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道教常识128问 >

第5章

道教常识128问-第5章

小说: 道教常识128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是全真道北五祖之一。金代道士,全真道的创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后应武举,易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吉,字知明,号重阳子。咸阳(今属陕西)大魏村人。政和壬辰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生,出身豪门,伪齐阜昌(1130~1137)时曾应礼部试未第,金熙宗天眷(1138~1140)时应武举,中甲科。年四十七,顿猛省,解组归。弃妻儿,拂衣尘外。游终南山,遇正阳祖同纯阳祖二师,因再拜求道,密授金丹口诀。次年复遇二师於醴泉观,更授金丹真旨。大定八年和九年间创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主张儒、道、释三教的合流,提倡“全神炼气”,“出家修真”,不炼外丹,并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度。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封为“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著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立教十五论》等。度化弟子有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等,后世称“北七真”。又分别创立遇仙、南无、随山、龙门、嵛山、华山、清静七派,极大地弘扬了全真教,在道教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81、问:何为道教七真?
答:七真是由王重阳祖师一脉传承者:一,邱长春、二,刘长生、三,谭长真、四,马丹阳、五,郝广宁、六,王玉阳、七,孙不二、是为北派七真也。
82、问:邱长春真人传略如何?
答:(1148—1227)金代道士。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字通密,自号长春子。登卅栖霞(今属山东)人。十九岁在宁海昆嵛山(今山东牟平东南)出家,拜王重阳为师。金世宗大定十四年(1174)入蹯溪穴居,乞食度日,行携一蓑,人称“蓑衣先生”。随后赴陇卅龙门山隐居修道,为龙门派创始人。元太祖(成吉思汗)遣使召之,翌年应诏与弟子尹志平、宋德方、李志常等十八人同往西域雪山。太祖问为治国之方,丘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赐号“神仙”,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赐居太极宫,改名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赠为:“长春主道演教真人”。元武宗时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是为龙门派祖师。清乾隆皇帝赞其曰:“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止知济世有奇功”。
83、问:刘长生真人事迹如何?
答:(1147—1203)金代道士。刘长生姓刘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山东莱卅人,生於宋高宗绍兴十七年七月十二日。事母至孝,立誓不婚不宦,清静固守。屡欲修道,其母不许。至孝宗五年,其母弃世。大定九年(1169)重阳祖师见其神采不群,引之入道。后常乞食炼形,离人远物。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年)二月初六日,处玄羽化登仙,行世五十有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其为“长生辅化明德真人”,元武宗加封为“长生辅化宗玄静明德真君”。俗称随山刘祖,留传随山派。
84、问:谭长真真人传略如何?
答:(1123—1185)金代道士。长真真人姓谭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河南洛阳人,后迁山东宁海卅,生於金天会元年三月初一日。幼时失足堕井,坐於水而不警,后遇人救起。年十五有志於文,因感风痹疾。大定七年(1167),闻马丹阳拜王重阳为师之事,遂弃家往拜重阳为师学道,宿疾顿除,后授道诀。至淳熙丁未年七月十二日仙化。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春正月赠封为“长真云水蕴德真人”。武宗加封为“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为南无派祖师。
85、问:马丹阳真人事略如何?
答:(1123—1183)金代道士。丹阳真人姓马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生於金天会元年(1123年)五月二十日子时。母梦麻姑赐丹一粒,吞之觉而有孕。遂名从义,字宜甫。兄弟五人,丹阳居其次,家财巨富。幼时常诵乘云驾鹤之诗。长娶孙氏女,生三子。年四十五,遇重阳祖,乃乞为师!授得真诀。孙氏亦好道。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王重阳祖师自从终南山来宁海传播全真道,见面一句:“终南不远三千里,特来扶醉人,宿缘仙契有知己之寻耳”。令丹阳大吃一惊,遂拉妻子孙不二拜于重阳祖师足下,以王重阳为师,出家学道,捐资为其筑庵,,名曰“全真庵”,从此,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全真道正式建立。後夫妇相继成道。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其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元武宗加封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俗称遇山马祖,留传遇山派。
86、问:郝广宁真人事迹如何?
答:(1140—1212)金代道士。广宁真人姓郝名大通,字太古,号广宁子,山东宁海人,生於金熙宗天会十八年正月初三日。初名玲,号恬然。事母至孝,有出尘修真之志,好读易,晓卜筮。年二十八,遇重阳祖於宁海州,背坐於石。郝曰:“请先生回头”!重阳祖曰:“君何不回头”?郝忽惊异!遂拜为师。重阳授以二词,郝大悟曰:“有母在,未能即入道”!次年母终,遂弃家寻师,入昆仑山受道真诀,后乃成道。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赐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元武宗时加封为“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俗称华山郝祖,留传华山派。
87、问:王玉阳真人传略如何?
答:(1142—1217)金代道士。玉阳真人姓王名处一,字静通,号玉阳子。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三月初十日,其母梦丹霞披体而生。七岁时疾死而复苏,由是知生死之事。大定戊子年,闻重阳祖师至卅,往迎之,拜为师。重阳携之至昆嵛山烟霞洞修仙,授以真道口诀。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封为“玉阳体玄广度真人”,元武宗时加封为“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俗称嵛山王祖,留传嵛山派。
88、问:孙清静仙姑事迹如何?
答:(1119—1182)金代女道士。清静仙姑姓孙名不二,号清静散人,山东宁海人,生於金天会二年正月初三日,母梦六鹤飞舞於庭,一鹤入怀,觉而遂生。孙姑性慧聪明,温和慈善,严於礼法。长适马丹阳,克尽妇道,生三子。与夫丹阳拜重阳祖为师,筑全真庵学道。后孙姑从风仙姑居洛阳风仙洞,修炼七年,道成。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赠为“清静渊真顺化真人”。元武宗加封为“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俗称清静孙祖,留传清静派。
89、问:何为南五祖?
答:南宗五祖系由海蟾祖师所传之张紫阳、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玉蟾等五位真人为南五祖。
90、问:张紫阳真人传略如何?
答:(984—1082)北宋道士。悟真紫阳真人姓张名伯端,字平叔,浙江台卅天台县人。力习儒业,历久不第?改学玄道,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因未遇至人,常游西蜀。年八十二,感遇海蟾祖师,传授金丹药物火候之秘。改名用诚,号紫阳。熙宁八年(1075)作《悟真篇》,宣扬内丹修炼和道教、禅宗、儒教、“三教一理”思想。主张“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的修炼方法,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被全真尊奉为南宗五祖之首,紫阳派的祖师,称“紫阳真人”。
 
 
91、问:石杏林真人事迹如何?
答:(1022—1158)宋代道士。翠玄杏林真人姓石名泰,字得之,号翠玄子,号杏林,常卅(今属江苏)人。性好黄老之道,宋神宗元丰年间,得遇紫阳师,授以大丹秘法,修之。经常行医救人,不受答谢,惟愿植一杏树,久遂成林,人称之为“石杏林”。主张以修炼内丹(亦称“修性命”)为主。强调“只寻身内药,不用检丹书。”至崇宁丙戍年,时八十五岁,绿发朱颜,神宇不凡,苦修道成,又号紫虚子。
92、问:薛道光真人事略如何?
答:(1078—1191)宋代道士。道光紫贤真人姓薛名式,字道源,陕西凤翔府宝鸡县鸡足山人。初为僧,居福安寺,参修长老,深明佛法。宋徽宗大观时,忽念谈禅不能长生,志向金丹玄学。丙辰岁得遇石翠玄真人,因语昔时传道之故,道源闻言,即稽首皈依,求受玄功。翠玄真人见其诚意,乃授以丹道,后改名道光,号紫贤。成道后人称为道光紫贤真人。
93、问:陈泥丸真人事迹如何?
答:宋代道士。泥丸翠虚真人姓陈名楠,字南木,号翠虚,广东惠卅博罗县白水山人。好黄老道学,先遇黎母山灵人,授景霄火雷琅书,能捏土为药医人,故号泥丸翠虚。政和(1111—1118)中,擢道院录事。后遇薛道光真人,授以刀圭大丹,居罗浮山,炼成仙去。
94、问:白玉蟾真人传略如何?
答:(1194—1229)南宋道士。白玉蟾真人本姓葛,讳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琼卅(今海南岛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遂笃志玄学,别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参游各地,於惠卅得遇泥丸真人,扔归罗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后居武夷山得道,称为琼绾紫清真人。
95、问:何为斗姥天尊?
答:是道教信奉的女神。是北斗众星之母,故名斗姥。原为龙汉年间周御王之妃,名紫光夫人。生九子,初生二子为天皇大帝、紫徽大帝;后生七子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七星。四头八臂乘七豕之车,现紫金巨光,大施法力,而扶危护驾。以能消灾解厄,保命延生也。号曰:圣德巨光天后,圆明道姥天尊。
96、问:何为碧霞元君?
答: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俗称“泰山奶奶”。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据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
97、问:何为天妃娘娘?
答:天妃娘娘,亦称“天后娘娘”,简称“天妃”,俗称“妈祖”。天妃本姓林名默,世居福建莆田湄洲屿。因出生一个多月,未曾啼哭,故而得其名曰默。其父林愿,曾任宋代都巡检,林默在家最小,长得眉清目秀,聪明惹人喜爱。林默长大后,誓不嫁人,经常朱衣云游于岛屿间,乘船渡海,拯救海上遇难的渔民和客商,被当地人呼为神女、龙女。闽人在母家称“妈祖”。元世祖(1279年)制封泉卅神女号“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各地普遍修建天妃庙,岁时祭祀。明庄烈帝(崇祯)特封之为“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又加封为“静贤普化慈应碧霞元君”。清康熙二十九年(1689年),因显圣助舟师南征获胜,被昭封为“昭灵显应仁慈天后”,因此天妃庙又称“天后宫”。
98、问:何为三官大帝?
答:三官,亦称“三元”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上元天官,为玄都元阳一品,居紫徽宫中,部三十六曹,主宰众生善恶之籍,致诸仙升降之司,号曰:上元九气赐福天官,紫徽大帝;中元地官,为青灵洞阳二品,居北都宫中,部四十二曹,主宰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