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战神传说 >

第4章

战神传说-第4章

小说: 战神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本无法完成。而这也就意味着震西王这个钦命工程总督,十数年内必须老老实实地呆在安阳。

  “陛下,您还真是有办法啊”,震西王面对铺满桌案的工程图纸,明白自己又一次落入了孝康皇帝的算计中。这大概就叫作茧自缚吧,想来也怪不得皇帝无情。想象一下,从古至今,有哪一个皇帝会放心一个曾叱咤风云的大将军悠悠自在地在自己无法了解的地方闲逛呢?想清楚了这一节,震西王唯有苦笑。 



 第四节 演武大会
 
  震西王离京之前,曾将自己在京城府邸中的一些物品整理出来送给凌轩。所有这些东西中,凌轩最喜欢两本书。其中一本“百战实录”是震西王将自己一生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役纪录而成,还加进了一些震西王自己的心得体会。另外就是一本枪谱,总共有七十二路枪法,但十分奇怪的是没有封面标题,只是首页上画了一杆长枪。这杆枪不同于普通的长枪,普通的枪枪头笔直尖锐,而画上的枪枪头上却长满铁刺,画上的枪身也不像木质的,而是与枪头一样的金属材料,多半还是和枪头一体锻制的。凌轩一眼看到封面上的长枪就十分喜爱。

  他此时已将震西王之前传授的拳法、剑法练得熟耳又熟。看到这枪谱,立刻按照招式练习起来,练过几日,却始终不得要领,他猜想多半是因为枪式不对。便跑去找方劲帮忙。自从山中巧遇,凌轩已和方劲熟了。方劲现在禁军一标三营作营统领,听了凌轩讲述,便命营中铁匠按照那画上的式样打造了一把长枪送给凌轩。凌轩满心欢喜,又试练了几天,果然顺利地练成几式。不过那枪用纯刚制成,虽然方劲为了配合他的年龄,已命铁匠打得比普通长枪小了一号,但份量还是不轻。他练不过几天,便手脚酸麻,挥枪十分吃力,出枪也显迟滞。他也不气馁,干脆又打造了些铁环,套在手上腿上,平日吃饭睡觉都不取下,以此来锻炼力气。柳才人见他每日除了书院上学,就是在家里看书练枪,也就放心了。她只求凌轩不要出门去惹来是非,至于他在家里有些什么奇异举动倒不去管他。

  转眼过了夏天,到了秋天,秋天是东京城最美丽的季节,流经东京城中心的清江两岸植满了枫树,到了秋天两岸红叶连成一片艳红,仿佛灿烂的朝霞,将东京点缀得如梦如幻。这年的秋季,由于西疆大捷,东京城内更是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演武大会就是在这样一片欢腾中拉开了序幕。

  凌轩此时已经将那书上所记七十二招枪法中的前三十路练成,一心盼着到演武大会上去显显身手。这日,他一早取下手脚上的铁环,换上一身劲装,又在最外边套了长衫,向母亲说要去赏枫叶秋景,柳氏以为他在宫里闷得久了,想出门玩玩,便答应了。

  凌轩出宫直奔郊外的校军场,演武大会就在此举行。方劲已经提前一刻到此,不知是否因为孝康皇帝事先知会过主考官,两人都很顺利地报了名,被分在一组。本届参加演武的共有五十四人,分为三组,每组十八人,各取箭术和骑术最好的四人过关参加实战比试。

  第一天比试箭法,方法十分简单,每人站定之后,向百米之外的箭靶连射三箭,中红心者,可上马绕场飞奔,在奔马上再射三箭,以这马上三箭作为射箭的最终成绩。射箭是当时两军交战的主要攻击手段之一,也是军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演武大会规定,如果步下三箭有任何一箭没有中红心,就立刻取消资格,后面的比赛也不用参加了。

  这规则相当苛刻,不过一天比试下来,被取消资格的并不多。大渝人都是天生的箭手,一般人经过练习步箭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这大概是由于弓箭本就起源于大渝的原因。因此大渝的弓箭部队也是相当出名的,周边邻国军队,提起大渝的弓箭手都相当畏惧。

  凌轩的箭术得自震西王亲传,步下三箭不必说,飞马三箭也箭箭命中红心,得了箭术比赛的头彩。令在场的监考官员也着实吃了一惊。

  第二天,凌轩又向母亲请求出门,柳氏勉强应允。这天比试马术,校场顺马道外沿插了二十七面旗帜,要求参赛的子弟在一盏茶的时间内,按规定路线,跑完全场,拔取旗帜,拔旗多者获胜。这项比赛对参赛者的身体力量和控马能力有极高的要求,因为旗帜插得离马道有一定距离,参赛者必须在马上侧身下探才能拔下旗帜。

  这项比赛对方劲来说,可能过于简单,他不过半盏茶的功夫就拔得了全部二十七面旗。引起全场惊呼。但对凌轩来说,就有些勉强,他人小手短,拔旗比其他人都困难,一盏茶功夫虽然跑满全场,但只拔下十四面旗帜。

  两场比试下来,凌轩幸运地取得他们这组的第四名,顺利过关。方劲则以头名的身份过关。

  第三天,凌轩还要出宫,柳氏这次却不肯答应了,只叫他在宫里读书。凌轩哪里肯听,乘母亲不防,又溜了出来。今天比试的是实战。昨天过关的十二个人,分成六对,实战演练,胜者晋级。十分凑巧,凌轩恰好与方劲抽签成一对。

  前两场比试刚过,孝康帝带领群臣亲临演武大会现场。孝康帝与群臣登上演武楼坐定,意外竟发现场中准备比武的两人居然就是凌轩和方劲。大臣们认出赛场中的凌轩,纷纷赞道:“六皇子真少年英雄也!”孝康皇帝却漠然不语。

  比武一开始,方劲占据了主动,大刀势大力沉,杀得凌轩只有招架的份儿。众人对此战都是格外关注,见凌轩虽然落在下风,但枪法精奇,每每于绝境突出奇招,逃得生路。场上这一场大战,刀光闪动,枪影盘旋,可算十分精彩。众人赞叹不已,都说虽然凌轩还不是方劲对手,但他小小年纪就有这样本领,实在也难得得很。

  凌轩又支持了片刻,拨转马头,看样子准备败了,方劲打马在后面追,眼看两马靠近,凌轩好像一不小心忽然从马背上摔了下来,众人大惊,方劲也愣怔了一下,就在这时,方劲手背一痛,手中刀落了地,而凌轩却像变魔术似的又从马背下翻身上马。

  原来,刚才凌轩见无法取胜,便假装从马背上摔落,藏身在马肚子下,乘方劲分神,用飞石打落了方劲的大刀。这一招却是从震西王的百战实录里学来的。比武的规则规定:比试中,武器被打落、人摔落马或是败出比武的圈子,都会被判负。现在方劲的大刀落地,自然是算败了。

  方劲愣了片刻,从容举手道:“六皇子,您赢了!”凌轩反有些不好意思:“方大哥,我们重新来过吧,论真实本事,小弟无论如何比不过你的。”方劲一笑:“演武场好比战场,怎么能重新来过。我已经败了。”说罢,催马离场。

  演武楼上大臣们惊喜不已:“六皇子竟有这般败中取胜的奇招,真是绝了!”

  孝康帝忽然不冷不热地说:“打不过人家,连飞蝗石都使出来了”众臣面面相觑,摸不清皇帝的心思。

  又过一阵,六场比试皆完,取胜的六个人都已决出,依序登上演武楼拜见孝康帝。凌轩自首阳山游猎以来,今天是第一次面见孝康帝,心里自然十分兴奋。不料,行礼已毕,孝康帝冷冷看了凌轩一眼,道:“刚才第三场比试的胜者方劲为何不来?”

  群臣皆感惊诧,凌轩更是窘得胀红了脸,监考官护军都督梁赞道:“陛下,方才第三场比试,是六皇子打落了方劲的刀,胜的是六皇子。”

  孝康帝冷笑道:“分明是方劲手下留情,让着他小孩子。朕说是方劲胜了,去叫方劲来。”

  梁赞不敢多言,亲自去找方劲。在场众人心中疑惑,都觉得虽然刚才凌轩赢得确实勉强,但若说方劲有意相让,却又不太像,孝康帝这么说,未免也太武断了。

  兵部尚书赵秉章便道:“皇上圣明,方劲确是个人才,可以让他和其他取胜者七人一起参加决赛。”

  孝康帝道:“方劲取胜自然是要让他参加决赛。赵卿的话却有些不对,胜就是胜,败就是败,六场比试哪来七个胜者。”言下之意是不许凌轩参加决赛了。

  众人见凌轩脸胀得通红,紧闭着嘴唇,眼泪只在眼眶里打转,都有些不忍,不知道孝康帝干什么突然如此难为这孩子。

  孝康帝扫了众人一眼,问凌轩:“凌轩,你不服吗?”

  凌轩咬牙道:“儿臣不敢,父皇说的自然都是对的。”谁也看得出,他内心有多不服气。只是不敢反驳孝康帝,强自克制罢了。众人更觉孝康帝对这孩子未免太过残忍。

  “做父亲的怎么可以这样?”虽然没人说出口,不过大家的表情却是相同的。

  其实孝康帝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自从知道了凌轩的身份,看见他那天真烂漫的样子,忍不住就想挫挫他的锐气。孝康帝在首阳山亲眼见过方劲一枪毙虎的威力,知道方劲的功夫远在凌轩之上,此时方劲已来到演武楼,孝康帝便道:“你心中不服,当朕不知吗?朕今天让你心服口服。”

  他一拍双掌,五个青衣武士走入楼中,一起行礼道:“参见皇上。”凌轩认出这些武士是孝康帝的亲卫,各个都身手不凡。

  孝康帝回头叫:“方劲,朕命你与这五人比武,只许赢,不许输,若是你还手下留情,你这禁军统领就不必当了。懂吗?”在场众人都不由倒抽口冷气,凌正锋的语气阴沉,令人感到一种寒意。

  方劲沉声应道:“小臣明白”。

  “方大哥,小心了”凌轩喊了一声,方劲向凌轩点头一笑,算是回答。便纵身跳入场内。与五个卫士缠斗在一处。这次与上场比试又大为不同,面对强敌,孤身作战的方劲不但丝毫不落下风,反而在几招之内掌握了场中的主动。他左挡右突,身法灵活,收发自如,攻有雷霆万钧之势,守如山岳沉稳异常。五名卫士都不是他的对手,数招之内便被个个击破。

  到了这时,在场众臣也都明白,方劲刚才果然是有意相让,否则凌轩可能挡不住他一击,更不要说打落方劲的刀了。方劲向来敬畏皇家,与皇子比试,下手相让也情有可原。群臣虽然佩服皇上的眼力,但看到凌轩失魂落魄地站在一边,满脸不信、屈辱和尴尬,又都不禁为这孩子感到难过,演武楼上一片沉默。

  忽见凌轩走到孝康帝的面前朗朗道:“多谢父皇。儿臣现在知道方大哥的武功远远在儿臣之上。今天的比试是儿臣输了。不过儿臣今后一定会加倍努力,总有一天儿臣会凭真本领战胜方大哥的。”

  说着,他忽然灿然一笑,那是充满自信的微笑,仿佛一缕清风扫荡了众人心头的不快,连孝康帝也被眼前这个散发着无限热情的男孩迷惑了,他发觉自己竟毫不怀疑这少年的话。他不得不承认,眼前这孩子是不同寻常的,自己再怎么刻意忽略他,打压他,他仍然好像一株生长在石缝中的小树一样,顽强地一天天长大成才,一天天不容人忽视。也许这就是命运吧。孝康帝觉得自己的头好像又在隐隐发痛了。 



 第五节 菜园老人
 
  当晚凌轩回到余庆宫,柳才人不免说他两句,怪他自己偷偷溜出宫。凌轩只管低头听着,也不回嘴。柳才人见他这幅样子,知道凌轩多半又把自己的话当成耳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