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通论 >

第5章

通论-第5章

小说: 通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的收益。另一方面,在一定就业量下产出的总供给价格恰好等于企业家认为值得提供这一就业数量的预期收益。
  因此,在技术、资源和每单位就业量的要素成本既定的情况下,任何单个厂商、行业和社会总就业量就取决于企业家预期能从该就业量下的产出中获得收益的大小,因为,企业家所要努力维持的就业量,是能使预期收益超过要素成本的部分实现最大化的就业量。
  设Z为雇用人数为N时产出的总供给价格,Z和N的函数关系可写为Z=Ф(N),我们把它称为总供给函数。同样的,设D为企业家雇用N个劳动力时的预期收益,D和N的函数关系可写为D=f(N),我们把它称为总需求函数。
  N一定时,如果预期收益大于总供给价格,即D大于Z时,那么企业家将有动力把就业量提高到大于N的水平,而且,在必要的情况下,企业家之间还会争相购买生产要素,从而导致成本上升到N,使得Z与D相等。于是,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的那一点就决定了就业量,因为,此时企业家的预期利润达到了最大,而这一交点处D的取值则被我们称为有效需求。这就是“就业通论”的实质性内容,我们的目的在于把它说清楚。以下各章将主要分析哪些因素决定了这两个函数。
  另一方面,古典学派的“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假定意味着:对于N的任何取值,都能使f(N)与Ф(N)相等,即在产出和就业的任何水平下它们都是相等的。所以,当Z(=Ф(N))随着N同时增加时,D(=f(N))必然随着Z做等量的增加。那么,有效需求也将不是一个唯一确定的均衡值,而是由无穷多个且都能被接受的均衡值组成的数值系列;并且除了由劳动的边际负效用所确定的一个上限外,就业量的数量也是不确定的。
  如果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那么企业家之间的竞争就总会促使就业量上升,直到总产出的供给达到失去弹性的那一点为止,即有效需求数量进一步上升,但产出并不会随之有任何上升。显然,这就相当于充分就业状态。在上一章,我们已经根据劳动者的行为给充分就业下了一个定义,另一个有相同意义的范畴可表述为:充分就业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在此情形下,总就业量的产出对有效需求增加的变化缺少弹性。这样,根据萨伊定律所说的:总产出的总需求价格在任何产量上都等于它的总供给价格,也就是说:实现充分就业是没有任何阻碍的。然而,如果把总需求和总供给函数联系在一起的萨伊定律并不成立,那么我们专门用一章来说明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而如果这一章不存在,讨论总就业量的问题也就是没有意义的。二
  现在我们对本书以下各章想要构建的就业理论来做一个概述。我们在概述中假设:每雇用一个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和其他要素成本都保持不变,引进这个简化方式是为了便于论述,以后我们将放弃它。不论货币工资等是否会发生变化,这个观点的本质内容都是完全相同的。
  我们的理论可简单地表述为:当就业量增加时,实际总收入也会随之增加。但社会的心理状况却反映为,总消费量会随着实际总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其增加的幅度却比收入的增幅要小。因此,如果全部增加的就业量都被用来满足增加的现期消费,对企业家来说将会遭受到损失。这样,如果要保持既定的就业量不变,那么就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现期投资,来补偿在就业水平既定时总产出超过社会愿意消费数量的那一部分。因为,如果没有这一数量的投资,企业家的收入将会少于使他们提供这个就业量所必要的数量。因此,对于既定的社会消费倾向来说,就业量的均衡水平将取决于现期投资数量,而就业量的均衡水平也就是企业家整体再没有动机来扩大或者缩小就业量的水平。现期投资数量又依次取决于我们将要说的投资诱导,投资诱导又被发现是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表(或曲线)与针对不同期限和风险的各种复合贷款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这样,在给定的消费倾向和新投资率的条件下,就只有一个与均衡水平相一致的就业量。这个均衡水平下的就业量不能大于充分就业量(实际工资不能小于劳动的边际负效用)。一般来说,我们也不应期望均衡水平下的就业量与充分就业量相等,因为,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有效需求是一种特殊情况。只有在偶然的场合或人为操纵的情况下,使现期投资产生的需求量,正好等于充分就业所引起的总产出的总供给价格超过充分就业时社会愿意消费量的差额,它才能存在。
  这个理论可总结为:
  1.在技术、资源和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就业量N决定收入(货币收入和实际收入)。
  2.该社会的心理特点决定了社会收入和社会愿意用于消费的数量(用D1表示)之间的关系,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倾向。即消费数量将取决于总收入水平,进而取决于就业量水平N,除了消费倾向自身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3.D决定了由企业家决定的雇用劳动者的数量N,而D=D1+D2,此式中,D1为社会愿意用于消费数量,D2为社会愿意用于新投资的数量。D就是我们以上所说的有效需求。
  4.由于D1+D2=D=Ф(N)(Ф为总供给函数),又由于命题2所述,D1是N的函数,我们可以写作χ(N),χ取决于消费倾向,故有:Ф(N)-χ(N)=D2。
  5.因此,以下三个因素决定了均衡的就业量:①总供给函数Ф;②消费倾向χ;③投资量D2。这就是就业通论的主旨。
  6.对于N的任一取值,在工资品行业都有一个与之相应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正是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了实际工资。因此,命题5会受这个条件的约束:N不能超过使实际工资减少到与劳动边际负效用不相等时的数值。这就是说,并不是D的任何变化都与我们所作的货币工资不变的暂时性假定相容。因此,为了全面阐述我们的理论,有必要取消这一假定。
  7.根据古典理论,对于N的所有取值,都有D=Ф(N),当N取小于其最大值的一切数值时,就业量都处于中性均衡状态,所以,可以期望企业家之间的相互竞争能使N达到最大值。在古典理论中,只有在这一点(N取最大值时)上才会存在稳定的均衡状态。
  8.在就业量增加的情况下,D1也将增加,但它的增幅小于D的增幅;因为,随着我们收入的增加,我们的消费也会上升,但其上升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幅。我们可以从这一条心理规律发现现实问题的关键。因为,从这条心理规律可以推导出:就业量越大,在此就业量下产出的总供给价格(Z),与企业家预期通过向消费者出售产品而收回的总额D1之间的差额就越大。因此,如果消费倾向不变,就业量就不可能增加,除非D2同时增加,来弥补Z和D1之间不断增加的差额。
  因此,并不是以实际工资衡量的劳动边际负效用决定了就业量,除了在实际工资既定时,所能提供的劳动供给量决定就业量的最高水平。这种情况是消费倾向和新投资量共同决定了就业量,而就业量又唯一地与一个既定的实际工资水平发生关系——而不是相反。假如消费倾向和新投资率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那么实际就业水平将会下降到低于现行实际工资可能产生的劳动供给水平,而均衡的实际工资就会大于均衡就业水平的劳动边际负效用。
  以上分析可以用于解释富裕中的贫困这一悖论。因为,仅是有效需求不足,就业量就可能在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前停止增加。有效需求不足会对生产产生阻碍,尽管事实是,劳动的边际产品在价值上仍然大于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
  而且,社会越富裕,社会的实际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差距就越大。因为贫穷的社会一般会倾向于消费掉它很大一部分产出,所以很小的投资就能达到充分就业;相反,在富裕社会中,需要更充足的投资机会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更糟的是,富裕社会中边际消费倾向更微弱,但资本积累已经很多,如果利率不能以足够快的速度下降,将很难吸引更多的投资。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利率理论,并分析利率不会自动下降到应有水平的原因。这是本书第四编中要讨论的内容。
  因此,分析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的定义和利率理论就成为我们现存知识中必须加以填补的三个主要空白点。在完成这些工作后,我们会发现,价格理论的地位会下降到适当的位置(它只是我们通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还会发现,货币在我们的利息率理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将尽力把货币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揭示出来。三
  “可以忽略总需求函数”是李嘉图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这也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所学习的经济学的基础。事实上,对于李嘉图的有效需求不可能不足的观点,马尔萨斯曾经猛烈地批判过,但没有起作用。李嘉图经济学征服了英国,它使争议停止,它使其他观点消失且根本不加以讨论。
  李嘉图经济学的胜利是因为,它为资本家的自由行为提供了辩护的理论依据,得到了掌权者身后的主流社会力量的支持。
  但是,该学说在科学预测上的失败,极大地损害了那些把它运用于实践的经济学者们的威望。
  传统经济理论的乐观主义,似乎已经使经济学者们脱离了现实世界。我想,这种乐观主义可以被认为是,他们忽视了有效需求不足对经济繁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一个社会只要符合古典学派的假设前提,就显然存在着向最优就业量靠近的自然趋势。古典理论或许代表了我们所希望的经济体制运行方式。但是,如果假设现实世界就是这样的,那么就相当于我们的困难都被假设掉了。


'6'第二编定义与观念

  第一章单位的选择一
  在本章和后面三章,我们将试图把某些疑难之处弄明白,这些疑难之处与我们所要论证的特殊问题没有特别的或独一无二的联系。所以,这几章有脱离主题的意思,会暂时中断我们对主题的研究。
  有三个疑难之处严重地阻碍了本书的写作进程,它们是:第一,选择计量单位,该单位能适用于研究整体经济体制问题;第二,预期在经济分析中所起的作用;第三,收入的定义。在找到解决它们的办法之前,我很难顺利表达我的意思。二
  常用的单位使经济学家们不满意的地方,可以从国民所得、实际资本存量和一般价格水平这几个概念得到说明:
  1。国民所得,正如马歇尔和庇古教授所定义的那样,衡量的是现期产出量或者实际收入,而不是衡量产出量的价值或者货币收入。这个定义的一个严重不足之处是:由于社会的商品和劳务是性质不同的复合体,因此严格地说,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外,这个复合体是不能被计量的。
  2。当我们为了计算净产出量而设法计量资本设备的净增量时,遇到的困难更大。因为,要对现期内生产的新设备与已经损耗掉的老设备在数量上进行比较,我们就必须找出两者之间某个共同的基础。在计算净国民所得方面,庇古教授做了一些尝试,并暗中引入了价值变化的概念,但还是没有得出令人满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