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文集-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偃绨牖杳宰鞑坏弥鳎蠡杳匀绾文茏髦鞫松滥兀克孕扌牧说溃錾缆只兀叵扔谒沃凶鞯弥鳌5侨文憧犊婪拧⒁馄绶⒅浚滋熳菽苡谒衬婢吃瞪霞任耷9乙参捺涟谒沃型椴蛔越匚文愣嬷髯=窀叻屐δ苡谒沃凶鞯弥鳎晃文#馐呛蔚榷üΓ〔痪黾阜蠛沟目嗫嗖尉浚文苤麓耍浚⌒扌娜斯Ψ蜃龅秸獠教锏兀肥遣灰祝∥业热绾文懿磺昭鲈尢荆�
反观现在做功夫的人,大都不肯脚踏实地地孜孜参究,而是避重就轻地在文字义理上作道理会,或是向他人口边讨消息。领会得一些相似的道理后,便舞文弄墨地写文章,作偈颂,下转语,以为彻悟证道了。其实这只是食他人的残羹馊饭,非干己事,于生死岸头丝毫作不得主。出言吐语,写文作颂,要从自己胸襟中流露出来,方能盖天盖地。
有些人做功夫时,偶尔得了一点定境,例如:色身长大、飞空,呼吸中断,进入胎息状态,或是发了某种神通,便认为已经证道成圣了。其实这仅是禅定中显现的一些幻境,离证道还远在。在禅定中任何境界都不能著,一著便停滞不前,尤其是发了某些神通,更不能沾沾自喜,以为有得,一有得意,非但不能证道,入魔大有份在!《楞严经》说的五十种阴魔,就是说这种虚幻过程,是障道的阴魔,修道人千万不能著,以免误入歧途而堕魔道。
有些狂妄人引用《心经》与《金刚经》的话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境相既皆虚幻不实、不可得,那么管它顺、逆、美、恶,我只无心应之,不为所牵即得,何用参禅、念佛?假如有禅可参、有佛可念,岂不妄上加妄?这些话语,看来未尝不是,但是一旦碰到逆境或遭一场意外事故,便鸡飞蛋打一场空了。
也有些人误以为一悟便了,初破本参,便以为到家,不再勤于观照,历境练心,以致习气依旧,狂妄傲慢,不得真实受用。到头来,落得个悟后迷,仍随生死流浪,宁不冤苦?
更有些人误听人言,以神通来验证开悟与否。当功夫得力,恰到好处,忽然身心世界化空、粉碎而灵明不昧,了了分明时,因不见神通玄妙,不知这是什么而误以为不是自己本命元辰,匆匆滑过,岂不可惜!?自己既错过了这千钧一发之机,贻误了本身,又以此来否定他人,此诚自作孽不可活者也。古德尝叹息云:‘只为亲切甚,转令荐得迟!’良可慨也。
今天我们把这则公案录供大家参考,就是希望大家从中吸取教训,知所改进,努力向上,真实证取,以免虚度光阴,错过一生。
我们在学习、赞仰了公案中主人公的为道精诚和深厚的功力后,还要进一步将公案的精微处与为道的关键来和大家探讨一下,俾大家深明宗下的的旨,直下穷源,不为半途的功夫所误,方不负古人的深心。
高峰祖师的前二答:‘作得主’确是好功夫,非一般禅和子所能企及。但就宗下‘顿悟’的立场细详起来,不免逊色,兹将其幽微处略述如下:
禅宗是直下见性顿悟成佛的,不是次第渐修的法门。古德尝云:‘等妙二觉犹是它提草鞋汉。’等妙二觉也不屑一顾,遑论等妙二觉以下呢?所以宗下不许有个中间过程,不能夹杂一点功夫痕迹。
禅—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净裸裸、赤洒洒的。既无相对的客观物境,也无主观能见能闻的人,更有谁来作谁的主呢?雪岩钦和尚在前二问‘谁与你拖死尸来?’与‘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勘不破高峰后,故作寻常说话以钓高峰,看他是否已经剿绝至无功用地。哪知高峰脚根未稳,一钓即上钩,答云:‘作得主。’这不是有落处、有相对的主客了吗?这和净裸裸的禅就不相应了。这答话在宗下说来是‘伤锋犯手,不剿绝’。这样就捆了自己的手脚。迨至第二次答作得主,更把自己浑身捆了个结实,动弹不得了。到第三次问:‘无梦无想,无见无闻时,主人公在什么处?’就只好咽气吞声,死于句下了。
等到后来时机成熟,枕子落地,彻底打脱,始如梦方醒,主人公原来不在别处。举凡山河大地,草木丛林,无不是主人公之显现;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无不是主人公之妙用!有什么主不主,更有什么作不作?前所答者,岂不狼藉不堪?!
最后,就雪岩之问另作三答,以飨同参,并藉作与高峰禅师相见之礼:
1、问:白天作得主么?
答:饥来吃饭困来睡。
2、问:睡梦中作得主么?
答:朝阳升起月含山。
3、问:无梦无想,无见无闻时,主人公在什么处?
答:太虚饮光消契阔;风摇浅碧柳丝轻。
开示悟入佛知见
世尊悲愍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而不自知,迷于声色,沉沦六道,出苦无期,乃降生于世,现身说法,以觉醒众生迷梦,证此寂灭一心,出离苦海,而登觉岸。
但因众生烦恼垢重,不敢顿示此灵妙一心。始于阿含会上且说人天十善,免堕三途。及后说无常、空苦、无我、四谛及十二因缘之法,令众生权出三界,勉离生死。次说般若,以显真空妙有,而破二乘偏空之执。
四十年后,佛将涅槃,方于法华会上,纯谈实相,直示一心,以显平等佛性,三乘同归,五性齐入,凡有心者皆可成佛。至此方尽世尊本怀,度生原意。
盖此心体,本自灵明,廓彻周遍,灵融湛寂,如如无拘,凡圣一际,生佛等同。然迷之则生死无端,悟之则轮回顿息。要在忘言以神会,绝虑而心通。故参禅行人贵起疑情,藉以隔断迷情妄念而打开本来,亲证自性也。
但参禅下手时,须先端正修因—以何为修,以何为归。方针既明,宗旨既定,而后可以空其所得。盖禅之一词,系禅那之简称,其意为静虑或思惟修,因行人心情不同,要求各别,修证亦各异。据圭峰宗密禅师《禅原序》云:‘禅门有浅有深,阶级殊等,依其修因证果之不同,约可分为五类:
(一)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
(二)正信因果,亦以欣厌心而修者,是凡夫禅。
(三)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
(四)悟我法俱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以上四类皆有四色四空之异)。
(五)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辗转相传者,是此禅也。’
由此看来,禅宗所传之禅既为第五种,那么,禅宗行人在未参话头前,应先开佛知见,明白自己本具如来智慧与佛无异,而后抱定一则话头,孜孜兀兀地参究,更由明眼宗师的善巧提示,方能打开本来,悟入佛知见。
《法华经》所尊贵的就是毫无隐秘地直示我们:一切众生本具与佛同样灵明、微妙、圆满、廓彻的寂灭心体。以之修行,无不成就。故而该经最关紧要的精髓,即在开示悟入佛知见。历代宗师为敦促学人用功,诱导行人省悟,辅助后人升进计,对此用功关键,皆各有微妙而明彻的宣扬、评唱,这在禅录中实不少见。
清末,南京赤山发祖系当代临济宗大德,道风远播,龙象咸归,一时知名之士,如月露、楚泉等均慕名聚集会下随师参究。一日,师上堂示众云:‘选佛场开英才现,各自道出真见来。这里是选佛场,锻炼龙象的,不是叫你们来吃闲饭、睡觉、打盹的。今天我要考考你们,看那个是个中豪杰,宗门英才。法华宝经全经的要旨在开示悟入佛知见,其中奥意,历代祖师皆各出手眼,有层层入胜的开示与宣扬,确是如华似锦,美不胜收。大家读了,无不敬仰赞叹,获益匪浅。但那是各位祖师的,不是你们自己的。拾人家的唾余,住在文字、语句上,于悟道无益。今天我要你们各自从自己胸襟中流露出的说来,看谁具有真知灼见。’
发祖道罢,从签筒中抽出一枝标有名字的竹签点名云:‘楚泉(扬州高寺来果和尚的法祖),你先来说。开,怎么开?’泉无语。祖责云:‘你在这里多日做什么的?!这样参禅,简直是闹儿戏,唐丧光阴,如何有出头之日?跪下参!’
祖命维那焚香,打止静板,嘱大家一起参,并说要个别考问的。
一枝香一会儿点完了,维那打板开静。祖追问楚泉云:‘怎么开?’泉仍不能答。祖叹云:‘如是参禅,何时能了!’继令跪参。
二枝香过,泉仍无语。祖不罢休,责云:‘今天开不出,就叫你跪死在这里!’逼令继续跪参。可怜楚泉心急如焚,跪在那里脚膝又痛,黄豆般大的汗珠,不断地往下滴。看看第三枝香烧完,维那举板打开静,笃笃一响,楚泉忽然猛省,高声道云:‘有了有了,开出来了。’祖问云:‘怎么开?’泉应声云:‘开出本有。’祖逐一继问云:‘示?’泉云:‘示出本无。’‘悟什么?’‘悟无有无。’‘怎么入?’‘入出无碍。’祖闻后,赞云:‘好!这卷子交得爽丽,不逼你们,不肯用功。终日悠悠散散的,如何能了!今日不枉你跪了三枝香。’
祖于高兴之余,继点月霞(月霞系常州天宁寺冶开大禅德的法子)云:‘月霞,你试道看,怎么开示悟入?’霞不假思索,应声云:‘我借楚兄的四句答话用一用。’祖云:‘怎么借用?’霞云:‘开出本有是理法界,示出本无是事法界,悟无有无乃理事无碍法界,入出无碍系事事无碍法界。’祖大声赞云:‘好!比楚泉尤较些子。这里不枉是选佛场,今天一下子选出了两尊佛。’
正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前贤不畏艰辛地用功,所以才有成就,我们也不可辜负自己,殷勤参究,精进不懈,方可不让古人专美于前。今试就‘开示悟入’四字,换为首尾各赋一颂,以飨读者,不知尚符佛祖之意,勉为交卷否?
(一)开出无形面,示作十界身,悟在迷未了,入魔亦无碍!
(二)要尽心花开,方明无情示,本来不迷悟,识智何出入!
物我不二
僧问大随禅师(沩山灵佑禅师法嗣):‘大千坏时,法身坏不坏?’随曰:‘法身也坏。’此语疑煞天下人。但投子青禅师闻之,便装香作礼,称大随乃古佛出世。
法身真如妙体乃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动不摇,不变不易,亘古常青之妙体,如何随大千世间坏时而毁灭?此语与佛所说大相径庭,莫非错下名言,淆惑世人,要落金刚地狱么?但如真错了,投子青是大禅德,为什么要装香作礼,赞他是古佛再世呢?
原来所谓世间者,不论什么事物,都是我们广大众生的佛性—法身—所变化显现,离开法身,什么也没有。《法华经》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就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依法身显现而建立的。以‘是法’就是不论什么事物,而‘法位’就是一真法界,也就是说世间相就是法身,法身就是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