玮娓道来-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今天,在老赵可能出了一点私人问题之后,谁要是不骂一声赵忠祥就显得特不像话了。又由于此私人问题主旨颇鲜明,在话题的特殊性中包纳了很多有文章可作的爆破点。最重要的是如果此事不暴露的话,大家做梦都不会往老赵身上想,全球的人接受检验,他也应该首先被排除。所以,当它似乎实实在在地裸露于公众视野,那突如其来巨大的奇迹般落差,怎能不引起群体性的敏感呢?哇塞,快来看呀,赵忠祥晚节不保啦!
人们纷纷扬扬地以最快速度结集起来批老赵,凑热闹,重在掺和。可这些指责并不通过一个指向性明确的题目和正儿八经的东西来表现,通常都是幸灾乐祸的跟风谩骂,甚至频频可见不入流的脏话,仿佛人人对着这辆公共汽车一口一唾沫,越吐越开心。
本来,这种事情纯属个人隐私,大家可以咬着手指头、流着哈喇子接受各种电视剧这方面的潜在“教育”,却无法容忍名人偶尔犯犯错误。其实,真正发自内心由衷不忍的到底有多么呢?大气不喘地把赵忠祥骂了的“好汉”,很多是机会主义者,他们说你姓赵的平时形象太好了,好得不得了,简直没法说你,这回总算逮着机会了。那些本来就对名人有着隐隐约约仇视和不忿儿的人,此刻把“落井下石”发挥到了极致,做法与正常的道义批评背道而驰。
主持人随想二——公共汽车赵忠祥(2)
老赵究竟有没有这回事尚在各执一词的争辩中,没有定论,可外界总是那么迫不及待,只要稍稍有一点端倪,媒体冲锋在前,大众紧随其后。
当然,如果真有其事,老赵让大家意外的行为肯定不应该提倡。当它被社会舆论放大后,我们应该呼唤批评的勇气,欣赏批评的姿态,敬佩批评的真诚。但问题是,即使赵忠祥的问题真的拙劣,是否人人都想当然地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并且可以随意发挥?即使赵忠祥经不起推敲的动作令人愤慨,招人讨厌,但集体无意识的大众唾沫狂欢是否更讨厌?即使以语言垃圾的方式谴责赵无耻的态度多么虔诚,但那种口不择言的恶意攻击是否也不怎么知耻呢?
那天给赵老师打电话,当谈到近况时,他强作豁达却分明有些无奈地说:“我现在都已经被炒烂了。”可见,在一片骂声中,部分无良媒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本应承担引导大众实行社会监控及道德批判的重大责任,但是报刊杂志网络竭尽所能挖掘八卦新闻,断章取义当事人的话,转载一些不理智的批赵言论,甚至恶意谣言攻击,诸如赵忠祥丑闻败露自杀等假消息,其用心实在是有点商业盘算的。正如作家沈嘉禄说:“从戴安娜之死我们可窥知一般小市民的阅读兴趣点。所以在没有皇室秘闻可炒的方圆九洲,消费文化名人就成为一种不会犯政治错误的精神享受。”我个人则把消费文化名人当作大众坐着公共汽车集体旅游。
后来又有一次,与赵老师在梅地亚宾馆喝茶聊天。他依旧是张嘴即来,语句的丰富性与连贯性还是那么好,却时不时地引入某些让人也许犯迷糊的概念和词汇,把随意通俗的聊天弄得有点严肃宏大,略带文艺腔的言谈显得比较空泛。我一阵云里雾里的不怎么明白,却还一个劲地点头称是。告别后,当时在场的一位姐姐很不爽地对我讲:“没想到赵忠祥这么假,太虚了,话语里充斥着自以为是的假、大、空。”
我仔细琢磨了一番,那个阶段老赵正处在被外界舆论炒得最凶的时候。因此,除非他同自己家人对话,否则一定带着警惕、戒备和排斥,不自然地就会进行话语修饰和顾左右而言它了。这是一种怕受到伤害的“心理防卫机制”。所以,我挺理解他,他把形象看得很重,而且更重了。
赵忠祥从原来那个具有绝对威望和公信力的老牌主持人,一夜间变得名誉扫地,被相当一部分人不屑与白眼,显得不伦不类,确实是一件相当尴尬的事。这意味着他几十年积累一身的东西轰然倒地,很滑稽,也很不正常。
仔细想想原因,这跟赵被曝光的那次失当举动有关,跟公众向来对名人的欣赏姿态也有关。大家习惯了非誉之上天即毁之下地的两极选择,从来都没有中间过度地带,不论名人处于主动或被动地位,均不能以平常心视之待之,更乐于被媒体牵着鼻子走,于是频频在强烈的反差中颠沛流离,翻云覆雨,情绪行动语言似乎都不大稳定,剑走偏锋。
赵忠祥以往的良好形象未能善始善终,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他到底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问题该如何处理,处理得怎么样,还是那句话,纯属私人行为,谁也无权干涉。当然,人们可以利用公共是非标准给他施加一定的压力(目前的舆论态势何止压力那么简单),他本人已经为此付出深刻的代价了;人们也可以冷静理智地将他的私生活与屏幕形象区别对待;人们还可以对一些信息来源持怀疑态度,却不要把这辆“公共汽车”当作痰盂和垃圾筒。否则,就有可能伤及无辜——他的朋友、亲人、家庭,甚至许许多多热情的观众。
现在,我们还能在《人与自然》节目中听到赵老师熟悉的声音,偶尔也能看到他再次出镜。他是不是已经走出阴影了呢?不得而知。只希望他的心态能跟他在屏幕前的微笑一样,毕竟,多数人还是宽容的。
巨大的风险体验 卓越的个人成就(1)
《聆听经典,向往崇高》是我到北京后第一次担任主持的大型音乐朗诵会。这台晚会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虽然自己站在舞台上鲜花围绕,华灯照耀,光鲜亮丽,虽然底下有那么多艺术家、明星为我助阵,那么多观众为我呐喊,可我脸上的疲惫、沧桑、憔悴已经显而易见,大白天下。很清楚这一切都是以极大的价代换回来的,我以当时区区18岁的年龄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为自己创造了一次极大的风险体验,更收获了卓越的个人成就。
在北京的这些日子,通过自己不断努力、艰辛打拼和拥有的一点点胆略,我结识了很多著名艺术家和演员。我用自身的能力、才华以及一个年轻人的热情、真诚,勇敢把自己立体地呈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对我这个年龄还不到20岁的小朋友刮目相看、产生信任。于是,我们由认识到熟识,建立起了深深的友谊,很多都是忘年交。
那天,我认识的一位老师在一台大型晚会中有节目,她送给我一张央视八号演播厅的入场券。整台晚会看得我热血涌动、精神亢奋,不知是哪跟神经搭错了,我心里立刻泛起一股冲动,要是这台晚会的总导演是我该有多好啊!头脑中甚至爆炸出一个极端离奇的念头:我也要举办一台这么大规模的晚会,超过央视。这说出去根本就是一个送上门叫人耻笑的幼稚想法,我却津津有味地琢磨着、梦幻着,根本不知道一台大型晚会要牵扯到无数部门,无数机构,无数人力、物力、财力。这其实是一项统筹分配,团队合作的巨大工程。
无知的我已经认定自己一个人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几乎没有仔细考虑过困难的细节和最终可能的后果。从小性子就相当急躁,而且有点个人英雄主义,于是越冲动越好动,光想不成,说干就干。
这个想法我没有告诉别人,准备无声无息地单独演绎再给周围以惊喜。回到家马上上网搜索了一份普通文艺晚会的策划案,照猫画虎,拿起笔自己也来拟一个。我想在这台晚会上把以前认识的所有明星都用上,我觉得凭自己跟他们的关系,他们绝对个个支持我,组合起来那简直是超豪华阵容,太有吸引力了。接着,我赶紧把这些演员的名单一个不漏地都添加在策划案上,最后还附了一份赞助商赞助条款,还真像那么回事。我越来越佩服自己的能干了。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寻找赞助。我不认识任何商人与商业机构,只有一家家地直接闯进去。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我独自拿着这几张纸跑遍了全京城的大到各种企业、商场、大厦、文化公司,甚至政府部门、集团写字楼;小到饭店、鞋店、药店、眼镜店、超市,均毫无丁点儿收获,有摇头的有晃脑的有温柔回避的也有吹胡子瞪眼拒绝的。有一次还差点被一家餐馆的保安给打了,因为我没有经过允许径直冲到他老板跟前,老板怒不可遏,下令本人需间隔一米以上才能同他对话,实在可气。我找过的干部、领导、老总,他们所有人看着我似乎就想发笑,全身上下都写着不信任,理由很简单:你一个小朋友势单力薄的又没有啥名头,凭什么能吆喝来这么多名人?甚至觉得我在逗他们玩,态度稍好的也一律委婉地劝我洗手别干。我根本就不死心,这个时候一切与晚会相悖的话都被我耳朵坚决地挡回去,我仍不断地往全国各地打电话、发传真、寄邮件、联系有意向的商家或企业,什么招都想过,什么办法都试过,说什么也不放弃。在单枪匹马找赞助商的过程中我竟然没有征得我认识的那些明星的同意,完全是在赌博、走钢丝、风险投资。
后来我找到一家单位,还真是功夫不费有心人,瞎猫碰上死耗子,他们竟相信我这个嘴上无毛小鬼的话。也许因为他们领导欣赏年轻人,或者赞助条款上那长长一串名人的名字把他们唬住了,还可能是他们早就有过要赞助一台晚会的打算,反正我们一拍即合。对方很快同意出资五万元(不包括演员出场费)并免费提供一个演出型大体育馆,我则承诺他们一定请到二十个国家级艺术家。由于我没有经验,并没有立刻跟他们签合约却以为事情已经八九不离十了。被兴奋冲晕头脑的我忙不迭地给这二十多个名演员打电话告诉他们这件事并同他们商量演出时间、地点、费用等事宜,很快一切都敲定了。谈妥演员之后我便没什么事了,本人仅仅充当晚会总策划这一角色,其它一切由对方去做。
巨大的风险体验 卓越的个人成就(2)
投资商说他们会马上成立一个晚会筹备委员会,并到中央电视台聘请专业导演来整体把握这台晚会。投资商高层开会研究决定这次晚会由我跟央视一位女主持人搭档主持,因为我以前有过许多主持的经验而且跟演员们挺熟,舞台沟通不费吹灰之力。一切都进展得相当顺利,成功在望,我高兴得睡不着觉,天天数着手指头掐算日子,因为我现在是一台大型晚会的总策划和主持人,况且还是以个人身份和一家庞大的单位合作,这是很多人都办不到的。一座虚拟的、美丽的、梦幻般的海市蜃楼就这么在眼前晃动着、晃动着。
海市蜃楼毕竟是幻影,肥皂泡说破则破。栽就栽在我初出茅庐,没有领略够社会的复杂和险恶。由于我法律意识淡薄,当时双方谈好条件后没有立即付诸于纸上成文。于是,负面问题便接踵而至,越临近晚会开演时间,那家机构就跟我提出越苛刻的条件。最后我实在无法忍受的是他们想利用我跟名人们的关系去用打“情感擦边球”,编造事实,糊弄演员,逃避出场费。我当然不能让他们的如意算盘得逞,就没有任何商量地断然拒绝,他们一气之下临时毁约,撤走所有资金和工作人员。天呐,这距晚会的日子还剩下仅仅两个星期,这不是要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