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命的思考艺术-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神旨说
正是一个缺乏可否证性的封闭系统;没有任何客观事实能用来检验其真假。
一言以蔽之;神旨说可喻为一种与事实世界不相关涉的绝缘体系。
关于这种绝缘体系;下列几点值得留意:
第一、人们原本由于不了解为什么事情会如此
;于是就用「上帝的旨意”去说明
;
可是这样的说明非但不能减少人们的困惑;反而可能加深人们的困惑;就是不了解
上帝的旨意何以如此而非如彼。'注'44
第二、当我们以「上帝的旨意”去说明事情的发生时
;如果别人宣称以「超级上
帝的旨意”作出了一种更深入的说明;声称那是超级上帝的旨意令上帝的旨意如
此;在这情况下;我们是难以提出什么坚强的理据来支持己说而同时驳斥别人那种
说法的。
第三、纵令撇开上述两点不论;也不难看出神旨说在认知上是一种无效的解说
。
这种解说只能扮演「事后诸葛亮”的角色。比如在地震过后;倘若圣彼得教堂仍屹
立不倒;就说那是上帝的旨意。倘若教堂倒塌了;事后也一样把事件归因于上帝的
旨意。但在事前是无法靠「上帝的旨意”去预测那教堂会不会倒塌的
。简言之;神旨
说仅能用来「放马后炮”吧了。
以上几点显示;神旨说只不过是一种伪赝说明(pseudoexplanation)。这类说明并无
说明的实质;只有说明的假象;即利用「因为”、「所以”等字眼来造成的假象
。其对
事物的解说;恰似「x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x 是
x”这种解说一样廉价例如:「为
什么拿破仑在滑铁卢打了败仗?”「哦;这是因为拿破仑是拿破仑。如果拿破仑不是
拿破仑而是威灵顿;他就不会在滑铁卢打败仗了!”
(B)烙印说
神旨说只是宗教领域里封闭系统的一个实例
;在其他领域里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
上文提过的有关「阶级烙印”或「反映阶级利益”之说(姑称之为「烙印说”);
亦构成了一种封闭系统。烙印说已在上文批判过;此处只稍提几句。被烙印说烙了
印的人;犹如在鼻梁上架起了一副「阶级分析”的眼镜。
透过镜框望出去;一切社会现象都仿佛得到了一种深刻(实则伪赝)的说明;那就
是:「都盖着阶级的烙印;都反映了阶级的利益或者如实地反映;或者歪曲地反
映。”结果人世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被看成是烙印说之为正确的「又一次例证”
或者如实地例证;或者歪曲地例证?
二、真理使者的真理幻觉
神旨说、烙印说这类好像无所不包的封闭系统之所以不能被证实为假;无非语害
的特性使然'注'45。但许多人都看不穿这个机窍;反倒以为此等系统之「不可否证
性”正表明了那是绝对真理'注'46。这种误解可以叫做「真理的幻觉”。有此幻觉
的人;一旦以为自己寻找到了放诸四海而皆准、证诸百世而可行的绝
对真理;就容易倾向于以真理使者自居;进而产生一种要替天行道的狂热情绪。这
种真理使者的心态是极其危险可怕的;兹漫说如后。
(A ) 狂妄自大; 狭隘排他
真理使者(自以为;下同)是一贯正确的;因为他代表真理。他的话语应在所有学科之
中被隆重征引;因为他代表真理。他是人类的导师;别人都得听他的教训;做他的好
学生;因为他代表真理。他有资格给别人进行「思想检查”、「思想改造”;因为他代
表真理。他有权规定别人只能说什么话;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听什么音乐;以至跟
什么人结婚。。。。。。因为他代表真理。他知道任何异己之见都是错误的;必须禁绝的;因
为他已经找到了真理。
然而遗憾的是;真理使者虽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但世上的真理使
者并非只有一个。有这派的真理使者;有那派的真理使者。不同的真理使者捧着不
同的真理热心向人推销;而且都是免费的。各推销员爱把敌方的绝对真理叫做教条;
把自己的教条叫做绝对真理。这么个推销法似乎有点不合商业道德;故屡生冲突。
冲突的各造互相指责;互相仇视、憎恨。他们厌恶对方;觉得对方极端丑恶。他们在对
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投影。
(B )盲目空想;捕风捉影
真理使者互相排斥;也许是由于上帝(据说)只有一位;而他们都争着要扮演上帝。上
帝创造了天堂;上帝的扮演者则要将天堂带到人间;或者就地建造人间天堂;建立
乌托邦。当他们在地图上找不到乌托邦时;就自己动手画一个上去。
他们要按照其「绝对真理”去规划人类社会的蓝图
。可惜那样的蓝图常是不切实
际的;因为其所依据的「绝对真理”不外是脱离真实世界的封闭系统
。拿这样的蓝
图来指导实践;自然会演出如盲人骑瞎马的危险动作了。
盲人骑瞎马容或很刺激有趣;尤其在碰钉的时候。问题是:待碰了钉;真理使者会不
会放弃其封闭系统呢?当然不会放弃。既然手握的是绝对真理;为什么要放手?在真
理使者眼中;放弃绝对真理是不可想像的。事实上他们所能想像的事情也不怎么
多。
但不管怎样;问题仍摆在那里:如何解释实践上的失败挫折呢?一种常用的办法就
是推诿;比如归咎于古人的遗毒;外人的污染;特别是敌人的腐蚀:
「那一定是别有用
心的、恶毒的、隐蔽的敌人在进行破坏
;所以必须提高警觉;将斗争升级;狠把敌人
全部歼灭。”封闭系统的信徒如是说。
这种捕风捉影、疑神疑鬼的心态;一经在群体中传染开的话;那群体就会变得气气
凝重;没有幽默感;却有集体神经衰弱、集体神经过敏、集体神经紧张乃至集体精
神失常的变态倾向'注'47。当此际;天下人几乎都变成了敌人:有狰狞的敌人;有微
笑的敌人;有远方的敌人;有身边的敌人;有外界的敌人;有内部的敌人;有可见的敌
人;有不可见的敌人;有昨天的敌人;有今天的敌人;有明天的敌人;最后还有不是敌
人的敌人。
(C ) 替天行道的救主心态
除了刚才
A、B 两节所述的特性之外;真理使者更有一种最危险的特性;就是要替
天行道;要做救世主。
自以为找到了绝对真理的人;有这种雄心壮志;看来是顺理成章的。在「替天行道”
的过程中;真理使者就代表天;代表道;亦即代表绝对真理。到踌躇满志忘乎所以的
时候;甚至还会自视为神哩。这样的真理使者自然不会喜欢别人有言论自由、独立
思考。既然已经有人(就是他)找到了绝对真理;你还需要讨论什么、思考什么呢?只
要信;就得救。只要跟随真理使者救世主;就能进入天堂;属世的或属灵的天堂。
以天堂或乌托邦为行道的理想;以天下苍生为行道的手段;此乃替天行道者的典
型心态。作为手段的苍生;与行道的理想比较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于是行道的
初衷虽说是为了苍生;这时苍生却变成了行道的工具。一旦不把人当做人;只把人
当做手段、工具;就很容易假借目的或理想之名把任何丑陋的做法理由化
;「冠冕
堂皇化”。譬如凶残横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却还要理直气壮;用漂亮的借口来装饰:
美其名曰「都是为了实现理想的需要”
。结果;所标举的理想虽是乌托邦或者天堂;
所造成的实况则是人间地狱。然而替天行道者对此是无动于衷的。他们有钢铁的意
志、坚忍的美德;他们最能忍受别人的痛苦。
上述种种情况;在宗教和政治这两个于许许多多人有绝大影响的领域里
;是格外
须要警惕的。翻开史册不难发现;为了要「替天行道”而引致的战争、杀戳、迫害、
暴虐、生灵涂炭
;可谓触目惊心。此等事件之野蛮、残酷、非理性的程度
;令人既觉
恐怖又感到深沉的哀痛。我们在此必须真切地反省一个问题:历史上这些使人感到
无限哀痛的人间悲剧;究竟给了人类什么教训呢?这些悲剧给我们的一个最大的
教训就是:从救世主到奴隶主;只有一线之差;从真理使者到悲剧的铸造者
;不过半
步之遥而已。
注:
'注'1 「其结果就是没有结果”并非矛盾句
(两个「结果”有不同的指谓
);整句话
在此略等于说「最终还是没有确实的答案”。
'注'2 可参考拙着《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香港
1981;台湾
1982)。
'注'3其为语害;是就认知性(旨在求真)的语境而言的。按这里所说的「语害”;并
不恰等于语文书籍上所说的「语病”。譬如香港人常把「以及”误说成「与及”;
把「话”误说成「说话”;那是语病;但不算语害(并非有害于确当思考)。又如累赘
的言语不一定是语害;但常被视为语病〔谈语病的人须小心不要流于吹毛求疵
。吹
毛求疵者挑剔累赘的言语时;宜注意「累赘的言语”一词也是
(若要吹毛求疵的话)
累赘的;可用「赘语”二字代替〕
。概言之;语害属于思考方法的讨论范围;语病则属
于语法、修辞等语文科目的讨论范围。
'注'4 此分析架构着重应用上的实效性;其核心概念(、。。。。。。
「语意暧昧”「空废命题”
等)由约略的说明来引介之后;主要通过实例来阐释。这些概念当然可以作进一步
的探讨(任何概念都可以作进步的探讨)。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内行人有意略去的枝
节;半吊子却喜欢在此做文章;表示「问题不是那么简单”
。对内行来说;这谁不知道
呢?(应依目的旨趣来作权衡;像今天的科学哲学;便特须如此。)要讨论总可以一直
讨论下去;重要的是按文章性质以定分际;因应主旨以定详略。如此方能恰到好处。
恰到好处最考功夫。有大量「哲学论文”光在枝节问题上纠缠
;废辞连篇;破绽连绵;
无非冒充专门;实则对于一般读者毫无价值;在内行人看来却又贻笑大方;一看就
知是外行充内行。这种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的半吊子「研究”
;所能给出的结论每
每只是滥调一句;例如(或犹如)宣称「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可作进一步的商榷
哲学问题有哪一个是「不”可作进一步商榷的呢?(附笔考虑「经典教本科学哲
学”之重要性。)
'注'5 或「共相”
。按:下边提到的唯实论;与
M.Dummett 所描构的
realism/anti-realism此一对立之中的
realism;不可混为一谈。又:「在某用法下”(见下文)这个
附加条件;每适用于拙作有关语理分析的论述;视为不言自明而无须特别列出。
'注'6在一般的逻辑书里;「否定”属于后设(元)语言;「非”则属于对像语言。但
这种差异不必在此细究。
'注'7 《辞海·哲学分册》(上海;1980)第
81 页。
'注'8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77 年版)第
498 页。
'注'9 见《政治常识手册》(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编写)(北京;1980)第
108 页。
'注'10同上。
'注'11实际上该定义可看作对「+”这个概念的分析
;而非净是说「加就是加”
。
但此等细节可略而不谈;因本例之目的只在显示符号术语容易被利用来制造烟幕。
'注'12叶维廉:《无言独化:道家美学论要》;载于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之
《中西比较文学论集》(1980 年);第
46 页。
'注'13见台湾《鹅湖月刊》上一系列题为《国画之精神内涵》的文章:1983 年
九月号第
16-17 页;1984 年一月号第
45 页。
'注'14同上: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