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完作者 约翰.戈登txt >

第8章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完作者 约翰.戈登txt-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钅啃枰式稹�

  因为联邦政府有大量的财政盈余,但并没有负债,所以钱要么堆放在国库里没有被使用,要么存放在〃被宠幸的银行〃中。1836年,国会决定将大部分的盈余分给各个州政府使用。它下令财政部从1837年2月份开始,每个季度都从财政部在银行的存款中取出900万美元,并根据各州的人口按比例分配给各州。银行不得不作好准备,以应付存款基数的锐减。

  实力较弱的银行,黄金储备较少,但却发行了大量的银行券,所以纷纷开始破产。而那些需要银行贷款的商人也因此步履维艰。股市开始下跌。纽约的日记作者和前市长菲利普·霍恩 ①,在1836年6月他百老汇的新宅奠基后去欧洲看望他的女儿,而当他10月份回到纽约时,发现金融界的氛围完全变了。他在11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这是个艰难的时代〃。他列举了几只股票,这些股票在他去欧洲的时候价格超过100美元,但如今仅仅值60或70美元。《纽约先驱报》(New York Herald)在1837年2月2日(这一天,按照国会的决定,第一笔900万美元的钱从银行,其中大部分是东部银行,转给了各个州政府)报道:利率从年利7%一下飙升到月利2%,甚至3%。

  破产开始蔓延。英格兰银行提高利率,以避免黄金流出国门,这导致英国的棉花进口量下降,进一步影响了美国的经济。而且,因为英国国内的利率升高,所以英国的投资者不再愿意将钱投入到美国的证券上,这对华尔街证券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

  美国历史上的首次大牛市终于被首次大熊市所替代,但交易量仍然保持很高。事实上,1837年3月,当马丁·范·布伦 ① 取代杰克逊入主白宫时,交易量达到每天上万股。这是杰克逊并非有意种下的苦果遭到报应的时候了,现在,股票价格复仇似地开始下跌。莫里斯运河股票月初的价格为96美元,在月末仅仅为80美元(到1841年,它几乎一文不值了)。长岛铁路(Long Island Railroad)的股票从78美元跌到64美元。当几个州的州政府试图为它们的债务进行再融资时,发现市场上根本没有人愿意购买它们的债券。

  到4月份,菲利普·霍恩自己也受到了波及,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投机狂热的日子里我们曾听说过的那些巨大财富,在4月的阳光到来之前,就像冰雪一样融化得无影无踪。没有人可以逃出这场劫难,我们最终一无所有;只有那些债务很少或根本没有债务的人才是真正的幸福者。〃

  在5月底,全美的所有银行,至少是那些还没有破产的银行,都终止了金币兑付。政府的收入,虽然在1836年达到了

  5 080万美元,在1837年却只有2 490万美元了,杰克逊的联邦政府不欠债的美好愿景一去不复返了。到1837年初秋,全美90%的工厂关了门,美国历史上首次进入了萧条时期(这仍然是迄今为止美国历时最长的萧条期)。就这次大萧条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值得庆幸的是:那时美国的绝大部分人是居住在乡下,也就是今天的经济学家所称的〃货币经济〃② 之外,感受不到经济崩溃带来的苦痛。他们能够自给自足,直到经济恢复过来。那些生活在〃货币经济〃的漩涡之中的人们,像工厂的工人和老板、商人以及华尔街的经纪人,遭受的痛苦就要深重得多。

  随着恐慌的过去和萧条的到来,华尔街的商业活动停止了。为了找一个更小更便宜的活动场所,纽约股票交易所在这几年中搬迁了好几次。但是,如果说华尔街遭受了打击的话,那么,费城的金融市场受到的冲击则更为严重。

  在人口扩张的几年里,纽约市场的发展速度比费城市场要快得多,到19世纪30年代中期,纽约已经成为了最大的、最重要的金融市场。而且,30年代中期的政治和经济事件对费城的影响要比对纽约的影响大得多。这时已经失去了国家授权的合众国银行不得不去寻求所在地政府的授权,这样,它的名字就改为了冗长的费城合众国银行 ①。但是由于没有国家授予的经营权,它就只是一家州立银行,这使得它那原先造就费城金融市场繁荣的威力不复存在。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当大萧条来临时,宾夕法尼亚州政府发现它没有能力偿还2 000万的巨额债务,所以只能拖欠债务的本金和利息。由于费城的银行都是以州政府债券作为储备的,所以州政府违约对它们的打击跟大萧条的打击一样严重。而纽约,它的债务只有区区200万,完全能够偿还。当纽约的一些银行关门时,另一些经营得比较好的银行仍然幸存了下来。这样,已经位于第二的费城,在金融业务总量上更加被纽约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因此,在这个时期,〃华尔街〃作为美国金融市场的代名词进入美国人的字典绝不是偶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所代表的含义就会越来越名副其实。但不无讽刺的是,华尔街似乎只有在历经了火灾、恐慌和萧条的洗礼之后,才能最终真正成为美国金融市场的代表。

  同一时代的西方和东方

  在这个时代……

  1807年 罗伯特·富尔顿乘着自己设计的平底蒸汽船,由纽约市码头出发,32小时后抵达奥尔巴尼,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轮船航行。

  1819年 美国和西班牙签订条约,西班牙把佛罗里达割让给美国,并放弃对俄勒冈地区的全部领土要求。

  1821年 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土地法》,降低出售土地的单位面积。19世纪20年代,美国开始西部开发。30年代,土地投机热升温。

  1825年 伊利运河修建完成。此后,华尔街开始了对运河概念股的狂热投机。

  1835年 纽约发生大火。

  1836年 杰克逊总统签署了《铸币流通令》。随后,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

  1836年 〃华尔街〃一词开始代表纽约证券市场。

  也在这个时代……

  1820年 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8。7%(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报告)。
  铁路的发明;带来了美国经济的飞跃增长;也极大的扩大了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电报的产生;则迅速确立了华尔街作为美国资本市场中心的地位;而1848年加利福尼
亚金矿的发现;带来了美国经济和华尔街新一轮的快速增长;纽约的人们过着销金蚀银的挥霍生活。然而;到了1857年;各种衰退的迹象开始显现; 〃除了再来一场大崩溃,这一切还能以什么收场呢?〃……  

  第四章 “除了再来一场大崩溃,这一切还能以什么收场呢?”  

  (18371857)

  

  * 这个时期,对人类社会影响重大的两项技术出现了:铁路和电报。

  * 铁路对世界的影响是非常直接和迅速的。铁路作为一种新的交通运输方式,比此前出现的运河效率更高,所受的地理条件的限制更少,它把无数小规模的地方经济连接在一起,越来越多的产品的生产实现了规模化;同时,铁路对于钢轨、机车、车箱和煤的巨大需求也推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重工业企业的发展,并造就了第一批工业时代的产业大军和百万富翁。

  * 铁路的发明也对华尔街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铁路的修建需要巨额资本,由此产生了巨大的融资需求。铁路证券成为了华尔街投资的主要品种,而对铁路股票的疯狂投机与铁路本身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共同带领华尔街进入了一段非比寻常的历史时期。

  * 电报的发明,在彻底改变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同时,也对华尔街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纽约股市开盘价格传递到费城所需的时间从30分钟锐减到几秒钟的巨大变化过程中,华尔街对于其他地区性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大大增加,这些地区性的证券市场被迅速边缘化,纽约从而一举确立了作为美国金融中心的地位。

  * 这个时代的股市英雄,以德鲁为代表。出身贫寒、靠贩卖牲畜起家的德鲁,来到了华尔街这个刀光剑影的博弈场上,对基督教虔诚的信仰丝毫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惯用各种阴谋诡计的股市超级玩家。

  * 1848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引发了全美国的淘金狂潮,大量的黄金支撑着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华尔街也因此再度繁荣。但到1857年,各种衰退的迹象开始显现,华尔街上的银行和经纪商开始破产,恐慌扩散到伦敦和巴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金融恐慌开始爆发。到这一年年底这场灾难过去的时候,纽约有一半的经纪商破产,而华尔街的一些革命性的变革即将在这短暂的消沉之后来临。

  1837年大崩溃之后,华尔街多年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那些除了证券之外还同时经营其他业务的经纪商在这场大崩溃后得以生存下来,但很多已经开始专营证券经纪业务的经纪商们则没有那么走运。那些已经在交易所占有一席之地的交易所会员比起场外经纪商(也称街边经纪商,或路边经纪商)日子要好过得多。在19世纪30年代牛市的最高峰时期,场外经纪商因为不能进入股票交易所,曾组建了一个交易所与正式的股票交易所抗衡,它被称作新交易所(New Board)。但到了1839年,这些经纪商中有3/4都已经破产,到了1848年,新交易所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此时的欧洲和美国一样,也处于一片大萧条之中,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对美国证券的需求也相应大大减少了。更糟糕的是,截至1842年,美国共有超过9个州的州政府无法偿还其债券,这使得美国证券在欧洲市场上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在欧洲市场上,就连南美洲的一些市政债券也比美国国债的售价高。洛希尔 ① 银行巴黎分行的总裁曾经这样对美国人说:〃你们回去这样告诉你们的政府,你们在欧洲见到了欧洲金融界的巨头,他们说,美国人在欧洲借不到钱,一分钱都借不到。〃

  与早期相比,华尔街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沿着华尔街西角一字排开的富丽堂皇的砖石大厦,现在大部分都让位于褐色砂石粉面的四、五层的办公大楼。曾经作为临时国会大厦的旧市政大厅在19世纪30年代被拆除,在原址上取而代之的是海关大楼。海关大楼屹立在宽街的街头,是19世纪30~40年代非常流行的希腊复古式风格建筑,它自从建成以后就一直是许多华尔街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所,1862年它成为美国国库在纽约的分部,1883年,在英国撤离美国的百年纪念日,在它的门前立起了一尊乔治·华盛顿的雕像。

  位于华尔街南边的商人交易所在1835年的大火中毁于一旦,取而代之的是于1842年重新开业的更大的新的商人交易所。直到现在,它依然屹立在那里。

  但是在这段时间内,华尔街的外观最显著的变化还是在前两座三一教堂原址上建起的第三座三一教堂,它紧靠着华尔街的西端,横穿华尔街百老汇。1709年建成的第二座教堂从结构方面来说相对简单些,随着纽约的发展,最重要的圣公会教区(Episcopal parish)也随之发展起来。1705年,安妮女王(Queen Anne)把位于城北名为〃女王农场〃的一些土地赐给当时面积很小的教区,这块土地现在位于曼哈顿西边地势较低的地段,总面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