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你使诈1260-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字像是印刷的“仿宋体”,娟秀而一笔不苟。当我展读之后,更是讶异了!真难相信一位高中生,能写那么深入的文章。
我立刻邀请那位女同学到办公室聊天,还请她和陪她来的同学午餐。
在餐桌上,我问她:“相信你在学校的作文成绩一定很好。”
未料,她淡淡一笑:“很烂!”
“你的文笔这么好、字这么漂亮,怎么可能呢?”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为我从来不好好写”。她又淡淡一笑:“我的老师很烂,我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写给她看?”
然后,她形容了老师的“烂”,又很羡慕地说某名校的国文老师多好。问题是,她可曾想过,文章是她自己的,学问是她自己作的,不是给她老师作的。
由这位同学的表现,使我想:这世界上会不会有许多具有才华的年轻朋友,只因为不满意学校,不满意老师,而放弃自己、埋没了才华?
学校的菜单常听见不好好念书的学生,很但然他说:“读书,谁不会读?哪里不能读?又何必在学校读?以后哪一天我想念书,都可以!”
活是没错,但我也要说,学校教育有它的优点,那也是其他环境不能取代的。
记得我大学刚毕业那年,曾应邀到某大学的国文系演讲。当时我已经得了“优秀青年诗人奖”,也在不少报章上发表作品而小有名气。
但是,在接受学生问问题的时候,我却出了丑,一个连国文系新生部知道的东西;我居然说错了。
事后,我痈定思痛,开始苦读古诗,甚至编《唐诗句典》,但我始终忘不了出丑的那一幕,我常想:我为什么连这个基本国学都不知道?是因为有关中国文学的书看得太少?还是因为看得没有组织?
答案应该是后者。你会发现学校教育虽然有不少僵化而值得批评的地方,但无可否认,它也像是营养专家,将各种食物拼成食谱。虽然口味变化不大,也不够刺激,却有你必需的营养。当你按部就班地读下来,自然得到了完整的学问。而不会像你自修时,可能随兴所至;东抓一本,西抓一本,看来渊博,却忽略了最基础的东西。
快快打造一把钥匙这基础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治学的工具”。
“治学的的工具”像是一把钥匙,可以用来开启更多知识的宝库。你会发现求学像登高,不由山脚一步步往上走,是攀不上巅峰的。而很多你在学校里学到的“看来不像学问的学问”,正是那山脚的阶梯。
前些时、我在电视里,看到有关图书馆里修补古书的报道,一位八十岁的老先生,数十年不分寒暑,为图书馆里的破书换上新装。他把虫蛀的、水渍的、朽烂的书页,小心地拼凑、裱糊,不知保存了多少珍贵的善本书。
但令人惊讶的是,那位老人居然不识字。
我忍不住地想,要是遇到脱散的书籍,再加上页码已经朽烂,那位老先生该怎么分辨前后次序?又如果他能识字,在这数十年修补的过程中,他该能亲炙多少伟大的篇章?
他为什么没能“回头”花几年时间识字?难道要像是一个用“很钝的斧头”砍树的人说:“我砍树都来不及了,哪还有时间磨斧头?”
抑或因为一年年老去,记忆力一天天衰退,想学,也力不从心了?
刻在心版上说到这儿,我们又触及另一个重点——你必须把握青春,善用你记忆力最强的年岁,好好学点东西、背点东西。
让我们做个实验吧!去问问四、五十岁的人,他们记不记得小学时候读的《武训兴学》和中学时念的《木兰诗》。你会发现,他们可能连昨天看过的新闻都忘了,却记得“莫叹苦,莫愁贫,有志竞成语非假,铁杵磨成绣花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抒声,唯闻女叹息… ”
即使他们背不了全部,总会想起几句。想想!那是多久远以前的事了,他们为什么还记得?
因为,那是在他们记忆力最强,心灵也最纯净的年岁,被一笔笔刻在心版上的。
于是,你摸摸自己的心,你自己不正在这个人生的黄金时代?你能不好好把握吗?
让我为你说两个真实而好笑的故事。
我中学时候,有位同学很会作“板书”。每次要考国文默写。他就早早到校,用钢笔,一丝不苟地把整篇课文写在桌子上。
然后,他会站到桌子上踩,踩上一片灰上,再用袖子轻轻拂一遍。使那些“板书”被掩在一层薄薄的灰土。
考试时,可精彩极了!考哪一段,他就对准那一段呵气。呵气之后桌面潮湿了,原来钢笔的笔迹浮现出来,他就照抄。
有一次他呵气呵得太厉害,老师还以为他犯了气喘,引得全班大笑(只有老师不知道原因)。
我还有位同学,专精干制作“袖珍小抄”。大学联考前,他花了许久的工夫,写了一本数十褶的小抄应战。我感动于那小抄之精致,特别预订,请他在考试之后送给我收藏。
他考完了,没把小抄送我,随手扔进了垃圾桶。
我问他为什么“我走出考场的时候,看到地上有个小纸条,拿起来一看,居然是本更精致的‘珍本’,比我的棒太多了。”他说:“原以为我的最精,没想到人上有人,一气,就扔了!”
前面两位同学都名落孙山,后一位还对着我哭,说他原本会的,但是心里一直想着小抄,监考盯得紧,小抄不容易翻,反而会写的都没写。
我则想:要是他们能用那写板书和作小抄的时间,好好读书,成果应该好得多。最起码,那不是写在桌子和纸上,而是刻在心上啊!
有没有加分?
话说回来,读书又何必为考试、为成绩?那是为自己读,不是为数字读。记得我以前在美国教书的时候,学生的表现都不错。我就试着教点深的东西,并提出很难的问题考他们。
有一次,一个学生答对了。我高兴极了,说:“Extracredit(加分奖励!)”
从此,每次问问题:学生们总先问:“有没有加分?”
渐渐,我发现他们对“加分”的兴趣,超过了“作答”。没有“加分”的题目,他们甚至懒得答。我发现自己错了,以为加分的奖励能促进学习,却给了学生错误的导向,使他们把“学习的快乐”,转为“加分的快乐”。
当学习只为分数,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与乐趣。失去乐趣的学习,则是最痛苦的工作。
当生活与书本产生共鸣学习应该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几千年前,老祖宗写在竹简上的字,我居然看懂了,知道那驻防边塞的军人,有着怎样的思乡情怀。
浩瀚的英文典籍,只因为学了英文,就一下子对我有了生命。虽然还不能全懂,但我会翻字典,我也会猜;愈猜愈懂,愈懂愈会猜了。
到寒山寺,令我想到张继的《枫桥夜泊》;去灵隐寺,让我想起《济公传》里的癫僧。
登岳阳楼,使我想起范仲淹;上黄鹤楼,让我想起崔灏。
到角板山,使我想到地理课本里说的“河阶地形”;到横贯公路,令我想起河川准点下移造成的“回春作用”。连站到挪威的山头,都让我眼睛一亮:“那不是‘冰斗’?那不是‘羊背石”吗?“
我永远不会忘记,当初中二年级,物理老师说“热的地方气压低,冷的地方气压高,高气压往低气压移动”时,我大叫:“对!对!”
因为当我家失火时,我就感觉到“那阵风”。
把握人生最美好的时段学问真是可爱啊!它像是印章,盖在你人生的支票上,到时候,就可以提领。人生的支票愈多,愈能左右逢源,愈能在紧要关头“获得灵光一闪。”即使在人生的困境,都能因为你被学问充实的心灵,而得到舒缓。甚至让你转化,把那痛苦化作篇章,变成力量。
年轻人!把握你人生最美好的时段,为自己做点学问吧!不为父母、不为老师,不为成绩,甚至不为联考。
只因为,你要为自己纯净的心版上,多记录些美好的事务和前人的智慧。
只因为,你要打造一把钥匙,去开启人生的每一道门!
…
当一个人偏狭地时你好的时候,他自然期盼你能偏狭地对他好。
施者总有不甘,受者总有不安。
假好人与真乡愿当我十六年前刚到美国的时候,曾应邀在佛罗里达的一个小城举行画展。
画展揭幕那天,市长也来了。他拉着我到旁边,以一种很特殊的表情,说了一段很特殊的话,使我至今难忘。
“你知道吗?我们这个城市和台湾的某城结为了姐妹市。”他对我说:“可是,我愈来愈不知道,该怎么跟那个城市交流了。”
“为什么?”我问。
“因为当我们去访问的时候,他们叫几千个学生列队欢迎,献花,用一长队礼车迎接,还加上警车开道,把我们都吓着了,不知道他们来我们这儿访问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安排。”市长摊摊手:“我们只是个小城,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结果,我们反而不敢邀请了。”
人情味的副作用不久之后,我到达纽约,除了在学校教课,也在家里收学生。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洋学生用的毛笔很差,建议他买好一点的。
“这已经是店里最好的了。”学生说:“老师,能不能托你帮我买一支?”
我马上就去找了一支,交给他:“这支笔就送你!”
“真的啊!”学生兴奋极了。
隔不久,他又要买笔,我就又找了一支送他。说实在那笔没多少钱,学生又用功,我等于给他当奖品。
只是从此,即使他的笔已经旧了,而偷屯托同班的中国学生买,都再也不曾向我开口。
有一天我问他为什么。他很严肃他说:“你总不收钱,我怎么还能托你买?”
把过去的两件事对照,我突然有种感触:“难道中国的人情味,拿到洋邦,反而有了反面的副作用?”
请你照单会钱没到美国之前,常听人说:许多中国人到了美国,别的没学会,先学会对亲友的无情。
连打电话,都计时收钱。
到美国之后,有段时间,由博物馆安排,在各地旅游,并接受当地人士的接待。果然,他们也会把我打电话的帐单寄来,勾出我打的长途电话。
“他们真是无情。”每次我寄钱过去,都想:“要是在我们中国,就算你抢着付钱,主人也不会收。”
只是,一天天过去。听多了,看多了,我发觉自己的想法可能并不对。
当朋友来住在家里,我不收任何电话费的时候,他明明需要讲二十分钟的长途电话,可能不到五分钟就草草结束。问题是,二十分钟的事,用五分钟怎能说得清?如果有要紧的事得讨论,又怕多花主人的电话费,而不能多谈,岂不误了大事?
于是,我改为对来访的朋友说:“你尽量打电话,要是怕我付电话费,以后帐单来了,我会告诉你,千万别因为客气,而该讲的没讲。”
我发现,对方反而泰然了。正如一位朋友说的:“你这么做,真好!因为我到别人家作客,他们客气,绝不收电话费。害得我打电话的时候,都觉得主人在偷愉看表,结果,出来做生意,反而没做好。”
我真高兴听他这么说。只是,我心里还是多少有些不安:从国内来的朋友,是不是全能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