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科全书-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苌
姚苌
(330~393) 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创建者。字景茂。羌族。姚弋仲第二十四子。在位约十年。357年,兄姚襄率部与前秦军战于三原,兵败被杀。姚苌领众降于前秦,为苻坚部将,累建战功。肥水战后,384年,据岭北(今陕西礼泉九嵕山以北)的北地、新平、安定等郡,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建元立国,史称后秦。羌胡十余万户归附。385年姚苌杀死苻坚,次年称帝于长安,改称常安,国号大秦。姚苌多谋略而不善于征战。386年苻坚族孙苻登自立为前秦主后,后秦原苻坚旧部氐、羌和汉人归之者十余万。其与姚苌转战相持,西北起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东南到长安,屡次大败后秦军。391年,姚苌破苻登军于长安以东,苻登又转攻安定。姚苌北行拒守,后秦不断受到苻登的攻击,政权始终未得稳定。393年姚苌死,其子姚兴继立,次年击溃苻登,灭亡前秦,消除肘腋之患,后秦才兴盛起来。
(周一良)
姚崇
姚崇
(650~721) 唐朝开元初名相。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武则天时以字行,玄宗时避开元字讳,改名崇。
姚崇以门荫出身,应“下笔成章”制举,授濮州司仓。武则天时五迁为夏官(兵部)郎中。时契丹扰河北,军书烦剧,姚崇剖析若流,受到则天赏识,擢为侍郎。圣历元年(698)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一次奏对中,论列过去因谋反罪而身死破家者都是酷吏严刑逼供、自诬而死的事实,表示愿以身家担保现任内外官吏无反逆者,被则天大为赞赏。中宗复位后,姚崇出为毫州、常州刺史;睿宗即位,再次入相,但因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洛阳,被贬为申州刺史,移任徐、潞、扬、同等州,为政简肃得人心。先天二年(713),被玄宗召入为相,建议十事,如以仁义治天下,三数十年不求边功,宦官不得干政,皇亲国戚不得任台省官,停止破格滥用人,以法制抑佞倖,公卿、方镇、戚里不得“贡献求媚”,不再增建寺观宫殿,开言路纳谏诤,杜绝外戚干政等,基本为玄宗所采纳。姚崇还反对度人为僧,取缔伪滥的僧徒一万二千亲人,勒令还俗。开元三四年间,山东大蝗,朝臣及地方官以为蝗是天灾,不能捕。姚崇坚持捕杀,并推行夜间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埋之法,颇见功效。开元四年(716),以幕僚受贿事请避位,荐宋璟自代。但仍受优礼,玄宗时常以国事咨询。开元九年死。遗嘱薄葬,阐明信佛之害,不让子孙为其延请僧道、抄经造像和追荐冥福。
姚崇三次为相,皆兼兵部,对于边境屯戍及士马器械无不谙记。为政注意用人,罢冗职,修制度,择百官各当其材。他和宋璟并称“姚、宋”,同为后世称道的良相。
(杨志玖)
姚从吾
姚从吾
(1894~1970) 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士鳌,字占卿,号从吾,中年以后以号行。河南襄城县人。生于1894年10月7日(光绪二十年九月初九)。1917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科史学门。1920年夏毕业后,又考上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1922年夏,由北京大学选派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专攻历史方法论、匈奴史、蒙古史及中西交通史。1929年,任波恩大学东方研究所讲师。1931年,任柏林大学汉学研究所讲师。1934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讲历史方法论、匈奴史、辽金元史及蒙古史择题研究等课程。1936年,兼历史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教授。1946年9月,任河南大学校长。1949年初去台湾,受聘为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并创办辽金元研究室。1958年4月,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1970年4月15日病逝。遗著由门人札奇斯钦、李守孔、陈捷先等辑为《姚从吾先生全集》(共十册),由台北正中书局陆续出版。《全集》之外,姚氏尚与札奇斯钦合撰《汉字蒙音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刊载于《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第九至十一期。
姚从吾是中国现代辽宋金元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吸收西方史学思想和方法,学贯中西,促进了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他重视史料的整理,完成《蒙古秘史》第一部全译本。他提出着眼于民族融合的“国史扩大绵延观”,认为在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的基础上,中华民族的历史才得以广大绵延,形成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而辽金元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融合时期,在国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姚氏就是以这样的观点,深入研究辽金元史,建立起辽金元史体系。他进而倡导宋史与北亚、中亚史的研究,写成《余玠评传》等一系列论文及所辑《蒙古与南宋争夺巴蜀始末》的专题资料,开宋蒙关系研究之先。1958年,他又倡导组成台湾“宋史研究会”(后改名为“宋史座谈会”)。姚从吾本通蒙文,晚年又学习满文,并倡导组成“边疆语文研究会”,积极推动北亚及中亚史研究。他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河南大学、台湾大学执教三十六年,桃李满天下。当今以研究辽宋金元史蜚声国内外的一些著名学者,多为他的弟子。
(姚瀛艇)
姚广孝
姚广孝
(1335~1418) 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人。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与文学家宋濂、高启等交友,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二十三年于径山从遇庵大师潜心于内外典籍之学,成为当时较有名望的高僧。但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明初,因其故友多被明太祖朱元璋所杀,对洪武朝政治怀有强烈不满。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广孝以荐入选,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今北京)住持大庆寿寺。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参与夺位密谋,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朱棣“靖难”称兵前,他曾推荐相士袁珙以占卜等方式,并通过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分析,促使燕王朱棣坚定信心;又于王府后苑训练军士,打制军器,作好军事准备;建文元年(1399)六月起兵前夕,计擒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靖难之役中,他留守北平。十月,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守北平,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此后,仍多赞谋帷幄,终使朱棣夺得皇位。朱棣即位后,初授官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1404)再授为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晚年,姚广孝既厌惧官场争斗的凶险,又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的追求,故虽然受官,却未改变僧人身分,主要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及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等书的修纂。其博通精深的学识和修养对皇太孙(即明宣宗)有较大影响,对《永乐大典》的完成也起了很大作用。
主要著作有《逃虚集》、《逃虚子诗集》、《逃虚类稿》等。
(商传)
姚枢
姚枢
(1201~1278) 元初政治家、理学家。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先世自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入居内地。少时学习勤奋。金朝末年,父姚渊任许州(今河南许昌)录事判官,徙家于许。1232年,蒙古军破许州城,姚枢到燕京(今北京)投靠杨惟中,被引荐北觐窝阔台汗。1235年,皇子阔出统兵攻南宋,诏姚枢从杨惟中随军访求儒、道、释、医、卜等类人才。蒙古军陷德安(今湖北安陆),姚枢从俘虏中访得名儒赵复,力劝其北上讲学授徒,此后理学在北方传布渐广。姚枢从赵复处尽得程朱传注诸书,始攻习理学。1241年,出任燕京行台郎中,旋因与主管官员意见不合,弃官,隐居于辉州苏门(在今河南辉县北)。1250年,忽必烈召姚枢至漠北访问治道,姚枢上书陈述儒家传统的帝王之学,治国之道,深受器重。忽必烈受命总制漠南汉地军事,姚枢建议在与南宋接壤地区屯兵,积谷守边,徐图灭宋,被采纳。后从忽必烈攻大理、鄂州(今湖北武汉),咨谋军中,屡谏屠戮。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姚枢以藩府旧臣预议朝政,参定一代制度,任东平宣抚使、大司农、中书左丞,出为河南行省金事,入拜昭文馆大学士,终于翰林学士承旨职位。
(姚大力)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1190~1244) 13世纪蒙古国大臣。字晋卿。契丹人。辽太祖耶律亿九世孙。父耶律履,仕金,官至尚书右丞。楚材世居金中都(今北京),自幼就学,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金章宗时曾任开州同知,宣宗时任左右司员外郎。
1215年,蒙古军攻占中都。1218年,成吉思汗召耶律楚材至漠北,次年同行西征。耶律楚材追随成吉思汗多年,被当作书记官和占卜星相家使用,虽为亲近,但未能施展其才。成吉思汗去世,拖雷监国期间和窝阔台即位后,他日益受到重用。1231年,任掌汉文字的必阇赤长(汉人称为中书令或中书侍郎),于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原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在经济方面,楚材通过在中原设立十路课税所,每年为蒙古政权征收到大量财赋。他阻止蒙古贵族改农田为牧场的企图;建议把汉族武装地主私占的奴隶、农奴和蒙古诸王大臣将校的驱口收为国家编户;劝阻大规模屠城,保护了大量社会劳动力;反对蒙古贵族的苛征暴敛,反对西域商人对人民的高利贷剥削和汉、回商人的扑买课税剥削制度。他的主张有一部分得到实施,使多年来遭到战争破坏的中原汉地社会经济初步得到恢复。
在政治方面,楚材既反对蒙古诸王功臣“裂土分民”,又限制割据各地的汉族武装地主所掌握的军、政、司法、经济权力,制定和实行了一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定君臣礼、五户丝制(见科差)、军民分治制等。
北京颐和园内耶律楚材祠前殿和碑刻
在文化方面,楚材推行了保护、优待、任用儒士的政策。1230年,由他奏请后任用的十路课税正副使共二十员,都是儒士。1238年,奏请在中原诸路举行儒士考试,选取儒士四千零三十人,这些中选儒士有不少人后来成为元世祖时名臣。
在窝阔台晚年及去世之后,皇后乃马真氏宠信奥都剌合蛮等,耶律楚材渐被排挤。不久,抑郁而死。
耶律楚材的著作有诗文集《湛然居士集》、《西游录》及《庚午元历》等。
参考书目
王国维:《耶律文正公年谱》,《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内编,1927。
韩儒林:《耶律楚材在大蒙古国的地位和所起作用》,《江海学刊》1963年6月号。
(余大钧)
耶律斜轸
耶律斜轸
(?~999) 辽景宗、圣宗朝名将。字韩隐。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