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通论 >

第9章

通论-第9章

小说: 通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怎样影响消费倾向的。下一章我们将对主观因素做详细的分析。但在下文中,我们将大致假定主观因素不变,即假设消费倾向仅随客观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二
  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要客观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资单位的改变。显然,与其说消费(C)是货币收入的函数,不如说是实际收入的函数。在技术、偏好和决定收入分配的社会条件不变的状态下,实际收入随着劳动者所支配劳动量的增减而增减。虽然当总产出改变时,由于受报酬率递减规律的影响,一个人实际收入的增加比以工资单位计量的收入要少。但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假定:在就业量不变的情况下,工资单位发生改变,那么消费也会像物价一样随工资单位的改变而作同比例的改变。尽管我们必须考虑某些特殊情况。例如,当工资单位改变时,有可能改变企业家和食利者之间的收入分配,从而有可能影响消费。但除了这种情况外,我们已经考虑到了工资单位自身的改变,因为,我们是依据以工资单位计量的收入来定义消费倾向的。
  2。收入与净收入之差的改变。上文已指出,消费量与其说由收入决定,不如说由净收入决定。因为根据定义,净收入是一个人在决定其消费量时首先要考虑的。在某一给定情况下,收入与净收入可能有着某种稳定的关系:不同的收入水平和与其对应的净收入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函数关系。但如果情况不是这样的,当收入改变而净收入不变时,由于其与消费无关,这种改变必须忽略不计。同样,当净收入改变而收入不变时,则必须要考虑净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但是,除非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我始终对这个因素的重要性表示怀疑。在本章第四节中,我们再详细讨论收入与净收入之差的变化对消费究竟有什么影响。
  3。在计算净收入时,我们没有考虑资本价值的意外变化。这些意外变化在改变消费倾向方面更具重要性。因为这些意外变化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不稳定的或没有规律性的。富有阶层的消费量或许会由于这些意外变化而变得非常敏感。这应该算是短期内可以使消费倾向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4。时间贴现率(即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之间交换的比例)的改变。时间贴现率并不完全等同于利率,因为前者考虑到了所能预测的未来购买力的变化和各种风险,例如没收性的税赋、早亡等。但作为一种粗略的估算,利率可以被认为等同于时间贴现率。
  利率对于某一特定收入下消费量的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大,是一件值得怀疑的事。古典学派利息理论认为,利率可使储蓄的供求相等。所以由此可以推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支出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但一般认为,利率变动对当前消费的影响是不确定,而且是很复杂的,需要视几种相反力量的强弱而定。因为,当利率提高时,有些增加储蓄的动机会得到满足,而有些动机则会削弱。在长期中,如果利率有实质性的改变,则有可能大幅改变社会习惯,从而改变主观消费倾向。但除非有事实为根据,否则很难确定影响的方向。至于利率的短期变动,如果变化不大,一般不会直接影响消费。利率变化对消费的间接影响也许要多一些,但作用的方向也不完全相同。利率影响消费的最主要途径,也许是当利率改变时,证券以及其他资产会因此出现增值或贬值。当一个人的资本有意外增值时,他会倾向于增大当前消费;反之,当一个人的资本有意外贬值时,他会倾向于减少当前消费,虽然就收入而言,他的资本价值与以前一样。但是,我们已经在上述第3点中涉及到了这种间接影响。除此之外,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的收入不变,除非利率变化非常大,否则短期利率的变动对其消费量的影响是次要的。如果利率确实降低到很低的水平,致使一定数额的钱所能购买到的年金与该数额金钱每年的利息之比上升到造成负储蓄的程度,那么这个上升的比例将促使人们去购买年金,以备年老所需。
  消费倾向受到剧烈影响的反常情况(此时人们对于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具有极度的不确定性),也应被归纳在这一点中。
  5。财政政策的改变。由于决定个人储蓄的因素是人们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因此,不仅利率对储蓄有决定作用,而且政府的财政政策对储蓄也有决定作用。所得税、资本利润税、遗产税等其他类似的税赋都和利率一样对储蓄产生影响。而且,至少在预期上财政政策所能改变的限度比利率的大。如果财政政策被人为地当做收入分配平均化的手段,那么它在提高消费倾向方面的影响还将更大。
  偿债基金是政府为了偿付债务而设立的,其来源是税收,它会对总消费倾向产生影响。由于偿债基金代表了一种集体储蓄,大量设置偿债基金会降低消费倾向。因此,当政府从借债政策转向设置偿债基金政策时,它能导致有效需求严重缩小;而政策向相反的方向执行时,会使有效需求出现显著的扩张。
  6。人们改变其对现在和未来收入水平差距的预期。这个因素对个人消费倾向的影响可能比较大,但对全社会消费倾向的影响,很可能会因每个人预期改变方向的不同而彼此抵消。另外,一般来说,该因素的不确定性很大,不会对消费倾向产生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在既定的条件下,如果抛开以货币来衡量的工资单位的改变,那么消费倾向这个函数可以被认为是非常稳定的。
  一般情况下,以工资单位计量的消费支出主要由就业量和产出量决定。即使其他因素可以改变,但作为总需求函数组成部分的消费量一般还是取决于以工资单位衡量的总收入。三
  既然承认消费倾向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函数,所以,一般来说,总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总收入量(这两者都以工资单位来计量),而消费倾向自身的变动被认为只有次要的作用。那么消费倾向这个函数的普通形式是怎样的呢?
  从人类本性和实践经验来看,有一条基本心理规律:一般来说,人们的消费会随着其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没有收入增加得快。即如果用Cw表示消费量,Yw表示收入(都以工资单位来计量),那么,ΔCw和ΔYw正负号相同,但后者大于前者,也就是说:dCwdYw的值为小于1的正数。
  如果我们考察的是短期情况,事实更是如此。在所谓就业的周期波动期间,人们此时的习惯不同于更持久的心理倾向,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变化了的客观环境。由于人们通常会先从收入中扣除他们已习惯的生活水平所需的开支,而倾向于把实际收入与这个开支的差额用于储蓄。或者,如果人们确实随着收入的改变而调整其开支,短期内的这种调整是不完全的。因此,储蓄常常伴随着收入的增减而增减,且开始时的变化规模会比以后的大。
  除了收入水平的短期变动外,较高的绝对收入水平显然一般也倾向于使收入和消费的差距扩大。而且,随着实际收入的增加,人们往往会把收入中的大部分用于储蓄。但不论人们是否会把大部分收入储蓄起来,我们可以承认以下这条任何现代社会中基本的心理规律:当社会实际收入上升时,其消费增加的绝对数量不会等于收入增加的绝对数量,所以,若非其他的因素同时出现剧烈且不平常的变化,该社会较大的绝对数量必将被用于储蓄。我们在下文将要阐明,经济体系的稳定性事实上依赖于这条在现实中广泛盛行的规律。这意味着:如果就业量增加,进而导致总收入也增加时,新增加的消费量不会把所有新增加的就业量都消耗掉。
  另一方面,当就业水平的下降导致收入也下降时,如果下降的幅度非常大,则有可能会使消费超过收入,这不但是由于他们花费了其在经济状况较好时积攒的储备,还有可能是由于政府有预算
  预算主要是用来满足政府财政支出的,过大的赤字和盈余都是不利的,因此必须保持其基本平衡。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突然出现波动,即使将来会出现预算赤字,政府也要尽可能地动用更多的支出来缓解经济波动。此图摘自搜狐网财经频道;其中分析的是2005年中国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意或无意地产生了预算赤字,或通过借款来发放失业救济。因此,当就业量下降至低水平时,总消费量减少的数量将比实际收入减少的数量要小。其原因既是由于个人的习惯行为,也是由于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措施;这也是为什么均衡状态通常能在适度的波动幅度内形成的原因。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业和收入的下降一旦开始,就有可能持续到很低的程度。
  预算主要是用来满足一国的政府财政支出的,一般地说,要保持基本平衡。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经济突然经受波动,政府可以动用更多的支出来熨平经济波动,即使是出现预算赤字。
  由此可见,这个原理得出的结论与过去的一样:就业量只会随着投资的增长而上升,除非消费倾向确实发生了改变。这是由于:在就业量增加的情况下,因为消费者的支出会比不上总供给价格的增加,所以,如果增加的投资不能弥补两者之间的差额,那么就业量的增加将是没有用的。四
  上述事实是很重要的:就业量是预期消费和预期投资的函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消费又是净收入的函数,也就是净投资的函数(因为消费+净投资=净收入)。也就是说,在既定的投资水平下,需要在计算净收入之前扣除的财务储备越多,对消费、进而对就业的提高就越不利。
  在所有的财务储备(或补充成本)在现期都被用来维护现有的资本设备时,其作用不容易被忽略。但不是总能被人们所理解的,是因储备金额超过现期维修实际支出而对就业量产生的影响。这是因为,这一超出额既没有直接增加当期投资,也没有被用于消费。所以,必须要有新投资来弥补这个超出额。但是,对新投资的需求,和因旧设备的现期损耗而形成的财务储备几乎是完全独立的,从而导致能够形成当期收入的新投资相应的减少,而要达到既定的就业量,对新投资的需求就更强烈。
  应该要强调的是:如果社会拥有大量资本存货,要得到一般情况下可被用于消费的净收入,对社会收入就必须做一定数量的扣除。因为,如果我们忽视了这种扣除,即使在大众愿意将其很大一部分净收入用于消费的情况下,我们也可能会低估使消费倾向降低的因素的作用。
  所有经济活动都只有一个目的和对象,即消费。就业的机会必然也会受制于总需求的程度。总需求只能来自于现期消费和现在为未来消费所做的准备。对一个社会来说,我们只能用现期的物质产品来为将来的消费做准备,而不是财务上的方法。但在我们的社会和企业组织中,财务上为未来消费所做的准备,与实物上为未来所做的准备是截然分开的,所以使前者得以实现的措施并不必然也使后者得到实现。正像很多事例所证明的:谨慎的财务方法倾向于使总需求减少,并因此使社会福利遭到损害。而且,我们为未来消费准备得越多,我们进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