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中国百科全书 >

第132章

中国百科全书-第132章

小说: 中国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懔嗽ⅰ⒐笞濉⒐倭拧⒏缓赖纳莩奚钚枰T撕鏊蓟鬯兑耪罚赜卸嘀只鼗厥澄锛芭氲鞣椒ǎ硭即鸺溃ㄈ馓溃⑸岫穑ü┑染ⅰ⒐笞逅舶�

  元朝的历史地位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较短的朝代,但却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空前发展、壮大的时期。自唐朝中叶开始出现的分裂局面(先是南诏自立,继以藩镇割据),历五代、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几个政权并存状况,持续达五百多年。至元朝,不仅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且实现了包括辽东、漠北、西域、吐蕃、云南等地区的大统一,幅员之广超过汉、唐,尤其是吐蕃地区从此并入版图,意义更大。前代封建王朝统治诸边疆地区,多只限于羁縻。元朝除西域地区为宗藩封国外,基本上都实行了统一的行政建制,署行省分治之(宣政院辖吐蕃地区三个宣慰司,藏文史籍谓“等于一个行省”),地方官出自朝命,人民承当赋役,中央政府的管辖程度远高于前代。各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往更加密切,人口大批地相互流动,交错居处,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各民族文化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形成元朝文化多样性的显著特色。涌现了大批精通汉文化的非汉族文人学者,尤为前代所未有。

  其次,社会经济和文化有所发展,若干方面超过前代。元统一后,受到长期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很快恢复,生产关系的某些倒退现象逐步消除。元朝编纂和颁行农书以推广生产技术,棉花生产普及于南北,在边疆地区大规模开辟屯田,都是农业发展的标志。由于全国的统一,驿传制度(站赤)的完善和海运的开通,国内外交通空前发达,商业比唐、宋时代有更大的发展,城市十分繁荣。手工业方面,新兴的棉纺业、毡罽业都达到相当高水平,瓷器、印刷等业也有较大进步。科学、文化方面,天文学的成就居于当时世界最先进地位,数学、医学都在世界先进之列;戏曲、小说创作繁荣,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优秀文学遗产。

  其三,元朝是古代中外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的鼎盛时代。陆路、海路都通畅、繁盛,交往范围扩大,人员来往多而频繁,均非前代所可比拟。大量科学技术成就和制度文化的互相传播,对各自经济、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如中国印刷术(见活字印刷)、火药武器西传对欧洲社会的进步,回回天文、医药在中国,都有深远影响。

  此外,元朝在政治、军事制度方面也有发展。如建立行省制度(见行中书省),使地方行政管辖体制更趋完善,一直为后代所沿用。元朝的统治也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消极、落后的影响。

  (韩儒林陈得芝 邱树森 姚大力) 
 


    
《元朝秘史》
    《元朝秘史》

  13世纪蒙古国官修的史书。蒙文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Mongqol…unNihu■ca Tob■ciyan,蒙古秘史)。此书原文是畏兀儿体蒙古文(见蒙古文字),作者佚名。书后识“鼠儿年七月”“写毕”,对这一年份,学界有不同解释,分别认为是1228年戊子、1240年庚子、1252年壬子和1264年甲子。书中记载成吉思汗先人谱系、成吉思汗生平业迹和窝阔台汗统治时期的历史,个别内容涉及窝阔台汗以后的史实,可知不是一次成书,而是经过续修的。原文早已散失,在罗藏丹津(Lobsangdan■in)的蒙古文史书《黄金史》(Altan Tob■ci)中还能找到三分之二左右的佚文,但已经过不少改写,并非全是原貌。现存的文本是明四夷馆的汉文本。明初翰林译员出于教学蒙语的需要,用汉字音写蒙古语原文,逐词傍注汉译,并分段作了节译,题名《元朝秘史》。明初刻本分正集十卷和续集二卷,《永乐大典》收录本则分十五卷,所以现行本有十二卷本和十五卷本。全书按明四夷馆的分段节译共有二百八十二节,学界一般都习惯于按节编序引用。1936年出版的《四部丛刊》三编本,不仅影印了质量较好的顾广圻监抄本,还配有四十一页明刻本残页,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明初刻本《元朝秘史》残页

  《元朝秘史》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祖先写起,记载了许多蒙古氏族和部落的起源。书中突出描述成吉思汗早年的艰难经历和他在战乱中壮大自己势力,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记载蒙古国南征金、夏,收服畏兀儿,进兵中亚,远征欧洲的情况。在这部书中包含关于12、13世纪蒙古社会状况的丰富资料,涉及当时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组织、政治军事制度、部落战争、社会意识等各个方面,是一部重要的蒙古史典籍。元代的《圣武亲征录》和波斯蒙古汗廷史官修撰的《史集》,很多材料都与这部书相同,可资相互印证。但是,书中对某些年代和史实的记载不确切,有的错乱。作者是褒扬成吉思汗皇家的,特别倾向于维护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后人的统治权利。

  《元朝秘史》是13世纪古蒙古语的典范文献,保存了大量的古词和古蒙古语特有的语法现象。明翰林译员在对每个单词加注的傍译中保存了蒙古语古词义,标示了数、格、时制、人称变位等语法形式。如“骟马每自的行”,“每”(们)表示复数,“自的行”表示自返宾格,意思是“把自己的一些骟马”;又如“气力与我”,“与我”表示动词“与”(给予)的第一人称变位,意思是“(我)出力”“(我)效劳”。依靠这种傍译,许多古蒙古语词语今天才有可能得到正确解释。音写蒙古语的汉字准确地反映了原文的语音,形成了一套周密的音标体系。如,用匣、晓母字的声母表示蒙古语h辅音,而傍注“中”字便表示q辅音(例:忽=hu,中忽=qu);以来母字声母表示l辅音,而傍注“舌”字便表示r辅音(例:列=le,舌列=re);闭音节收尾辅音用小字标出(例:阿惕=at,答勒=dal)等等。这部书在历史语文学上的研究价值是很高的。

  书中收入了一些传说故事,有许多韵文和使用文学手法的描写,语言和形象富有草原民族特色。学界公认《元朝秘史》是蒙古民族第一部文学经典作品。

  清以来,中国学者不断从事《元朝秘史》的研究,有史地考证、版本源流研究、笺证注释等方面的论著,还有两三种现代汉语译本。《元朝秘史》从19世纪就已流传到国外,现在,日、法、德、苏联、英、美、匈牙利、捷克、蒙古、芬兰、澳大利亚、波兰、土耳其等许多国家都有研究《元朝秘史》的学者。该书已被全部或部分地译成日、德、俄、匈牙利、英、法等文字,日、苏、德、法、匈牙利等国还出版过拉丁音写原文本。欧美学者治《元朝秘史》,多以语言研究为主,训诂、语法分析、语音复原的论著较多,日本则兼顾历史和语文,研究方面比较广阔。据粗略统计,国内外发表过的关于《元朝秘史》的各种论著,包括音写和译注,已达三百项以上,作者有百余人。《元朝秘史》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领域。

  参考书目

  《元朝秘史十五卷本》,东方文献出版社,莫斯科,1962。原山煌:《元朝秘史关系文献目录》,日本モソコル学会,东京,1978。

  (亦邻真) 
 


    
《元朝名臣事略》
    《元朝名臣事略》

  元朝人物传记资料选编。元苏

  《国朝名臣事略》目录首页元统乙亥(1335)建安余氏勤有书堂刊本

  天爵(见《元文类》)编,十五卷,原题《国朝名臣事略》。书前有天历二年(1329)序,故成书不得晚于此时。全书有元朝开国功臣、文臣、武将、学者四十七人的传记,前四卷收蒙古、色目十二人,后十一卷收汉人三十五人。该书仿南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的体例,直接利用诸家文集中碑传等原始资料成篇,但又不象杜书那样全文照录,而是按年按事选辑有关人的行状、碑文、墓志、家传及其他记载,分段注明出处,取详去简,弃去重复和芜词,使文字首尾一贯。每传前有提要,概述传主的氏族、籍、贯、简历、年岁等。传主祖先功业卓著者,在正文下用小字摘注其事迹。文中涉及的事件、人物有它书可补充的,也用小字注出。这是中国传记类史籍中一种创新的体裁。全书共引文一百三十余篇,其中选自元初著名文人王鹗、王磐、徐世隆、李谦、阎复、元明善等十余人的作品占一半以上,他们的文集今已不存,若干名篇赖该书得以保存,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四库全书》和据它翻刻的几个版本脱误甚多,加上专名经过改译,面貌全非。中华书局1962年影印的元统乙亥(1335)建安余氏勤有书堂刊本,是该书最好的版本。

  (周清澍) 
 


    
元成宗铁穆耳
    元成宗铁穆耳

  (Temür,1265~1307)元朝第二代皇帝。蒙语称完泽笃皇帝(Ö;l■jeitü…qahan)。元世祖忽必烈次子真金第三子,母弘吉剌氏伯蓝也怯赤,又名阔阔真。至元二年(1265)生。十年,忽必烈立真金为皇太子,二十二年真金死后,忽必烈一直未确定继承人。至元末,铁穆耳受命平乃颜余党合丹。三十年,统军镇守漠北,受皇太子宝。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去世。四月,蒙古诸王贵族召开选举皇帝的忽里台于上都。会上,铁穆耳与长兄晋王甘麻剌为继承皇位竞争激烈。由于其母阔阔真可敦与权臣伯颜、玉昔帖木儿等的支持,铁穆耳继帝位。建元元贞(1295~1296),后改大德(1297~1307)。铁穆耳鉴于忽必烈晚年宠信桑哥、用兵海外等错误,优礼汉人旧臣,限制诸王投下的非法活动,罢侵日本、侵安南之役,减免江南地区的一部分赋税,又令编辑整理律令。这些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因此,他在位前期基本上保持了守成的局面。但是,为了酬谢拥立他的诸王贵戚而滥增赏赐,很快造成国库“向之所储,散之殆尽”,“岁入之数,不支半岁”的枯竭局面,只能依靠挪用钞本来维持,导致钞币迅速贬值。在用人上,他所倾心任用的仍是伯颜(赛典赤孙)、阿里等一批色目官僚。他在位后期,因连年患病,这些色目官僚与皇后卜鲁罕内外勾结,淆乱朝政,官场中贪污因循的风气大盛。为了能建功后世,提高威望,铁穆耳又发兵征讨八百媳妇(今泰国北部等地),使西南大扰,酿成云南、贵州各族人民起义。这些举措都导致国力空虚,政治日趋黑暗。但他在位时,元军成功地击败了海都、笃哇的侵扰,迫使察合台和窝阔台两兀鲁思的统治者息兵请和,重振大汗在西方诸汗国中的宗主地位,基本上结束了西面延续四十多年的皇室内争。大德十一年正月,铁穆耳病逝。在位十四年。庙号成宗。

  参考书目

  J。A。Boyle,TheSuccessors of Genghis…khan,trans。fromRashīd al…Dīn: the Jāmi‘al…Tawārīkh,New York,1971。

  (周良霄) 
 


    
元代海运
    元代海运

  指元朝政府组织的将南方粮食由海路的调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