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趋势_奈斯比特-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帧5钦庖皇萑聪饰酥�
与此同时,迈尔斯博士最近又重复了自己每年40 000个物种的预言,并且警告说:“我们即将进入由人类引发的生物大屠杀时期。”他无视科学数据的鲁莽、不负责任的断言正是许多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典型例子,也是对自然持续发展能力的蔑视。
如果长时间得不到事实的支持,这些危言耸听的论断自然就会消失。但是另一方面,有些危险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在鲨鱼的阴影下
这是她上岛的第二天。太阳正在从平静的大海中升起,鸟儿刚刚开始歌唱。海滩上的人还不多,她漫步在椰子树林中享受着清凉的海风。死神就在这时悄无声息地降临了。椰子树上突然轻轻发出断裂的声音,在她还没有意识到之前,一个椰子啪地落在她的头上,砸碎了她的脑袋。
正文 思维模式3(8)
大学百科网 更新时间:2009…12…7 13:09:27 本章字数:943
这会成为CNN上的大事件吗?椰子杀手再度杀人?褐色魔鬼夺去游客性命?不,CNN是不会报道的,因为椰子杀手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它们没有令人恐惧的牙齿,不会从水下突然冒出来袭击沙滩上的人们。它们的出现只是由于成熟、重力和偶然因素的共同作用。尽管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但是因为落下的椰子而受重伤或者死亡的人数的确要比遭受鲨鱼袭击而伤亡的人要多。而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的鲨鱼伤人事件都会被媒体所报道,因为,“鲨鱼!鲨鱼!”其标题本身就能够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趣。
佛罗里达大学国际鲨鱼档案馆馆长、著名鲨鱼研究家乔治·伯吉斯(George Burgess)曾经说过:“落下的椰子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导致150人死亡,是由于鲨鱼袭击而死亡的人数的15倍。”事实上,伯吉斯的最新数据表明,在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由于鲨鱼袭击而导致的命案一共仅有14起。
鲨鱼袭击能够成为新闻,而落下的毛茸茸的褐色坚果却不能。而且即使被忽视的可怕的椰子终于到了聚光灯下,那也是因为一个处于阴影下的奖项:搞笑诺贝尔奖。
搞笑诺贝尔奖
《落下的椰子对人体造成的伤害》(Injuries Due to Falling Coconuts)是刊登在美国《外伤杂志》(Journal of Trauma)上的一篇文章。作者彼得·巴斯(Peter Barss)博士在文中描述了新几内亚巴布亚岛上发生的9起椰子伤人事件。巴斯博士指出,那一地区椰子树的平均高度为75英尺,而一个椰子的重量为4磅甚至更多,也就是说,椰子落下的速度大概为每小时50英里,产生的力量大概为2 000磅,因此在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受害者头骨碎裂。
这篇文章最终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这个奖项是由《不可思议研究年报》(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的编辑们评选出来向那些“不能或者不应该被重视”的研究致敬的。巴斯博士的文章虽然发表于1984年,但是获得这一奖项却是在2001年。很明显,学术界发掘新闻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我想也许只有到第一部“椰子杀手”电影诞生时,它的受害者们才会从鲨鱼的阴影下走出来,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
正文 思维模式3(9)
大学百科网 更新时间:2009…12…7 13:09:28 本章字数:876
危言耸听的竞技场
坏消息总是能够迅速膨胀。事实,特别是在有政治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总是会被扭曲,社会事件尤其如此,而体育比赛的结果则不会。在遭遇灾难时,早期的过高或者过低估计都是不合适的。2004年亚洲海啸的后果的确是灾难性的,最终死亡人数超过了200 000。但是,很多情况下,人们都是根据估计而不是事实来得出数据的。
人们对2005年影响新奥尔良的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的人员死亡,最初估计为10 000人,有些报道甚至认为最终会有100 000人死亡。现在我们知道,最终的死亡人数为1 000,这已经够可怕的了。
1986年4月的切尔诺贝利事件是另外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乌克兰的核反应堆爆炸时,有些人警告说整个欧洲的动物群都会大批死亡。德国、奥地利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人们都接种了疫苗,以免受到辐射疾病的影响。一些专家预测说未来几十年内还将会有800 000人因此而患癌症。而联合国和其他政府机构的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切尔诺贝利辐射而死亡的人数为56,其中的47人都是由于爆炸或者之后的大火而丧生的电厂工作人员。大约4 000名儿童的确患上了甲状腺癌,但是大部分都被治愈,只有9人死亡。
按照自己想要的结论来扭曲事实似乎是人类的本性。
“比赛的结果”是无法更改的
比如说体育。如果一场橄榄球比赛以27比17结束,那么这就是比赛的结果,它不会因为胜利方或者失败方的借口、赞扬或者解释而更改。同样,在商业领域,公司的业绩也不会因为首席执行官的如簧巧舌而更改。塑造地缘政治学和文化活动的并不是它们的语言,而是行为。事实上发生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本书第二部分第十四章将会讨论中国政界“比赛的结果”,第十三章讨论欧洲的情况。聚焦你所发现的“比赛的结果”,把它们想象成棒球和篮球比赛中记分牌上的比分。它们的明了、可靠就是衡量信息准确性和相关性的标准。而复杂通常是用来伪装的工具,只有简单才能透明。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了解现实,而了解现实则是了解未来的第一步。
正文 思维模式4(1)
大学百科网 更新时间:2009…12…7 13:09:28 本章字数:740
第四章 思维模式4
勇于追求,错又何妨
一位谦虚的反叛分子
对于一位年轻人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的开始。他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攻读物理学时,毕业论文被导师否定。“你很聪明,”导师告诉他说,“但是你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这似乎是对那些相信“盲从权威是发现真理最大的敌人”的人们的一个非常恰当的评价。
在20世纪初的时候,这样的态度可不吃香。尽管这位年轻人发出了一大堆求职信,但最终还是没能找到一个在大学教书的职位,而这样求职失意的毕业生在他们班只有4个。尽管如此,他的自信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他仍旧坚持:“傲慢万岁!它是我在这个世界的守护神。”在沙夫豪森(Schaffhausen)的一所学校做了一段时间老师之后,他最终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这个年轻人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从1902年起,他每周都要在专利局的办公桌前工作48小时,他相信自己生来就是要创造辉煌的,而且在必要的时候,他还会利用晚上的时间加班加点。1905年,爱因斯坦给自己在沙夫豪森结识的好友、数学家康拉德·哈比希特(Conrad Habicht)写了这样一封信:
亲爱的哈比希特:
我们之间的沉默如此庄严肃穆,而我却要用一些不合逻辑的妄语来打破它,我简直感觉自己犯了亵渎罪。你到底在忙些什么呢,你这个臭家伙?你为什么还没有把你的论文发给我呢?你难道不知道我是这个世界上会十分高兴地、怀着极大兴趣阅读你的论文的一个半人中的一个吗,你这个恶劣的家伙?作为回报,我会把我的4篇论文发给你。
正文 思维模式4(2)
大学百科网 更新时间:2009…12…7 13:09:29 本章字数:901
第一篇是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你会发现里面有一些革命性的观点,当然前提是你先把论文发过来;第二篇是关于原子的真正体积;第三篇证明了液体分子与悬浮微粒之间无规则碰撞的涨落是引起布朗运动的真正原因;第四篇还只是一个草稿,是关于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其中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做了一些修正。
被当时26岁的爱因斯坦所谦虚地称为“不合逻辑的妄语”的内容正是人类所做出的最惊世骇俗的论断之一。它把物理学从19世纪迅速推进到20世纪,并且使爱因斯坦一举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天才科学家之一。单个人的力量是如何撼动物理学的基础的呢?成就他的当然不仅仅是自己的年少轻狂和心高气傲。在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annus mirabilis,拉丁语)的1905年,他不仅提出了相对论,而且还提出了量子力学理论。正是这两篇论文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奠基石。
爱因斯坦似乎还觉得这些成果不够,又在年底的时候提出了超越它们的理论。在致哈比希特的信中,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自己认为不仅令人着迷而且非常有趣的想法:“我在想上帝会不会开怀大笑,因为他正在开玩笑似的误导我。”
于是E=mc2诞生了。
爱因斯坦为我们揭示了隐藏的时间和空间世界。在他的一本传记中,作者阿尔布雷克特·福斯林(Albrecht F ssling)评论说“没有去和权威科学家们进行探讨,纠缠不休,而是在独立的情况下任自己的思绪飞扬”正是爱因斯坦的优势。爱因斯坦能够进行自由想象、创造,如果没有了这种自由思维,他就不可能得出这些成果。他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自我。
许多人都试图破解这位伯尔尼专利技术员的天才之谜。哈佛大学的智力专家哈沃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认为,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够发现如此众多的自然之谜,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失去孩子般的天真,加德纳还称他为“永远的孩子”。爱因斯坦最关心的不是人们是否会反驳自己的观点,而是在探寻科学的路上不要遗漏任何一个事实。1911年9月22日,在给威廉·朱利叶斯(William Julius)的信中,他这样写道:
正文 思维模式4(3)
大学百科网 更新时间:2009…12…7 13:09:30 本章字数:1216
尊敬的同事:
如果这些(关于太阳光谱的)文字是成立的,那么我想我的理论就会被驳倒。如果你能够坦率地告知你对此事的看法,我将会非常高兴。毕竟,我非常清楚我的理论基础并不牢固。我所选择的道路可能是错的,但是无论如何我都要进行验证。
1912年10月27日,爱因斯坦给自己的另外一位朋友,天体物理学家欧文·弗罗因德里希(Erwin Freundlich)的信中写道:
在经过艰苦的钻研之后,我的理论研究正在快速前进,很快我就可以得出引力动力学的公式。这一工作的好处就在于人们可以清除自己的主观臆断,没有任何地方是可以“修补的”。相反,这一理论要么正确,要么错误,二者必居其一。
努力维护并不成熟的理论的正确性会为它带来许多信徒。但是挺身而出,推翻已有的关于时间与空间、能量与物质的理论并不一定能成功。爱因斯坦以自己全部的情感、恐惧和希望寻找普遍的永恒规律,他所追求的是正确的理论,而不计较自己是否正确。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无法达到爱因斯坦的境界,但是即使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并没有那么远大,但是不求完美的意义是同样重要的。追求真理,而不是谁对谁错,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