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说话最有效-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建立或理顺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也并不难。如果可能的话,管理者可以先把坏消息的情况告知公司所有的中层主管和骨干人员。再由这些中层主管逐级传递。这样可以使坏消息的传递更具有人性化。另外,这些中层主管可以为管理者收集、提供基层员工将会提出的问题,有助于管理者制定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的沟通方案。
还有,部门负责人如果能够和管理者一道,把握好事态的发展,会更有助于及时准确地通报最新信息,及早发现被误传的信息或谣言。还可以帮助管理者稳定、安抚员工。
● 给坏消息一个缓冲带
“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同样一件事,有的人说出来就是万劫不复的大灾难,而有的人说起来却是沉着自信,一切尽在掌握。对管理者来说,既让员工们清楚、准确地了解所要面对的坏消息,而又不引起太大的骚乱,不妨在公布坏消息的时候,先设置一个缓冲带,让员工在接受坏消息前有个心理准备。
以公司要裁员的坏消息为例,因为与其他所有坏消息相比,可能没有哪一种消息要比这对员工的影响更深,打击更大的了。管理者应如何与员工沟通,才能既忠实地传递出坏消息,又能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破坏程度降到最小呢?不妨看看下面两个例子:
案例一:
主管一:“公司最近效益不太好,这已经是一种共识。但是公司绝不希望通过裁员来改变这种局面,这是公司历来的宗旨,而且公司决策层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在不影响员工队伍的前提下来扭转我们的财务状况。不过公司也不能承诺百分之百避免裁员。有太多的因素在影响着这个目标的达成,包括下个季度我们的销售情况、利率情况,还有其他一些指数。一旦有新情况,我们会马上通知大家。为方便与大家沟通,总裁秘书的办公室开通了临时热线,大家有什么疑惑或难处可以随时播打热线电话,公司领导一定尽力解决。同时还需要强调的是,要想避免裁员,我们首先要生产出客户想买的优质产品,所以大家的努力对公司克服目前的难关将是至关重要的。恳请大家安心工作,为我们更好地共渡难关而努力。”
案例二:
主管二:“先给大家提个醒,公司最近效益不好,裁员是十之八九的事儿。所以大家要好好表现,争取不要做被淘汰的那一个。”
两个案例,孰优孰劣,当然一眼见高下。
综上所述,管理者要安全有效地将坏消息传递给员工,应遵循以下原则:
有选择地告知坏消息;找到适当的沟通时机;公布坏消息前,让员工有个心理准备。
这些原则虽不是百试不爽的灵丹,但至少可以给身处危机中的管理者们一些启示和帮助。
当优秀的员工要“改嫁”时(1)
刘老板是A公司西南区总经销经理,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销售业绩翻番,年终得到了A公司不错的返点奖励,并且得到了更优惠的销售政策。刘老板暗自高兴,雄心万丈,计划今年销售额再翻一番,毛收入实现一倍半的增长。
然而,春节过后上班不到一个月,接二连三地有好几位中层经理向他递上辞呈。业绩最好的四川地区的李经理首先发难。在过去的一年里,李经理负责的四川市场销售业绩翻了一番,更要命的是他这一走,占公司销售60%的四川市场一时无人可以接手!
一时间,弄得刘老板心绪大乱,手足无措。
像刘老板这样,正准备大显身手,施展拳脚之时,却遇到手下干将,甚至是左膀右臂另栖高枝,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关键员工的离去,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候甚至是灾难性的。但是这种情况几乎又是每天都在发生,无法回避的,正如赛普拉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T。 J。 Rodger所说:
“现在已没有一家公司能将自己密封起来,来阻止外来竞争的侵袭,公司内部高质量的员工,始终不断地收到来自外面提供的工作机会。”
有专家统计:在那些自愿离职的员工当中,去意已决地向企业提出辞职的大约占40%;辞职目标不是特别明确的约占20%,介于两者之间的辞职员工约占40%。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只要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做出积极正确的反应,准确把握员工离职的心态和原因,大部分员工是可以被挽留下来的。
那么管理者将如何通过有效沟通,既可以最大可能地挽留住员工而又不失公司的尊严呢?
● 尽快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收到核心员工的辞职报告后,管理者应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人力资源顾问建议在5~10分钟内),甚至可以中断会议,放下手头的日常工作,以示对这件事情的重视。任何迟疑、怠慢都有可能让这位员工理解为冷漠、轻视,使他们更加坚定离职的决心。
并且一定要争取与之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因为电话或E…mail中的交流,失掉了表情与语气的辅助,不利于管理者掌握更真实、更全面的信息。这个时候首先要通过面谈,察言观色,尽可能地了解到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判断还有多少挽回的余地。
许多时候,离职的员工并不愿意说出辞职的真相。比方说:明明是由于公司的工作压力过大或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而另谋高就,但员工怕直言相告会使自己显得无能,或者怕开罪某人,因此常常拿“为高薪跳槽”来搪塞。这样就不利于管理者判断事情真相,采取有效的对策。所以,这个时候管理者的问话应具有一定的策略,真诚挽留的同时,听话听音,旁敲侧击地了解真相。比如,与其直截了当地问:
“你为什么选择离开公司?”
“谈谈你辞职的理由。”
就不如换个角度,有技巧地问:
“你觉得你要去的那个公司,它的哪些方面更吸引你?”(与自己的公司进行对照,找差距。)
“是你主动找到那家公司,还是那家公司主动找你的呢?”(员工的主动与被动决定着他留下来的可能性有多大。)
“你希望公司作出哪些改变可以使你继续留在公司?”(表明公司挽留的诚意,从中寻找公司的不足。)
当优秀的员工要“改嫁”时(2)
● 谈话切中关键,争取双赢
准确掌握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之后,管理者可针对其主要问题(如有些次要原因在短期内无法解决,企业管理者应给予合理的解释,以求得员工的理解。),根据本企业政策,在资源许可的范围内先口头承诺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出调整和改善,并保证在多长时间内给出具体的挽留方案。语气要诚恳,但更要有原则性。
所谓在谈话中争取双赢就是:留住人才是一方面,但也不应该为了留住人才而开出有损公司利益或尊严的条件。不能把谈话沦为和员工讨价还价的交易。
A公司职员小魏是技术部的业务骨干,工作两年后决定要出去深造,和相关领导沟通了几次都未能实现愿望。
直属领导出于本部门的利益考虑,不想放走小魏这个顶门柱;培训部门由于当时经费紧张的问题,也没有给小魏肯定的答复。一心想要学习充电的小魏萌生了辞职深造的想法。于是,一纸辞职书交到了人力资源部经理手上。
人力资源部经理在面谈中了解到小魏辞职的真正原因之后,觉得根据公司的情况,调整一下培训方案,为小魏争取一个深造机会是有可能的。于是,便和要辞职的小魏有了下面的谈话:
“小魏,首先得向你道歉,由于沟通上的不通畅,迫使你以辞职的方式为自己争取学习机会。看得出来,公司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改进。其实公司一向很注重年轻员工的培养与成长,只不过今年的培训经费相对紧张一些。但是公司不想因为这种原因失去你这样的优秀员工,所以基于目前的培训条件,我们可以考虑调整培训方案,在明年的时候送你出去深造,当然这需要你等半年的时间。”
小魏:“……”
经理:“具体方案明天给你回复。这样的话,你能否再慎重考虑一下你的辞职报告呢?”
小魏:“好的,经理,我会慎重考虑。”
经理:“在这里也要感谢你给人力资源部提了个醒,我们今后会增加培训方案的透明度,理顺沟通渠道,不能让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在这段谈话中,人力资源经理抓住小魏辞职的主要原因,入情入理、有礼有节地给予解释和解决。既让小魏了解到公司的难处,感受到公司留人的诚意,又让他看到自己带薪深造的希望。同时公司的立场和观点也灌输其中。
● 不要做无法兑现的承诺
在面谈的过程中,如果对方开出了公司无法满足或明显不合理的条件,管理者在这个时候,切忌情急关心,一心为留住员工,一口答应,以此取悦对方。这样做不但有损公司尊严,容易引起对方的轻视,而且条件无法兑现时依然会让人才得而复失,更给公司留下失信于人的恶名,实在得不偿失。
面对这种情况,管理者完全可以从公司的权限与能力出发,将公司的难处和局限讲在明处,让员工明白:如果他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公司十分欢迎他回来。如果不能,公司也绝不会委曲求全,满足他的一己私利。
● 留不住人才留建议
对那些义无反顾,去意已决的员工,管理者不妨放松心情,“留不如放”,曾经拥有也是美丽的。但依然可以在和这些员工的面谈中,获得对公司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可以在辞职员工办好一切离职手续,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再一次安排面谈,挖掘其“剩余价值”,根据他们离职的原因,谈谈公司应该改进的地方。以利于公司今后的发展与进步。
当优秀的员工要“改嫁”时(3)
● 注重随机沟通
员工离职的情绪,多半情况下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管理者如果将工作做得足够耐心细致,就能够在员工离职之前发现一些苗头,防患于未然。
吴主任最近发现本部门的一个项目骨干经常迟到,而且工作不在状态,精神萎靡不振。
有一天吃午饭的时候,吴主任看似无意地和那位项目骨干坐到了一起,不动声色地和他闲聊天。一聊之下才知道,对方的妻子正住院做手术,他既要看护生病的妻子又要照顾上幼儿园的儿子,实在累得够呛。更让他不安的是,手上新接的项目正逐渐进入攻坚阶段,压力越来越大。他不想耽搁工作,又要照顾家人,一时分身无术。
当天下午,吴主任立刻把这个情况反应到项目经理那里。项目经理找到骨干谈话后,适时调整了他的工作量,减轻了他的负担。
事后,那位业务骨干万分感激地对吴主任和项目经理说:“当时实在是工作家庭两头忙不迭。吴主任和我聊天那几天,我正考虑要不要辞职,等老婆出院再重新找工作呢。现在好了,我真庆幸自己还留在这个集体中。”
可见,随机沟通对防止员工流失的帮助有多大。
● 挽留优秀员工的TIPS
挽留优秀员工,在做好面对面的“谈判”时,更要辅以具体的行动和细节上的安排,这样会大大提高留住员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