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名女知青-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婆婆说:“若愿意,我把你、天元、黄黄都带到那边去。我们和强强一块,还是一户好端端的完完整整的家。”
娅梅说:“天元呢?”
婆婆说:“由不得他,有我去说。”
很长时间以来,婆婆在娅梅面前出现,都没有这次的面容清晰,她连婆婆脸上的老年金斑都看得一清二楚,如同夜晚扬头去看天上离地面最近的几颗星星。还有婆婆的声音,略微沙哑,如喉咙里卡了什么,且那哀伤的语气里,有阴黑淡淡的一股凉气,极如深夜风高的胡同里,吹出的凉嗖嗖的一股捕捉不住的风。说完了,婆婆便走了。离开那个竹编的北方农村时兴的又低又矮的凳子时,那凳子发出了细微尖利的几下吱嘎的响声,婆婆便就不见了,仿佛在你面前转眼即失的一道人影。
娅梅从灶房盛饭出来,从天元身边过去,看到他初盛的一碗酸酱面条,还才吃了三分之一,所余的大半碗,在碗里成了粘粘稠稠一团,她说你怎么不吃?他说我不太想吃。然后又说,娅梅你想留下,到底是随便说说,还是下了死心?
她说:“说过几遍了,我是下了死心。”
就在这个时候,台子地上响起了一个男人的高唤,到刘城和洛阳去的快些吃饭,快些收拾行李喽——我马上就要走啦!是司机的催促。司机的高叫粗重响亮咋咋喳喳,如同从半空折断落下的树枝竹竿,一根一根的嗓音,都砸在了天元的脸上。立马,他的脸苍白起来,碗在手里也微微地抖。不消说,躲不开的行将发生的一切,随着司机的高叫和村人的脚步声,一步一步迫近到了眼前。
108
汽车的喇叭声,嘹亮清脆,在山梁上响了三道,如是三道电闪,从台子地上风吹而过。随着这喇叭声的第二次催促,娅梅和天元都看到门前通往山梁上的村路,急急忙忙过去了一群又一群的张家营人。当年曾经做了几十年支书的老人,背上背了一个大包,晒干的红辣椒,挣扎着露在包袱外面;当年接替支书做了村长又下台的老村长,也在那人群中,穿一套褪色的军衣,扛着从山梁深处买来的中药,这到洛阳一卖,谁也不知到底能赚多少。余皆还有曾同天元争过我死你活的大冈,还有小本儿买卖的男人女人,都肩扛手提地从门前过去,有说有笑,也有骂骂咧咧,说急着奔丧似的,我还没吃完饭就催着上车。这时的日光,也正暖得厉害,从大门望至远处,满山满梁都透明着光色。有几只乌鸦在山梁上飞去,好像是山梁上跳动的几粒黑球。院墙的阴影,已经伸展过来,爬到了黄黄的肚上。有一只绿肚子苍蝇,放心大胆地落在黄黄的眼睫上一动不动,而睡着的黄黄,却是死了似的无动于衷。娅梅把目光由远渐近地收回来,最后看到的是面如土色的天元的脸。她说你怎么了,你是不是有病了天元?天元说我不想再在这张家营里过日子,我同你远走高飞行不行?
娅梅说:“到哪儿?”
天元说:“到省会。”
娅梅说我就是在省会不能呆了我才回到张家营,我以为满世界都没有张家营这块地方好。她这样说着,把饭碗从嘴边端下来。我实话实说吧天元,她说我过腻了都市生活,我有你我后半辈子用不完的钱,你留下来我们在这张家营,安安稳稳过日子,平平静静打发后半生。她说眼下我想过山虎和他媳妇那种天老地荒的干净日子了。至此,她仿佛把该说的都说了,一片心迹,表白于地,信不信由你是了。也是至此,门口的脚步声渐渐稀落,天元的脸上,开始流动着淡红血色。他依然端着大半碗饭,回望着娅梅的脸。
“你真的是为我才回到张家营的吗?”
娅梅和天元正视着。
“我还为了谁?”
天元说:“你又结了婚,还生了孩子。孩子死了,迫不得已才想到了张家营,想到了我天元。你回到张家营五天来,我每天都等着把这些说出来,说出来我也就决心留下和你过日子,可我等了五天五夜,问了十次二十次,可你就不肯把实情告诉我。你不把实情告诉我,你如何让我和你复婚过日子?”
山梁上又响了催促的喇叭声,树头也又响起了搭车去洛阳、刘城的脚步声。天元说完这些,如同终于走完了一段路程一样,回身一望,娅梅终于被他撇脱在了理屈的身后。他的脸上,开始回荡了反败为胜的光色,从尴尬的境地跋涉出来后的轻松,在他舒展的额门上,变成白亮,同日光汇在一起,在宽大浅皱的额门上跳来跳去。可是,他本来以为他说出这些,她会有猛遇了一场冰雹样手忙脚乱,会向他求些什么,说些什么,及至说完时候,抬头看她,她却是平常脸色,如同什么也没听见一样,只是把目光从他肩上投望过去,像望了一样少见的风光景色。天元转过身去一看,才看到刘城的女人,不知何时站到了大门口儿。她穿了一套只有城市人才敢穿在身上的鲜艳红亮的春装,立在那儿,被日光一照,实在是光彩夺目得十分可以。油嫩水白的脸色,在门框的影儿里,呈出淡淡的红润,尤其那两道居然在山梁乡村也敢浓妆淡抹的嘴唇,红得如落日的两束霞光。还有脖子上围的纱巾,本来是一身三月的桃红,这纱巾却猛地成了深绿,绿得仿佛纱巾不是系在脖子,而是挂在天空的一湾绿水,似乎随时都会化在天空里边。她立在大门口儿,不亢不卑的站直身子,手里提了两个在省会正十分流行褐红色的大牛皮箱子,其模样不像搭便车去往哪儿,倒好像要开始一趟轻松愉快的人生旅行。
娅梅说:“过来坐啊,别站在门口。”
刘城的女人说:“不坐了,听说张老师要去洛阳,我来唤他,汽车立马要走。”
天元怔怔地站将起来。
娅梅说:
“你同这刘城的女人走吧天元。我一看她就是能干的女人,别让人家苦苦地死等。”
109
刘城的女人依然在门口站着,红艳艳如一轮不落的太阳。娅梅和天元谁也没有将碗里的酸饭吃完。去黄黄身边倒饭喂黄黄的时候,连叫几声,黄黄却依旧地没有一动,用脚轻轻踢了一下,仿佛是踢着一根空枯的木头,心里一惊,拿手摸了方知,原来被日光晒了半天,黄黄的身子还是凉凉如一块寒冰。这时也才知道,黄黄已经果真死了。寿终正寝。
随着黄黄的无疾而终,娅梅和天元对望一眼,在惊奇恍惚之间,两个人一同跟着老人到了另外一个境界。新的世界,却都是老的面容,使人觉到,那面世界遗弃的,都被这边捡将起来,如获至宝,奉若神明,规规正正组合着一种古朴、全新的生活。这一天春日正温,二月李白,三月桃红,在这初春的二三月之间,天元一家张罗着给儿子强强成家立业。事情也是想象不到,转眼之间,强强已经长得人高马大,除了略嫌瘦削以外,说起来也是十分标致,浓眉大眼,高挺鼻梁,及至强强走来称爹叫娘时候,天元和娅梅都不敢答应。然而掐指一算,不也是嘛,一别达十五年之久,孩子已经二十多岁,早就到了成家时候。若父母早些过来撑着家里门面,也许孙子都正抱在了怀里。强强的媳妇,娅梅曾谋过一面,总的说来,除略嫌土气一些,各方各面,都还比较满意。娶亲的仪式,完全是祖先留下的一套习俗。一早的天亮时分,男方家里去了一乘轿子,一群接客,吹着唢呐,放着鞭炮,到女方家里接人去了。至太阳高起,山坡上黄爽爽透明起来,对面山梁上隐约传来了《百鸟朝凤》那千百年来,一承不变的喜庆乐律。嘀嘀嗒嗒,阴阳有致,既清纯激越,妙音美韵,旋律动人,又委婉迤逦,曲折连绵,带着一丝凄情伤感。同是一曲民乐,原来这边那边,吹奏起来却是两种意味。随着响器班由远至近的吹奏,鞭炮声也由稀渐浓,砰砰啪啪,炸得满世界轰鸣。村里那些天元和娅梅还有些陌生的孩娃,这时候,激动得欢蹦乱跳,在门口蜂来蝶去,吵吵嚷嚷,说说闹闹,凭空多添了几分吉庆的喜悦。望着这些半大的孩子,娅梅说我一个也不认识了。天元说,你怎么就会认识,离开张家营一走就是十余年。有一个孩娃在门口放炮,炸着了手指哇哇大哭,天元便指着他说,这是三婶家孙子,那年在崖上拾柴,摔下死了,你看转眼就这么大了。二婶是娅梅极其熟悉的,她过去将那孩娃抱来,哄了再哄,又给他一把糖吃,孩娃才上了哭声。孩娃的肩上,挎了一个手缝书包,天元从中取出一本,是小学第五册语文。翻开一看,原来和那边的书本大致一样,只多了几则寓言故事。打开书本第九十一面,有则寓言叫《人的诞生》,仔细读了一遍,和那边关于人的起源说法,有天壤之别,大不一样。大意是说,人是由动物转化而来,山老虎是动物之王。所以由山虎转化为狐狸,由狐狸转化为豹子,由豹子转化为狗和猫,最终才成为其人。说转化为狐狸,是为了吸取狐狸的智慧。转化为豹子,是为了吸取豹子的勇敢。转化为狗,是为了吸取狗的忠诚。转化为猫,是为了吸取猫对真假、丑恶之辨别能力。从而,人就有了一切之美德,就最终成了人。寓言的最后,说山梁上人们最早的祖先由此而来,因此祖先就取名叫山虎。天元觉得这寓言居然同《欢乐家园》有着暗连,惊奇十分,又觉荒唐可笑,就把书本递给了娅梅。娅梅正看时,大门口突然响起了惊天动地的鞭炮、唢呐,和孩娃们叫嚷的新娘子来了的高呼。接下,从门外进来了婚礼大司仪,他左肩右携,套一个一作宽的红绸布圈儿,很像那边人世的广告小姐或什么礼宾人物。他进来不由分说,把强强拉到一边,把强强的奶奶按在院子正椅上,说这是上祖之位,把娅梅和天元按在老人面前,稍低一些的位上,说这是父母之位。然后对着满院的人唤:
“新娘子马上就到,各位都按我说的准备——”
娅梅总觉得这司仪有些面熟。天元趴在她的耳朵上说。这是张家营老村长的哥,因为爱吃狗肉,几年前得了狂犬病,就到了这边。于是,娅梅想起了她在张家营时,那个开药店的医生。想起了年轻时死在白果树山监狱的狐狸,想起了十年前死去的家父,想起了几个月前一出世便死了的又一个儿子。这时候稍稍有些悲哀,也有些庆幸,没想到都还可以见到他们。回身问端坐的婆婆,说你到这边早些,见没见过狐狸?婆婆说没有见过,怕狐狸早回省会去了。说那边的人已经到了这边,各回各的老家里去,同村的还是同村,同乡的还是同乡。正这样悄声说对,大门口鞭炮轰鸣,人声鼎沸,热闹得无以形容。
原来新娘子到了。
和娅梅嫁往张家营时一样,新娘子被搀下八人抬轿,进行了一系列过门槛、跳火盆、踩红布、丢饺子、抓红枣、嘴吐枣籽,一拜天神,二拜奶奶、父母,夫妻交拜,跪入洞房等仪式,最后开始了婚宴的大吃大喝。
如此整整三天三夜热闹不息,方兴未艾,整个村庄都为又一桩婚事庆典恭贺。单各家送的礼品,如红布、衣裳、枕头、被面、单子等等,一些乡土社会礼俗上常见的东西,整整码满一个屋子。直到七天之后,这如火如茶。大轰大嗡的热闹才算减弱。该下地的下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