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经济]学以致富 >

第5章

[经济]学以致富-第5章

小说: [经济]学以致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因为你所买的股票最后可能一文不值,但若投资正确,随着高风险而来的很可能是高获利。 
    对投资兴建麻州查尔斯河大桥(The char1es River Bridge)的公司投资人来说,就是个正确的决定。约翰?汉考克(John Hancock)是该公司创办人之一。他们在麻州查尔斯河上建筑察尔斯河大桥,同时在1786年煤仓墩节日,也是公司第11周年庆酒会上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除了有桥上游行、礼炮庆祝及宴请83位原始投资人的盛宴,酒会中并宣布将第一次公开对大众发行股票。在这次充满欢乐的酒会以后,公司在往后连着数年不断发出令投资人满意的股利。 
    麻州查尔斯河大桥公司的主业,是靠收取过桥费赚取利润,因为其获利一直稳健成长,市场上开始出现竞争者,另一家公司兴建了名为瓦伦(Warren)的第二条桥,但该公司计划只在初期收取过桥费,一旦所收费用足以摊平建桥成本后,民众将可免费通行,毋需再负担任何费用。这个计划对查尔斯河大桥公司无疑是个相当大的威胁,于是对竞争公司提出控诉,官司一路打到最高法院,最后查尔斯河大桥公司还是败诉,结束独占市场的竞争优势。〕 
    另外一个成功典范是,宾州的兰克斯特收费公路公司(The Lancaster Turnpike)。兰克斯特第一次是透过彩券方式卖出股票,这家公司同样以收取过路费的方式,使公司获利并得以发放诱人的股利。虽然路过该条公路的路人也一样舍不得花钱,但因为这段从费城到兰克斯特的60英里公路沿途风景实在太迷人了,因此即使收费也不致影响过往行旅的过路意愿。 
    这些开发收费公路、跨河大桥及隧道等业务的公司,即是后来经营电车、铁路及地下铁等业务公司的先驱。 
美国财务系统之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一般都知道乔治?华盛顿是美国国父,但却鲜有人知道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是美国的财务系统之父,虽然他在美国历史课本上并未留名,但他绝对够资格垂名青史,因为如果缺乏财务系统,政治将没办法真正有效率运作。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财务经济计划者,也是纽约银行的创办人之一,但却因为奇差的枪法而在与阿瑞?博(Aaron Burr)的决斗中丧生而闻名。 
    汉密尔顿洞悉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金钱,而要用钱就不能没有银行,虽然在今天这是一个显而易懂的事实,但在美国独立初期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乔治?华盛顿很同意汉密尔顿的看法,他本人甚至也投资位于其家乡佛南山近郊的亚历山大银行(Bank of Alexander)成为股东之一,不过,当时有许多重要人物极力反对成立银行,其中最激烈的要算美国总统托玛斯?杰斐逊。杰斐逊是个温文尔雅的农人,他坚信人类靠土地维生的真谛,厌恶工厂及工厂林立的城市,对他来说,银行是罪恶的深渊,尤其是为政府所用的银行。 
    基于此,杰斐逊并不善于理财。到1826年去世时,他花光了所有的财产甚至破产。挥霍无度的他把钱全用在私人收集品和藏书一七,给人脑筋比较守旧、热爱读书蛀书虫形象的杰斐逊,其藏书比早他一百年成立的哈佛大学图书馆藏书还多。 
    杰佛逊总统希望美国是一个充满牧草、麦田的乡村化国家,拒绝接受欧洲政治的自大贵族论,他主张自耕农民可以参与政治,同时这些农民有权主导民众事务。但是他根本没有想到数以百万计的农民会被吸引进工厂里工作,而他们之所以弃农从工的主因,是认为到工厂工作是一个提高生活品质的台阶。 
    事实上,虽然工业化会衍生出一些农业社会所没有的社会间题,但工业化却是带动美国在人类历史中创造出高品质生活水准的关键。不过如果没有投人大量金钱兴筑公路、运河、高速公路、桥梁及工厂来提高效率,这一切将流于空谈。而这些造桥铺路的经费最重要的来源,却是杰斐逊总统最排斥的银行体系。 
    尽管杰斐逊总统反对,美国国会仍在1791年通过成立第一个美国银行,直到1811年因一群对银行存有偏见的国会议员拒绝发给新的执业许可。美国银行才在经营了20年之后关闭。 
    第二个美国银行是1816年被核准在费城执业,当时的银行总裁是杰克逊(Jackson)。他来自田纳西乡下,皮肤粗如树皮,身高将近185公分,人们都称他“老胡桃树”。杰克森的政治观点和杰斐逊总统很接近,两人都认为州政府的权力应大于联邦政府。 
    1819年这个新的美国银行让美国金融体系尝到苦头,当时无数的商人破产。一般人也赔掉他们毕生的积蓄和工作,这一连串的折磨使得整个国家乱成一团。此时西部的农人联合东部的工人群起对抗银行,并指控他们是造成这些混乱的元凶。 
银行成为热门行业 
    杰克逊在这次经济事件发生十年后当选为美国银行总裁,在广征民意后,他将存在联邦政府的钱提出来,转存进不同的州政府银行,第二个美国银行因此遭到结束的命运。自此,各州政府可以自由掌控银行体系,且从那时起,张三、李四或任何人认为没有更好的行业可经营,都可以开设银行,而不需要取得特别许可。禁令一解除。数以于计的银行在大街小巷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其普遍程度有如今天的炸鸡店。由于每家银行各有一套货币发行系统,以致货币的价值各州银行不同,在美国境内做生意变得很复杂,而在美国国内旅行,亦有如我们今天在海外旅行般,每到不同的州都需要兑换钱币。 
    在银行家数的控制上,美国政府与欧洲相去甚远。欧洲国家一向以广设分行来取代新设银行,相反的,美国却有一大堆不同的银行。在1820年以前,美国有300多家不同银行,而英国只有少数几家银行。今天,如果把全部的储蓄贷款银行、信用贷款银行加起来,在美国有超过l万家的银行;反之,在英国只有不到15家银行。 
    由于许多美国银行都是小资本额投资,常有资金不足之虞,往往容易发生金融危机。因此在1810到1820年间成立的银行,到了1825年已有一半倒闭;而在1830到1840年间成立的银行,到1845年时也只有一半存活;在那个年代,钱存在银行相当没有保障,一旦银行倒闭,存款人的毕生积蓄也跟着血本无归。 
    不过,虽然把现金存到银行很不安全,但仍然阻绝不了一般人的心志。银行将这些存款借贷给兴建桥梁、运河、公路及铁路的建筑商,而美国也因为这些建设计划而有长足的进步。换句话说,这些经济成长的活力、刺激和推进力,都是来自于一般大众口袋中拿出的钱。 
    政府推动建设或计划所需的资金,通常有四种方法筹募:税赋、银行借款、发行彩券或发行债券;而任何一个公司需要募集资金时,可以向银行借贷、发行公司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筹措,但在19世纪上半,发行股票是一个公司幕集资金最后的手段,因为其募款速度其慢无比。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史密斯 
    彼时,市场充斥着各种买卖交易行为,沸腾的商业市况使人们努力寻求前所未有的“自我实现”,而这些从个人私利出发的举动,并不见容于历史。。 
    经济学家的出现,为这种现象提出了合理的解释。思想家认为,人类生活的演变是来自他们对财富及生活品质的追求;与数于年来,一贯由宗教哲学家按照上帝的旨意,来规范人类的生活、推举政府及政治体系与国家领袖的方式大不相同。 
    苏格兰的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是第一位也是最聪明的经济学家,他个性闭塞,为人老实,生长在美国独立战争时代。平日不喜欢参加聚会,也不外出旅游,只全神贯注在自己的思想领域中钻研。其最著名的著作《国家财富之本质与导因》(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就是今天人们普遍所知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国富论》是在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同年付梓出书,但史密斯当时并未因写这本书而得到更多应有的尊敬。历史上他理应与约翰?洛克(John Lock)、本杰明?富兰克林(Ben jam in Franklin)、托玛斯?潘恩(Thomas Paine)等政治思想家齐名。他们主张政治自由是社会和谐公正、人们生活安康的关键。只有史密斯提到经济自由的问题。 
    史密斯认为,每个人自由追求向往的工作制度,会比由中央极权计划分配更有利,这种观念在今天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在当年,却被认为是异端邪说。他提出应由人民随心所欲地制造、销售物品,其他一切则交由市场机能去平衡,达到每人都有衣穿、有食物、有居所的境界,社会自然井井有条。试想,如果100个人中间有99个人决定要生产帽子,而只有一个人去种蔬菜,会演变成什么?这个国家将会充斥着供应过剩的帽子,却没有东西可吃。这时候市场中自然会出现一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来解决这种供需不均的状况,使市场机能不致瘫痪,确保生产蔬菜的人和生产帽子的人都达到均衡数量。 
    当然,事实上并没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存在,那只是史密斯想象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定律自然会让物品及服务达到均衡。举例来说,如果太多人生产帽子使得市场上充斥着过多的帽子,如此一来,制帽商只有降价以求。价格下跌会使利润降低,某些制帽厂商自会知难而退出市场,另寻利润较高的行业;同理,蔬菜种植商也会在市场运作下达到均衡的数量。 
一只看不见的手 
    在真实世界中,事情并不见得如想像般的完美运作,但是史密斯所阐述的自由市场运作的基本架构,至今仍被市场奉为圭皋。任何时候市面上有新产品问市,譬如电脑,就会陆续出现越来越多的供应厂家,直到市场上电脑供应过剩,使售价下跌。其实这种商业竞争对你、我或其他消费者都是好事,因为竞争本身会刺激厂商去强化他们的产品,降低售价。这也是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厂商都会推出新产品,而美观的新产品价格又比笨重的旧产品价格便宜的原因。如果没有竞争,则厂商将永远只会卖一些式样既老、功能又落后的产品,消费者根本得不着半点好处。 
    从最小的泡泡糖到保龄球,这只看不见的手都会让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不需靠国王、议员或政府部门,来决定应该生产什么产品,该生产多少数量,该谁来生产?因为市场自会决定一切。 
    亚当?史密斯也认为,不断追求发展是一个正面的推动力,绝不像那些宗教领袖或意见领袖,几世纪来竭尽所能去打压的负面价值。强调“自我喜好,(Self…interest)也不尽然完全是自私的德性,因为它能激励人们避开空想,踏实地将潜能发挥到极致,它也使人们创新发明、工作起劲,投入更多时间而仍乐此不疲,致力将经手的工作做到最完美的境界。如果聪明的人和愚笨的人所得报偿一样,成功者也不会受到特别奖励,那么聪明人为什么要竭尽心力发明创新、改善人类生活?而这样的结果,社会上将充满着最差劲的木匠、医师、律师、会计、银行家、秘书、教授、投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