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式,充分扩散为对全社会人心道德的恶性污染,“吃”的高利润,直接诱使食品制造者们毫无道德地以假冒真、以次充好、甚至任意添加化学毒素——只要能让食品好看,有助于拉顾客上钩。法制的松弛、权力的介入,使这种黑社会行为也大规模进入了中国出口食品工业,并已经引发了多起国际争端和抗议。我在国内的朋友,早已在互相警告:千万不要——至少尽可能少地——到外面吃饭!因为自己在家做饭,至少还有选择材料、清洗准备这最后一道防线,而出去吃饭则无异把自己“交给”毒药制造商,损失钱是小事,简直就是自杀和任别人屠杀。一个以悠久“美食”传统著称的古老文明,堕落到这种程度,不能不令人感到恐怖!我们可以说,人为的“食品污染”是一场对人类健康和道德底线的无声挑战,它正在整个中国大地上进行!
二,作品:中国最重要的报道文学杂志“报告文学”,在其2004年9月号上发表了《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长篇报告文学。是正面突破这个当局讳莫如深的禁区,深入黑洞进行第一手材料调查,以具体完全的事实、通过精美的文学构思写出的第一部有关这个题材的作品。作者周勍系独立中文作家笔会成员,他对此题材长达两年的调查,其艰难危险的程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比跟踪毒犯还要惊险!”。
因为食品直接涉及国内国际人们的生命安全,造假者——特别是与当权者勾结的官方造假者——知道事关重大,因此绝对不惜用杀人灭口来保护自己。这给调查增加了巨大的困难。即便如此,整部作品读来仍触目惊心。例如:被中国老百姓列为“开门七件事”中的首要生活必需品食盐,却成为频繁引发中毒事件的毒物:山西万家灯火大酒店造成168人中毒、陕西省乾县造成115人中毒、吉林省长春市因不法分子用亚硝酸盐投毒,造成117人中毒。再如,四川人引以为傲的的四川泡菜,成都的部分企业却是用“敌敌畏”炮制的。泡菜厂的老板说“我们根本不吃自己做的泡菜,只给外地人吃。”又再如,不久前北京召开的食品安全高层研讨会上,有关专家估计,我国每年实际发生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40万人;“约三分之一人的癌症是吃出来的。”又又再如:由于食品添加剂(激素)的作用,性早熟急剧逼近中国孩子,7岁女孩来月经, 6岁男孩长胡须,屡见不鲜;男性精子浓度从过去至少五千万下降到三千万……
《民以何食为天》的标题,就把中国的古话翻转成提问:一个“何”字,应当被理解成“如何”、“怎么”——当“吃食”已成为这种毒品工业,人们还如何能以它为“天”?“食品”的目的是生命、是养生,可现在食品生产的目的,却恰恰谋财害命、是死亡。“何”——也是“为何”、“为什么”,为什么“食品之天”会演变到如此地步?这与其说是在向黑暗的经济势力提问,不如说是在向中国整个畸形的政治经济结构、以及被彻底败坏了的人性道德提问。
全书的基本结构,分为六章,轮廓如下:
第一章:作者通过大量事实,展示了中国食品消费、生产过程中惊人的污染现象,更可怕的是,这些毒品污染并非无意识犯下的错误,而是清清楚楚地刻意人为,目的只有一个:欺骗顾客、牟取暴利。以激素催长蔬菜,以
避孕药喂养甲鱼,等等等等,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中国食品工业,堪称一场被害者们无从逃避的“谋杀”。
第二章:作者列举中国食品在国际上被检测的情况,从欧洲、美国到日本,甚至香港和新加坡,凡是采用国际通用食品安全标准的地方,中国生产的食品都被发现严重违反安全规定。中国食品采用国际安全标准的比例目前仅为23%,由此引起的禁运、禁止入口、禁止出售或销毁等等“贸易战”,屡见不鲜。中国出口的污染食品,已经构成对世界饮食者健康的巨大威胁。
第三章:民以食为天的“天”终于被撕破了。本章列举了大量调查来的第一手材料,从五个层次上揭示食品安全问题:1,中国传统小吃的信誉堕落,中国饭馆的质量惨状;2,近期触目惊心的食品中毒事故;3,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流入城市打工的无组织农民)的食品质量极度低劣、国家对此完全不闻不问的冷酷态度等问题;4,解剖安徽省阜阳发生的毒奶粉事件及由此揭开的一系列谎骗事件;5,国际上曾经发生过的若干重大食品中毒事件。
第四章:由于销售市场“瘦猪肉”走俏,一种被中国人称为“瘦肉精”东西,也大为流行。“瘦肉精”原产于美国,是一次偶然把治疗哮喘的药品放进猪食后的产物,用它喂猪能使猪毛色光亮、肉色红润。但它的化学元素其实含有剧毒。作者列举了一系列“瘦肉精”中毒事件,但真正的问题,却在于八个与此有关的政府部委却管不了这“一头猪”!
第五章:食品污染的真正原因是人心污染。在一个恐惧和谎言成为制度的国度,贪图利益而放弃原则、自己赚钱而不管别人死活,正是流通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当金钱和权力联合,暴利可以直接流入当权者的私囊,尚存的良心个人或媒体,讲出真相要冒极大风险。冒险揭露“萨斯”病毒和禽流感问题的人们,被当做政治敌人迫害就是证明。
第六章:作者指出,进行明确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治中国恶劣食品安全状况的唯一方法。法律法制、新闻监督、赏罚分明,是唯一的清洁剂,只有这才能根除那些比有毒食品还可怕的贪官污吏——中国社会和人心里的“癌细胞”!
三,推荐:
我为什么推荐《民何以食为天》参加“尤利西斯报道文学奖”评奖?
(一),题材新颖重大,极端具有普遍性:
有几个人没有去过中国餐馆?谁不知道中国著名的“
美食传统”?今天的世界上,哪个超市里没有几种中国制造的食品?但中国食品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第一直接事关全中国十三亿到十五亿人口,第二绝对不止于此,它也事关全世界数十亿人的健康。谈论中国现实的书很多,但从食品这个“第一现实”切入者,从未有过。它触目惊心,极具感性。中国老话说:“病从口入”,这部作品,由“口”探讨到“心”,既充满刺激又具有深度,我相信读过的人都会被震撼。
(二),充实的第一手材料:
调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犹如进入一个黑洞,而且因为直接涉及社会负面影响而被政府官员列为机密,使作者在发掘、寻找第一手材料时,遇到巨大的困难和危险。本书的力量,正在于首次公诸于世的大量原始素材。作者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调查,寻访了众多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并查阅中国内外大量公开或内部出版物,通过极为具体的人物、事件,以清晰的时间地点和数字信息,令本书的内容扎实、可靠可信。
(三),主题明确,思想深刻:
食品污染问题,是一场“静悄悄的战争”。它看不见血腥和硝烟,实际上更为残酷恐怖。本书的写作,直指食品安全的核心——人的生命安全。无视食品安全其实就是无视人权:人的生命权、生存权、知情权、思想和言论权。中国的食品污染中,人为因素极大。本书揭示,极度扭曲的政治结构加上所谓市场经济,可以把经济变成一场彻头彻尾的蓄谋犯罪。这场战争,正是人类之“恶”对人类良知发动的大规模战争。中国食品污染问题开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二十一世纪不仅没减弱,反而急剧恶化。这座人性废墟,正是共产专制结出的恶果和苦果。中国人在过去贫穷中失去的权利,现在在“中国经济神话”的表面下仍在失去,而且愈演愈烈,连整个世界也面临着被卷入的威胁。结论:食品问题的本质是政治制度问题,改变食品安全必须从改变政治结构入手,本书给出了所有“中国问题”的共同答案。
(四),形式和语言:
作为报道文学,此书把“报道”和“文学”的观念结合得很好。全书构思犹如六个乐章,不是平铺直叙采访过程,而是分为纵、横两个向度:纵向上,紧扣“食品安全现状调查”,以相关的思考为贯穿发展;横向上,展开大量材料,为思想提供论据。如此层层深入,立体地建立起一个文学的文本空间。全书读来内容充实,视野开阔,想象丰富。
此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既有真人真事的具体,又充满文学描绘的生动,特别当诸多难以解决的困境,宛如悬念摆在面前,读者常常像书中人那样感同身受。这些人物故事,使这部报导脱离了事件的单调,而具有了活跃的性格,紧张的情节。
此书的语言风格,把中国一般“报告文学”问题中常见的渲染鼓吹降低到了最小,而基本上以冷静客观叙述为主,常常面对越令人恐怖的事件,作者的叙述语调越平静,甚至只引用数字,因而把事实本身的冲击力凸现到了极限。可以说,在本书中,文学意识很成功地服务于报道,并加强了报道的深度和力量。
有鉴于以上原因,我推荐《民何以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参与“尤利西斯报道文学奖”竞争。
杨炼
伦敦,二零零六年三月二十九日
前言:系于口舌之间的民族命运(1)
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他们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
—— 一位资深法国营养专家
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勤苦求欲,转相欺殆。心劳形困,饮苦食毒;如是恶务,未以宁息。
―― 卷下
昼短夜长,天苍地茫,这是北极所独有的特质。
而生长在这快土地上真正意义上的厐然大物北极熊的死亡,却给我们人类提供了些许的示警:可能是造物主的厚爱吧吧,皮糙肉厚的北极熊在北极圈里几乎是不可能有什么天几敌的,不要说其同类的其他动物,就是持有钢枪的打猎能手,往往都是在快枪连发时被它活活吞噬的——因为它厚而糙的皮毛快根本很难打透,再加上其反应的神速,从表面看它基本上就成为北极生物圈内无法撼动的霸主了。可在这种情况下其却频频被猎杀:猎人事先杀死一只海豹,再将其血和一把锋利的双刃刀放到桶中,候其结成一个大冰棒后放在北极熊的必经之途,嗜血如命的北极熊遇此美味便越舔越上瘾,最终,深藏其中的双刃刀便割破它的舌头,北极熊便在吞噬自己的鲜血中不知不觉中死去……
而也是这个“吃”字,其对应与漫长的中国历史来讲,也可以说得上是一根搅动民情之水近而“载舟覆舟“的魔棒——让我们回到几千年间建立在因填不饱肚子的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上来吧:千百年来在老百姓中口口相传的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或“开门五件事”(吃、喝、拉、撒、睡)中,吃都占据着首要地位,而那则近乎笑话的两人在厕所碰面相互都要问声:“吃了吗?”的段子更是把民谚中“俗话就是实话”坐实了。监狱里的死刑犯们,不知多少年延续至今的临刑前那句:死了也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