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经济]学以致富 >

第24章

[经济]学以致富-第24章

小说: [经济]学以致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表示娇生公司是一个有效率且善于削减成本的公司,而其员工也能更有效率地利用他们的时间。对公司的股东及员工本身来说,他们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许多员工领有持股,而没有股份的员工也因销售及利润增加,薪水也跟着水涨船高。 
    从年报资料中也会发现,娇生公司已在市场上买回其自己的股票:在1993年买回总计300万股,而过去十年总买回股数达1亿l千万股,公司花了数10亿美元资金在市场上买回股票。当公司在市面上买回自己的股票,对投资人是一项利多,因为较少的股数流通在外,也就是股票的供给减少,股价自然会上扬,但是光看娇生的股票价格,并没办法看出他们已经在市场上买回相当数量的股票。 
经营绩效与股价涨跌 
    在这份年报的财务报表资料上可看到,该公司握有价值九亿的现金及有价证券,公司总资产价值是55亿美元。虽然其长期负债是15亿美元,但这对一个资产价值55亿的公司来说算是低负债。这么多漂亮的财务资料,充分显示娇生公司不会有经营上的威胁。 
    既然有这么好的成绩单,为什么股价会下跌?公司的瑕疵到底在哪里?还是问题出在娇生公司未来发展并不看好?年报的封面上以斗大的字体写着“藉由新产品使公司成长”,正足以说明该公司的经营方针。事实上娇生公司1993年盈余中,34%是来自过去五年来推出新产品所创造的利润。 
    而从年报的资料中也会发现,娇生公司在该年花费10亿美元于研发工作上,相当于公司8%的销售业绩,这项研发费用在十年里已增长一倍。很明显地,公司真如其年报标题所说的:“藉由新产品成长”,且已经真正达到较预期好的效果。 
    把这些基本面资料一并考虑,再把股价与盈余拿来做比较。该公司1994年预期获利是每股3。1美元,1995年为3。6美元,因而得到本益比为十二倍和十一倍上下。未来的获利虽然比较难预侧,然而以往娇生公司对未来所做的预估,结果都相当正确,所以,如果这些估计都是正确的,那么当时的股价应该算非常便宜。 
    在当时,上市公司的平均股价是1995年盈余预估的十六倍,而娇生的股价是以其预估的十一倍销售,且娇生公司经营绩效比一般公司好,所有具备的条件都齐备。包括:盈余成长、销售成长、远景光明。除此,股价又已跌到每股39,625元(39 ),且在年报寄出数周后,股价进一步跌到每股36元。 
    从以上这些观察来看确实令人难以置信:实在找不出任何导致娇生公司股价下跌的原因。其实公司并没有问题,问题是在“保健恐惧”。在1993年,国会议员正在为许多健保改革的提案包括几个克林顿(Clinton)政府所修正的案子辩论,投资人担心,如果克林顿提案变成立法,这些健保公司将受拖累,因此投资人大量出脱手中健保类股,包括娇生股票,整个相关产业股价大幅震荡。 
    事实上,如果克林顿政府的提案真的通过,而且市场上也引起激烈的反应,娇生的股价反应也应该比其他健保公司的股价受影响程度较低。因为娇生公司50%以上的获利来自海外,而克林顿总统的健保案根本无法影响娇生的海外获利;另外,有20%的公司获利是来自洗发精、OK绷带以及其他消费性产品,这些产品与克林顿总统的西药及保健品改革方案也毫无关系,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切入,娇生公司受威胁的程度都非常有限。 
    它甚至不需你花到20分钟去读这份年报,就可以让你做下决定,那就是娇生公司39。625(39 )元的股价是十年来最具投资价值的价格。娇生并不是一个复杂的故事,投资人并不需要是具备专业专职或有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的学历,任何 
人都可以看出它的投资价值。 
    这是一个容易的投资决定:公司的基本面持续看好,但是股价却下跌。就像耐克的情况一样,你不要急着去买股票。笔者曾在1993年底《今日美国》报纸(USA Today)上为文推荐娇生,当时娇生的股价是每股44。875(44 )美元,而在1993年华尔街周报(Wa11 Street Week)记者路易斯?卢奇瑟(Louis Rochester)再度推荐娇生是值得投资的股票时,当时他的股价比1993年时每股再跌7美元,股价为37美元。 
    事实上,其每股股价下跌7美元并不会让笔者担心,因为最近一期的季报上又显示,娇生公司的销售和盈余都越来越好,这是一个极佳逢低买进的机会。 
    笔者在1994年中再度公开推荐娇生,那时股价已弹升到每股44美元,但与其盈余相比,仍然很便宜;而到1995年1月,股价在l8个月内,已经超过80美元。                                               
第五章 企业的兴衰   
    故事是这样发展的:有人突发奇想发明了一项产品,这个人不一定是个重要人物(VIP),或是个博士,甚至不一定是个大学毕业生,他可能只是个在中学或大学中途辍学的学生。苹果电脑就是由两个大学中途辍学的人所创立的。 
刚出生的公司 
    更令人惊讶的是,有许多大型企业是从厨房或车库里发迹的。“美体小铺”(Body Shop)就是从安尼塔?罗迪克(Anita Riddick)家的车库开始的。她是个英国家庭主妇,在先生出差时想找些事情做,就自己做了些乳液来卖,结果却开创了一个在世界各地有九百多家分店的养颜美容王国。 
    第一台惠普(Hewlett…Packard)电脑是从大卫?派克(David Packard)的车库出来的;而第一台苹果电脑则是从史蒂夫?乔伯斯(Steve Jobs)父母的车库里产生的。从这些经验看来,为了激励更多的创新发明,好像应该多盖几座车库才是。 
    让我们更进一步来了解苹果电脑的发展史。苹果电脑创立于1976年,现有11;300员工,每年在世界各地销售价值50亿美元的电脑。然而如果1976年时,没有美国加州两个年轻小伙子敏锐的眼光,世界上将没有“苹果电脑”这个品牌。 
    苹果电脑的创办人一个是乔伯斯,另一个是他的好友史蒂夫?瓦奈克(Steve Wozniak)。乔伯斯当时21岁,瓦奈克26岁,他们就像创立“邦和杰瑞”(Ben & Jerry)冰淇淋的邦国宏(Ben Cohen)一样,都是在大学中途辍学的学生,他们三个都很早就离开学校、白手起家,在35岁前就成为百万富翁。 
    举这个例子并不是叫你要中途辍学,期待什么 
奇迹发生。他们三个人都已知道读书、写字及算术,而其中的两个史蒂夫早就很懂电脑了,他们辍学并不是为能晚点起床或到外面鬼混,而是在联接器、线路及电路板中度过一天的。 
    瓦奈克是最早的“暴走族”(Hacker)之一,他是一位能用组装设备突破安全保护,而侵入政府或公司资料库中、制造一场大灾难的电脑高手。他最初的构想是希望能设计一种简单的电脑,可以让所有对电脑一无所知的人,能轻易地使用它。在当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懂电脑。 
    所以,瓦奈克和乔伯斯就在乔伯斯家的车库中成立一个工作室,他们将一般的电脑零件组装在一个塑胶盒子里,称之为“苹果一号”(Apple Ⅰ)。他们两个对这项产品很感兴趣,决定卖掉他们仅有的一辆老旧厢型车和两个计算机来创业。 
    他们总共筹到1300美元,1976年时这笔钱可以让他们制造50多台的苹果电脑。他们再把这些电脑卖掉,所赚的钱用来改良旧机型,然后再卖出几百台电脑。 
    创业初期,他们是用自己荷包的钱来支持这个理念。当钱用完时,他们就典当珠宝、卖掉二手车,或用房子向银付抵押贷款,无论如何要使计划继续进行下去。冒着丢掉房子、所有有偿物品和毕生积蓄的风险,为的就是要创立一个企业,就像早期的拓荒者,这些人凭着自己的胆识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闯荡,他们要的不是安稳的薪水,而是那种成就事业的刺激感。为此,他们光投入所有的积蓄还不够,还得投入大量的时间来工作。 
寻找贵人 
    幸运的是,他们没有遭到特别的横逆或太早把钱用光,公司规模的逐渐发展使他们需要设定生产模式,并请顾问帮忙写发展计划。这时就进入下一个需要用更多钱的阶段,得找到一个“贵人”才行。这个贵人可能是一个富有的叔叔、伯伯、远房表兄,或是一个有钱且愿意长期投资的朋友。他们多半是为该计划的成功展望说服而来投资的,而且通常要求占有相当比例的股份来作为投资回报。 
    从这里可以看出,那个提出创意的人如果要成功,不太可能自私地拥有百分之百的股权,而不需要别人帮助,随着计划推进到样品或生产阶段后,必须号召更多的投资人投入更多的钱,这些投资人即称为风险资本家(Venture Capitalist)。 
    风险资本家通常是到该产品已经在生产,或销售人员已经就绪时,才开始投资。他们会等到这家新公司已达到某种程度的成功才投入,以降低投资风险。参与过程中他们会敏锐地观察每一个细节,看看是否有什么缺点;他们也会注意这家公司的管理阶层是否内行,以及当公司规模由小而大时是否有能力继续经营下去。 
    最重要的是,风险资本家也会要求拥有股权。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成立不久的公司已有三组所有人:一是原先投入资金的草创者,二是所谓的“贵人”,第三就是那些风险资本家。这个时候,原先的草创者可能只拥有不到一半的股权,因为公司越大,插手的人也就越多。 
    再回头看看苹果电脑公司两个史蒂夫的后续发展。当时两人觉得手上的产品已受到欢迎,遂展示给一个专擅行销的退休工程师麦克,马库拉(Mike Mark Kula)看。马库拉曾在两家电脑业巨人—英代尔和费尔查得(Fairchild)公司做过事,以他的年纪几乎可以当这两位草创者的父亲。 
    马库拉大可把这两个业余者打发掉,但当他看过产品后,便知道那是一件好东西。因此,他不仅同意替他们写企划案,也用25万美元买了该公司三分之一的股权,这使他成为苹果电脑公司的第一个贵人。 
    擅长于发明东西的人并不一定擅长行销、广告、财务,或人事管理,但其书的任何一项都深深影响一个正在起步的公司。马库拉理解两个史蒂夫需要的不只是他的帮助,所以找了个有经验的企业经理人麦克?史卡特(Mike Scott)来当苹果电脑公司的总裁。随后又从数一数二的广告公司中找了个老练的广告文宣设计者瑞其斯?麦可坎那(Regis McKenna),苹果电脑公司的商标就是他所设计的。有了这些人来处理有关行销与广告,两个史蒂夫才开始有余力专注于改良新产品。 
    苹果公司是第一家推出彩色绘图个人电脑,及第一家可以用电视当电脑画面的公司,瓦奈克也运用硬式磁碟机来取代当时通用的磁碟片储存资料。到1977年6月,他们已经卖出价值1万美元的苹果电脑;到了1978年年底,他们又再接再厉地推出苹果二号(Apple Ⅱ),使苹果电脑公司成为当时美国增长最快速的公司之一。 
    随着销售业绩的不断攀升,两个史蒂夫也在苹果电脑公司的实验室忙碌于发展断的苹果电脑。在1979年,他们又募集更多钱;瓦奈克卖掉一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