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美国货币史(1867-1960) >

第130章

美国货币史(1867-1960)-第130章

小说: 美国货币史(1867-196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存量和工业产量表示为 %&&,在绘制序列时把这两个月叠加在一起。逐月的变化率表示 
为用 %’(& 年 % 月或 %’!〃 年 % 月作为基数月的货币存量的百分比,并用三期移动平均进 
行平滑( 权重分别为 %、(、%)。向下的箭头标记了实行激进的紧缩政策的月份,向上的 
箭头标记了实行反向操作货币政策的月份。 
每对曲线之间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主要的区别在于 %’%’ 年货币存量增长的速 
度快于 %’!) 年,凭借这种势头前者远远超过了 %&&,之后的下降幅度更大,持续的时间 
更长。这一差异没有反映在工业产量指数上,而是反映在批发价格上,批发价格在 %’%’ 
年的上涨快于 %’!) 年,%’(& 年后的下跌幅度(*+; )大于 %’!〃 年后的幅度(%+; )。在 
后一次紧缩中,货币存量变化率最初的下降反映了 %’!) 年 # 月准备金要求的上调。 
%’!)—%’!〃 年也是一个教训的实例,即货币工具的技术缺陷是如何加剧由错误分 
析导致的政策失误,并如何独立发挥作用的。!〃# 如果联储没有变动准备金要求的权力, 
它就会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减少相同数量的超额准备金。假设对于超额准备金的分析不 
变,联储最初就会采用公开市场操作从而导致相同程度的通货紧缩影响,关键的缺陷在 
分析上而不在于贯彻分析结果的某一特定工具。然而,就算是对于量值的粗略计算也 
反映出这种推测是错误的,即使我们完全不理会联储几乎完全弃用作为货币政策主要 
工具之一的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要求的第一次上调,%’!) 年 # 月生效,减少了大约 %+ 
亿美元的超额准备金,第二次和第三次上调,分别于 %’!〃 年 ! 月和 + 月生效,又减少了 
大约 %+ 亿美元的超额准备金。根据联储的分析,准备金不仅在法定意义上超标了,在 
经济意义上也超标了,而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达到相同的效果,就需要在相应的日期卖 
出相同数量的债券。相对当时的其他指标,这一数量异常巨大。分三步减少的 !& 亿美 
元的超额准备金总计超过了联储持有的政府债券总额的 % … +,累计达到基础货币总额的 
近 % … *。即使联储的投资组合中有足够的政府债券,也难以想象联储在几周之内就卖出 
了 %+ 亿美元的债券,并在时隔仅仅 〃 个月之后在 ( 个月内又再次卖出 %+ 亿美元的债 
券。即使联储如此行事,它也未必认识到整个操作的本质。即便结果日趋明显,一旦宣 
布准备金要求调整,也还是容易颠覆整个进程。因此,使用的这项工具不仅是实施有缺 
陷的政策的工具,而且也在实质上影响了结果。 
我们已经解释了联储在 (& 世纪 !& 年代的消极状态以及由其对超额准备金解释引 
发的一个明显的例外情况。但是,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肤浅的解释。为什么联储愿意 
采用这一解释或者让这一解释去谴责其不作为?例如,为什么联储多次请财政部采取 
措施而这些措施联储本来同样也可以实行? 
首先,消极状态部分反映了人的自然倾向,尤其是政府机构倾向于以权力有限为借 
口逃避责任。早前联储所抱有的极大希望的破灭使得当时它的这种倾向尤其强烈。认 
为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对 %’(’—%’!! 年的萧条 无 能 为 力 的 思 想———主 要 是 为 自 己 的 
失败寻找理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它在 !& 年代后期对货币政策的忽视。 
!〃# 关于变化的准备金要求作为货币 政 策 工 具 之 一 的 缺 陷 的 讨 论,见 。/0123 45/67893,! 〃#%#&’ (# )*+;&#… 
。;&/010;…,:6; 98 ?3/@65A/1B C56AA,%’)&,DDE *+—+&。 
!〃#
第 ! 章! 周期性变动(〃#—〃#%〃) 
!&# 
!!!!!!!!!!!!!!!!!!!!!!!!!!!!!!!!!!!!!!!!!!!!!!!!!!!!!!!!! 
其次,联储中权力集中的变化以及当权者的变化对联储在萧条中的表现起了非常 
重要的作用( 见第 & 章),也助长了消极的政策。〃#’ 年,当其他银行和委员会成 功 限 
制了纽约储备银行采取行动的自由时,其在联储中的主导地位就被削弱了。罗斯福新 
政( ()* +*; 。/)标志着权力由纽约储备银行转向华盛顿,而不是转向其他银行。委 
员会支配性的地位通过《〃#0 年银行法》正 式 化,之 后 这 种 权 力 的 转 移 再 也 没 有 受 到 
阻碍。
权力从处于活跃金融中心的金融机构向处于活跃政治中心的政治机构的转移助长 
了政策的变化,从每天连续地关注市场活动,连续地参与市场活动,在经济活动中扮演 
活跃的交易商和参与 者,转 变 为 不 连 续 地 宣 布 或 执 行 立 法 或 条 例,承 担 政 治 活 动 的 责 
任。这一变化以 〃#1# 年关于如何处置投机行为的意见分歧为前兆。纽约赞成采用客 
观的货币约束的定量技术直接影响市场中操作者的利益;华盛顿赞成在对每个借款个 
案检查时采取劝诫或管理的手段,影响市场中操作者的数量。在委员会接管之后,差异 
更微妙地反映在能影响持有量的连续和逐日的公开市场操作的实质性缺位上,反映在 
对诸如变动准备金要求等非连续政策工具的依赖上,尤其是对公开公告的依赖。 
最后,上述因素的影响由于对经济问题的学术和政治意见氛围的变化而加强。在 
具体经济活动中接受政府干预进一步得到了认同,从而助长了对如下政策的依赖,如保 
证金要求、银行监管以及债券发行控制。从我们的观点来看更重要的是,重心从货币政 
策转向了财政政策。人们广泛认为,1’ 世纪 1’ 年代和 ’ 年代早期,货币政策表现出明 
显的不同。“ 货币无关紧要”的观点甚嚣尘上,对货币机构和政策安排的学术研究与分 
析可能在整体的经济学研究中跌入了空前的低谷。重心转向了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 
出和税收影响经济活动。赤字支出、刺激经济的政府投资以及公共建设工程———而非 
中央银行政策———被广泛地视为有助于实现复苏。财政部成为货币政策的活跃中心也 
就不足为奇了。!〃# 
经济理论中的凯恩斯革命( 2)* 3*45*67。5 8*9:/;27:5)昭示并助长了这一趋势。但是 
在 〃#& 年之前甚至更晚一些时候,这一革命在我们上文描述的货币发展过程中几乎没 
有起作用。后来凯恩斯理论促进“ 低息资金”( ?:5*4)政策形成了一种观点,即联 
储 〃#& 年以前一直积极采用低息资金政策。我们已经看到事实并非如此。凯恩斯方 
法使强调的重点从货币政策的“ 货币”影响( 即对货币存量的影响)转向“ 信贷”影响( 即 
对利率的影响)。如我们所见,联储一直强调利率和信贷的作用,而非货币影响。然而, 
〃#& 年之后联储发生了转变,即从通过改变成员银行的准备金试图间接影响信贷环境, 
转向试图通过改变投资组合的构成在政府债券市场上进行买卖直接影响信贷环境。!〃 
@。8875*8 A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