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的诡计(1)-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定劫机者的目的是为了逃走.政府有两种可能的类型:人道型和非人
道型。人道政府出于对人道的考虑,为了解救人质,同意放走劫机者;非人
道政府无论任何时候总是选择把飞机击落。如果是完全信息.非人道政府统
治下将不会有劫机者,人道政府统治下将会有劫机者。但是,如果想劫机的
人不知道政府的类型,那么他仍然有可能劫机的。
当政府为非人道政府,凡遇到劫机者一律格杀勿论的时候.如果知道政
府的类型.企图劫机者拥有完全信息.那么就不会有劫机者;如果劫机者不
知道政府的类型,那么就属于静态博弈,就会有劫机的行为。当政府为人道
政府的时候.如果劫机者知道政府是人道的,属于动态博弈的情况,那么会
有更多的劫机。
而在劫机者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有可能怀疑政府对劫机者的态度.可能
不敢劫机。所以在政府人道的时候.最佳的选择是不要大肆宣传政府的人道。
相反在政府非人道的时候,最佳的选择是让人们都知道劫机者必死无疑。在
现实中,一般的法律都应该得到普及,让人们知道犯什么罪会得到什么样的
惩罚。
而在某些法律有漏洞而且有人企图通过漏洞获益的时候,媒体就不应该
大肆宣传.而应该尽快向有关的法律制定部门反映,尽量解决。如果一些致
命的漏洞教罪犯集团所掌握,后果将不堪设想。比如劫机者知道人道主义政
府的立场,比他们不知道时的结果更糟糕。
在人道主义政府中,如果有更多的企图劫机者知道政府的态度,获得完
全信息。那么劫机的次数就会增加;在非人道主义政府中,若有更多企图劫
机者知道政府的态度,那么劫机的次数将会减少。虽然采取非人道的方式在
开始阶段会对一些无辜者造成伤害.但总体来说可以减少对更多人的伤害.
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政府的态度;另一个方面,如果被劫持人质也知道政
府是非人道的,那么就会在飞机上对劫机者做出反抗.因而可以让所有人质
一起来对付劫机者.这样应该可以降低总体的成本。
在这场博弈中.政府最佳的选择是采取非人道主义,同时要普及法律的
教育。而企图劫机者最优的选择是不采取劫机的行动.因为在政府采取非人
1252
信息不对称:买的不如卖的精
道的态度时.他们必死无疑;而在政府采取人道态度的时候,即使是当场放
走了劫机者,过后一般都要继续缉拿。
所以不管政府如何,一个国家耍防止犯罪的发生.仅有严厉的刑罚是不
够的,还要让人民了解那些刑罚。因为如果他不知道会面临刑罚,他就不会
约束他的行为。在我国,法盲还是很多的,许多悲剧也正是因为不了解法律
而酿成的.对于政府,普及法律的教育还是最重要的。
清官为什么被淘汰
二手车市场模型以及“信息不对称”影响了一大批经薪学家.大家叉相
继发现了许多“柠檬市场”。比如在烟、酒等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中.假冒伪
劣产品充斥,也是因为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隐藏了信息。
经济学家斯宾斯发现人才市场其实也是个“柠檬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
雇主愿意开出的是较低的工资,除了平庸的“柠檬”之外根本不能满足精英
人才的需要,结果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斯蒂格利茨发现信贷市场也是个“柠檬市场”:因为信息不对称,贷款人
只好确定一个较高的利率,结果好的本分的企业退避三舍.而坏的压根就不
想还贷的企业却蜂拥而至。这两位教授因此同阿克洛夫一同分享了诺贝尔经
济学奖。
逆向选择的理论也说明如果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那么高质量产品
的卖家和需要高质量产品的买家无法进行交易,双方效用都受到损害;低质
量的企业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和权利,追使高质量的企业降低质量.与之
“同流合污”;买家以预期价格获得的却是较低质量的产品。这样发展下去的
必然结果.就是假冒伪劣泛滥,形成“劣币驱良币”的后果,甚至市场瘫痪。
逆向选择在组织设计上可以给予我们很多有益的思路。一个组织岗位的
设计,必须考虑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设计官僚选拔机制的时候,必须
在要求说真话和不偷懒之间傲一个折中。比如老师让没做作业的学生举手,
如果你对举了手的学生惩罚太重,那么下次就段有人会再说真话,而如果你
惩罚太轻,又会诱使更多的人不做作业。
25。I
博彝论的薄舻
学者吴思曾经提出过一个“淘汰清官定律”,并且从经济等角度进行了解
析。在本节中,我们可以通过《韩非子》中的一个故事来更感性地理解这个
定律。
战国时,魏国西门豹初任酆地的县官时,为官清廉,疾恶如仇.刚正不
阿.深得民心。但因他对国君魏文侯的左右亲信官员从不去巴结讨好,所以
这伙人勾结起来.说了西门豹许多坏话。年底,西门豹政绩突出,本应受嘉
奖,却被魏文侯罢了官。
西门豹心里明白自己被罢官的原因,便向魏文侯请求说:“过去的一年里,
我缺乏做官的经验,现在我已经开窍了,请允许我再干一年,如治理不好,
甘愿受死。”魏文侯答应了西门豹,叉将官印给了他。西门豹回到任所后,开
始疏于政事.而是重重地搜刮老百姓,并把搜刮来的东西奉送给魏文侯身边
的官员。一年过去了,西门豹回到国都述职时,魏文侯亲自迎接并向他敬礼,
对他称赞有加,奖赏丰厚。
这时.西门豹严肃地对魏文侯说:“去年我为您和百姓做官有政绩,您却
收缴了我的官印。如今我因为注重亲近您的左右,所以印象好,您就对我大
加礼遇,可实际功劳大不如过去。这种官我不想再做下去了。”说完,西门豹
把官印交给魏文侯便走了。
清正廉洁却被罢官,重敛行贿却名美位固,其含义发人深省。西门豹前
后判若两人,想必他对为官之道也是十分清楚的。他不想做一个谀上欺下的
“坏官”.只想做一个清明、严格、廉洁的“好官”。做“好官”难。做“坏
官”易.既然这样只有以弃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了。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对中西方的管理体制进行对比时.说中国缺
乏理性的数目化的管理。而其实.在人治集权制下,人事任免权在上级官僚
手中.而只要上级官僚对下级官僚的政绩是不完全信息的话,必然出现数字
造假,数字出官和官出数字,这说明在人治集权之下,数目化管理也是不可
能实施的。
要减少逆向选择.就必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思路是委托人或“高
质量”代理人通过信息决策,减少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解决的途径有两个:其一是委托人通过制定一套策略或合同来获取代理人的
r弘
信息不对称:买的不如卖的精
信息.这就是“信息甄别”;其二是“高质量”代理人利用信息优势向委托人
传播自己的私人信息,这就是“信息传递”。
同样的道理.一个好的政治制度,必须设计出分离均衡,使那些说真话
不偷懒的官和不说真话并且偷懒的官都有所选择,把比较差的官筛选出去。
这也是一个行政制度具有效率的必要条件。
一个制度要有好的效率.必须让那些具有信息优势的人来监督官员。谁
具有信息优势呢,当然是那些本地的居民。俗话所说的“邻居一杆秤,街坊
千面镜”,所反映的就是本地居民的这种信息优势。反之.如果一个组织让那
些具有信息劣势的人来监督官员的话.就会产生很多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
荒唐事,而且会演变成一个鼓励官员说谎和偷懒的体制。
。55 I
第1 8章
信息传递:好酒也怕巷子深
照亮一片天空
燃亮一支火把
燃起一堆篝火
你发出的每个信号
直迭尽头我伴着你
——《风中的哨音》歌词
无法发起的总攻
1930年5月.中原大地上爆发了蒋冯阎大战。以冯玉祥、阎锡山为一方,
以蒋介石为一方,在河南省南部摆开了战场,双方共投人了100多万兵力。
战前.冯玉祥与闯锡山约定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然后集中兵力歼灭
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冯玉样的作战参谋在拟定命令时,把“沁阳”写
成了“泌阳”,多写了一撇。碰巧,沁阳和泌阳都是河南省的一个县,只不过
沁阳在黄河北岸,而泌阳却在河南南部的桐柏山下,两地相距数百公里。这
样,冯玉样的部队错误地开进了泌阳,没能和阎锡山的部队会舍,贻误了发
动总攻而聚歼蒋军的战机,让蒋介石夺得了主动权。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
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挨打,“失败而告终。
如果参谋不多写那一撇.冯阎联军顺利会师.联合对蒋军发起总攻,那
么中原大战的结局可能就得改写。这场历史性的误会,原因就在于错误的信
信息传递:好酒也怕巷子深
息传递。那么如果不存在人为的错误,类似的问题还会不会发生呢?答案是
肯定的。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学者格莱斯于1978年曾经提出过一个被称为“协
同攻击难题”的模型。
两个将军各带领自己的部队埋伏在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山上,等候敌人。
将军A得到可靠情报说,敌人刚刚到达,立足未稳。如果趁敌人设有防备.两
股部队一起进攻的话.就能够获得胜利;而如果只有一方进攻的话.进攻将失
败。A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与将军B协同进攻?那时没有电话之类的通讯工
具,只有派情报员来传递消息。将军A派遣一个情报员去了将军B那里,告诉
将军B:敌人没有防备,两军于黎明一起进攻。
然而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情报员失踪或者被敌人抓获。也就是说.将军A
虽然派遣情报员向将军B传达“黎明一起进攻”的信息.但他不能确定将军B
是否收到他的信息。而如果情报员回来了,将军A又陷人迷茫:将军B怎么知
道情报员肯定回来了,将军B如果不能肯定情报员回来的话,他也不能肯定将
军A能确定自己收到信息,那么他必定不会贸然进攻。于是将军A又将该情
报员派遣到B地。然而,他再次不能保证这次情报员肯定到了将军B那里
这样,我们就得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不论这个情报员来回成功地
跑多少次,都不能使两个将军一起进攻。问题就在于,两个将军协同进攻的
条件是:“于黎明一起进攻”成为将军A、B之间的共同知识。然而,无论情
报员跑多少次,都不能够使A、B之间实现这个共同知识!
所幸的是.上面这个推论只是一个模型,现实环境中的“将军”们会有
很多方法突破这种困局。但另一方面,也许正是上面这种砥梦的阴影,才促
进了各种通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发展与应用。
下面,我们要把视线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移开,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场
景,看一看信息传递问题肘生活的影响机制是怎么样的。
信息传递的模型
我们对信息传递机制的深人了解,不能不归功于2001年度经济学诺贝尔
奖获得者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