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天真做人,世故做事 >

第4章

天真做人,世故做事-第4章

小说: 天真做人,世故做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树林中20只单身雄鸟来到这棵树上,竞相表态,展开热烈追求。
  出的题目是:“求偶是生物本能,到了交配繁殖的季节,雄鸟通常会展示其鲜艳的羽毛或强有力的身躯,吸引雌鸟。若竞争对手多,则全有一番战争,那么,雌乌会如何选择伴侣呢?”
  统计系的学生申论17只鸟:树上有10只鸟,原来是一个非常和睦的家庭。有一天,鸟爸爸被人打了下来。当全家人正悲痛时,来了一只母鸟带着7只小鸟,声称是鸟爸爸的骨肉,要来分遗产。出的题目是:“树上(市场利益)有10只鸟,代表10个企业,其中一个倒了(因为市场竞争),有很多企业想来并吞,如何让企业不被并吞?怎样的情况下会达成供需平衡?”
  听了这些学生的申论,我安了心。 


A篇 近路不快,快路不近
向动物学习
  只有牺牲,才能得到;
  倘若放弃,意味死亡。
  一
  在非洲,有一种叫黑鹭的鸟,它捕食的方法很特别。
  它的特别之处在它的翅膀,站在水中,它翅膀张开来,围成一圈,围成伞的形状,然后头蜷缩在伞当中,而尖锐的喙静等猎物的出现。
  开始,我很为黑鹭这种掩耳盗铃的捕猎方式而好笑。
  恰巧是那些小鱼和小虾,喜欢往岸边水浅而又阴凉的地方去,比如树阴下或者高大水生植物的阴影里。
  于是,这些黑鹭静静地等着,一条小鱼来了,又是一条,钻进它的“阴凉”之下。它用这种几近守株待兔的方式就能“坐等”着猎物送上门来。
  那些小鱼于是便只有死路一条了。
  生活中,有些习惯常常是致命的。有时候我们失败了,甚至败得一塌糊涂,也并不是败给了谁,而是败给了我们某种习惯的思维方式或者性格中的某种习惯倾向。
  二
  更多的时候,我爱看蚂蚁在地上急匆匆地奔走。
  有一次,见一只蚂蚁拖动着一条昆虫的尸壳在艰难地上一面“大坡”,它横着竖着,推着拉着,变换了多种方式,就是上不去。
  但它依旧不屈不挠不肯放弃。
  这是条不错的昆虫,如果拉回去,肯定可以够蚂蚁一大家饱餐几天的。于是,我决计帮它,上去就把那条已死的昆虫撕成了两截。
  本来,我想以人的聪明去帮它一把,结果蚂蚁看我把虫子撕成了两半,掉转身体就匆匆地离去。
  或许蚂蚁原来是想以自己的弱小之躯,去试图征服一些东西。和蚂蚁一比,我们多的不是聪明,而是狡猾。
  三
  还有一种叫剪嘴鸥的鸟,它的喙上边的一半短些,下面的一半长些,像一把剪刀。
  捕鱼的时候,它一边贴近水面飞翔,一边把下面的一半喙伸到水中。如果碰到或者看到鱼,它便迅捷地合下上面的一半喙。
  但这样常常是很危险的。如果不幸撞上隐在水下的礁石或其他的硬物,高速飞行的它会因为来不及收回,而使下面的一段喙生生折断。
  但剪嘴鸥的家族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捕猎方式。
  或许它们明白,生活中注定是要付出代价或者做出牺牲的,没有谁能够毫不付出地把一生走完。
  生活的法则永远都是:想得到必须首先付出。 


A篇 近路不快,快路不近
吃苦与吃肉
  前者是花,后者是杆;
  欲要花艳,先得杆壮。
  每晚吃饭的时候,我总要瞧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然后抽动鼻子,把香气吸进肚子里去。
  久而久之,我甚至能分辨出邻居家吃的是什么肉,我不解邻居家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肉,而我们家十天半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肉。
  我经常习惯性地吮着手指头站在门边看邻居一家吃鱼肉,口水从手指缝中流出。
  邻居常常会夹上一块肉放在我的手心,然后说:“回去吧,回去叫你妈也买一点肉吃。”有时我弟妹几个也去,搅得邻居好烦。
  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肉?”我想知道这个谜底。
  妈妈没有回答我。
  一个星期天,妈妈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当然想,做梦都想。”
  妈妈说:“好吧,你跟我走。”
  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她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了线内的土方,给工钱10元。
  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且磨起了泡,妈妈比划着说:“得一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又得一元钱了。”
  我又支撑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我说:“妈妈,这太辛苦了,我吃不了这种苦。”
  妈妈说:“歇一下吧,你歇一下再干。”
  我就这样歇一会儿又干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
  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仍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衣服上都能看到盐渍了。
  这么苦,我甚至想今晚不吃肉了。
  我试探着把话说出去,妈妈说:“孩子,不下苦力气,哪得世间钱。”
  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儿领了10元钱。这时候,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妈妈背上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吃肉。
  我说都喜欢。妈妈就买了3元钱鱼、3元钱肉,留下4元钱买油盐酱醋。
  晚上,餐桌上摆上了香喷喷的大鱼大肉,弟妹们吃得香极了。
  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妈妈又说:“这也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
  我的心灵为之一震。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那年我11岁,我刻骨铭心地记住了邻居餐桌上的谜底和妈妈说的“吃苦”两个字。 


A篇 近路不快,快路不近
智慧的境界
  智慧有三种境界:精明、聪明、英明。
  精明是鼠的眼,能明察眼前的食物;
  聪明是虎的眼,能觉察近处的猎物;
  英明是鹰的眼,能洞察远处的风物。
  3个年轻人一同结伴外出,寻求发财机会。
  在一个偏僻的山镇,他们发现了一种又红又大、味道香甜的苹果,由于地处山区,信息、交通都不发达,这种优质苹果仅在当地销售,售价非常便宜。
  第一个年轻人立刻倾其所有,购买了10吨最好的苹果,运回家乡,以比原价高两倍的价格出售,这样往返数次,他成了家乡的第一名万元户。
  第二个年轻人用了一半的钱,购买了100棵最好的苹果苗,运回家乡,承包了一片山坡,把果苗栽种上。整整3年的时间,他精心看护果树,浇水灌溉,没有一分钱的收入。
  第三个年轻人找到果园的主人,用手指指果树下面,说:“我想买些泥土。”
  主人一愣,接着摇摇头说:“不,泥土不能卖。卖了还怎么长果?”
  他弯腰在地上捧起满满一把泥土,恳求说:“我只要这一把,请你卖给我吧?要多少钱都行!”
  主人看着他,笑了:“好吧,你给1块钱拿走吧。”
  他带着这把泥土,返回家乡,把泥土送到农业科技研究所,化验分析出泥土的各种成分、湿度等。然后,他承包了一片荒山坡,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开垦、培育出与那把泥土一样的土壤。然后,他在上面栽种上苹果树苗。
  现在,10年过去了,这3位一同结伴外出寻求发财的年轻人的命运却迥然不同。
  第一位购买苹果的年轻人现在每年依然还要去购买苹果,运回来销售,但是因为当地信息和交通已经很发达,竞争者大多,所以每年赚的钱很少,有时甚至不赚或者赔钱。
  第二位购买树苗的年轻人早巳拥有自己的果园,但是因为土壤的不同,长出来的苹果有些逊色,但是仍然可以赚到相当的利润。
  第三位购买泥土的年轻人,也是最后拥有并收获苹果的人,他种植的苹果果大味美,和原来的苹果相比不差上下,每年秋天引来表无数的竞相购买者,总能卖到最好的价格。
  其实,这样的结果也很公平,在单位时间内,最先赚到钱的人赚钱也最多,但是把时间单位放大,排序正好相反。 


A篇 近路不快,快路不近
投机与投资
  投机是无成本的投资,
  投资是有风险的投机。
  使投机成为有风险的取巧,
  投机才会变成真正的投资。
  以下是博弈理论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边处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一点食物。
  现在问:两只猪会采取什么策略?
  答案是:小猪将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旁,而大猪则为这一点食物而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这就是著名的“智猪博弈”。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譬如说,一家澡堂,每天开门时,水管里总有一段是凉水,当这段凉水流完后,热水将会源源不断。
  于是,每天第一批进澡堂用水的人,他们的情况是要忍受一阵凉水的放水过程,然后才能使用到热水。而他们后面的人,则可以马上使用到热水。
  如此一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事实上,很多人都想当“小猪”,等着“大猪”先把凉水放尽。
  这里,撇开道德因素,仅从技术角度去谈,“小猪”的策略是对的。但一个群体之中,假如“小猪”的策略总是对的话,那么“大猪”就必将越来越少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有个办法,其总体思路就是提高“小猪”的投机成本。
  还以那家澡堂为例,如果澡堂的经营者来个分时段收费,让“大猪”享受五折优惠,那么“大猪”就有可能多起来了。
  当然,世上的事不会总是这么简单。
  譬如股市,“小猪”特别多,都想让“大猪”来拉动股价去从中获利。
  而股市里的“大猪”往往是些“大鳄”,他们“踩动踏板”的同时会设置大量的陷阱,以提高“小猪”们的投机成本。
  但如此一来,又会引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来,稍有不慎,大的动荡随之而来。
  如何平衡“大小猪”之间的利益关系呢?这才是经济学家们一直在苦苦思索的事。 


A篇 近路不快,快路不近
会打官司同席坐
  会打官司同席坐,
  吵架夫妻同床卧。
  很久以前,在陕南有姓张和姓李的两个朋友,为一件事到县衙去打官司。
  头天晚上,由于旅店客满,两人只能住在一个房间,互相憋气,谁也不理谁。
  姓李的上街买了一条鲤鱼挂在墙上后,又去买调料。
  姓张的只顾憋气睡在床上不动弹,在他迷迷糊糊中,突然看见一条三寸多长的蜈蚣从鱼嘴里爬出来,上了屋顶。
  这时,姓李的回来了,取下鱼就准备到厨房去做。
  姓张的心想:这鱼有毒,他如果吃了,这场官司也就了结了。
  但他又一想:万万不可,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不能袖手旁观……
  想到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