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理财有道 >

第9章

理财有道-第9章

小说: 理财有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一种“财务鸦片烟”,它是一种可以让你上瘾的东西。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我在超市中见过有人购买几元钱的葱和蒜也去刷卡付账。我之所以称信用卡为“财务鸦片烟”,是因为时间一长它就会麻痹人的财务神经,使人误认为信用卡本身就是钱。其实信用卡本身不是钱,而是债,刷卡的同时是在向银行举债。媒体有报道说,台湾和香港很多的大学生在上学时就用信用卡购物的方式向银行贷款消费,由于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每个月只能向银行还最低限额的还款额。几年的大学生活结束后,他们在工作后的前四五年,都会努力工作挣钱,向银行偿还巨额的信用卡贷款本息。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台湾有一个歌手黄品源,他在十多年前,唱过一首歌《你怎么舍得我难过》,一举成名。尔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就没有出新的唱片。其中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他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基本上是靠刷信用卡消费来维持自己的生活。直到多年后,他又出了一首新歌《小薇》,再一次走红,使他获得了很多收入,借此偿还了积欠银行的信用卡本息。为此,黄品源告诉周围的朋友们,一定不能养成刷卡过日子的习惯。

    现在,很多商业银行在大学生中间推广使用信用卡。这对原本没有多少理财知识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理财方面的误导。信用卡是靠持卡人的信用来向银行借款的。从本质上来讲,大学生根本没有收入,他们本身没有信用可言。银行向大学生推广信用卡,并不是看上了大学生的信用,而是大学生父母的信用。对于一些家长有钱的大学生来讲,这没有什么关系,对很多家境不好的大学生来讲,如果养成了刷卡消费的习惯,无疑会给学生的家庭造成很大的财务压力。子女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刷光父母手中的钱,刷光父母的养老金。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在消费上的自制能力比成年人差很多,他们一张信用卡在手,花起钱来就会无所顾忌,就会更“乱花钱”。

第3章一生莫让债务缠身 一、债务的分类(3)

    银行为了鼓励持卡人刷卡消费,还推出了一些刷卡有积分、刷卡有礼品的促销活动,他们其实是在鼓励持卡人多花钱,是在鼓励持卡人给银行多送钱。由此可见,信用卡消费是一种不良债务。如果过度地刷卡消费,就会造成持卡人财务上的压力,甚至使持卡人陷入财务上的困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说到的卡奴就是由于过度刷卡消费造成的。

    (三)良性债务是有可能转化为不良债务的

    我们来说一个真实的案例。2000年,我认识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都在从事当时最热门的职业,在网络公司任职。男主人是一家网络公司的中层主管,女主人是一名工程师,两个人每个月的薪水加起来有三万元。男主人还享有公司的股票期权,他所在的公司准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如果上市成功他就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网络新贵。在这样的一个收入丰厚和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情况下,他们在2000年买了一套大房子,一共花了150万元。其中首付20%,30万元,其余的120万元向银行贷款。在2000年的利率水平下,他们每个月的还款额将近9000元,相当于他们每个月3万元收入的30%,他们每个月很轻松地偿还着银行的贷款,没有感受到任何财务上的压力。但是好景不长,2002年,互联网行业面临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大量的网络公司倒闭,他们二人所在的公司也没有幸免,相继倒闭了。他们凭着高学历和在IT行业从业经历,很快又找到了新的工作。但是,收入跟以前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两人的收入降到了一个月只有1万元。这每个月1万元的收入,却要偿还9000元的房贷,这无疑对他们形成了巨大的财务上的压力,家庭顿时陷入了财务上的困境。在苦苦支撑了几个月之后,他们手中的存款几乎消耗殆尽,实在是撑不下去了,男主人就给我打电话,问我说:“大哥,你说我该怎么办?”我告诉他:“你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把房子卖了。”夫妻二人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之后,把房子卖了,又重新租了一套两居室。他们跟我说:“虽然没有自己的房子了,现在住的房子也没有以前那么宽敞了,但是自从卖了房子之后,心情比以前好了许多,没有了那种焦虑的感觉。”

    刘彦斌语录

    人们在借贷消费的同时,应该对自己未来的收入情况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预期,否则,一旦未来的收入水平降低,现有的良性债务很可能就会转化为不良债务,使生活陷入困境。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一点经验:人们在借贷消费的同时,应该对自己未来的收入情况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预期,否则,一旦未来的收入水平降低,现有的良性债务很可能就会转化为不良债务,使生活陷入困境。因此,我们一直强调计划消费是理财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

    (未完待续)

第4章 一生坚持组合投资 一、 投资的分类和投资工具的特点

    在前两章中,主要讲了攒钱的问题,也就是节流。这一章讲理财的重点——生钱,生钱最主要的途径是投资。投资的目的是开源,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仅仅靠节流攒钱是不足以应对未来生活需要的,而且通货膨胀还会吞噬财富。从长远来看,银行储蓄的利率难以超过通货膨胀率,如果只把钱存在银行,连保值都难以做到,更谈不到增值了。要使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稳步增值,就要运用多种投资工具,比如股票、基金、债券和不动产等等,也就是说要坚持组合投资。

    一、投资的分类和投资工具的特点

    从个人和家庭理财的角度衡量,我们把投资分为三类:流动性投资、安全性投资和风险性投资。这三类投资分别运用的是“理财水库”中的三种钱:流动性投资运用的是“应急钱”;安全性投资运用的是“保命钱”;风险性投资运用的是“闲钱”。关于什么是应急钱、保命钱和闲钱,我们在第一章已经作了说明,这里不再重复。现在来看以上三类投资分别适用哪些投资工具。

    刘彦斌语录

    我们把投资分为三类:流动性投资、安全性投资和风险性投资。这三类投资分别运用的是“理财水库”中的三种钱:流动性投资运用的是“应急钱”;安全性投资运用的是“保命钱”;风险性投资运用的是“闲钱”。

    (一)流动性投资适用的投资工具

    具体包括:活期存款、短期的定期存款(三个月或半年)、通知存款、短期国债、货币市场基金等。这些投资工具的特点是随时可以变现,而且不会亏本,但是投资收益率很低。

    (二)安全性投资适用的投资工具

    具体包括:定期存款、中短期国债、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储蓄型的商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保本型的银行理财产品等。这些投资工具的特点是不会亏本,投资收益率适中,投资收益有保障,但部分产品的流动性稍差。

    (三)风险性投资适用的投资工具

    具体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对冲基金、不动产、非保本型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连接保险、外汇、黄金、艺术品和实业投资等。这些投资工具的特点是可能亏本,但也可能带来很高的投资收益。

    刘彦斌语录

    流动性投资适用的投资工具包括:活期存款、短期的定期存款(三个月或半年)、通知存款、短期国债、货币市场基金等。

    安全性投资适用的投资工具包括:定期存款、中短期国债、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储蓄型的商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保本型的银行理财产品等。

    风险性投资适用的投资工具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对冲基金、不动产、非保本型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连接保险、外汇、黄金、艺术品和实业投资等。

第4章 一生坚持组合投资 二、投资的风险和收益

    说到投资,就要提及风险和收益。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收益是通过投资获得的、超出投资本金的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赚来的钱。在很多情况下,比如投资股票和不动产,收益的获得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投资的结果可能是赚钱,也可能不亏不赚,还可能亏本,这种收益获得的不确定性我们称之为风险。投资的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的风险是投资产品本身价格的波动,如股票价格的涨跌、房价的涨跌等,如果买的股票价格高,一旦价格下跌,就可能亏钱;另一方面的风险来自投资产品本身的流动性,所谓流动性,说白了就是好不好卖出。流动性风险就是想卖出投资产品的时候可能卖不出去,必须降价出售,有时即便降价出售也可能难以成交,结果无法顺利地将投资产品变现。房产就属于流动性比较差的投资产品。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伴而生,如影随形。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要想获得高收益,就一定要承担高风险。反过来讲,即便承担了高风险,比如投资股票,却不一定能获得高收益,有可能亏本。因此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高风险高收益”是错误的,应该改成:“高风险可能高收益,还有可能亏本。”

第4章 一生坚持组合投资 三、 投资管理

    刘彦斌语录

    投资管理的实质是对人们“情绪”的管理,管理好“情绪”,成功自然会敲门。

    投资管理的实质是对人们“情绪”的管理,管理好“情绪”,成功自然会敲门。要管理好投资,应该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一)什么钱“干”什么事

    “应急钱”用于流动性投资,“保命钱”用于安全性投资,只有“闲钱”才能用于风险性投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应急钱和保命钱买股票、股票型基金和不动产。

    (二)坚持分散投资

    我们上面说的“什么钱‘干’什么事”,是属于“大分散”。“大分散”下面还要进行“小分散”,比如安全性投资中应该包括定期存款、国债、养老保险;风险性投资中应该包括股票、基金、不动产,即使只投资基金,也要购买不同基金公司发行的3到5只基金。分散投资的目的是分散风险,达到一种整体上的平衡,避免“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结局。

    (三)年龄越大投资越应保守

    随着年龄增大,你的投资组合也应该趋向“保守”,可以将风险性投资逐步转成安全性投资,到55岁的时候,保命钱应该够未来20年的生活费。如果到了60岁,就尽量不要去投资股票,股票型基金也要尽可能少买,当然如果保命钱足够多的话,也可以适当买一些。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老年人无论从生理上、心理上还是财务安全上,都不适合进行高风险的投资。

    刘彦斌语录

    要管理好投资,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什么钱“干”什么事。

    (二)坚持分散投资。

    (三)年龄越大投资越应保守。

第4章 一生坚持组合投资 四、 理财中的主流投资工具(1)

    理财中的主流投资工具包括储蓄、债券、股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