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的背后-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内地学生在香港读大学有哪些好处
在香港读大学有什么好处?从近三年的就业形势来看,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的毕业生都至少有2个以上的工作机会,而且月薪最差的也接近1万元,去年最好的甚至达到35000元——那当然是少数人。在香港大学读了4年之后,毕业生只要在香港再工作3年,凑满7年,就能够成为香港的公民。但成为香港的公民也很麻烦,因为按照规定你必须使用香港的身份证。香港的护照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区护照,是蓝色的封面;中国内地的护照是红色的。当你拿到香港的蓝色护照和香港的身份证以后,就要放弃内地的户籍。可是只要在港工作7年,你就能够成为香港公民,过关时就可以走香港居民专用通道,而不用排队。在香港,只要你是学生、保姆或者工作人员,都可以走香港居民通道,比较方便,而且对于就业也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如果你想继续深造呢?在内地,学生如果申请到名牌大学,就要办理签证,那是一个难关。很多时候签证官没有理由就拒绝你的签证。可是,从香港转到美国或英国去念书是非常容易的。也就是说,一旦报考了香港的学校,你就开始跟香港的就业市场和世界各个大学迅速地接轨了。15年前,香港所有的制度都是英国的,直到最近这几年才完全改了过来。香港各个大学的制度包括教学制度和教授晋升制度,基本上是采用美国的制度,跟国际接轨。所以,不管你到香港是就业,还是继续升学,基本上没有签证阻碍。而且香港很多公司对于招收内地员工的兴趣还是比较大的,因为香港本地学生普通话讲得不好,总是有香港腔。因为讲广东话时,嘴唇要凸出,发音多,且基本上都靠嘴唇发音,这是广东话的特点。而嘴唇一凸出,普通话就讲不好了。公司如果派这种人到中国内地谈生意,别人觉得会有隔阂。要是内地学生去做这种事情,隔阂就没有了。所以内地学生在香港就业反而有更好的保障。
近期,在香港,老百姓和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很大,他们认为这有助于更好地就业。我觉得2003年~2004年是香港的一个大转变时期。1997年之前,香港人是看不起大陆人的,常常叫大陆人“表叔”。这是一个贬义词。我是1994年到的香港,我说我是台湾人,祖籍山东。那时香港人对台湾人还行,对大陆人却有明显的歧视。可是1997年以后,我感受到了很微妙的变化。到2002年之后,香港就发生了大转变。而现在,会讲普通话的人反而成为香饽饽了。香港人问我从哪儿来的,我就说来自内地,他们就会很重视我。
有一次我在香港的理发店碰见了领导。他讲的是广东话,问我来自哪里,我说我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说完之后,大家就散了。在香港,谁理教授啊?香港的一流人才是不做学问的。
四、内地学生与香港学生的差异
下面这个现象更有趣。在香港我们很难找到书店,不过卖八卦杂志的书报摊到处都有。去正儿八经的书店看书的人基本上是来自内地的。为什么?香港人基本上不念书,他们对做学问看不上。香港真正的一流人才是从商的,做官的倒是其次。在港英政府时期,香港人从政绝对没有前途,科长以上都是英国人。现在情况当然不同了,香港回归之后,从政突然变成了一条好路。而且从政这条路都是由香港大学包办的,因为从政的基础——政治、法律、医学,基本上是香港大学主导的。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成立的第2所大学,它基本上以商科为主,所以香港的商学界和企业界人才基本上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可是我告诉各位,香港有钱人的子女是不在香港读书的,他们基本上都去英国读,而选择留港读书的很多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一般而言,家境都比较贫困。
有钱人的子女基本上都出国留学了,虽然我常常批评他们不喜欢念书,可是当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和内地学生完全不同,他们非常努力、非常敬业。这就是香港人的特性,对此我感触特别深。你要晓得,香港人的纪律性是非常好的,而这也是为什么香港人做秘书全世界排名第一。香港秘书的尽责和强烈的信托责任是很多国家包括美国都没有的,所以香港培养出来的秘书是最好的。香港各个大学的学生在学习时很努力,甚至让内地的学生都感到汗颜。香港的学生也是缺乏创造力,这一点和内地学生一样。
但是你只要告诉他们,你们去研究一下这一家公司,他们就会老老实实地去做。和香港学生不同,内地学生问题特多,又喜欢侃大道理。而香港学生一般不喜欢问问题,他只是非常努力地把交代给他的项目做得尽善尽美,这是他们的做事原则,这非常难得。但是他们只看教科书以及与项目、考试和报告相关的图书,除此之外都不看。有一个女硕士做我的助教,我想着她都念硕士了,又在学校当助教,就让她开了一门课。她是我教出来的学生,我就想,她应该比较喜欢念书吧。可有一天,我看到她拿了一大袋书,就问她去哪里呀?她说要回家看书。当时我听了很感动,那么多的书!然后我打开一开,发现居然是8本漫画书!一个香港中文大学的助教,一个香港本地的学生,竟然看漫画书?你们相信吗?这就是我们香港人。
内地学生到香港以后,学习精神是绝对不如香港人的。而且他们特别浮躁,学习名次常常落在香港人之后,通常排在中等偏下的位置。来港的第一年,他们的平均成绩通常是在B以下,得B就算不错了。我们给A给得非常少,比如一个班50个学生,给3个A,5、6个A…,其他是B、C、D、E。所以要得个好成绩很难。内地去的学生大概要到二年级之后才能慢慢适应,他们的成绩大都是从二年级到三年级之后,才开始从B以下慢慢提升到B以上的,而真正学得特好的学生大多是香港学生。这一点上,内地学生比不上香港学生,主要原因是学习环境不同。
那么在香港学习跟在内地学习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我常常开玩笑说,只要你是在内地的大学念完本科,就充分证明你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你知道内地的教育制度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吗?培养解题高手,如无聊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这种竞赛依我看来就是浪费生命和扼杀创造力的源泉,学生根本就不该参加这种考试,那题有什么好解的?但是这却是很多学校的入学标准。我们都知道,国家搞的少年班最后都失败了,为什么?因为中学选出来的尖子生都不具有创造力,只是解题高手。所以中科大少年班培养的是中国一群最优秀的解题高手,而不是真正的天才。
在内地的教育制度下,如果你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天才,那么你很可能就是第一批被淘汰的,因为这个系统特别不喜欢有创造力的人。小学老师会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吗?不会,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人?喜欢手背在后面上课,努力学习,不讲话的乖学生,但这样的学生普遍缺乏创造力。在香港,老师对学生创造力的要求,虽然不如美国,但和内地的大学相比,要强得多。比如很多教授要求学生分析某一家公司,但至于如何分析,找哪一家公司,找什么资料,我们基本上都不说,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定题目、独立完成。这和内地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同。虽然我们相对而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是还做得不够,很多时候香港学生也是在解题。不过这没有办法,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总而言之,香港和内地学生的不同学习态度是值得大家反思的。
经过在香港一两年的学习,由于跟不上进度,内地来的学生通常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但是,如果他们高中毕业后就来香港念书,那他们的英文与广东话都可以讲得很流利。如果是在内地念完大学后再来香港念书,那他们基本上是学不会广东话的,同时英文也讲得不流利,这是我个人的感触。虽然在香港当了多年的教授,但是在香港教书时,我还是感到很痛苦。
痛苦在哪里呢?第一,我不会讲广东话,无法很流畅地和香港学生沟通。我开的课很复杂,不像数学、英文课很样简单,课堂上涉及公司治理、兼并收购、意识形态、剥削、宗教革命等许多专有名词,如果我用英文授课的话,很多时候学生听不懂。比如我用英文授课时,香港本地学生听懂的比例是70%;如果讲普通话呢?那就更糟糕了,听懂的比例不到30%。所以当我要讲一节很复杂的课时,我既不用英语,也不用国语,而是找一个会说国语和广东话的学生,叫他站到我旁边,把我讲的国语翻译成广东话。如果内地来的学生和香港的学生同时听课,那是最麻烦的事,我简直不知道该选择哪种语言讲课才好。
我相信各位有很多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一个互动。不管你是对香港教育制度本身,还是对香港的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或者你的子女的教育等有问题的话,都可以向我提问。
五、香港大学在内地的招生政策和学习费用
观众:郎教授您好。您能给介绍一下香港中文大学在内地招收研究生的政策吗?
郎咸平:香港中文大学在内地招收本科生和招收研究生的政策是完全不同的。按照最新规定,报考香港大学的学生是第一批被录取的,等到这次录取结束之后,内地大学再开始录取。就是说如果第一批你报考了香港的大学,并且被录取了,你就可以人学了;要是没有被录取,那么等第二批录取工作开始时,你还可以去报内地的学校,这是针对本科生的招生政策。如果是报考研究生的话,你就必须要直接向各系申请,而不是通过内地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各系的要求不一样,而GRE或者GMAT成绩是统一审核的。很多学生给我写信,问我可不可以到香港念研究生,我的回答是不可以,因为教授不能够自己招收研究生,而一定要通过学校的受理,然后由教授审核。不过申请香港的研究生要比申请美国的难,因为香港政府的全额奖学金录取名额非常少,包括博士生,一个系也只招收三四个。但如果你念EMBA这种特殊的课程,申请也许会相对容易些。
观众:刚才您说香港培养的学生比内地培养的学生要更有创造力,但是香港现在却采用内地的高考作为选拔机制,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解释?
郎咸平:非常好。如果你是香港的决策者,你在内地招收学生有别的办法吗?
观众:郎教授,您好。我想问一下,一个高中生去香港读一个本科专业,他4年的费用大概是多少?
郎咸平:4年下来大概40万元,而在内地读的话大概是4万元。虽然费用差别巨大,但是你在香港所学到的东西才是最关键的。我们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且毕业生在找工作和留学方面,与内地大学相比都有较大优势。
六、内地的教育方向值得我们深思
观众:您刚才说香港的教育是通才教育。对于国内的教育,我用一个不太贴切的说法,就是为了将来的就业。我想请您就此和美国的教育比较一下。还有,对于内地的在读大学生和毕业生而言,他们应该怎样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和修养?
郎咸平:你的问题涉及面很宽,我很愿意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