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 >

第4章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第4章

小说: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梦初醒;论文根本未动工;只好告别战友;把论文高速写好就回香港。算起来;我也并
非从没有在芝大出现过;约有两个月的时间是在那里度过的。这点现今在中大任教
的几位芝大校友也都知道。 

事实上我向来有缺课逃学的习惯。我最反对大学还要点名;硬性规定学生上课;那
是侮辱了大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你讲得好别人自然来听;讲得不好就该自我检讨;
靠点名来逼学生上课有什么意义? 

周:中大一直有点名制度;你那时经常缺课;怎能过关? 

李:全赖师长辈宽容;不拘小节。譬如修「中国通史” 
;那是文学院必修科;我到临近
学期终结才去上课;孙国栋先生抽样点名点到我;我说:「到!”全班哄堂大笑起来。
我摸不着头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才知道;原来孙先生每次点名都会抽到我;
但每次都无人应;接着他总会停一下;左右望望;今次竟然例外;竟然有人说「到”;
同学们就觉得好笑。我缺课这么多;孙先生却是大人有大量;让我考试及格。 

其实我能去考试;还得感谢教务长王佶先生。学期结束时他把我叫去;要替我算一
下各科缺席的账。一算之下;缺课缺了一百节左右;依校规不准考试。我结结巴巴;心
里正盘算着要吹什么牛;他却开口说:「下次不可以这样了!”直到如今;我每想起
王先生就深感怀念。 

周:你读大学时的师长辈与今天大学里的讲师教授比较起来 
;其作风或风范有没
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李:今天大学里的教师之中;以下三类人为数不少:一类像小商人;一类像公务员;
一类像身体孱弱的退休纪律部队队员;难见有风流人物。我以前遇到的师长辈多温
润儒雅的长者。唐端正先生是我的第一位哲学老师;真诚亲切;到现在我见到他仍
能感受到他的赤子之心。唐君毅老师和牟宗三老师更是当代大儒;宏博精深;海量


汪涵。记得我修读牟老师的「宋明儒学”时 
;还是一贯作风;经常缺课;临考试的前一
天就打电话问他是不是「真的要考试”。他说:「当然真的!怎会是开玩笑的呢?”
我问可不可以改期;他说:「当然不改!”到下学期开课;我缺席如故;同学走来告诉
我;说牟老师在课堂上大骂:

「李天命这个东方阿飞;平时不来上课;考试前一天就打
电话问我是不是真的要考试;还要我改期;天下间哪有这样的事!”不过骂归骂;牟
老师对我始终循循善诱;悉心教导。他一早已看出我的思想路向和人生态度都与他
迥然大异;甚至天南地北;背道而驰;但还是容得下我;兼且用心栽培;这份胸襟人格;
实非常人能及;每一想起就使我感动不已。 

周:听说在牟先生做系主任时;你以助教身份担任讲师的工作;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呢? 

李:我进芝大之前;在中大当了一年助教;由牟老师推荐我开两门以前从没有在中
大开设过的课程;那就是「高等逻辑”和「科学哲学” 
。普通逻辑由讲师教;新开的
高等逻辑由助教来教;这个责任大概只有牟老师才担当得起;或者说这一「怪招”
大概只有牟老师才有功力施展出来。此外他还介绍我到校外课程部讲「语意学”、
「分析哲学”和「存在主义”等课程呢。 
四、从逻辑到新诗;从飞刀打架到勃拉姆斯
周:分析哲学、数理逻辑等学科与存在主义看来像南辕北辙 
;你的兴趣应是多方面
的吧?可以谈谈你的兴趣吗? 

李:许多人以为讲思考方法、数理逻辑等「硬文化”就不能讲文学艺术、人生哲
学等「软文化”;其实两方面是并行不悖的。我向来喜欢西方的古典音乐和中国的
古典文学;这些兴趣在中学时就已养成。在街外浪荡、赌博、打架 
;回到家里念唐诗、
宋词、古文 
;或者听 
Rachmaninoff、贝多芬、勃拉姆斯 
。。。。。。这是我中学生涯的一面。
到进了大学;我培养出许多不同的兴趣;比如一方面读分析哲学、数理逻辑 
;一方面
读存在主义、写新诗。以前在《中国学生周报》、《盘古杂志》等刊物上写;有个时
期且负责编《盘古》的「风格诗页”;近年则在《博益月刊》的「诗叶”上写。 

不过写东西只是我人生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我最怕理论繁复而生命苍白。我不
喜欢长篇大论「谈”生活 
;我喜欢充充实实「过”生活 
。我从来不是书虫;也不属于
文人形态;更不属于学究形态。我认为只有蠢才庸才才会浪费生命花时间去写那些
自己心底里也知道是没有真正价值的、而且也没有人会有兴趣看的、只是以「学
术”之名去掩饰而其实转眼就会被抛入废纸桶里的废料 
。若要做这种蠢事;我宁愿
把时间用来嬉戏。 

事实上我很喜欢玩;尤其喜欢惊险刺激。至于拍拖(谈恋爱);就更不用说了;相信任
何人都会喜欢的那时除了喜欢这种「活动”之外;我还喜欢飞刀、赌沙蟹、「闸”
脚踏车、划艇、爬山、滑滚轴溜冰 
;等等。其中最喜爱的、而且也是最擅长的 
;就是
飞刀和赌沙蟹。以前曾把飞刀的入门手法教过几个哲学系的学生 
;但他们后来都没
有练好;真有点可惜。在我来说;兴趣的多样化是很有意义的:一来兴趣的满足本身
就有自足的价值;二来对于我的学习很有帮助。浪荡了一段时间之后;常会心慌起
来;特别容易记起「勤有功;戏无益”的古训;这时读起书来就会格外起劲的了
五、反学术游戏;向下接不向上爬
周: 无论读起书来怎么起劲;你花那么多时间去玩乐嬉戏;会不会妨碍研究工作
呢? 

李:什么研究工作!科学家做研究工作是天经地义;那是实学。哲学家搞研究工作
是哲学的堕落;那是把戏。西方哲学家的典范;苏格拉底;他的工作就是思辩;就是思
考和辩论他搞过什么「研究工作”了呢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释迦、六祖、


耶稣、维根斯坦等人;他们当然有他们的「学”;但那不是现今读哲学的人搞的那
种式的 
research ;不是那种所谓的「研究工作”。这类「研究工作”绝大多数是自
欺欺人的学术游戏。英美方面如 
Davidson、Dummett 等人玩这种游戏玩得十分出
色;严谨精细;但终归是游戏;碎屑繁琐;迷失了哲学的方向。欧陆哲学方面也往往是
玩学术游戏;而且每每玩得非常笨拙;暧昧空洞;不堪分析利器一击;可谓属于九流
的级数。至于其他等而下之者;所玩的学术游戏或「研究工作” 
;则九流不如;只能算
是「伪学术游戏”吧了。伪学术游戏不能与非欧几何之类的「数学游戏”等量齐
观;这里不必细论。我们要留意的是;玩这种游戏的人喜欢把「无用”美其名为「纯
学术”;以「纯学术”之名去文饰其「无用”的实质 
。假如要玩这种「纯学术”的
话;我看只消随便用左手的尾指的小指甲的一小部分;去逗弄一下;就能玩得不错
的了。 

周:但无论如何;哲学教师不以研究工作来评核;那么可参考什么来决定升迁呢?
你怎样看升迁的问题? 

李:依我的理想看;哲学家根本无须理会升迁的问题。他的人生意义绝不在此。理学
院、医学院等比较不容易弄虚作假的地方不在此论;就我所知;除了极少数例外;
升迁与否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学术游戏或所谓的「研究工作”;其二是人
事关系或钻拍工夫;尤以第二个因素为主。以上所讲是否实情;圈内人都心知肚明。 

我一向自觉要远离这两个因素。我以前有一叠稿子拿了去友联出版社;有几十万
字;那就是牟老师在我的《存在主义概论》的序言里提到的《分析哲学》 
(逻辑分
析和语言分析)。这叠稿子与《存》先后拿到友联 
;《存》先印了出来 
;《分》正要付
印;我到友联社长林悦恒先生那里把稿子「骗”了回来 
。台湾《鹅湖》杂志社的一
些友人知道此事;多次劝我把稿子给他们拿去印;我一直支吾。 

这叠稿子和《存》同一时期写 
。《存》没什么大错 
;比同类中文书写得较为清晰有
条理一点。《分》所谈的问题属于我的本行 
;其水平自然比《存》稍高 
;至少思路清
晰;有系统条理。我大学时期写的东西都能做到这一步;无须忸怩不好意思讲。许多
看过这叠稿子的学生、朋友都认为没有理由不拿去印 
;一再催问我。现在我可以在
这里把原因说出来;同时也算回答了「为什么牟老师写的序言提到的那部书没有
了下文”的问题 
。《分》的付印对于升迁或许有用 
;对于读者却没有什么用;那就是
唯一的原因了。 

这书印出来会有五百多页;若以我近年的语文功力来估计;其真正受用之处五页
就能讲完。我最厌恶且瞧不起大而无当的砖头厚书;缺乏诚真;自欺欺人;既浪费自
己的生命;也浪费读者的生命。这样看来;《分》即使胜过许多庸书 
;却仍然属于我厌
恶的学术游戏或所谓的「研究工作”的范畴 
。这叠稿子是不会印出来的了;就让它
塞在抽屉底;不再一顾。 

至于怎样远离前面所讲的第二个因素;要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洁身自爱;有所不
为。知我者都知我平日只跟学生在一起;那是向下接而不是向上爬的路。我自觉地
要走这条路。在「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会议”的大会总结讨论中;刘述先先生说:
「李天命是天生的表演者;跟他的学生是最多的。”我嘉许这个观察。我觉得知识分
子以年轻人比较纯洁可爱;较有赤子之心。很多人一到中年就易变成老油条。孟子
说「见大人则藐之” 
;老油条未见大人已软;一见大人就可入口溶化。所以最好还是
冷眼旁观;保持距离;免受油渍沾污。 

周:你的讲法是否含有《儒林外史》的讽刺意味? 

李:我不知道;也没有读过《儒林外史》我读过的书很少。我常对学生说《三国演
义》必定要读 
;同时声明我自己还未看这部书。回到你的问题上去;我前面所讲的并


非旨在讽刺;而是出于不忍之心;想指点迷津。我看学术机构里有许多人太可怜了;
本已高薪优职;却还要为了职级问题营营役役。升级所加几何?为了这个价钱而栖
栖然忙于钻拍;惶惶然不可终日;人的尊严只值这个钱?更可怜的是;有些人甚至还
不是为了那一点钱;而是为了心底深处一个自卑感的「结”。原来他们的自信心缺
乏了支撑点;既没有学问可凭;也没有其他才华可恃;于是唯有追逐职级;以壮胆色。
职级往往只能反映钻拍工夫;不能反映真才实学。但有些人一旦求到了较高的职级;
就真以为自己有学问起来了。不过年轻人的眼睛多没有受到污染。谁有才华;谁有
实学;谁没有「料”;谁在那里尸位素餐;大家一目了然。既如此;职级的真实意义有
多少;也就不言而喻了。 

许多读书人原初做学生时心存大志;到后来却忘了本;忘了初衷;忘了最初的志气;
反而走到自己做学生时最瞧不起的那条钻营的路上去了。借用一个比较花巧的术
语来说;这叫做「异化” 
;老实点说就是「变了质”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高薪优职;
不好好去想想如何把份内工作做好;以回馈社会的供养;却整天忙于营求之事。午
夜梦回;扪心自问;能不惭愧?能不汗流浃背?别人以职级来衡量你;是别人没出息;
你自己岂能以职级来衡量自己?有自信有傲骨的人岂会如此自己看扁自己? 

讲话一针见血容易得罪人;但我从来不在乎。不在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