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金融海啸与我何干 >

第4章

金融海啸与我何干-第4章

小说: 金融海啸与我何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不起,1999年11月,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推动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法案,永久性废除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U。S。 modity Futures Trading mission; CFTC)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权。之前美国对金融衍生品是有严格监管的,从此时开始永久性废除了。也就是说,不再对华尔街设计的金融衍生品进行监督,让它们放开手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没有限制也没人管了。

金融海啸寻根问底(三)(2)


  2003年,格林斯潘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上作证时表示,金融衍生品工具可以把风险从风险厌恶者那里转移给风险偏好者,监管这些产品是错误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华尔街坏孩子们卖出来的坏苹果都是合法的。全世界买次级债券的人,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有多少银行,多少基金,多少国家的外汇储备,多少投资者都深陷其中,全世界为美国房地产的泡沫埋单。

  时过境迁,2008年10月23日,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时这样说:〃我犯了一个重大错误,我以为那些自负盈亏的组织,如银行和其他企业,他们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的股东以及他们的公司净资产。但事实并非如此。〃

  格林斯潘认错了,道歉了,这甚至被称为一个〃伟大的道歉〃。

  因为格林斯潘曾经是世界的金融之神!

  事情到这里似乎已经真相大白:金融海啸之所以发生,问题出在华尔街那帮坏孩子身上,是他们设计出一系列坑人的玩意儿。不过这些孩子虽然坏,但他们干的是合法生意,是美国法律允许的。这就怪不得投资银行了;要怪就得怪美国的法律。那又是谁允许他们这么干的呢?原来是格林斯潘。但格老早已退休,还能把他怎么样呢?对这样一个金融之神,一个勇于认错的老人,还能说什么呢?

  反正美国的投行关停并转都已不存在了,始作俑者也下台了,于是,到这里故事应该结束了。

  一切仿佛已经真相大白,世人得到的教训是:以后设计金融产品时别那么贪婪;还有政府应该加强监管,这样就不会发生下一次金融海啸了。

  答案真是这样吗?

  全世界所下的结论与反省到此为止,人们发现,既追究不了华尔街的责任合法的,也追究不了格林斯潘的责任卸任了,更追究不了美国政府的责任换届了。一场给全球带来数十万亿美元财富损失的金融海啸,只能这样不了了之了。

  金融海啸发生后,很多人在问:来得太突然了,怎么一点征兆都没有?这怎么可能呢?究竟是偶然错误导致了金融海啸,还是必然要发生的呢?如果格林斯潘当初不放松金融监管,如果华尔街投行不设计这些金融衍生品,就没有今天的金融海啸和全球经济危机了吗?
金融海啸寻根问底(三)(3)


  我们的问题是,金融海啸真的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错在疏忽监管吗?如果再回到五年或十年前,美国会加强监管吗?

  事实上,不要说再回到十年前,即使现在,美国仍在走着放松监管的路子。布什总统7000亿美元就是计划,其中4000亿已经花了,大部分去向不明。所以不监管不汇报都是合法的。

  金融海啸真正的祸根在哪里?

  如果找不到真正的祸根,我们又该如何去有效化解这次和预防下一次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

  金融海啸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祸起97亚洲金融风暴(一)(1)


  六、祸起97亚洲金融风暴(一)

  要问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祸根究竟在哪里,还得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说起。

  这是不是扯得有些远了呢?一点不远,不过才十年。因为不寻根溯源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就不会明白2008年金融海啸究竟是怎么来的?

  如果不能真正理解1997亚洲金融风暴,就不会理解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财政部长鲁宾等人,为什么会在1998年6月5日施压美国国会,冻结了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6个月的监管权力,并最终于1999年11月,推动美国国会永久性废除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U。S。 modity Futures Trading mission; CFTC)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权。

  这一决定,最终让华尔街合法完成了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对全球财富的席卷,而这一决定的时间,与1997亚洲金融风暴,有着千丝万缕不为人知的联系。

  在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发生前这一长串链条上,除了房地产商还辛辛苦苦盖房子干力气活外,其他从贷款商、买房者、投资银行到保险机构,基本上都是坐着签字划账,钱就到手了,赚钱很轻松。这种轻松赚大钱的方式似乎成了美国人的特权。因为制造业太难,干体力活挣钱太少。

  其实,到20世纪末,再靠制造业赚钱已经很难。西方国家经历了上百年工业文明的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大到产业革命、技术革命、管理革命,小到产品改进、生产改进、流程完善、营销革命、客户导向等等,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它们那里已经没什么空间,没什么前途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这样的重大突破,不是随时都可以发生的。

  对美国来说,日本、中国、四小龙和四小虎等这些亚洲国家都发展起来了,它们也会制造工业产品,价格又很便宜。制造业总归是又累又不赚钱,那就让其他国家干吧!

  美国是全世界最好的国家,有着最优越的政治制度、最强大的军事实力、最先进的科技水平,还有最顶级的金融人才,美国人应该过最优越的生活,要赚最容易的钱。这是发自美国人内心深处的呐喊。

  如果美国自己创造财富有困难,又想轻松过好日子,没办法,那就想办法从别家〃挪〃一点来。

  亚洲改革开放、技术进步,辛勤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集中了30年的时间,也积累了大量的国家和民间财富。但是,如果以为辛勤劳动得来的财富就是你的了?其实不然。美国替世界制定一个新的游戏规则:不是所劳(体力劳动)即所得,而是所得即所得。

  谁耕种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去收割。

  这听起来不合理,但是,20世纪末以来的经济运行,全世界基本沿着这条思路在走。这对理解将来发生的林林总总的看不懂,大有帮助。

  你劳动,我收割,秋收的季节到了,收割机就会出现。

  亚洲到了丰收的季节。

  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际资本不断流向亚洲,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亚洲出现了经济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还有后起的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它们的经济、政治、文化一派繁荣景象,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如果亚洲经济再这么发展下去,资金照这样速度流入亚洲,一个成熟的日本,四小龙和四小虎、一个新兴的中国加上一个后备的印度,亚洲将会变成怎样呢?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夫妇在1982年出版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中指出: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本书当时风靡全世界。后来的现实也向世人展现,果真如此!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快速发展,亚洲奇迹被高度关注,大有压过美国风头之势。

  21世纪难道真的会成为亚洲的世纪吗?

  美国哪里去了?

  这个世界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祸起97亚洲金融风暴(一)(2)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菲律宾、台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在60年代经济起飞初期,没有资金,美国给;没有技术,美国给,没有订单,美国给。是美国资金乃至世界资金、技术和项目的持续流入,才让东亚经济迅速崛起。美国是通过资本输出来扶植盟国并借机赚钱,亚洲国家发展制造业实现进口替代战略,靠产品出口去换取外汇,创造本地就业机会。

  亚洲经济突飞猛进,发展速度在全世界独占鳌头,世界上各种赞誉接踵而来,对亚洲奇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西方国家都说太神奇了,数十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打破经济学的规律,亚洲经济创造了奇迹。在全世界一片看好声中,美国鼓动亚洲各国说,你们已经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制造业发展近三十年,比较成熟了,如果进一步开放金融管制,那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资本都会看好亚洲,你们前途远大。

  一些东亚国家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纷纷放松金融管制,资本项下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外国资本可以自由进出。这样一来,国外的资金、技术、项目加速进入,经济越来越热,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哪里有利就会冲到哪里,谁都挡不住。

  在亚洲奇迹的一片赞誉声中,各国的股市飙升、楼市飙升、币值飙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到1997年,亚洲的股市有泡沫了,楼市有泡沫了,经济有泡沫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泰国纳华证券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证券公司,当时的市值可以和美国大投行摩根士丹利相媲美,这不是炒得太过火了吗?

  是时候了,国际游资蜂拥而至,开始向亚洲大规模集结。

  亚洲上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敲山震虎打欧元(1)


  七、敲山震虎打欧元

  97亚洲金融风暴让全世界目睹了美国金融霸权和美元霸权的强大和蛮横,也让世人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抵御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游资集中的进攻。

  欧洲坐不住了。

  1998年5月2日,欧盟宣布了德国、比利时、奥地利、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卢森堡、爱尔兰和芬兰11国成为欧元创始国。欧元将从1999年1月1日起,在欧元区内11个国家正式流通。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一元独大的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欧元,成为美国迫在眉睫的战略目标。

  如果说亚洲还是一个新兴市场,也是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可以被美国玩弄于股掌之上的话,那么欧洲就不好对付了。欧洲历史悠久,家底雄厚,经验丰富,头脑也不轻易发热。一个联合的欧洲确实很难对付。如果说成立欧盟对美国的影响还不算大,现在要统一使用欧元,美元还能一家独大吗?

  亚洲刚刚经历97金融风暴,各国经济都不景气,国际资金当然不愿意放在亚洲,它们只能在欧洲和美国之间二选一,或者两面下注。据统计数据表明,欧洲国家90%以上的贸易是靠内部交换完成的,不靠出口,也不需要在外面买多少东西。欧元升值不会象亚洲货币升值那样会打击出口,相反,货币的升值所带来的资金收益将成为全世界的一个吸金石。

  同时,美国如果使用1997年在亚洲那套招数对付欧洲可行不通,因为90年代的欧洲经济不冷不热,又实行一篮子货币的联合浮动汇率,无法像对采用固定汇率的泰铢那样狙击欧元。

  阻止欧元崛起成了美国的一个难题。

  实在是〃无巧不成书〃,1998年10月13日,欧洲境内的前南斯拉夫科索沃危机爆发。

  说起科索沃,原是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前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也是塞族人祖先的发祥地。人口约2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