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中国百科全书 >

第112章

中国百科全书-第112章

小说: 中国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弘治年间驿马符验

  乘驿需凭符验。传送文书亦须盖有印信,以防作伪,这种印信为加盖骑缝半印,以凭板勘对合,故称“勘合”。

  应合给驿的范围,主要有:①赍擎讼旨及奉旨差遣给驿者。②飞报军情重事者。③亲王进表奉贺及差人奏事者。④各藩属使臣之进贡及回国者。⑤文武官员到任在一千五百里以外者。⑥职官病故,其尸体及家属回乡者。另外,孔子后裔也享有给驿待遇。

  驿传夫役,由各地州县,按照配定的名额,在本地粮户内佥编应役。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制。上马一匹佥编民户纳粮在一百石以上者备马到站应役,中马八十石,下马六十石;水夫由民户纳粮五石以上十石以下者充当;急递铺铺兵由附近民有丁力、田粮一石五斗以上二石以下者充当。一户粮额不足,允许众户合粮凑足一夫,称“朋编”;当地粮额不足编佥,可由同府其他州县佥夫协充,称“协济”。嘉靖年间,驿传夫役计粮折银正式实行,称“站银”,由官府雇役承当。

  驿递的管理,掌于兵部车驾清吏司,在地方则由布政、按察二司共同负责。对违制者规定了处罚条例。

  (傅贵九从翰香)

  清 清代驿传,以京城皇华驿为中心,通达全国。各省所设称驿,属所在厅州县兼管,间有设驿丞专管者;盛京所设亦称驿,专设驿丞管理,不隶州县。通达西北边疆军报所设者称站(自京城回龙观站而西,分两道,一至张家口,接阿尔泰军台,一往山西、陕西、甘肃出嘉峪关,接安西州军塘);吉林、黑龙江所设亦称站,统于吉、黑将军;自喜峰、古北、独石、杀虎四口分道达于内蒙古各旗,亦设站(蒙旗境内为蒙古站),于四口各派理藩院章京统之。西北两路所设者称军台,分隶于阿尔泰军台都统、乌里雅苏台将军、科布多大臣、库伦大臣、伊犁将军及新疆诸城大臣。安西、镇西、哈密所属特设军塘以通军报,设营塘以通寻常文报。计全国(除西藏外)所设驿、站、台、塘共两千余处,统称驿站。

  清初亦置递运所,后并归驿站,惟甘肃一带犹存其制,各设牛马专司运载。各省皆设铺司,各以铺夫、铺兵走递公文。

  各站驿夫,经行大路每站设一二百名或七八十名,偏僻小路二三十名,兵部会同馆(皇华驿)四百名。驿夫工食每日给银二三分至七八分不等,由驿站钱粮内开销。蒙古站及西北两路军台,则由蒙古各旗及新疆各部、各城人民供役。

  各站驿马、驴、牛皆有定额,会同馆六百九十匹,其余视冲要或偏僻,自百余匹至一二十匹不等,并按各地道路险易规定每年的折损(倒毙)比例。驿车及水站驿船则规定了大、小修和拆造年限。

  驿站仍归兵部总管。凡应给驿者,发给邮符为验,称勘合、火牌,其往来应供马匹、廪给及跟役人数、口粮,按品级为等差,皆于勘合上填注。驿递则验以火票,定其迟速之限(自日行三百里至六百里),按所达之路程计其时日。铺递亦同。对驿站马匹车船廪给有缺,递送公文迟误失损,驰驿者多要马匹廪给、多带跟役、行李或枉道驰驿,入递文册物品夹带私物等情,都规定了治罪条例。但违例之事时有发生,特别是奉差驰驿官员骚扰、诸官司泛滥交递及州县官贪污克扣驿站钱粮,以致夫马疲敝缺损,驿递迟误严重,虽屡令整治,迄无成效。咸丰间,冯桂芬力陈驿站积弊,建议裁减,效西法设邮政局。咸丰、同治以后,随着轮船、铁路、电讯、邮政相继发展,驿站逐渐变得无足轻重。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始特立邮传部以掌轮、路、电、邮,在此前后,驿站相继裁去。

  (陈得芝) 
 


    
奕劻
    奕劻

  (1838~1917)清末皇族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孙。自幼过继庆郡王绵慜为嗣。1850年(道光三十年)袭封辅国将军。后历封贝子、贝勒。1884年(光绪十年),慈禧太后罢斥恭亲王奕诉,他因缘得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主持外交,并进封庆郡王。次年设立海军衙门,受命会同醇亲王奕劻办理海军事务。1894年,封庆亲王,权位渐崇,而庸碌无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往西安,奕劻奉命留京与李鸿章同任全权大臣,与各国议和。次年,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后,他仍任总理大臣。1903年,荣禄病死,奕劻入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旋又管理财政处、练兵处事务,集内外大权于一身。

  奕劻为人贪鄙,与其子载振、大臣那桐卖官鬻爵,被时人讥为“庆那公司”。1904年,御史蒋式瑆奏劾他任军机大臣以来,“细大不捐,门庭如市”,“异常挥霍尚能积蓄巨款”,在英商汇丰银行存入一百二十万两私产。1907年,御史赵启霖再次奏参他为段芝贵谋巡抚职,受贿十万两,其子载振并纳段芝贵所献歌妓杨翠喜。但奕劻因得慈禧太后宠信,两案都不了了之。奕劻初主军机时,袁世凯就用重金笼络,使之成为袁在朝廷中的内援。

  1911年(宣统三年),清廷裁撤军机处,奕劻任“皇族内阁”总理大臣。武昌起义后,他竭力主张起用被罢黜的袁世凯。不久,袁入京代他为内阁总理大臣,重新组阁,奕劻改任弼德院总裁。宣统帝退位后,奕劻避居天津租界。1917年1月29日病死。

  (陈东林) 
 


    
奕䜣
    奕䜣

  (1832~1898)清末重要大臣、洋务派首领。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奕裕炷傅堋^仍}十岁丧母,由奕䜣生母抚养长大,与奕䜣关系亲密。1850年(道光三十年),道光帝病死,奕裕涛唬旰拧跋谭帷薄4文辏叁€封恭亲王。1853年(咸丰三年),在军机大臣上行走。1855年,母病死,不顾咸丰帝反对,强行为其争皇太后封号,被咸丰帝斥责疏略礼仪,罢去官职。虽于1857年复授都统,1859年又授内大臣,然其兄弟关系已甚不融洽。1860年,英法联军攻逼北京,咸丰帝逃亡热河(今河北承德),奉命为与英法议和的全权大臣,并与英、法、俄国签订《北京条约》。在此期间,不仅与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礼部侍郎宝洌У冉岢扇ㄊ萍牛驳玫酵夤屏Φ闹С帧�1861年,奏请改变清政府外交、通商制度,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受命主其事。同年,咸丰帝病死,与慈禧太后密谋发动辛酉政变。处死赞襄政务王大臣载垣、端华、肃顺等人,被封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

  任内主张对外妥协,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兴办洋务新政。太平天国失败后,与慈禧太后发生权力之争,于1865年(同治四年)被罢去议政王等一切职务。旋经王大臣多人奏请,复任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职。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时,又被慈禧太后以“委靡因循”为借口罢其一切职务。以后家居十年。1894年,中日战争期间,起用管理总理衙门,并总理海军,会同办理军务。旋又督办军务,节制各路统兵大臣,授军机大臣。1898年病死。

  (贾熟村) 
 


    
益兰州
    益兰州

  (Ilan■iu)  元代北境地名。益兰(Ilan),突厥语,意为蛇。传说居民曾在山中见一巨蛇,因以名州。至元七年(1270),元世祖忽必烈任命刘好礼为吉利吉思、昂可剌、乌思、撼合纳、谦谦州等五部断事官,下设经历、知事等官员,以益兰州为治所,兴建了官衙、仓库和驿舍。因此,益兰州成为元朝统治谦河(今苏联叶尼塞河上游)和昂可剌河(今安加拉河与叶尼塞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的政治、军事、交通中心。几年后,因宗王叛乱,刘好礼南还大都,其地遂为叛王所据。三十年,元将土土哈收复益兰州所辖五部,屯兵镇守。苏联考古学家在今图瓦自治州境内,乌鲁克穆河南支流埃列格斯和麦日盖河汇流处,曾发现夹河而建的四个相连的城镇遗址,当地名登帖列克(Дë;H…Tepek)。出土的钱币、瓷器、农具皆可证明这是元代古城,城中有巨大的建筑和大量的琉璃砖瓦遗址,当是重要的官衙或贵族府邸。其余居民区、作坊甚多。现已肯定是益兰州故址。

  (周清澍) 
 


    
《逸周书》
    《逸周书》

  先秦史籍。本名《周书》,隋唐以后亦称《汲冢周书》。今本全书十卷,正文七十篇,其中十一篇有目无文,四十二篇有晋五经博士孔晁注。各篇篇名均赘“解”字。又序一篇,各本或在卷端,或附卷尾。序与《尚书》序相类,分言各篇之所由作。正文基本上按所记事之时代早晚编次,历记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及景王时事。

  书之来历,汉刘向、《隋书·经籍志》及刘知几《史通》皆以为是孔子删削《尚书》之余篇。今人多不信从,而以为是战国人所编;各篇写成时代或可早至西周,或晚至战国,另有个别篇章,可能还经汉人改易或增附。如《时训》以雨水为正月中气,惊蛰为二月节气,与汉以前历法相左。该书在汉代已散佚不全。刘向校书,即谓存者四十五篇。今传六十篇本,盖又经后人改编。有人认为今本盖后人合旧本与晋太康间汲冢所出之周书而成,故有“汲冢周书”之名。但多数人认为称今本《周书》为《汲冢周书》,是一种误解。

  《逸周书》内容庞杂,各篇体例不尽一致,性质亦有不同。如前三篇《度训》、《命训》、《常训》,皆以王者师的口吻,讲为政牧民之道;第五篇《籴匡》和第十一篇《大匡》,讲救助灾荒的措施与制度,第六篇至第十篇《武称》、《允文》、《大武》、《大明武》、《小明武》及第三十二篇《武顺》、第三十三篇《武穆》和第六十八篇《武纪》,均类兵家言;而自第十一篇以下,各篇又多以“维(王)某祀(或某月)”的形式开头,记事或言。第三十至五十篇,主要记伐商前后事。如《酆谋》记伐商前的准备,《和寤》记伐商途中事,《克殷》记克殷的经过及善后,《世俘》主要记伐殷战果,《商誓》主要记武王训告商旧臣诸侯之辞,《度邑》记周公规拟伊洛而定“天室”之事,《作雒》记营建成周之缘起及成周之制。第五十一篇《月令》是有关天文历法的文字。第五十二篇《时训》记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时之物候。第五十四篇《谥法》言给谥的法则。第五十八篇《官人》与《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文同而人异(《大戴礼》为文王与太公望,此为文王与周公旦)。第五十九篇《王会》,记成周之会的盛况及各方贡献。第六十篇《史记》,记历史上诸王国灭亡的原因与教训。第六十二篇《职方》,即《周礼·夏官·职方氏》文。第六十三篇《芮良夫》,记芮良夫训诫厉王之辞。第六十四篇《太子晋》,记周景王太子晋行事。第六十七篇《周祝》,则又为韵语,纯系说教。

  今存五十九篇中,属于或基本属于西周作品者大概有:《世俘》、《商誓》、《皇门》、《祭公》、《芮良夫》等篇。这些篇记事当较可靠,此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