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功力的几种有效方法-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先谈谈发劲,我认为武术中的招式并不重要,因为普通人都想的到,甚至都能自己想出来,一拳一脚都能模仿名家。但是名家的一拳一脚姿势相同,却有难以想象的威力。比如郭云深,半步蹦拳,同样的姿势,却打遍天下无敌手。为什么,是因为掌握了劲法,发劲如行云流水,化劲如旋转中的陀螺,在配合前进或后退的身法,那才是武术的真第。
光有招式,没有发劲或是发劲不熟练,那么浑身都是破绽。学好了发劲,无论什么招式都是决招。身法移动中的发劲更是重要。
如何发劲。打个比方,站在地上打沙带,多多少少沙带会向后移动。如果让人穿上溜冰鞋打沙带,那么人一定会向后退。所以出拳首先得利用好地面的摩擦力。其次是要学会腰劲,本人先谈一下双抖劲。一条毛巾,打湿,直接甩出去,威力并不是很大,甩出去后在用力往后一拉,就会听见啪的一声,人被抽到会很痛。这中间毛巾抖了两下,甩出去是往前抖,往后拉是向后抖。出拳也一样腰先向前猛的一拧,把拳头象射箭一样打出去,当然从肩膀到手指都要放松,当拳要打到目标之前,腰在向后一拧,就象毛巾向后一拉一样,达到目标之时,拳头再用力绷紧。这其间腰抖了两下,一下向前,一下向后,这就是双抖劲。如果空练,拳头绷紧之时,也会有啪的响身,这就对了。出拳时要注意吃住地面的摩擦力,不能打滑,否则就会想穿着溜冰鞋打拳,设想在半空中的人在没有惯性的作用下,出拳在大也不过等于其体重。其实在双抖劲之上还有三抖劲,就是在最后用力时在向前一抖,这样就总共三抖。这是中国武术到现在为止,最凶狠的发劲方法。
运用到穿透力中,就变的很可怕。可以透过表面而伤内脏。但注意发劲前要先放松。顶劲发力时,(所谓顶劲发力,就是双手在和对方顶住无法放松时直接发力伤人)要让对方的劲沉到自己后腿上。肩甲骨不能被对方顶的后缩,要含胸,吃住对方的力。顶力时不要把劲处于发完状态,就象一张弓拉到了底,这样你的全部力都被对方顶住,无法射箭。要处于蓄力状态,就象一张弓拉了一半,只要背一拱,马上拉弓射箭,当然速度要快,否则拉弓之时对方的劲就会把你顶死。发劲前意念先到对方身上,拳没到意念先到。顶劲发力需要深厚的内力,所以很难。
其实打蜡烛能够锻炼人的穿透力,在练习时,不能用手扇风,必须用拳头打出去,这是练习集中力量,跟力量大小无关,力量越集中,灭蜡烛的距离就越远。真正的高手不在他有多大力量,而在于他能集中多少力量。
可怕踢击力的训练
〃你的踢法没力量〃施君总是这样说我;然而;那时的我是散手教练的宠儿;我的边踢常常令执靶的师兄第叫苦不迭。但在施君面前;我哑口无言。这个貌不惊人;块头不大的年青人所表现出来的杀伤力使我除了感到惊讶;佩服;剩下的只有奢求。。。。。。幸好;那个骄傲;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施君终于成为了我的好友。临别前第三日;施君向我示范讲解了他的踢击训练:
第1步:提起一只脚做金鸡独力。用支撑脚蹬地用力向前踢。(大家做做看;踢不起来吧;这完全要靠你支撑脚蹬地和腰胯的力量。别丧气;练一个月先。施君当时表演时仅穿了个拖鞋;从起跳到落地我感觉有2米左右的距离)
第2步:提起一只脚做金鸡独力。用支撑脚蹬地用力向侧踢
第3步:提起一只脚做金鸡独力。用支撑脚蹬地用力向前作360度转身旋踢(这可是高难度;即便施君当时表演也要换上回力鞋;热身一下再踢。你若能做到;那;OK;毕业)
(后话:施君踢击的可怕在于在短距离亦可发力重创对手。事实上看过施君动作;你很难再有交流一下的念头。我分别时对施君说过一句;我如何有你的水平;我就不练了。)
咏春拳之千斤重锤功
话说咏春习者,大都是秀士书生,自古书生多壮志。在吟风弄月仰或经国济世伏案之余,活动活动胳膊腿,以博个文武双全之修。可能在偶然时发现这个练法不错,就一代代传了下来,但今人多视之简单而轻之,或晒然嘻笑,却不知内中玄妙,明珠暗投,岂不惜哉。
这个练法,简易至极,但其功用却极宏著,能在短时间内增强发拳力度,誉之千斤,当然太过,但也说明其力度不可小视,难能可贵的是对于穿透性力理的养成最有好处。体悟得透,拳到人飞并不为难。更能增强上肢结体强度,以令形值强化,人攻我不入,我攻人莫御。并能初步明白力由何来?当何驭之?又如何左右互换?不然纵顷洞庭之水为墨,也未必能让初学者知个一二。
练法嘛,说出来大家不要笑,更不要骂我故弄玄虚,因其中确有玄虚须要细细说明。
咱们都在地上练过伏卧撑吗?现在不在地上练,在桌上练。以双拳撑桌,间开一掌左右,双臂撑到略直,注意把身体悬空撑起,脚离地,把重量全压在拳上。唉,说不定已经开始有人骂了,这样的东东谁不会呀。且慢骂,关键就在这里了。当以双臂的力量把身体撑起之时,有意让双臂双肩肌肉全部放松,越松越好。这时,你会感觉力量全撑到了双肩背部之中心夹脊处,这就对了,这时,你试试动动双膀扇子骨,用扇子骨处的力量,(注意双臂放松,不可丝毫用力)撑一撑劲,把身体撑起。初学时有点困难,但几天之后就会得心应手了。当你能随意用扇子骨处的力量把自已的身体撑起放下时,可试着用单一面的扇子骨撑一撑,左撑撑、右撑撑,当用一面的扇子骨也能随意把身体撑起放下并能左右随意转换时,恭喜你,力由根发、阴松阳紧(因双臂要保持一定姿态,处于受力状态,在放松的意念指指导下,自然就会阴松阳紧,当松的松,当紧的紧,肌肉高度协调)、力由内换、通肩达背等等东西,你就掌握大半了。
这个练法简单得让人好笑,所以人们总不太重视,殊不知,大道本也是平常的。
我曾教过一个因瘦小体弱面常常被人欺负的在校学生,因见面时间太短,不能教得太多,只好让他每天这样撑十来分钟,其它的一概未教,未想到,在二个月后,他忍无可忍之下,一举手,将一个长期欺负他的大个社会青年下颌骨击碎,以至让人括目相看。
使出拳力道增大几倍的法门
我这里想谈的是肩胛骨及前锯肌在出拳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人的肩胛骨大致成两个倒置的三角形,前锯肌的后缘与肩胛骨下顶点相连,而前缘么——大家可以看一下李小龙的肌肉,他肋间那几个突出的锯齿就是了~!!前锯肌是强力的推力肌,如果能充分调动其作用的话,练健美的朋友卧推可以多推起几十斤的重量。优秀的拳手胸肌不见得有多发达,但前锯肌一定是出众的,比如李小龙。
前锯肌的具体作用是让肩胛骨下端向下、向前移动,从而带动肩部下沉前移。我们可以简单的体会一下,手臂向前伸直,双手相握,然后双肩向下向前移动——也就是一个束肩拔背的动作——是不是能体会到肩胛骨的移动?各流派的拳法都很重视前锯肌的作用(当然了,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来),以简单的“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来说,大家现在试一下,其最终形成的形态是不是肩胛骨下端充分前移?48小时自卫术中的高频鼓荡,其中有一个动作是双臂夹紧肋部,出拳,要求出拳时束肩,效果也是肩胛骨下端下移、前移,前锯肌绷紧;咏春寸拳的核心秘密也是充分调动前锯肌参与动作;刘念的抟气心法中上体的抟气肩胛骨的运动是重要的一部分;还有轨迹拳俯卧桩,老李说俯卧桩可以使“肋间生肉”,肋间是什么肉?前锯肌嘛~!!!
在网上看到一位朋友提到,练习多年才从录像中发现的拳击出拳的秘密:击中目标时手臂抖震,大臂内旋。其实简单点说,就是在击中目标的一瞬间束肩而已,就是这么一个小动作,因为充分调动了强大的前锯肌的力量而使拳劲猛增!!
再说一下前锯肌的锻炼方法,动力性训练卧推是最简单的,但是卧推是多部肌肉同时参加运动,效果并不好,我推荐“咏春拳之千斤重锤功”,这个练习基本上是纯粹的前锯肌练习,效果非常好。至于静力性训练,最简单也是效果最好的,非俯卧桩莫属了。
平时稍微锻炼一下,在出拳时,拳击中目标的瞬间,加上一个束肩动作(向下、向前束),不管你练的是什么,让你的出拳的力道大上几倍是没有问题的,可以打出所谓的“寸劲”——当然了,前提是你以前没有意识到前锯肌的作用,出拳时没有把它充分的调动起来。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那就进一步的提高它吧~
发力训练
规范练习一。
实战式的基础上(无论是左脚在前还是右脚在前都可),以后脚掌为圆心,猛然向内向下拧蹬地面,同时拧腰转胯,把肩送出,两眼仍平视前方,送出之肩保护自己下颌、重心不变,两膝仍微屈。
默默细心地体会脚掌蹬地、拧腰、转胯、送肩的这些动作的感觉。
然后换成反架式进行练习。
要点:1、刚练习时,应以慢慢放松练习为主,细心体会其每一动作之要领、力的发起及传递过程。
2、一旦掌握了正确要求的发力方式,则要求整个的过程一气呵成,用你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量向极限冲刺。
3、脚掌拧蹬地面要短促有力。
规范练习二
(预备式)全身放松,精神集中,两脚左右分开,略宽于肩,两脚尖向前,两脚平行,两膝微屈内扣,有含胸拔背之式,双肩内扣下沉,双手臂曲肘,弯曲度以小不能使大臂和小臂的夹角肌肉有紧张的感觉,大不能使两臂的肌肉有拉紧的感觉,克手放在左腮下,右手放在右腮下,腋下含空,两手半握成拳状,下凳内扣,头上倾,目光前视,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
动作1
左脚不动,右脚以前脚掌为圆心,猛然拧蹬地面向内旋转90度,并带动躯干转动45度,同时,髋部作突然水平平面转动,同时通过身体的转动带动肩关节也在水平面上作顺势抖动,重心不变,视线不变,同一侧肩胯在一条直线上。
然后恢复预备式。
动作2
换左脚拧蹬,过程同上。
通过上面练习,可以发现:
脚用力拧蹬地面时,反作用力上升,髋关节同时快速内转,配合腰部的拧转带动上体也内转,使内外力加速,同时也带动着肩部的快速抖动,使力再次加速,给手臂部的运动积蓄了爆炸性的力量。
这也就是我们“不动位均衡拧蹬发力”练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