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学-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善于用兵之外,夏言还决心整顿吏治,他在考察官员时不徇私情,铁面无私,先后逮捕处分了十余名大员。严嵩的儿子严世番在公卿问横行霸道,毫无顾忌;在宫中与皇帝一起长大,曾经救过驾的锦衣都督陆炳和皇帝的亲信崔无也是不恶不作,夏言不畏权势,想对他们绳之以法,为百性除害。。严嵩知道儿子罪不容赦,但又不想自己的宝贝儿子被杀,于是便带着自己的儿子和陆炳一起到夏言的府上谢罪,他们跪在夏言面前涕泪横流,痛陈自己的过错,说自己有负朝廷的厚望,事已至此,惟有悬崖勒马,浪子回头,痛改恶习,为国家尽忠。
夏言看到严嵩父子和陆炳哭得伤心,认为他们的态度诚恳,于是便动了恻隐之心,劝他们弃恶从善,为国效力,特别宽恕了他们。
但是,严嵩对此不以为恩,反以为仇,在以后的日子里更是绞尽脑汁寻找打击夏言的机会。
曾铣在前线率军督战,他治军严谨,以身作则,可是有一些将领因为朝中有靠山,所以对曾铣的命令有时置之不理,常常贻误战机。为此,曾铣请求夏言启奏圣上,请赐他“誓剑”,只要“誓剑”在手,那么就可以斩杀那些不听从命令的将官。曾铣便向皇帝启奏。严嵩却偷偷地对嘉靖说这是“擅权自用”,对皇权不利,于是嘉靖皇帝便否决了曾铣的启奏。这时,严嵩又在皇上那里参了夏言一本,说曾铣在前线寻衅滋事,夏言祸国殃民,并要求辞官来逃避夏言的欺凌。他还勾结同党,七卿中有四卿都攻击夏言误国,偏偏此时澄城县出现山崩,严嵩便指使真人陶仲文欺骗皇上,说这预示着皇上身体将会有恙,但可以杀大臣来转移天意。同时,严嵩又指使人诬告曾铣通过夏言的岳父用克扣的军饷贿赂首辅夏言,结果曾铣被捕,没有经过审讯便被斩首,夏言也被赶出了内阁。
严嵩把夏言赶出内阁之后,仍不满足,这次他要斩草除根,因为只要夏言活着,那么皇帝说不定哪天又会将他召回。1548年9月,俺答兵进犯大同,严嵩说这是夏言、曾铣挑衅的结果。10月,夏言被杀害。同时,夏言、曾铣的妻子儿女也遭到流放,抄他们的家时家中没有任何私财,以至天下人为他们喊冤。
小人案例之七十三:春秋时期有个晋国人叫屠岸贾,他是晋灵公时的大夫。晋灵公是一个昏庸无道、贪图享乐的君主。他在位时,对百姓横征暴敛,恣竞掳掠,每日不知处理政务,只知在后宫嬉戏。作为大夫的屠岸贾对于晋灵公的行为却不劝谏,而是想方设法为晋灵公出谋划策,帮助晋灵公寻找取乐之道。有这样的君主,又有这样的大臣,自然会使国家空虚,百姓贫困,晋国处于内忧外患之婶。
晋灵公到了晚年时,变得更加荒淫无度,他对百姓征苛捐杂税,大兴土木,修了大量的亭台楼阁,供他游玩。有一次,晋灵公要在都城内建一所花园,命令屠岸贾去筹办。屠岸贾召集各地的能工巧匠,征集大批民工,日夜施工,很快便建成了这座富丽堂皇的花园,花园中有一座“绎霄楼”,它雕梁画栋,造型奇特,登楼远眺,全城景色尽收眼底。晋灵公看到这所花园后,赞不绝口,更加宠爱屠岸贾了。此后,他更是不闻朝政,一天几次来这所花园中游玩。
有一天,屠岸贾召来一些艺人在台下献艺,供晋灵公消遣,园子外面聚集了许多看热闹的老百姓。这时,刚刚用弓弹过鸟的晋灵公突然一时兴起,对屠岸贾说:“弹鸟一定没有弹人好玩儿。咱们俩现在比试比试,看谁打得准。击中眼的算胜,击中肩算平,要是击不中,就用大斗罚酒,你看如何?”
屠岸贾还没有玩儿过这种游戏,便欣然答应。
于是两个人一个向左,一个向右,用弓弹人。一个个弹丸如利箭一样向人群飞去,有的人被击瞎了眼睛,有的人被击去半个耳朵,许多人血流满面,顿时人群大乱,互相拥挤着争相逃命。晋灵公见侍从不在原地安安静静地站着,乱成一团,影响了他的射中率,便在盛怒之下命令那些会放弹的侍从全都用弓放弹,一时间,弹如雨点般落在人们身上,人群中受伤者无以计数,惨不忍睹。
看到这种情况,晋灵公笑得前仰后合,连弓都掉在地上。他一边笑一边对屠岸贾说:“我来这里许多次了,数今天玩儿得痛快。”
晋灵公只顾自己高兴,不管别人死活,对人民的痛苦没有一丝怜悯之心。有一次,晋灵公与屠岸贾饮酒,席间,晋灵公命厨师赶快做一个熊掌给他们下酒。晋灵公催了几次,熊掌还没做好。晋灵公大怒,厨师只好把熊掌端上来。晋灵公尝了一口,嫌熊掌还没有熟,便抄起铜斗往厨师头上使劲儿打,厨师当场毙命,晋灵公觉得还不解气,又用刀将厨师的尸体砍成几段,命左右将尸体放在竹笼里扔到了郊外。
由于晋灵公不修国政,不爱惜百姓,殃民自乐,屠岸贾又阿谀奉承,助纣为虐,所以晋国就一天天衰败下来。
上面两个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君子讲仁爱,而小人则以残虐他人为快。夏言是一位君子,他虽然知道严嵩之子以及陆炳干了不少坏事,但经不住他们的几滴眼泪,最终赦免了他们。但严嵩整起夏言来却没有那么仁爱,他不仅杀死了夏言,而且流放了他的全家。晋灵公和屠岸贾也是一样,他们为了自己寻乐,不惜伤害百姓。当百姓处于痛苦之中时,他们却异常地高兴。
君子和小人争斗时,君子的恻隐之心也常加于小人之身,使小人以后有机会重新反扑君子,而小人对君子却心黑手辣。君子用一部分力量扼制小人,小人却用全部力量扼杀君子,这样一来,小人自然更容易获胜。
4。君子坚持原则,小人依附权势
做事坚持原则是君子心胸坦荡的一个重要表现,君子做事能够坚持原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君子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有真才实学,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就能够达成自己的目标,他根本不需要做那些狗苟蝇营之事;第二,君子的手中往往掌握着真理,君子是正义的代言人,君子相信邪不压正,既然自己站在正义一边,那么自己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正是这两个原因给了君子莫大的勇气和信心,他们深信,凭自己的力量可打败小人。
小人的想法却与君子不同,小人自知在真才实学方面,比起君子来相差甚远,自己要实现人生目标就要走与君子不同的路,他们只有走捷径才能做出和君子一样的成就,捷径在哪里呢?捷径就在于他们要善于算计,将与自己竞争的正人君子打倒,那么他们就会得到重用。
但是,要想打倒正人君子也并非一件易事,他们有真才实学,他们又站在正义一边。小人对此有充分地考虑,他们知道凭借个人的力量与正人君子单枪匹马地较量,自己绝难取胜,只有笼络大批的朋党,团结他们的力量,一致对付正人君子,那样才有可能击败君子,正是缘于这样的考虑,小人才注意依附权势,拉帮结派。
君子坚持原则,每件事都按其是非曲直处理,不注意培养自己的支持者和拥护者,这致使他势单力孤,孤军作战,而小人注意依附权势,善于拉帮结派,一方发难,八方呼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这样的布阵格局,势单力孤的正人君子又怎能不被击败呢?
小人案例之七十四:石显是西汉时期汉元帝的宫中太监,石显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但却知道如何讨皇帝的欢心,只要有他在,皇帝总是能神采飞扬。汉元帝认为石显是一个废人,朝中无亲无故,不会拉帮结派,危害朝廷,于是便对他非常信任,但实际却没有汉元帝想象的那么简单。石显在取得汉元帝的宠信后便专权独断,朝中大臣谁都不敢得罪他,他也结交了一些狐朋狗友,为自己卖力。‘萧望之是汉元帝当太子时的老师,是一位元老级人物,先帝驾崩时,指定他作汉元帝的辅政大臣。萧望之的正直和学问又是出了名的,所以,萧望之的地位可以说是很高的,汉元帝对他也是倚重的。
萧望之看到石显专权后十分气愤,便给汉元帝上书指斥石显,他说:“管理朝廷的机要事务需要由贤明的人来担任,可是皇上您居于深宫之内,而将这一职务交给了一名太监,这不是我们汉朝的制度,并且古人曾说过受过刑的人不宜在君主身边,现在应该改变这种情况了。”
石显知道这件事后,对萧望之咬牙切齿,恨不得亲手杀死他,但他知道时机还不成熟,于是他便寻找一切机会企图置萧望之于死地。
萧望之因为正直也得罪了外戚。有个儒生叫郑明,发现萧望之与外戚间存在矛盾后,便投其所好,给汉元帝上书攻击许、史两家外戚,希望因此得到萧望之的重用,萧望之给了他一个小官做。但后来发现他为人奸诈,于是便不再理会他,郑明对此深为不满,他一怒之下,跑到许、史两家外戚那里,胡诌说:“我来自关东,对于朝中之事以及你们外戚的事一概不知,上次我上书攻击你们,是萧望之强迫我干的,与我没有关系,我今天特意来向你们请罪。”事后,郑明到处宣扬说:“车骑将军史高,侍中许章对我很信任,我向他们揭发了萧望之的过错,如果不信,可以去问中书令石显,当时他也在场。”
萧望之听到消息后极为气愤,急于知道这件事情是真是假,便到石显那里去打听,而这正中了郑明的诡计,他就是为了想结识石显才故意这样说的。石显正苦于找不到萧望之的罪名,一听说郑明握有萧望之的把柄,喜不自胜,立刻拉拢郑明,又找了一个与萧望之有矛盾的待诏,让他俩上书皇上,弹劾萧望之,说他故意离间皇帝和外戚的关系,大搞阴谋。汉元帝收到奏章后,心中半信半疑,就让太监弘恭去调查这件事,而弘恭又是石显的同党,将这件事交给他去处理,结果是可想而知。
弘恭立刻询问萧望之是否参与了离间皇上和外戚的活动,萧望之据实回答,他说:“外戚仗势欺人,横行朝野,扰乱朝纲,对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弹劾他们,是为了朝廷,并非搞阴谋,也不是有意破坏外戚和皇上的关系。”萧望之坦荡做人,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承认自己想整治外戚,而对此如何理解则是石显一伙人的事了。
石显和弘恭一起上奏,说:“萧望之、周堪和刘更生三人朋党为奸,互吹互擂,为了个人权势打击朝中的大臣,妄图树立自己的威望,独揽大权,他们作为巨子不忠于皇上,这真是大逆不道,请皇上允许我们派人把他送到廷尉那里去(谒者召致廷尉)。”
当是,汉元帝即位的时间还不长,看到奏章上“谒者召致廷尉”几个字也不大明白,便糊里糊涂批准了这个奏章。其实,“谒者召致廷尉”的意思就是逮捕入狱。过了很长时间,汉元帝一直见不到萧望之、周堪和刘更生,心中奇怪,便问大臣们他们干什么去了,才知道他们已经被捕,大吃一惊,召来石显和弘恭问这是怎么回事,石显和弘恭说上次给元帝看奏章,元帝是同意将他们逮捕入狱的,汉元帝知道是自己批准这件事的,也不好发作,便命令他们赶紧放了这三个人,官复原职。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