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将减少雇佣的工人人数,总体而言,社会产出总价值中分配给劳动的部分
并不增加。美国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金得主弗里德曼反复强调,如果政府
设置最低工资标准(即企业付给工人的工资不得低于此数),将导致失业的
增加。此时政府相当于扮演了一个大工会的角色。经济规律之具有客观性,
资本所得和劳动所得的比例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仅是一个例子。附带提一
句,中外经济学家研究中国经济后发现,中国社会产出的总价值中劳动所占
的比例低于美国的比例。这个现象是很容易从观察中得到说明,中国城乡有
大量的普通劳动力,由于缺乏资本的结合,只能从事于产出价值很低的劳动。
美国的工会在五六十年代曾取得巨大的发展,工会会员大量增加。尤其
在汽车和钢铁工业中,几乎一切企业里都有工会组织,其结果是这两个行业
的工资水平大大高出平均水平。但这产生了三方面的负作用。一是许多工人
都希望转到这两个行业中去,但行业容纳的劳动有限,工会取代资方,成为
雇佣的垄断者。谁可以入厂,谁不可以入厂由工会说了算。二是工会为了增
加雇佣人数,反对资方采用节约劳动的先进设备,阻碍了技术发展。三是使
此两行业的成本上升,在国际上丧失了竞争能力。到了 70 年代,大量价廉物
美的日本汽车拥进美国市场,使大量美国的汽车和钢铁企业关门,失业增加。
这个事实教育了美国的工会组织,80 年代以来工会不再坚持增加工资,工会
会员数开始略有减少。1986 年我在哈佛大学访问时,教职工开始组建工会。
但从权利与义务的条款看,参加工会益处不大,所以响应的人并不踊跃。但
工会在保障工人的政治权利,使工人不受资方欺侮,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则
起到过极重要的作用。
政府对工资是什么态度呢?可以相信,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府不希望自己
的百姓生活能够提高的。可是政府不希望工资水平提高得太快,否则会造成
通货膨胀,对谁都没有好处。和美国政府一样,我国政府三令五申要控制工
资总额,但就国有企业而言,总希望多发一点钱给职工。在美国,工资的提
高受市场的制约,过高的工资会使企业亏损,资方只好关门大吉。但我国的
企业是国有的,高工资即使造成亏损,自有政府补贴。所以厂长们没有受到
私营企业那么大的约束,而提工资的内外压力却极大,这成为国有企业的一
大基本矛盾。
另一个宏观规律不同于微观规律的例子是关于人口增加对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来看,土地、淡水等自然资源总量是一定的,人口越多,则人均资源
成反比地减少,所以人口越多越穷。可是从一个家庭来看,多一个人即多一
份劳动力,显然可以增加收入。这两者的矛盾在于:人均资源减少的影响由
社会上全部人口来负担,而增加劳动的收入增加却归家庭所有。然而实际情
况远比上述的规律复杂得多。既有人口增加伴随着经济增加的例子,也有人
口增加导致贫困化的例子;既有人口密度高的穷国,也有人口密度高的富国,
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这方面从事的研究成果可说是汗牛充栋,可是并没有
一个简单的结论。人口多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移民政策的一个基本考虑。
正因为没有一个简单结论,美国的移民政策经常引起争议。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它的绝大多数人都是 15 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以
后迁来的移民,土著的印第安人及少数爱斯基摩人现在只占总人口的 0.6
%。在 20 世纪初以前美国对欧洲来的移民实际上没有什么限制,但渐渐地早
期移民当家作主以后,就要考虑一下新来的对原来的移民有何利害得失。有
人认为新移民扩大了美国的经济规模,补充了劳动力的供应,因而利大于弊。
也有人认为新移民抢了大家的饭碗。但这些考虑是从整体上作的宏观考虑,
从微观上看,美国各州、各城镇之间争夺居民是一普遍现象。因为居民增加
首先是增加了政府税收。其次每个人都有衣食住行的需要,都要在市场上买
东西。美国是一个需求不足的社会,只愁没有人买,不愁生产不出来,增加
需求就可使市场繁荣,就业增加。第三是许多公用事业的成本与人口规模有
关,像公共交通、邮政等都是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我在底特律市中心的一个
区亲眼看到过由于人口流失而呈现出衰败的凄凉景象,几乎有一半的房子门
口都写着“待售”的广告。我也在北卡罗莱纳州的查贝山市体验过因人口流
入而呈现的繁荣欢乐气氛。空地上升起脚手架正在营造购物中心,市政府发
给我们介绍材料的封面上印着“欢迎前来投资”的大字。人口现象是最使入
迷惑的宏观与微观矛盾的现象之一。
美国移民局的实际做法是将移民人数控制在每年 45 万人,这占每年人口
净增额 230 万人(为人口总数的 1%弱)的 1/5。1990 年开始移民人数将增
加到每年 65 万人。近年来移民中亚裔比例越来越大,在美国任何一个大中城
市都可以看到黑头发、黄皮肤的亚裔人。原来就有唐人街的较大的城市,则
更显得比以前繁荣了。
小结:经济现象中宏观规律往往不同于微观规律,举了几个最经常提到的例子来作说明。文中
也介绍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21.美国人如何存钱(上)
一个人挣的钱或者存起来,或者花掉。因此不论在某一年中,或者在某
人的一生中,挣的钱应该等于储蓄的钱加上花掉的钱。也有个别的人花的钱
比挣的钱还多,他的储蓄是负的,或者说,临死还欠了一屁股债。从宏观来
看,一个国家一年内创造出的财富总值(即国民生产总值),或全国每个人
一年中挣的钱的总和等于全体百姓的花销加储蓄。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个
人创造的财富有一部分没有返回到个人手中,直接变成了国家的积累。主要
是因为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不计报酬地为社会主义大家庭工作,
而国家则负责照顾每名职工的生活乃至生老病死。
从国际比较来看,美国人的储蓄率很低,是世界各大国中最低的。以 1990
年为例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5%,同年日本的比例是 34%,英国是 17%,
德国西部是 28%,中国是 43%。世界各国中只有新加坡的 39%,印尼和南
朝鲜的 37%可以和中国相比拟。有许多穷困的小国储蓄率比美国还低,甚至
有 7 个小国储蓄率是负值,他们靠借债维持生计。①
人们之所以从事储蓄,其动机有二。一是为了防老、防意外,在美国还
要防失业;二是为了赢利。为了储蓄养老的需要,美国政府规定,职工每月
要缴本人工资的 5%,在某些情况下资方(或雇方)也要缴同样数目,作为
养老储蓄金(其实是资方将职工应得的工资直接扣缴了)。这笔养老金职工
退休以前不能动用,而且养老金由政府代管,职工调动工作也不受影响,这
一制度的设计思想是每个人自己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在年轻时多储蓄,以
备年老时花费,政府不予补助。本来嘛,政府又不会创造财富,何来钱财补
助老人。所谓政府补助,无非是政府强制从一部分人应得的收入中转移给另
一部分人。除掉政府规定的养老储蓄,还有各种由私人组成的公司,经办不
同目的或额外的养老金储蓄,实际上相当子一种专门的银行。不难想象,这
些经办养老金储蓄的银行或机构手中聚集了一大笔钱,成为重要的资金供应
者。他们或者贷款给企业家,从中收取利息,用以支付存款人的利息井维持
自己的运转。他们也可以自己举办实业,用这笔钱来生利。在美国这样一个
分工极为细密的社会里,银行很少自己去办实业,他们致力于提高银行的效
率,降低自己的成本,以便和同业竞争。
虽然有 88%的美国家庭在银行里存钱,但这并不是储蓄养老的唯一办
法,甚至也不是主要的手段。买房子才是主要的手段。大多数美国人从结婚
组建家庭开始就存钱买房子。具体的办法是向银行或专门的抵押购房银行贷
款,贷款期一般都是 30 年。美国政治安定,财产所有权有严格的保障,所以
贷款期虽然长达 30 年,借贷双方并不感到不放心。每月扣款归还本息,实际
就是用买房子的方式来存钱。买了房子不影响搬家,因为整个产权和债务关
系可以一起出售给别人。我认识的几个美国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年轻时住
一所小房子;壮年时收入高了,子女也大了,换一所大房子;将来退休之后
准备再换小房子。根据美国的统计,64%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36%的家
庭租房子住。买房子作为储蓄的一种方式有其独特的优点,既存了钱又有了
住处,一举两得。而且房子是实实在在的资产,不像钞票、股票等有价证券
只是一张纸,所以购置房地产比较安全。当然,房地产也有涨价跌价的问题,
弄得不好也会亏本。但是地球上的人口在不断增加,土地这种资源在不断变
得更稀缺,所以从机会上看,涨价的可能性比跌价的大。
买黄金也是一种储蓄手段。在美国黄金是自由买卖的,非商业性的进出
海关也没有限制,这种流通的自由使得黄金成为一种灵活、方便、可靠的储
蓄手段。但是用黄金作储蓄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金价的波动很大。从历史
上看,黄金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可以相差 1.5 倍以上。二是黄金虽然不怕火烧,
但有被盗或失窃的可能。如果将它存入银行出租的保险柜,则将来黄金的所
有权取决于谁能控制保险柜的开启,这又增加了某种程度的风险。所以黄金
并不是美国人的主要储蓄手段。
存钱生利和存钱防老并不矛盾,最理想的方法是存的钱既能生利,又可
将来防老。从这一点看存黄金不是一种理想的储蓄方式,因为黄金不会主利。
将钱存入银行略好一些,但在美国存款利息要缴所得税,再减去通货膨胀的
损失,所剩虽不会变负,也微薄得很。当然,银行存款比较可靠,万一银行
倒闭,存款仍能从银行保险得到补偿。
比银行存款生利更大的便是买股票。所谓买股票就是向某一企业投资。
投资不同于贷款。投资是没有归还期的,除非企业宣布结业,此时每份股票
所能分得的钱,等于企业清算时的资产除以股数。但股东每年可以分得企业
的红利,股东也可以将自己持有的股票出让。投资一家经营情况好的企业,
不但年末可以分红,股票本身还可能升值,所以获利相当丰厚。但如果企业
亏损,损失就会很大。获利高的,风险也大,这是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据
统计,有 19%的美国家庭拥有股票。
获利更大,风险也更大的,是金融投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