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巨商沉万三 >

第78章

巨商沉万三-第78章

小说: 巨商沉万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聚宝盆被埋入城根,朱皇帝无法归还,但又不便食言,于是便在当初承诺的条件上打主意——命令更夫不打五更。故此,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南京“不打五更”的传说。 
  沈万三与中华门的自然联系,使得南京也有资格分食沈万三这块大蛋糕。 
  南京中华门沈万三展览馆的《展稿》由此说:“我们可以看出沈万三与明城墙、聚宝门(今中华门)的不解之缘。这也是在聚宝门(今中华门)附近建的沈万三展览馆所具有的特殊纪念意义!” 
  我当初写《巨商沈万三》时根本没想到的是,沈万三当初流放云南,竟也与云南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丽江古城有了一种文化的联系。 
  据南京中华门沈万三展览馆的《展稿》说,沈万三当年发配到云南丽江,带来了汉文化与纳西古族文化的交融。而有着“东方音乐的活化石”之称的纳西古乐,听起来旋律很像古老的昆曲音乐,细腻绵长,雍容华贵。更有一些乐曲如《一江风》、《山坡羊》、《一封书》就是明显的昆曲音乐。 
  我没去过丽江,更未聆听过纳西古乐的美妙。沈万三流放云南,如何将昆曲带去?是带个昆剧班子一同前往,还是随行人员有擅于昆曲者?我所见过的野史中似乎没见到相关记载。至于纳西古乐与昆曲的关系,我不便妄评,或许专业的音乐研究人员的结论才更具权威性。不管怎么说,昆曲与纳西古乐的关系,或许可以作为一个课题来进行研究。然而此刻,我更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这种事儿又牵扯上了沈万三? 
  前及的《展稿》还道及了沈万三后代在云南丽江的情况:“沈万三充军云南,在许多地方留下了足迹,我们只要来到大理、丽江和中甸一线,似乎到处都能感受到沈万三的存在,看到他在历史烟尘中渐渐远去的背影,丽江统计局曾经作过一个调查,查明该市姓沈的共有575人,其中城区为131人。古城郊外6公里处有一个名叫‘沈家社’的自然村,村子里住着十二户姓沈的人家,而且都是同一家族。虽然没有家谱,但他们代代相传,都说自己的先祖是从应天府(今南京)柳树湾充军到大理,然后再到丽江。在沈家社有一户沈家的门口,有一块圆圆的青石,石身上雕刻着精细的花饰,那显然是明代的风格,这些事实都说明一点,沈万三的家族在云南丽江等地繁衍发展下来。” 
  (十一) 
  历史上的沈万三,我始终未能看清楚他的脸。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所认识的文化上的沈万三。南京中华门的《展稿》还对沈万三的三个不同时期所链接起的三个著名旅游胜地概括说:“周庄、南京、丽江正好是沈万三人生的三个阶段,即发迹、展示、落难。这三个地方都与沈万三有紧密的联系。” 
  旅游的底蕴和基础是文化。 
  元、明时横空出世的这位大商人,在六百多年后竟然玉树临风般地与当代中国著名的三个景点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中,尚有能如此笑傲江湖者乎! 
  曰:无出其右。 
  2004年11月16日于苏州

本书由TXT小说电子书下载网站txtbook提供。
声明:本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推荐使用TXTBOOK Reader 电子书阅读器V2。0阅读电子书,下载地址:txtbook/reader/2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