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蓝海战略 >

第2章

蓝海战略-第2章

小说: 蓝海战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狄膊灰俗魑芯坑栽龀さ幕痉治龅ノ弧�
     我们的研究证明,战略行动,而非企业或行业,才是解释蓝海拓展和可持续的高绩效的基本分析单位。一个战略行动包括一组市场拓展性的管理行为与决策。例如,康柏在2001年被惠普并购而不再是一家独立企业,不少人因此可能认为该企业经营并不成功,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康柏拓展服务器行业的蓝海战略行动分析。这些战略行动不仅仅是该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强劲恢复的一部分,也开辟了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全新的计算机行业市场空间。
     在附录A:《蓝海战略案例纵览》中,我们从资料库中抽取了美国的三大代表性行业汽车行业——我们乘什么去工作;计算机行业——我们用什么工作;以及电影行业——我们工作之余的娱乐,给予了简要的介绍。正如附录A所示,不存在永远卓越的企业或行业。但是,在那些创造了蓝海领域,并引导企业进入强劲、盈利性增长新轨迹的战略行动之间,却似乎存在着显著的共同点。
     我们所讨论的战略行动——通过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开辟并占领新的市场空间,创造巨大的需求——不仅包含了许多利润大幅增长的传奇,也体现了这些传奇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而陷在红海中的那些企业,错过了这些思想所带来的机遇。我们研究这些战略行动,目的是为了认识开创蓝海领域,获得高速成长的行为模式。我们分析了1880-2000年间,遍布30多个行业的150多家企业的战略行动,仔细观察了在每个事件中相关企业的行为。我们研究的行业包括酒店业、电影业、零售业、铁路运输业、能源业、计算机业、广播业和汽车制造业、钢铁业。我们不仅研究那些拓展蓝海领域的胜利者,也分析了相对不那么成功的竞争对手的情况。
     无论是对某一特定的战略行动,还是在不同的战略行动之间,我们都试图分别找到蓝海企业的共同点,以及那些在不算太成功的红海企业的共同点。我们同时也试图寻找这两类企业的不同点。通过这项工作,我们力图发现引致蓝海拓展的共同因素,以及区分成功的幸存者和沉浮于红海的失败者之间的关键性差别。
     通过对30多个行业的分析,我们的研究发现,无论是行业本身还是组织特性都不足以解释两大集团间的差异。在评估行业、组织和战略等变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公司无论规模大小,管理者无论年龄长幼,产业无论朝阳夕阳,企业无论是刚进入市场还是已有根基,所有制无论私营国有,技术含量无论高低,注册地无论国别,都可以创造并占领蓝海。
     我们的观察没有发现任何能够永久保持卓越的企业或行业。然而,我们发现那些貌似各不相同的成功故事背后,都有着一个共同模式:就是创造和占领蓝海的战略行动。无论是哪个历史时期,也无论哪个行业、无论是福特汽车公司在1908年开发了T型车,还是通用汽车公司在1924年推出个性化轿车;无论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在1980年实行的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实时新闻;还是康柏、星巴克咖啡、西南航空、太阳马戏团,蓝海战略是这些成功背后的共同模式。我们的研究还涵盖了公共部门的战略转型,可以发现其与私营企业的模式类似,即所有制与战略行动也无关。
     
     价值创新:蓝海战略的基石
     
     是否将开创蓝海作为公司的战略取向,这是区分战略的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一贯标准。陷于红海的企业遵循传统的战略取向,在已有的行业范围内构筑防御工事,企图赢得竞争16。令人惊讶的是,蓝海的开拓者并不把竞争作为自己的标杆17。而是遵循另一套完全不同的战略逻辑,我们称之为“价值创新”,这也是蓝海战略的基石。之所以称为价值创新,原因在于它并非着眼于竞争,而是力图使客户和企业的价值都出现飞跃,由此开辟一个全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
     价值创新的重点既在于“价值”,又在于“创新”。在没有创新的背景下,价值的的焦点是规模扩张型的“价值创造”,它提供了价值,但并不足以使企业超越市场18。在缺乏价值的背景下,创新往往是技术拉动型、市场推广型的,或者是理想主义的,即忽略客户是否愿意接受并支付相应的价格19。在此意义上,把价值创新与“技术创新”及“市场推广”加以区分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的研究证明,区分蓝海拓展中的成败标准既不在于是否拥有“杀手锏”性质的核心技术,也不在于“进入市场的时机”。尽管某些时候上述两种因素的确存在,但在更为一般的情形下,它们并不重要。只有在企业把创新与效用、价格和成本进行有机结合的时候,价值创新才可能发生。如果企业不能使创新围绕价值进行,则作为技术创新者和市场推广者的企业往往生出了蛋,却被其他企业孵化。
     价值创新是开创蓝海、突破竞争的战略思考和战略执行的新途径。重要的是,价值创新对竞争性战略的一项基本教条——价值与成本恰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提出了挑战20。在传统认识中,人们普遍认为,企业要么以高成本向客户提供高价值,要么以低成本提供相应的价值。在此,所谓战略就是在差异化和低成本之间进行抉择21。相反,蓝海的探索者们却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
     现在让我们回到太阳马戏团的个案中。在其所创造的娱乐新模式中,该马戏团实现了差异化和低成本的兼得。在它初次登场的时期,其他马戏团都忙着在已经逐步萎缩的市场中互相竞争,仍然是传统马戏表演的形式,却想尽量战胜竞争对手。它们的做法没有跳出传统马戏的圈子,只是在保留尽可能多的名丑角和驯兽师下功夫,属于提高马戏团成本的市场战略。其结果是成本的提高并没有带来收益的提高,对马戏表演的总需求仍处在螺旋式的下降通道。
     当太阳马戏团出现的时候,传统战略手段开始失效。无论在传统马戏表演上,还是在古典剧院产品上,太阳马戏团都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到竞争上。与传统赶超式竞争战略逻辑不同,它并没有针对现存问题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创造更多的滑稽或扣人心弦的效果,而是同时向观众提供两种产品:把马戏的滑稽与惊险,以及舞台剧的技术合成及富于艺术感染力结合起来;因此,它重新定义了问题本身22。通过打破马戏表演和舞台剧之间的界限,太阳马戏团不仅赢得了马戏观众,也赢得了非马戏观众——那些光顾剧院的成年观众。
     这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马戏概念,打破了价值-成本不可兼得的关系,开辟了作为新市场空间的蓝海领域。现在我们思考一下其中的差别。当其他马戏团仍专注于提供动物表演、雇佣明星演员、采用复合式舞台、场内特许销售的时候,太阳马戏团对这些做法完全弃之不用。长期以来,上述做法在传统马戏行业得到了充分肯定,从来没有受过质疑。然而,公众对动物表演的不满日益提高,动物本身的价格,及其训练、医疗、专用住处、保险和交通等费用,使得动物表演成为马戏表演中最昂贵的项目之一。
     同样,如果马戏行业注重用明星演员,那么在公众心目中,所谓的“马戏团明星”根本无法与电影明星相提并论,而且他们也是几乎不能影响观众数量变化的高成本因素。至于复合式舞台,因为表演舞台的频频转换,不仅另观众心烦意乱,而且也必然增加演员的数量,引起成本的显著提高。虽然场内特许销售增加了总收入,但是特许商品的高价让一般观众认为自己挨了宰。
     传统马戏表演的吸引力最后缩小到三个要素上:帐篷、小丑和杂技表演,诸如骑独轮车或侏儒。因此太阳马戏团保留了小丑,但把小丑的幽默从闹剧转变为以更迷人、更精致的形式呈现。由于太阳马戏团认为帐篷是马戏团魔力的象征,因此它不仅继续使用帐篷作为表演场地,而且还对帐篷进行了古典式的内部豪华设计,使人们不禁联想到马戏团昔日的辉煌。而讽刺的是,其它不少马戏团倒放弃了帐篷,转而租用场地。太阳马戏团也保留了杂技和其他惊险节目,但表演时间缩短了,并且还通过艺术表现和技术包装使其更加高雅。
     通过对剧场表演的借鉴,太阳马戏团添加了非马戏因素,例如加入了故事主线,有着更加有趣的情节、富于艺术性的歌舞表演,以及其他多元化的艺术成份。这些来自替代性的剧院演出行业的因素,对于马戏团行业来说是全新的创造。
     传统马戏往往提供一系列互不相干的表演内容。与此不同,太阳马戏团的每一场表演都有一个主题或故事主线,实际上是对舞台表演的某种重组。尽管主题有意是模糊的,但这使得各种艺术成份不受限制,并能够和谐统一。太阳马戏团还从百老汇的表演中获得灵感,将音乐、视觉效果、灯光和表演融于一炉,改变了原来单一的演出形式。在表演中还借鉴剧场和芭蕾的做法,使得舞蹈更富表现力,更加传神。通过引入上述新要素,太阳马戏团创造一种精致的表演形式。
     更重要的是,通过注入了这些新元素,太阳马戏团给了人们更多看马戏的理由,市场的需求迅速扩大了。
     简言之,太阳马戏团将马戏表演和剧场演出取其精华,舍其繁冗,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传统马戏和剧场演出的全新娱乐方式,从而创造出一片蓝海领域。与此同时,通过削减大量高成本的马戏表演项目,太阳马戏团的成本大大降低,实现了差异化和低成本的兼得。太阳马戏团根据剧场演出的票价,战略性地确定了自己的门票价格,虽然相比原来马戏表演的票价要提高了数倍,但依然吸引到大批成年观众,因为他们相比剧场演出,这一价格并不算高。
     图1-2描述了差异化-低成本之间的动态关系,它们是价值创新的立足点。
     
     图1-2
     价值创新:蓝海战略的基石
     当企业行为对企业成本结构和客户价值同时带来正面影响时,价值创新就在这个交汇区域得以实现。成本节约通过取消或压缩某些竞争因素而发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价值创造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会进一步促进成本下降。
     
     
                                          成本
     
                                           价值
                                           创新
     
                                              
                                                 客户价值
     
     正如图1-2所示,蓝海的创造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获得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的同步提升。由于客户价值来源于企业以较低的价格向客户提供更高的效用,而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价格和成本结构,因此价值创新只有在整个企业的效用、价格和成本行为正确地整合为一体的时候才可能发生。蓝海战略贯彻于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操作部门。
     与价值创新不同,诸如产品创新等其他创新,可以在不影响企业总体战略的子系统内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