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思考致富 >

第7章

思考致富-第7章

小说: 思考致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极地应用了自我暗示原则。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所有的
意念冲动都会有实际的表现。
消极思考的害处
潜意识区分不出什么是建设性的意念冲动,什么是破
坏性的意念冲动。我们向潜意识输入什么素材,它就通过
意念冲动,完成什么工作。潜意识可以随时把受恐惧驱使
的意念转化为事实,同样也可以立即把受到勇气或信心驱
使的意念转化为事实。
电力转动着工业巨轮。如果建设性地使用电力,它可
以作出有益的贡献,如果错误地使用,就会夺去一个人的
生命。同样,根据你对自我暗示原则的理解和运用,它可
能带你走向从容和富足的人生,也可能把你引向不幸、失
败和死亡的深渊。





47
风能使一艘船驶向东, 另一艘驶向西。自我暗示原则
可以把你推向高峰,也可以让你坠入谷底, 就看你如何操
纵“意念之帆”了。
通过自我暗示,任何人都可能登上意想不到的成就巅
峰。下面的诗句充分体现了这一原理:
如果你认为会打败,那么你已经败了,
如果你认为不敢,那么你肯定踟蹰不前。
如果你想获胜,却认为无力制胜,
那么几乎可以断定,你与胜利无缘。
如果你认为会输,那么你已经输了,
放眼世界,我们发现,
有志者事竟成—
一切都与心态有关。
如果你认为出类拔萃,那么你就是如此,
你心高志远,
你相信自己,
胜利总会垂青于你。
人生的赛场并非总呼唤
更快、更强,




48
最后的胜利
属于那个相信自己能行的你!
注意诗中特别强调的词句,不难理解诗人心中的深刻
用意。
沉睡的天赋
人的天性的某个角落,沉睡着成就的种子,如果把它唤
醒,让它活动起来,它能把你推向你从未想像过的人生之巅。
正如音乐大师能让美丽的音乐从琴弦上流淌出来一般,
你也能唤醒在大脑中沉睡的天赋,让它带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亚伯拉罕·林肯在他4 0岁之前,还一事无成。他曾是个
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辈,直到一次重大的经历闯入他的生活,
才唤醒了在他的心中和脑中沉睡的天赋,为世界塑造了一位
真正的伟人。那次“经历”融合了悲痛与爱。它来自于安
妮·拉特利奇,林肯惟一真正爱过的女人。
人所共知,“爱”的情感和“信心”这种心态非常相似。
因此,爱很容易将一个人的意念冲动化为对等的精神等价
物。在研究期间,作者通过分析数百位杰出人物的生平和
成就发现,他们中每个人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位女性的爱
在支持着他。
假如你想求证信心的力量,不妨研究一下运用过这种





49
力量的人取得的成就。
让我们看看信心赋予著名的印度圣雄甘地的力量。此
人为人类文明树立了信心潜能的典范。虽然甘地没有一般
传统的权力工具,如金钱、战舰、军队和战略资源,但他
比同时代的所有人都更善于运用自身潜能。甘地没有钱、
没有家,甚至没有像样的衣着,但他却有一种力量。他是
如何拥有那种力量的呢?
他的力量来自于对信心原则的理解,而且通过自己的
能力,他把信心移植到两亿人的心中。
甘地影响了两亿人。他把他们团结起来, 创造了万众
一心的奇迹。
除了信心,世上还有哪种力量可以创造如此的成就?
构想创造财富
经营企业需要信心与合作。在此分析一个事实,供人
们充分了解企业家和商人创造财富的方法。想必读者会有
兴趣,而且会从中受益。这个事实是:想要获取财富, 必
须先“投入”后“收获”。
选作例证的事实回溯到了1 9 0 0年,当时正是美国钢铁
公司成立之初。阅读这个故事时,把这些基本事实记在心
中,你就会明白,构想是如何转变为巨额财富的。
假如你也对如何聚集巨额财富感到好奇, 那么这个创




50
造美国钢铁公司的故事将对你深具启迪作用。假如你对意
念致富感到怀疑,这个故事应该可以化解你的疑虑,因为
在这个故事中, 你可以清楚地看出,它应用了书中描述的
大部分原则。
价值1 0亿美元的精彩演说
1 9 0 0年1 2月1 2日晚上,大约8 0位美国金融界显贵聚集
在位于第五大道的大学俱乐部宴会厅,欢迎一位来自遥远
西部的年轻人。当时没有几个人意识到,他们即将目睹美
国工业史上最有意义的一则插曲。
J·爱德华·西蒙斯和查尔斯·斯图亚特·史密斯到匹
兹堡访问期间, 受到了查尔斯·施瓦布的热情款待。为了
表示感谢,他们特意为来自匹兹堡的施瓦布安排了这次晚
宴,向东部银行界介绍这位年仅3 8岁的钢铁业人士。但他
们可不希望施瓦布吓跑与会人士。事实上, 这两个人还警
告他,这群自命清高的纽约人对演说不感兴趣。而且, 如
果他不想令斯蒂尔曼、哈里曼和范德比尔特之流厌烦的话,
最好说1 5—2 0分钟的客套话,然后就此打住。
即使当时坐在施瓦布右侧以示对施瓦布尊重的约翰·
皮尔庞特·摩根原本也只打算短暂停留,只为宴会助助兴
而已。就报界和大众看来,整件事并无特殊之处,因此第
二天,报上并无任何相关报道。





51
两位主人和显赫的宾客们像往常一样用完了七八道菜。
宴会期间人们很少交谈,即使有话题也很有限。因为没有
几位银行家和经纪人见过施瓦布。虽然他的事业已在莫诺
加和拉河(M o n o n g a h e l a)沿岸蓬勃发展,但是竟没有人了
解他。然而,就在晚宴即将结束,包括摩根在内的宾客们
正准备离去时,一个1 0亿美元身价的新生儿,美国钢铁公
司,正呼之欲出。
也许这是历史的不幸, 因为当晚施瓦布在晚宴上的一
席话竟毫无记载。
不过,虽然他的话中交织着隽语与机智, 但可能它只
是一段“家常” 话,而且还有些不合文法( 施瓦布向来不
愿费心修饰辞藻)。但是,除此之外,这席谈话对于那些据
估计有5 0亿美元身价的宾客们,却有着一股如电流般强大
的力量和效果。他的发言结束之后,在场的人都沉迷于这
番发言的魔力之下。虽然施瓦布已经谈了9 0分钟,但摩根
又把他引至窗下,两人坐在并不舒服的高脚椅上,双腿垂
悬,又谈了一个小时。
施瓦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个人魅力,但更重要而且
影响更深远的, 是他为美国钢铁公司制定的完整、清晰的
计划。也曾有很多人想吸引摩根继饼干、电缆、糖、橡胶、
威士忌、石油或口香糖等领域的合并后,快速合并一个钢
铁托拉斯。投机商约翰·盖茨曾极力怂恿, 但摩根不信任
他。芝加哥的股票经纪人莫尔兄弟、比尔和吉姆,曾合并




52
过一家火柴托拉斯和一家饼干公司,但在这件事上也遭到
了失败。虚伪的乡村律师艾伯特·加里,也想促成这件事,
但他的分量还不足以引人注意。最终,施瓦布的雄辩征服
了摩根,让他看到了最具风险的金融事业的坚实基础。这
项计划被人们视为金钱狂想者的狂妄梦想。
早在上一代人的时候, 吸引数千家小型或者经营不善
的公司,合并为大型且具有压倒性竞争力公司的金融魅力,
就已经通过那位商业大盗,约翰·盖茨的诡计,开始在钢
铁业发挥作用。盖茨已将一连串小公司合并为美国钢铁与
电缆公司。他还与摩根共同创建了联邦钢铁公司,但是和
以安德鲁·卡内基为首,由5 3位合伙人拥有、经营的庞大
垂直托拉斯相比,其他那些合并的公司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那些小公司可以尽情地合并, 但即使如此, 它们也丝毫不
能削弱卡内基的势力,摩根对此非常清楚。
这位古怪的老苏格兰人也知道这一点。他站在壮观的
施基伯古堡(Skibo Cast le)高处,看着摩根的小公司跃跃
欲试地想侵入自己的事业版图,最初感到很有趣,后来变
成了憎恨。当摩根的企图变得胆大包天时, 卡内基的内心
变成了愤怒和报复情绪。他决定复制对手拥有的每一家工
厂。此前,他从未对电线、管道、电缆或板材有过任何兴
趣。他只满足于把生钢卖给那些公司,让它们将原料制成
自己想要的成品。现在,有了施瓦布这位得力干将,他打
算将敌人彻底击败。





53
正是通过查尔斯·施瓦布的谈话,摩根找到了合并问
题的答案。一位作家说,一个没有卡内基的托拉斯,就不
称其为托拉斯,就像干果布丁上缺少了干果一样。
施瓦布在1 9 0 0年1 2月1 2日晚上的谈话,毫无疑问传达
了一个保证,至少也是一个建议,亦即庞大的卡内基企业
可以纳入摩根旗下。他谈到全世界未来对钢铁的需求, 谈
到效率的重组, 谈到专业化, 谈到削减不景气的工厂和集
中发展蓬勃产业,谈到矿砂运输的成本节约,谈到管理和
行政部门费用的节约,还谈到掌握海外市场。
除此之外, 他还指出了在座的人当中一些商业海盗惯
常掠夺行为的错误所在。施瓦布推断,他们的目的不外乎
就是形成垄断、哄抬价格,利用特权为自己赚取丰厚的利
润。施瓦布强烈谴责了这种做法。他告诉听众,这种政策
的缺点在于,在一个开拓的时代,它反而限制了市场的发
展。施瓦布认为,通过降低钢铁成本,可以创造一个不断
扩充的市场;还应开发钢铁的多种用途,从而在世界贸易
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事实上,虽然施瓦布还没有意识到,
但他主张的正是现代的大规模生产。
大学俱乐部的晚宴就这样结束了。摩根回到家中, 思
考着施瓦布提出的美好展望。施瓦布回到匹兹堡,为“ 卡
内基”经营钢铁业,加里和其他人则回去继续守着他们的
证券报价机,等待着下一个行动。
这段时间没有等太久。摩根大约花了一个星期品味咀




54
嚼施瓦布摆在他面前的理由。当他确信结果不会对财务造
成任何不良影响时,他派人去请施瓦布来—结果发现那
个年轻人非常腼腆。施瓦布表示,卡内基先生如果发现他
最信任的公司总裁曾和摩根有什么来往,可能不高兴。因
为卡内基曾经下决心,永不踏上华尔街一步。然后,中间
人约翰·盖茨提议,如果施瓦布“碰巧”在费城的百乐威
饭店(Bellevue Hotel)的话,摩根可能也会“碰巧”在那
里。但是,施瓦布抵达后,摩根却不巧在纽约的家中卧病
不起,于是在这位老人的一再邀请下,施瓦布来到了纽约,
出现在金融家的书房。
现在,有些经济史学家宣称,他们认为, 这出戏从头
至尾,就是安德鲁·卡内基一手导演的—从邀请施瓦布
的晚宴上著名的谈话,到周日夜晚施瓦布和金融大王的会
谈,都是这位狡猾的苏格兰人安排的剧情。然而事实正好
相反。当施瓦布被请去完成这项交易时,他甚至不知道
“小老板”(他对安德鲁的称呼)是否肯听抛售的提议, 尤
其是卖给一群安德鲁认为天生不够高尚的人。但施瓦布去
商谈时,的确带着他亲笔写下的一些数字, 那些数字代表
在他心目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