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与健美方法1000例-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液体物质可以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心肌梗塞,降低血压。一般动脉硬化及冠心病患者,每日吃50~75克洋葱,其作用比常吃的降血脂药物还要理想。美国东得克萨斯州大学的阿特里普教授发现,洋葱的渗出物中含微量前列腺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的粘度,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可见,洋葱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佳肴良药。
苦味食品的功能
苦中有营养。苦味食品不仅含有无机化合物、生物硷、萜烃类,而且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体生长发育、健康长寿的必需物质。
苦中调情绪。苦味与人体情绪活动有关,它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由疲劳和烦闷带来的恶劣情绪。
苦中辨真假。人体感知苦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根,情绪和温度的变化多会影响对苦味的品尝。还有一些人不能品尝出食物中的苦味,这时则要适当限制苦味食品的摄入,并最好去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不可等闲视苦瓜
苦瓜属葫芦科植物,嫩瓜炒熟作菜,熟时皮黄内有红瓤子,味甜可食。
苦瓜中含有蛋白质、喹宁、果胶、糖、钙及微量维生素等。苦瓜的茎、叶、果、子均可入药。
食用苦瓜,开胃爽口,但略感清苦。科学家发现,正是这种苦味使得苦瓜具有清火解热的功能。苦瓜之所以具有苦味,是因为含有大量的喹宁。此外,苦瓜中还含有较多的脂蛋白,可促使人体免疫系统抵抗癌细胞,经常食用者可增强人体兔疫功能。
据研究,苦瓜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我国的医学研究人员发现,这是由于苦瓜中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所以能降低血糖。研究人员用苦瓜制成药剂,治疗糖尿病数百例,有效率达80%。因此,糖尿病患者经常吃些苦瓜,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虽然苦瓜既可食用,又可药用,身价不凡,但是,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因为食后会令人腹痛吐泻,所以应当忌食。
鲤鱼除筋可去腥
在鱼的一边靠鳃后处和离尾部约1寸的地方,各横切一刀至脊骨为止,再用刀从尾向头横拍,使鳃后刀口内的筋头冒出,用手指捏住筋头一拉便抽出了筋。用同样办法抽出另一侧的筋。经这样处理,鱼做熟后就没有腥味了。
如何使海带柔软可口
海带是一种保健美食,但要煮得柔软脆爽并不容易。在烹海带时加点食用碱。因为海带的主要成分褐藻胶不溶于水,但它溶于碱液。所以,烹海带时用两个手指捏一小撮(约1克)食用碱粉入锅,稍煮一会,海带就会充分吸水膨胀(即褐藻胶完全溶解)而变得非常柔软可口。
玉米油可降低胆固醇
玉米含有卵磷脂、维生素A等易为人体吸收的成分。经实践证明,从玉米内提取的玉米油中有含量高达60%的亚油酸,长食玉米油,可降低血中胆固醇,软化动脉血管,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肥胖症。
老年人膳食中的糖
老年人的膳食应当少糖。淀粉、蔗糖(食糖)虽都属碳水化合物,但无论如何不能用食糖代替淀粉,因为淀粉能促进肠道胆酸及胆固醇的排出而蔗糖却不能。前苏联营养学家认为老年人每日食糖量不能超过50克,体力活动小者不应超过35克。而蜂蜜内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必需氨基酯”、“必需微量元素”,而且有抗衰老抗癌作用,还因其主要含果糖,在体内转变为脂肪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主张用蜂蜜代替食糖。
老年人膳食中的盐
现在国际市场对食品的要求是既要低糖又要低盐。食盐即氯化钠,为人体提供必要的钠和氯离子,但也并非“吃盐多身体壮”,事实上食盐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日本秋田县居民寿命短而冲绳岛居民中百岁老人特别多,其主要原因是秋田县居民吃盐多而冲绳岛居民吃盐少。所以老年人膳食应尽量淡一些,每日食盐量以5克为宜,有心血管疾病者应更低些。
老年人膳食中的蔬菜老年人要多吃蔬菜瓜果,黄绿色蔬菜以每日不少于一斤为宜。其益处有:第一、蔬菜瓜果中富含纤维素。老年人因肠道肌纤维退化和肠液分泌减少易发生便秘,后者又是引起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纤维素则能刺激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及胆汁酸排泄而利于通便和降低胆固醇。第二、蔬菜瓜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C和酶参与体内的生化反应;维生素A、C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维生素E有抗衰老作用。第三、蔬菜瓜果中含多种“必需微量元素”,其抗癌抗衰老作用近年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第四、蔬菜瓜果还作为肥胖者节食治疗时消除饥饿感的填充物。
老年人膳食中的钙
很多人只重视防止小儿缺钙而忽视了老年人钙的补充。事实上,因老年人小肠对钙的吸收率降低以及体内对钙的利用、贮存能力差而发生骨质疏松,在此基础上又易发生骨折和脊柱变形,后者又引起腰酸背痛,身高下降,所以必须注意老年人膳食中钙的摄取。食物中以水产品——鱼类、乳类、蛋类及豆类含钙较多,并且高蛋白有利于钙的吸收,而过量脂肪酸与钙起催化作用能减少对钙的吸收。
老年人多食蓝色鱼
鱼类所含的脂肪对人类都有益,尤其是肉呈蓝色的鱼,如沙丁鱼、鲱鱼、鲭鱼、鲑鱼、金枪鱼等。因为,这类蓝色肉的鱼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且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性。因此,老年人多食些肉呈蓝色的鱼,既增加营养,又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有助益寿延年。
香蕉可调节人的情绪
香蕉是人们喜吃的水果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糖、维生素等,而且还有药用价值。西德营养心理学家帕德尔教授发现,食香蕉可调节人的情绪。这是因为香蕉中含有一种称为5—羟色胺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神经的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迅速地将人体获得的信息传入脑中,从而使人感到心情愉快、安静,有催眠作用,甚至使疼痛感下降。烦躁不安的人不妨食香蕉一试。老年人营养要合理为使老年人延缓衰老,健康长寿,合理的营养是很重要的。老年人选择营养,调配膳食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1。由于老年人基础代谢降低,活动量减少,每日从饮食中摄入的热量应比正常人低。
2。要维持老年人机体正常代谢,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饮食中要有足够的蛋白质,其中应有一部分优质蛋白质,如瘦肉、奶类及豆制品等。
3。适当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因脂肪供给的热量比蛋白质和糖类高一倍以上,过多的脂防易引起消化不良,沉积在体内使老人发胖,应多吃些植物性油脂,以降低胆固醇。
4。过多的胆固醇可以导致老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脑血管的发病率,要少食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性脂肪、脏腑等。
5。老年人耐糖能力低,应控制甜食。60岁以上的老人要控制甜食,70岁后最好禁砂糖类单糖。
6。老年人应淡食,过咸的食物里钠离子过剩,会增加循环血流量和钠的潴留,引起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造成脑血管障碍。每天食盐量要控制在10克以下,高血压病人应控制在5克以下。
7。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预防血管脆弱。
老年人食品六宜
1。宜吃糯米老人脾胃虚寒,以吃糯米为佳,胜于粘米。糯米的营养成分比粘米高,且比粘米更易消化。老人宜常食“糯米鸡”、“珍珠鸡”、“咸肉粽”和糯米粥等食品。
2。宜饮骨头汤老人骨骼脆弱,常腰酸腿软,走路乏力,容易骨折,这是骨骼缺钙之故。老人对食品中钙的吸收率很低,须注意补钙。另一方面,老人亦需要充足的蛋白质营养,故常用带骨的肉类煲汤饮吃,两全其美。另外,钙质可降血压,对血压偏高的老人,尤为适宜。用鸡骨、猪脚、鸡脚、猪排、牛尾、鸟类等物煲汤或炖食,均无不可。
3。宜适当素食中国古代隐士和僧尼,皆因素食而高寿。近代对素食的深入研究,表明这一现象有很强的科学性。现在,人们都知道,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三者对老人的生命有严重的威胁。而素食却能防止这些病症的发生和蔓延,所以,适当素食很有必要。
4。宜食粥老人胃的消化力弱,宜常食粥,便于消化吸收。早晨吃白粥,能清洗肠胃,通畅大小二便;粥中含水分较多,可稀释过夜后已浓缩的血液,使血流顺畅,改善循环,避免血液栓塞,故吃粥比其它食品为优。配料做粥,更有医疗保健功用。春天宜吃糯米粥,长夏宜吃扁豆粥、绿豆粥,秋天宜吃小麦粥、红枣粥、人参粥。
5。宜食鱼肉类中以鱼肉最宜消化,营养甚高,味道鲜美,能增进食欲,老人最宜。吃鱼不仅不会增肥,还有降低血脂作用,防治心血管疾患。
6。宜食醋醋对老人好处多,能开胃消滞;防止不洁食物引起腹泻;增强体力,减轻疲劳;去除血脂;降血压;防治骨质疏松。可每逢饭后饮稀释之食醋一小杯,亦可常食醋腌各种果蔬,又可在各色各样的菜肴烹调中加醋。
老年人饮食习惯六宜
1。宜淡古人提倡淡食,老人尤然。果蔬素食其味淡,宜常吃;肉类甘肥其味浓,宜避食。淡食也指味道,食物不宜过成或过甜,老人忌高血压,过食咸能使血压增高。老人的心脏较弱,食盐在体内令水潴留,能增加心脏负担,过咸又可损害肾的功能,都无好处。食物过甜或多吃甜品,对老人也属无益。老人长期吃糖过多,易致糖尿。食入糖多,能在体内转化成脂肪,产生肥胖和高血脂症。
2。宜少老人活动量较壮年少,代谢亦较低,所需热量供应,可适当减少,不须吃食过多。而且老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较差,多食便滞,又不吸收,故食纳不宜过饱,一般约食八成便够。如的确营养不足,亦可少吃多餐,以补不足。老人大饮大食,会引起冠心病发作,又会诱发心力衰竭,发生危险。
切切注意。
3。宜缓吃饭宜细嚼慢咽,使食物变烂和唾液分泌增加,令食物容易消化吸收。老人喉部反应不灵敏,食物易入气管,缓食可减少这种危险,糖尿病的老人,更须缓食,以免血糖突然过高,损害胰腺。
4。宜软老人胃肠薄弱,坚硬食物,难于消化吸收,营养便会不足。故食物须煮到烂熟,软和可口。
5。宜温老人胃寒,故饮食宜温,应少吃生冷,免患肠炎泄泻。
6。宜早老人要少食多餐,故早餐不可放弃。晚饭则进食宜早,不可食后就睡,免致消化不良。
老年人的饮食应注意什么
由于老年人基础代谢和物质代谢都比较低,体力活动也比较少,所以饮食中的热量应适当减少。如果热量的摄取大于支出(消耗),势必引起单纯性的肥胖。热量减少多少合适,要根据不同人的体质、胖瘦等情况而定。一般老年人在50~59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