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科全书-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道三年,宋真宗赵恒继位,李继迁遣使求和。宋任他为定难军节度使。李继迁在取得夏、银、绥、宥四州之后乘势挺进,直指灵州。宋急派兵六万赴援。援军未到,灵州已失。李继迁改灵州为西平府。次年,又率军越过黄河攻占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吐蕃族大首领潘罗支乘其不备,进行突袭,李继迁中流矢死,终年四十二岁。子德明嗣位。
德明遣使向辽请求册封,又向宋朝纳贡乞和。景德三年(1006)和议成立,宋以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并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三万贯、茶两万斤。辽朝也封李德明为大夏国王。李德明得以专力西向,攻杀潘罗支,再克西凉;进破甘州(今甘肃张掖北)及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回鹘可汗,控制了河西走廊。在李德明统治时期,境内保持相对的安定,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业贸易也因控制了河西走廊而有所增长。李德明在夏、绥二州建驿馆,在子山造宫室;又在灵州怀远镇(今宁夏银川)筑城,更名兴州。
元昊建国及历朝概况
元昊建国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李德明死,长子李元昊嗣位。李元昊对其父臣属宋朝早怀不满。即位后,改姓嵬名氏,发布秃发令,以恢复本民族旧俗;积极整饬军政,升兴州为兴庆府,扩建宫城,准备建国称帝。1034年,始建年号开运,继改广运,攻宋府州(今陕西府谷),在环州(今甘肃环县)、庆州(今甘肃庆阳)击败宋军;次年攻打湟水流域的吐蕃首领唃厮罗,经过苦战,取得胜利。大庆元年(1036),颁行新制西夏字。又发兵镇压肃(今甘肃酒泉)、瓜、沙(今甘肃敦煌东)三州的回鹘反抗势力,并回师取兰州,南至马衔山(今甘肃临洮北),筑垒戍兵,以截断宋与吐蕃的交通。
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嵬名元昊正式称帝(景宗),国号大夏,又自称“邦泥定国兀卒”。西夏语“邦泥定国”意即“白上国”,“兀卒”,意即“青天子”。这时夏国的领域,东临黄河,西尽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盘城),南迄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抵大漠。除保有夏、银、绥、宥、静(今宁夏灵武境)、西平府、盐、会(今甘肃靖远东北)、胜(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准格尔旗十二连城)、甘、凉(今甘肃武威)、瓜、沙、肃诸州外,又将部分重要镇堡升置洪(今陕西靖边南)、定(今宁夏平罗东南)、威(今宁夏同心境)、怀(今宁夏银川东南)等州。
西夏景宗称帝后,与宋连年交战。天授礼法延祚三年在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四年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五年在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三次大战役中,夏兵大败宋军。六年,辽敦促西夏停止对宋用兵。夏国的内部也因战争而遭受损失,遂于次年与宋达成和议。元昊以夏国主名义称臣;宋每年给予“岁赐”银、绢、茶、采二十五万五千两、匹、斤;改所赐敕书为诏而不名,许夏国自置官属;置榷场于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及镇戎军高平寨(今宁夏固原),唯不许青盐入宋境。同年,夏辽关系激化。辽兴宗亲率大军,三路渡河,深入夏境。夏人坚壁清野,乘势纵击。辽军溃败。元昊在重创辽师后,与辽议和。从此形成北宋、辽、夏三足鼎立的局势。
西夏文敕牌 译为“火急驰马,西夏驿站传递文书用的符牌
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从西夏景宗李元昊到崇宗乾顺四代中,统治集团内部不断发生皇族与后族的斗争,以及奉行汉礼或蕃礼的矛盾。
夏国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并包括汉族、吐蕃、回鹘等民族的多民族政权。从中唐、五代以来是党项部落内家长奴隶制迅速向早期封建制即领主封建制过渡的时期。西夏景宗李元昊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权力,一方面效法汉官仪式,借以提高君权;一方面又蓄意保存和发扬党项固有的淳风悍俗。集中皇权与坚持享有平等议政旧俗的贵族领主势力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这些守旧的贵族、领主多是与皇族世通婚姻的后族。西夏景宗对于这些显贵氏族首领,如卫慕氏族、野利氏族都进行镇压。西夏景宗先有妻野利氏,生子宁凌噶;复纳妻没藏氏,生子谅祚。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任国相的没藏讹庞(没藏氏之兄)唆使宁凌噶刺杀西夏景宗,然后又乘机杀害宁凌噶及其母野利氏,与大将诺移赏都等共立年幼的嵬名谅祚为帝(西夏毅宗)。没藏氏为太后,与其兄讹庞尽揽朝权。延嗣宁国元年(1049),辽兴宗乘西夏景宗新死,大举亲征,但为夏军所败。
奲都五年(1061),讹庞父子阴图杀害西夏毅宗李谅祚,子妇梁氏先期告发,毅宗在大将漫咩支持下,擒杀讹庞父子,尽诛其家族,废皇后没藏氏(讹庞女),纳梁氏为后,以后弟梁乙埋为国相。西夏毅宗下令停止使用蕃礼,改行汉礼,并向宋请求书籍及宋廷的朝贺仪式。拱化元年(1063),他改用汉姓,恢复姓李。
拱化五年,毅宗死,子李秉常(惠宗)继位,年仅七岁,母梁太后摄政,梁乙埋任国相。他们一反毅宗所为,废止汉礼,恢复蕃礼。梁氏集团在天赐礼盛国庆二年(1070)大举攻宋,游骑进抵庆州城下。次年,宋袭据罗兀城(今陕西米脂北),夏国乞辽师为援,全力攻夺宋沿边城堡。宋任王韶经营熙河路地区,有力地改善了在夏国右侧的攻防形势。
大安二年(1076),西夏惠宗亲政,又下令以汉礼代替蕃礼。这项措施虽得到皇族的支持,但遭到朝中后党的强烈反对,无法实行。七年,惠宗图借助宋朝弱梁氏势力,梁太后得知,将惠宗囚禁。拥帝将领拥兵自重,不听梁氏号令;保泰军统军禹藏花麻吁请宋出兵讨伐。宋五路进兵。夏军坚壁清野,引敌深入,在西平府击败宋军,然宋犹占据银、石、夏、宥诸州之地。八年,宋在银、夏、宥三州交界地修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北)。夏军来攻,城陷,宋军损失惨重。梁氏集团迫于拥帝势力的强大,次年又让惠宗复位。天安礼定元年(1086),惠宗死,三岁的幼子李乾顺(西夏崇宗)即位。母梁氏(梁乙埋之女)当政。梁乙逋与皇族嵬名阿吴、大将仁多保忠三大家族分揽朝权,互相倾轧。天祐民安五年(1094),嵬名阿吴、仁多保忠等联合,在梁太后的支持下,杀了擅权骄纵的梁乙逋。
皇族与后族的斗争,实际上体现封建专制君权和守旧封建领主贵族特权的生死斗争。采行汉官仪制有助于君权的发展,维护蕃礼有利于保持封建领主的固有权势,因此这一斗争又表现为行汉礼与蕃礼的斗争。专制皇权战胜氏族首领的共治形式,使夏国封建社会由早期的领主制进一步发展为地主制。
皇权的巩固与封建制的进一步发展 天祐民安六年,宋宰相章惇对夏实行强硬措施,先后在沿边修建了平夏城(今宁夏固原北三营附近)、灵平寨(平夏城南)等城寨五十余所,且发兵连破洪州(今陕西靖边南)、盐州,一度攻入宥州。夏军全力反攻平夏城,无效。宋于是在新拓的地区修建了西安州(今宁夏海原西)和天都寨(今宁夏海原南),接通了泾原与熙河两路,遂把秦州(今甘肃天水)变为内地,巩固了自己的边防,对夏构成严重威胁。
崇宗亲政以后,对外采取了附辽和宋的方针。这时,宋徽宗赵佶在位,累遣边将进攻,崇宗求援于辽而与宋约和。雍宁元年(1114),童贯企图借开边以树威,复大举进攻西夏。从此,连年混战。五年,统安城之战,宋军大败,崇宗仍以辽国名义再次向宋请和。崇宗在国内扶植宗室掌权,消灭贵族酋豪势力,以巩固皇权。他积极倡导学习汉族的仪制与文化;建立“国学”(即汉学),设教授,收学生三百员,官给廪饩,以培养官僚人材,贞观十二年(1112),又公布了按照资格任用官员的规定,除“宗族世家议功、议亲、俱加蕃、汉一等”外,对于擅长文学者也特予优待。他还确立了后妃等级及有功宗室册封王爵的制度。
金灭辽后,元德五年(1123),崇宗向金称臣,共同对北宋作战。夏占领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云内州(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又攻占震威城(今陕西榆林境)。天德、云内两地被金国夺去,夏又取宋西安州(今宁夏海原西)和怀德军(今宁夏固原北)以为补偿。以后,夏以藩属礼事金,金、夏双方划疆而守,设榷场贸易。
大德五年(1139),崇宗死,子李仁孝(西夏仁宗)即位。仁宗母曹氏,汉人。仁宗十分重视儒学教育。大庆四年(1143),下令各州普遍设置学校。又在宫廷内设立皇家学校,七岁至十五岁的宗室子弟都必须入学学习。尊孔子为文宣皇帝,令州郡兴修孔庙。人庆五年(1148),又兴建内学,选名儒主持讲授。仁宗妻罔氏,出身党项大族,也好汉礼。人庆四年,仁宗依仿宋朝科举制,策试举人,立唱名法;又设立童子科。通过科举擢用官员,限制了贵族的特权。
蕃部起义与任得敬篡国的失败 西夏仁宗李仁孝统治时期,贵族、官僚都以奢侈相尚,对百姓的诛求克剥越来越重。官员、军队人数激增,僧徒遍布境内,大庆元年,夏州统军萧合达叛乱,以复兴辽朝相号召,遣兵四出略地,游骑直逼贺兰山,都城震动。这次战乱虽然被静州统军任得敬平定,但对夏国腹心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三年,饥荒四起,升米百钱。四年,兴庆府、夏州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人畜死亡万数。地震加重了饥荒,人民纷起暴动。威州的大斌、静州的埋庆、定州的竾浪、富儿等蕃部,多者万人,少者五六千,所在结集,攻城掠邑。州将出兵镇压,都被起义者所败。起义终于被西平府都统军任得敬所剿灭。
任得敬原是宋西安州通判,降夏后献女为崇宗妃(后正位为皇后)。他以后戚而镇压反乱有功,官位迅速上升。他通过贿赂得为尚书令,升中书令,后居国相高位,独揽朝权。弟得聪为殿前太尉,得恭为兴庆府尹,族弟得仁为南院宣徽使,侄纯忠为枢密副都承旨。任得敬受封为楚王。乾祐元年(1170),他公然胁迫仁宗“分国”,要求以夏国之半归他统治。仁宗无奈将西南路及西平府、罗庞岭一带划作楚王的直辖封疆;并遣使奏报金国,代任得敬请求册封。金世宗不允。任得敬因此怨金而阴谋附宋自立。在金国的支持下,仁宗令弟仁友等捕杀任得敬,尽诛任氏族党,改任著名儒学家斡道冲主持国政。乾祐二十四年,仁宗死,子李纯祐(西夏桓宗)嗣位。
夏的灭亡13世纪初,蒙古在漠北兴起。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诸部的同时,开始向外扩张。天庆十二年(1205),侵夏,陷力吉里寨;经落思城时,大掠人畜。蒙击兵退走后,桓宗下令修复各地残破的城堡,大赦境内,改都城兴庆府为中兴府。应天元年(1206),镇夷郡王李安全废黜桓宗,自立为帝(西夏襄宗)。其年秋,成吉思汗再次侵夏,破斡罗孩(兀剌海)。次年二月北撤。应天四年,成吉思汗第三次侵夏,出黑水城北,趋斡罗孩关口。襄宗以皇子承祯为元帅,大都督府主高逸为副,率兵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