龟》很具体地描述了其功业:“初,帝有骏马,名瘛蹲纤苛僬蠖喑酥谠敬莘妫蚪越荨3⑻滞跏莱溆谒甯锹矸唬ㄕ揭凭埃寺砦魇杆校谏瞎诺蹋铱庵鼻鹦泄О渭舐硭馈V潦亲纺畈灰眩淌⑵湎裱伞!保44'这段文字除了向我们具体描述唐太宗的骏马外,还暗示了极有意思的一点──“飒露紫”很可能是个音译名,因为它也可以称作“瘛蹲纤薄!
“飒”、“瘛绷阶值闹泄乓艟皊ap。”,而“露”字之语音为luo’ '45'。我们因而发现,古代中央亚欧地区有一种名马与之发音相近。在里海地区,有种与 xalas 差不多的骏马,阿兰语称为 saurag,义为“黑背(马)”。这类马十分著名,以至饲养它们的部落或者部落首领也以此命名。例如,公元四世纪后期,有个阿兰族的部落追随哥特人迫逐巴尔干人,部落的酋长便叫 Safrac,显然是阿兰语 saurag 的拉丁语转写。'46'
阿伦谈到,这个阿兰语马名传到高加索山北部的塞卡西亚语中,便称为 shaulokh ;而阿拉伯人的良种马 shalua 一名则恐怕又是来自塞卡西亚语。saurag 的名贵程度可在下述例子中体现出来:据说,格鲁吉亚的女王撒玛尔的丈夫,奥塞梯人大卫·索斯兰曾用一个村庄和一个城堡换得了一匹 saurag 。'47'足见这种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简直可与西汉武帝时大宛汗血马在中原朝廷中的地位相媲美。
鉴于 saurag 既是古代中央亚欧地区极为珍贵和著名的骏马名号,又与“飒露”在语音方面相合,所以我们有较充分的理由认为它是 “昭陵六骏”之一“飒露(紫)”的语原。至于汉文马名中的“紫”字,当是该马毛色的意译。由于 saurag 原义“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