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第116章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116章

小说: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昙尤肓肽洗Γ芰焯ㄍ迨挛铩�
        林爽文这一族系共分为三个庄子,阿罩雾庄、阿必罗庄和大里代庄。林族族长林家齐居于阿必罗庄,安辈分是林爽文的族弟,不过早已经出了五服了;而阿罩雾庄的族长林石和大里代庄族长林绕都是林爽文的本家叔伯,关系还亲着呢!
        林爽文至加入岭南处之后,虽先前已经是台湾天地会北路首领,可这样的“资历”在岭南处起不到半点作用,之所以如此快的做到一方主事还是靠得梁明“慧眼”识英才。
        陆泉在整理了台湾天地会的资料后马上就报给了梁明,看到林爽文这个熟悉的名字后梁明当场回绝了岭南处另派主事的提议,将这个职位抛给了刚刚加入军情局的林爽文。
        林爽文倒也没辜负梁明的期望,这几年下来将台湾情报科经营的好生火旺,不仅传来了台湾各个方面的资料,还在各县署衙安插进了眼线,最重要的是他以护庄的名义组建起了一支义勇。
        说道这护庄义勇就不得不提一下台湾的现状了,乾隆时期东南沿海诸省移居台湾的人口激增,移民村落数量急剧增长、地域急速扩大。
        郑氏时期,台湾的开发还仅局限于台南及沿海平原一部分地区,而现在已经是遍布全岛。清代制度,十户设甲,十甲设保,十保设里。刚开始时,实行里甲制的台湾、凤山、诸罗三县,虽然同时推行保甲制,但由于地旷人稀,实际上无法象内地一样实行完整的保甲制。到了现在各里的村庄数目增加,人口人数既多,每年开报丁口都是任意填写,并不实力清查,里甲制度同样也是个空架子。比如林爽文居住的大里杙庄人口多达3000余人,成年男丁不下700人。
        人口一多,所占资源相对就减少了很多,特别是早期定居于沿海平原地带的村落,开始时相隔二三里,之间并无侵扰。而现在人口激增了数倍,想要继续生活自然就要扩大地盘,于是各个乡邻外姓村落态度鲜有友好的。
        拿个对比,这就好比是内地村落间的“抢水”,为了浇田的一口水,两个村的男丁火并的事是时有发生,算不得稀奇。
        最初,林爽文组织了一支五百人的义勇,三个林族的庄子依份平摊,大里代庄人口最多出了一半。而且还请来了一批教头,各个身手了得。至于这批教头究竟是谁,就不问可知了。
        五年的训练下来,义勇换了两轮,人员身份也变了大样,教头也换了一批,不变的是林家义勇的“强大”,彰化县城北部的村落几乎被他们横扫了一片。其结果就是以往年年不断的械斗,这两年已经看不到了,在林爽文的主持下各庄互助互商,多余少补,已经算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了。





    正文 四十章 决断
    黑龙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8…1 10:12:27 本章字数:2230

        乾隆五十年八月,坚持了一年半的白莲教义军彻底失败了,随着巴山地区最后一个有分量的首领冉文俦被擒杀,这场提前十年爆发的起义走入了历史的幕后。只留下了少许残余沦落山林。
        十月份,一份广州府的邸报被完完整整的送到了梁明的案头,上面第一要闻就是白莲教覆灭的消息。
        这个消息让梁明的计划表彻底破产,在他的预想中白莲教即使提前了十年起义,可毕竟有那么多年的积累,支撑个两三年应该不成问题的。到了乾隆五十年末尾,再爆出**案,那时的满清将在全国动乱之中迎来台湾大起义。这对于中华国即将发起的进攻有着很大的意义,可现在引起全国动荡的**案已经过了**了,预测中依旧在给满清放血的白巾军也走入了历史的后幕。
        事实上,在被迫抛出**案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那个时候还没见着棺材,梁明心中还抱着一丝希望,现在看来只能重新策划了。
        这个策划说白了就是中华国的作战时间表,现在让梁明头疼的就是是否就即启动台湾。动了这一招,就现况看很有利,而且也很方便,五年来台湾已经准备齐全了。但问题是改变了历史,提早了一年发动,乾隆是否还会派福康安前来?什么时候来?这对梁明来说是个大问题,因为这关乎着中华军何时参战。
        台湾是岭南处第一个重点培植对象,巴掌大的地方每年消耗的资金却占着岭南处一半的份额,而且有着天地会打下的优良基础。首发
        如果说,在内陆各省中原情报署的布置是以点连起的虚线的话,那在台湾的情况就是就点布成的实线,然后是以实线扯成的虚网。两者的分量不是在一个等级的。
        就以彰化县而言,林爽文以护庄为名组建的义勇已经轮换了三批,人员从最早全是单一的林族乡民到现在的几十个村落的混杂,人员也从500人慢慢扩充到了将近800,五年的工夫几乎拉出了一直小型军队。虽然林族多受官府猜疑,彰化知县俞峻更是三翻五次征调税负劳役,可大里代庄已逼近山区,溪流交错,由于高速开垦,大批移民因家族利益冲突,姓族时常械斗,其周边村落同样如此,常有百姓损伤送命。而自从林爽文崛起之后,这类事件已经断绝,虽然期间多有高压手段,但不能否认的是林爽文在彰化县城民间的地位极高。几年的“东征西讨”外加为人轻财好义、公允平断,早已是地方上公认的领袖。
        而在台湾的淡水,同样有王作、李同等岭南处的人马潜伏期间,各自都是当地的一方领袖。特别是在台南,岭南处台湾科的副科长,同样也是林爽文的好友兼副手——庄大田,名望、势力不在林爽文之下,拉起一支队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可以说,只要梁明的一声令下,台湾转瞬之间就可以变个颜色。所以,梁明如今面临的问题只有一个,是否现在就改变历史?偏偏这个问题又不能同手下的重臣商议,因为那样的话只有一个结果——马上在台湾动手,周青竹等人看的只是现在,可没有梁明的“预知”。
        然而事情是不等人的,梁明的“预知”也仅仅是心中的“妄想”罢了,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话用在梁明身上正合适。
        十一月上旬,一份紧急密件送到了梁明的手中,密件是陆泉发出的,内容却是林爽文写的,一句话来形容——台湾大变。
        在凤山、淡水、诸岁、彰化等地,都有天地会和岭南处的人。他们之间的小头目常常到彰化来造访林爽文,密商大计。
        在诸罗的小头目中,有一个姓杨名光勋。杨光勋与弟弟杨妈世不睦,这杨妈世很有才,他知道哥哥加入了天地会,自己就另外组织了一个雷光会,与杨光勋的天地会对抗、械斗。
        诸罗县事董启埏闻讯后,恐怕酿成械斗大案,即于闰七月初四,派兵役将杨文麟、杨妈世及添弟会内之黄钟、雷公会内之黄冷等14人捕获,押解回县审办。是月初六,诸罗县石溜班汛把总陈和根据供词又拿获天地会内张烈,亦押解赴县。杨光勋等邀集何夜等47人,于半路击毙陈和,将人犯劫走。后来清廷将杨光勋抓获,而张烈等5人逃至彰化县附近之大里禝村。
        乾隆中叶以来,台湾吏治**,贪官横行。台湾府〃:贪婪之吏,以宦为贾,舞弄文墨,剥民脂膏,三年报罢,满载而归。台湾知府孙景燧任意亏缺国库,以公肥私。总兵柴大纪任职两年,贪污所获达,“金银五、六万两”。
        随后台湾道道台永福与知府孙景燧,就把杨光勋与杨妈世的父亲杨文麟提到了府城,叫他供出儿子的躲藏地方,其后又说他犯了纵容儿子之罪,将其处死.并且杀了杨家满门。
        紧接着台彭镇总兵柴大纪,派了不少的兵丁赶至诸罗县,不问青红皂白捉了几十个老百姓。但柴大纪与永福却又不敢把事情的真相向上峰报告,故意将“天地会”三个字改写“添弟会”,以免上峰责备他们平时对朱一贵所遗留下来的团体疏于防范。(朱一贵,于康熙六十年(1721)二月,相传为天地会成员)
        驻在福州的福建按察使李永祺渡海来台查勘这件事,也就糊里糊涂地根据柴大纪与水福的意见,给乾隆一个奏章,只等乾隆的批示一到,便杀掉那几十个老百姓。
        如今诸罗与台湾各地的天地会会友人人白危,纷纷聚集到大里杙庄,劝林爽文的准备动手。
        林爽文的叔父林泮也劝其立刻动手,如今台湾是风云突变,情况已经是危急万分了。
        梁明看了手中的密件后,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传令台湾动手。事情走到了这一步,已经不是他想停就能挺的下来的了。如果置之不理,那不仅会寒了台湾天地会会众的心,更重要的是台湾科的网络将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所以,动手是不可改变的了。





    正文 一章 腐败的官场
    黑龙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8…1 10:12:29 本章字数:2423

        孔老夫子有句话:“苛政猛于虎”,这句话用于乾隆中后期的台湾很适宜,艰难的生存环境和官府的沉重剥削就是两座大山死死的压在了百万民众的肩头。
        乾隆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是一个要面子的皇帝,平叛、征战和自身的铺张浪费将他老爹留下的满仓银子花个精光,在其统治的中后期满清帝国的财政成了头等的大事。
        乾隆四十五年开始,六名军机大臣为阿桂、福隆安、梁国治、和⒍尽⒏3ぐ玻渲杏谢Р勘尘暗牧汗巍⒑瞳|为户部尚,董诰、福长安为户部侍郎,这是乾隆前期不曾出现的。说明在乾隆后期,财政问题已经取代军事问题,变成了满清的头等大事。
        和⒓V螅醋剂饲⊥砟曛镜靡饴⒑么笙补Α难浴⑽墓畏怯肿在济骶男睦恚雌渲家獍焓拢稚朴诹膊埔怨┗噬舷碛茫允艿教乇鸪栊牛晌〉鄣奈┮恍母购痛砣恕�
        其最出名的一项“演变”就是——议罪银。这是一个堪称“天才”的创新。
        议罪银是由罚俸演化而来。罚俸古已有之,扣除官员几个月至几年的基本工资,是惩罚轻微过错的常用手段。随着乾隆中期施政愈苛执法趋严,他觉得罚俸数额太少,不足以警戒其心,又法外加罚,所罚动辄上万,改称议罪银。乾隆的初衷,不过是想让官员肉痛一下,并没有想把它制度化为一项财源。
        和闭螅砩戏⑾至艘樽镆拿畲Α7Y旱木龆ㄈㄔ诶舨浚钕钣苫Р砍凶罚揭步桓猓坦该鳌6樽镆⒎枪揖芍疲士梢匀瓶舨炕Р浚删Ω涸稹R蛭讼钜讲皇枪叶ㄖ疲梢圆荒扇牍也普枪槿牖实鄣男〗鹂猓⑶夜碳笆疃伎梢圆还R虼耍诤瞳|的建议下,皇帝批准将议罪银制度化,并且将罚银的范围大大扩展,从财政亏空之类的重大错误到在奏折中写错几个字,都可以一罚了之。
        此举一出,那些聪明的大臣们马上就发现了妙处。不少大臣主动要求交纳议罪银。比如河南巡抚毕沅以未能迅速搜获要犯,自请罚银二万两;陕甘总督勒尔谨以失察客商走私玉石自行议罪缴银四万两。以小过而甘重罚,既说明大臣们对自己要求的严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