玮娓道来-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腔发音开场。
一切都顺利地进行着,考虑到宗璞老师年事已高,身体欠佳,访谈很快便结束了。那天正好是2005年高考日,而我邂逅宗璞这个名字,也是自己高考前的模拟做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联系、一次巧合、一种缘分。真的特别有意思。
节目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花絮,让我当场猛然警醒,下场陷入沉思。我问她:“您刚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这个奖可非同寻常,它之于中国就好比‘诺贝尔文学奖’之于世界,当你站在领奖台上是怎样一种心情?激动吗?兴奋吗?”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再普通不过,很多主持人在嘉宾获某项殊荣后都会这么问。
她回答得干净利落,没有丝毫迟疑,平静地看着我,不紧不慢地说:“没有什么可激动的。”这个意料之外的甚至带着点冷调的声音,顿时呛得我哑口无言,因为她没有按照我预期的语境,没有因循大多数人的思维惯性说话,甚至连日常礼节性的附和都没有。场面迅速降温,冷了几秒钟,她接着又补充到:“得不得奖无所谓,当然得奖是好事,那是对过去工作的一种评价,也是一种鼓励。过去的已经过去,前面还有许许多多没有做的事,那才是更重要的。”
“前面还有许许多多没有做的事,那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意味深长……
宗璞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东藏记》,是她长篇巨著《野葫芦引》全四卷本的第二卷。抗日战争爆发后,9岁的宗璞随父亲冯友兰自北京南渡昆明,在西南联大度过了八年时光。这段铭心刻骨的亲身体验成为她创作《野葫芦引》的丰富素材。长篇从1937年“七七事变”写起,刻画了西南联大师生们身受亡国之痛、流离之苦,却依然以国家命运为己任的民族气节和精神品格。
她不在乎“茅盾文学奖”(3)
1988年第一卷《南渡记》出版,由于丧父之痛和疾病催折,十余年后的2001年,才终于等到第二卷《东藏记》出版。第三卷《西征记》缓慢启动又停止,还有第四卷《北归记》。宗璞为种种家务,为自己的身体,为丈夫蔡仲德先生的去世,饱经家事变故三松兴替,一再停笔,一停几个月,甚至经年。
“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承受。兵戈沸处同国忧。覆雨翻云,不甘低首,托破钵随缘走。悠悠!造几座海市蜃楼,饮几杯糊涂酒。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这首自述生平的散曲,唱出了她一生的执着、顽强和艰辛。
一个经历过大是大非,体验着沉浮起落,参透了人生境遇的古稀老人,怎么会随随便便被区区“茅盾文学奖”一叶障目呢?
她以童年就注入的精神血脉,以家族遗传给她的温婉沉静,以与父亲酷似的目光和神态,迎接着生命长河中的一波又一波,慢慢地接受,慢慢地习惯,完成着未完成的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没有抱怨,没有急躁,永远是那样的精致、优雅、气定神闲。
那期节目已经整整过了一年。今天,又是新的高考日,我再一次想起了宗璞老师!
单纯的失误(1)
在新一届的“中国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上,我再一次看到了宋佳老师。
宋佳长发飘逸,穿着一件灰蓝色的晚礼服,风姿丝毫不减当年。曾经蝉联两届“百花奖”影后的她,今天是作为颁奖嘉宾来到杭州的。
这还是半年以来,我第一次在电视机前面对她,心情不自然地有些复杂。半年前的一件事情像溪水一样顺着时间流到了我眼前。
那天晚上十一点多,手机响了,是宋佳老师打来的。我还没来得及说老师您好,对方就抢先开了腔:
“小玮,你怎么把我准备去美国的消息泄露出去啊?”宋佳首先甩给我一个疑问句,语气非常急促。
“没,没,没有啊,我没有泄露呀。”我当时有点慌张,不是因为宋老师正在责问我,而是担心自己确实在以前某个时刻不经意多了嘴,把事情抖给别人了,所以拼命在脑海中搜罗蛛丝马迹,嘴里却本能地否定。
“你是不是把我到美国去的消息发到网上了?”
网上?我愣了不到一秒钟,立即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了。一个星期前跟宋佳见了一面,商量了点事情,谈得挺愉快,就以《与宋佳老师合作》为题写了一篇日记,无意识地放到了我的博客里。宋佳说得一点没错,日记里头确实提到了她将要去美国。
《与宋佳老师合作》
上周四在北大百年讲堂看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去的比较早,便在校园里幽游。
忽然接到宋佳老师电话,自从去年11月份做完一期她的节目就再也没有联系过,这个电话让我好意外,她说春节给我打过好多电话,但当时我寒假在家,就错过了。
宋佳老师刚在上海拍完一部大戏,周六到北京,次日就要回美国,她约我周六中午一起吃午饭聊点合作项目。
我们相聚在位于后海附近的“孔乙己”饭店,景色怡人,很有气氛,还能吹吹海风。我们边吃边聊,初步谈谈相互合作的一些事情。我很好奇她为什么选择我这个大学生作为合作对象,她说通过前一次的接触,感觉我年轻、踏实、能干、有活力。我心里乐坏了,又不能表现出来,人总是要谦虚一下嘛。
以前都跟各种媒体打交道,还从来没有同某位明星单独合作过,况且宋佳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演员。看样子又是一次新的尝试了,挺有挑战性的,我还略微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反叫人家失望呢!
至于什么项目,先保密。如果事先把家底全掏光,日后一旦不成,必将限自己于尴尬境地,惹大家耻笑的。
这就是那篇博客的全部内容。
开头宋佳在电话里一连两句的问话中,似乎都潜伏着她美国之行被曝光后的巨大不便,我隐隐约约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不由得紧张起来。但不管怎样,先解释一下再说:
“宋老师,我没有刻意在网上泄露,只是就咱们那天的会面写了篇博客,博客是很私人的东西,日记而已,不会有多少人看到的。”
“不会有多少人看到?今天我的手机都快被打爆了,从早到晚总共接了十多个电话,一刻都就没消停过。国内的人问我什么时候去美国,国外的人问我什么时候来美国。我都快应付不了了,你看你……”她没有继续说下去,我却很自然地在心里接着她省略的话——你看你坏的事、你看你搞的鬼、你看你添的乱、你看你造的孽……
“不好意思啊,真的不好意思啊,宋老师,我真的没有料到会这样啊!”我找不到任何理由再为自己辩解了,更惊异于这网络的传播力量,而公众人物信息的传播速度更甚。
“本来我马上就要去美国的,没有通知任何人,只想去办点个人私事,你看你往博客里这么一写,捅了多大的娄子啊。我现在是想走也走不了了。小玮,你不知道的,我这次是属于保密出行的……”
开始,对于她的责问,实话实话,我心里还是有点小小抵触的,正因为这里头有我不知道的内情,所以我认为没有内情而动笔了,不就是跟平常一样在网上写了一篇私人日记吗?记录的都是我自己的事情、经历和见闻,对于宋佳去美国的事情仅仅一笔带过而已。我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妥,无知者无罪。
单纯的失误(2)
然而,她不再那么激动了,却慢慢变得无奈,哭笑不得,甚至有点手足无措了。我感觉到,宋老师确确实实陷入了某种困境中,而且麻烦还不小。本来,她完全可以没有这些麻烦的。
这一切都因我这篇博客而起,文字看似轻描淡写,对于我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记录,却无意间触及到她的私人领域。我自以为是地把对于她或许秘而不宣、包藏着隐情的信息摊开来展览,作为我日志的一种素材,俨然把自己参与过的这件事情完全占为了已有,而没给其他参与者留下一点空间,不考虑他们的感受,忽视了潜在危害,这是不是一种很单纯的错误呢?
我越想,责任就越往自己身上投靠。
然后,我以最快的速度把那篇博客删掉了,并再一次向宋佳老师表示歉意,发自内心,诚心诚意。
好在挂电话的时候,双方表面上都没有了不愉快,口气也比较缓和。希望宋佳老师心里真正地原谅了我的失误。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20年,我的潜意识里,一直认为一件事情只要有不同人的参与,就完全公开透明,不牵扯到隐私,可以毫无顾忌地传播了。
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可也有少数特殊情况例外——传播之后却悄没声儿地把别人伤害了。因为一件事情表面的透明属于大家,背后的隐私却属于各自。
最近沐浴在孔子的光辉中(1)
两个多月前,看到网上报道,《百家讲坛》冒出来一个女“易中天”,讲《论语》,迅速红遍全国,无数粉丝追捧。其新书《论语心得》首印60万册,首日签售就卖了一万册,创中国出版业的神话。这个女人叫于丹。
一个多月前,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家中听他讲学,中途进来两人,《百家讲坛》正说清十二帝的主讲人阎崇年托他们把自己的新书赠给文怀沙,文老当即就问他们:“听说《百家讲坛》讲《论语》的于丹现在非常火,对吧? ”
两个星期前,我做完演员王庆祥专访之后,晚上陪一位记者朋友吃饭,席间提到于丹。这位记者对于丹赞不绝口,他连连对我说:“于丹这个女子不简单,她在上《百家讲坛》讲课之前,已经是几十个电视节目的策划和顾问了。 ”
我于是决定采访于丹,手机号码当然是从这位朋友那得来的。
到书店买来《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的光碟和书,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就沐浴在孔子的光辉中了。
于丹确实讲得好,很容易让人进入,她对《论语》的定位非常贴心:“大家别以为,孔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于丹讲《论语》时,反复强调三个词:朴素、温暖、宽厚。
我把于丹的精彩总结为四个特色:一,有选择性地呈现孔子经典语录。二,以现代小故事小寓言来诠释古语。三,高天流云滴水不漏的漂亮口语。四,适时适量地插入“于丹心得”。
我在节目中告诉于丹,听她讲“《论语》心得”就好像在听心理学讲座。以前讲论语的不乏其人,但她却能用自己的解读让论语在现代社会掀起一阵旋风,最主要是因其讲述方式和内容紧扣现代人的心灵困惑,让孔子总结的那些朴素真理的光芒,穿越千年,去温润和慰藉现代人的内心。
说实话,这阵子我气色不定,心绪不宁,患得患失,内心世界一片焦躁,听了于丹讲论语,这些症状一下子化为乌有是不可能的,但我最起码开始学会关照自己心灵的快乐了。以下列出几条“于丹心得”,跟各位朋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