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中国哲学初步 >

第34章

中国哲学初步-第34章

小说: 中国哲学初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见《原道》。

 242

    632中国哲学初步

    溺“

    ①,并非不切实际的阿谀之词。 韩愈“道统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多方面的,只有细心地分析,才不失之片面。 他的“道统论”建立于反对佛老的基础之上,尽管他排佛老的理论是孔孟儒学,他的目的是毁佛老而扬儒术并为封建社会服务,但是,他的这种行动本身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加强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淡化了中华民族的宗教迷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①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243

    宋元明清编

 244

    832中国哲学初步

    通 论

    何谓宋明理学(道学)

    “理学”亦称“道学”

    ,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种理论形态。 它体系庞杂、影响广泛,后人对它的理解,以及其中包括有哪些派别和人物,说法不一,故此,我们必先对何谓理学有个交代,才谈得上对它的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在历史上,元朝人在编纂《宋史》过程中,于《儒林传》之外把濂、洛、关、闽(即周敦颐、二程、张载和朱熹)四派哲人另行列入《道学传》,他们说:“‘道学’之名,古无是也。……何自而立哉?”

    ①这是因为“邵雍高明英悟,程氏实推重之,旧史列之隐逸,未当,今置张载后。 张栻之学,亦出程氏,既见朱熹,相与博约又大进焉。 其他程、朱门人,考其源委,各以类从,作《道学传》”

    ②。 这么说,列入《道学传》者,均是英明高妙、博大精深、备受尊重的一群。 于是,

    ①② 《宋史。 道学一》

 245

    中国哲学初步932

    “道学”之名便成为一个学派的名称,一直相沿至今。《宋史》另立《道学传》,是元代的统治者从维护封建正统的立场出发,而对周、张、程、朱等人所显示的一种特别的尊崇。他们认为,周敦颐“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瞭若指掌。”张载“作《西铭》,又极言理一分殊之旨,然后道之大原出于天者,灼然而无疑焉。”二程“受业周氏,已乃扩大其所闻,表彰《大学》、《中庸》二篇,与《语》、《孟》并行,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朱熹“得程氏正传,其学加亲切焉。 大抵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

    ①就是说,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与朱熹借助《易经》、《四书》建立起了道学。这样,周、张、程、朱等24人便戴上了道学家的桂冠。《宋史》这种分类方法以及对宋代哲人的思想评价,是不科学的,而且也是缺乏统一的分类根据的。从当时的理论斗争来考察,张载把物质性的“气”作为宇宙的本体,认为“气”充满宇宙空间,由于“气”聚散变化,形成各种各样的事物,这显然是与周、程、朱不同的一种唯物主义的立场。 因而,二程曾指责张载“虚空即气”之说“未能无过”。从科学分类的角度看,张载不应该与二程一起列入道学阵营。那么,《道学传》是否以宣扬义理性命、格物致知这类问

    ①《宋史。 道学一》

 246

    042中国哲学初步

    题作为入传的根据呢?似乎也不见得。 与朱熹同时讲学的陆九渊,对理、道诸范畴的运用并不少于朱熹。 他们两人都继承和发挥二程的学说,朱熹较多继承程颐的“理也,性也,命也,三者未尝有异”

    ①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九渊则偏重于发挥程颢的“天者,理也”

    ,“只心便是天”

    ,“更不可外求”

    ②

    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可是《宋史》的《道学传》却把陆九渊排除在外。如果说《宋史》编纂者出于因袭朱熹的《伊洛渊源录》的观点,或因周、张、程、朱等人的思想对当时社会影响较深而另立《道学传》,那么刘绚、黄干等15位程朱门人只不过是传播程朱思想而已,却被列了进去。宋初的胡瑷、孙复、石介曾被称为“宋初三先生”

    ,却只能列入《儒林传》。从这里可以看出,元人立传的标准也是不统一、不科学的。这是《宋史。 道学传》的做法。 近人也有对理学作很宽泛理解的。 如认为:理学不是一个学派,也不是一家完整的哲学学说,它是我国特定时期(公元10世纪到19世纪中叶)的哲学断代史的统称。 那就是说从宋代到清代的整个学术思想,都可以归属于理学。 这种说法看来也未必妥当。(一)

    所谓学派,是在某一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师承关系且在学术上的主张和见解大体相同而形成的派别。 孔子所建立的儒家学派,到宋代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周敦颐的苦心经营,至朱熹集大成,一个哲理化的新儒学,即理学终于

    ①《遗书。 语录》②《遗书。 语录》

 247

    中国哲学初步142

    问世。 无疑,理学是儒学的进一步的发展。 既然孔子创建的儒学是一个学派,那么哲理化的儒学——理学也应当是一个学派。(二)理学把“理”看成是先天地而存在的宇宙本体,以三纲五常为其政治内容,用“正心诚意”的修养方法,“存天理,去人欲”的道德说教,“格物致知”的先验论,保守倒退的社会历史观,来替封建的政治、法律、道德作理论上的论证,它体系完备,怎能说它不是一家完整的哲学学说?

    诚然,理学内部会分派,但正如孔子死后儒学内部分为八派,我们仍说,儒学是一家完整的学说,是一个学派,同样,我们没有理由说理学不是一个学派。(三)在宋元明清时代,理学虽然始终占居统治地位,但是反映各阶层和集团利益的各种学派还是有的。 如北宋的“荆公新学”

    ,南宋的“事功学派”

    ,以及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这些不同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都在不同程度上批判过理学。如果说,“理学”是这一时代哲学史的统称,势必把这一时代的各种学术派别都统统包容起来,这就不可能反映出这一历史时代的各种思潮和不同学派的论争了。(四)

    每一门学说都有自己的师承关系和理论渊源。理学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的思辨哲理,揉合三教归一而成的新儒学。 依此,如果把宋元明清时代的各种学术思想派别都包含在理学里面,这也与张载、王夫之、戴震等人的思想实际不符。 张载批判过佛道唯心主义;王夫之扬弃程朱陆王的观点,总结和清算过宋明理学;戴震还公开指责宋儒以理杀人。 所以说,张、王、戴与程、朱、陆、王在

 248

    242中国哲学初步

    理论渊源与倾向上都是不同的,把他们的学说通称为理学,显然也不恰当。总之,宋元明清代,各种学术思想派别是存在的,特别是到了明清之际,反理学的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理学都有所批判,这是历史事实。 所以我们认为,理学是在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学术思想,是一个学派的名称,而不是一个断代史范畴。 从广义说来,它包括程朱“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王“心一元论”的主观唯心主义,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那么又为什么分别称作“理学”和“心学”呢?

    程颢说:“吾学虽有所授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①是说,他的学说虽然从先辈那里继承过来,但“天理”这个命题,却是他自己体会出来的。 其实“理”这一概念,自先秦以来许多思想家都使用过,但是,他们还没有把“理”作为宇宙的最高实体。 程颢所谓“体贴”

    ,只不过是利用前人的思想资料,并加以改造,首先在中国哲学史上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并确认为万物的本体而已。 程颢说: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穷居不损。这上头来更怎生说得存亡加减。”

    ②

    朱熹说:

    ①《二程外书》卷十二。②《二程遗书》卷二。

 249

    中国哲学初步342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①

    上述引文告诉我们,在程朱看来,“天理”是无穷无尽、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永恒存在的精神实体,天地万物都必须从它获得其存在的根据。 这种以理为中心概念的程朱哲学,有别于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两汉经学,有别于以“无”为本的玄学以及把世界看作虚幻不真的佛学。从这一意义来说,我们称其为“理学”。

    “理学”还有一层意义,是指它以其先验的道德论,服务于现实的阶级斗争,调整社会矛盾。 程颐说:“性即理也”。

    ②

    这个“性”的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 朱熹更明确地提出:“理便是仁、义、礼、智”。

    ③不难看出,“理”是指封建统治阶级的仁义礼智忠孝等道德伦理。 它是判断是非的标准,因此,人人应该共同遵守。 朱熹又把它叫做“当然之则”。他说:

    “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常,是皆必有当然之则”。

    ④

    这就清楚地表明:理学家用“理”来束缚人们的行动,维护

    ①《文集。 答黄道夫书》。

    ②《二程遗书》卷二十二上。③《语类》卷三。④《大学或问》卷二。

 250

    42中国哲学初步

    封建等级制度和纲常秩序,在这一意义上,我们也称其为“理学”。

    程朱客观唯心主义的“理一元论”认为,理在心外,万事万物之理,都是至高无上的天理的分殊。 陆王主观唯心主义的“心一元论”则认为,心就是理,理就在心中。 陆九渊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①这是把心作为世界的本体。 王守仁发挥陆九渊的观点说:“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②又说:“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③。 这是把世界上万事万物及其准则以至各种道德伦理规范,都说成由心派生出来的。 由此,陆王形成了有别于程朱“理一元论”

    为特征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这就是“心学”。

    以上可见,程朱与陆王的哲学见解,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

    ④有许多共同特点,这就是:(一)

    程朱陆王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德伦理学说,教人明天理、去人欲。 但是,他们又都系统论及了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等问题,从而为道德伦理学说编制出哲学上的根据,使儒学走向哲理化。(二)朱熹构筑起一个“天理”论,王阳明炮制出一个

    ①《与李宰书》②《答顾东桥书》③《与王纯甫书二》。

    ④《宋元学案。 象山学案》

 251

    中国哲学初步542

    “良知”说,并非只为探讨哲理,更重要的是为了整饬伦理纲常、强化礼教,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