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73-古今医鉴 >

第24章

573-古今医鉴-第24章

小说: 573-古今医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一粒,噙化咽下,以姜汤嗽口,复以陈麦饼火烧熟,细嚼压之。噙药即燃官香一炷,如香尽 
药未化者,难治;药先化香未尽者,可愈。按此方用之以定吉凶生死者。 
x养血助胃丸x(云林制)〔批〕(按此方治翻胃收功保后之剂) 治呕吐翻胃,愈 
后用此养元气,健脾胃,生血脉,调荣卫,清郁气,收功保后。 
当归(酒洗,一两) 川芎(一两) 白芍(盐酒炒,一两二钱) 熟地黄(姜汁浸炒, 
八钱) 人参(五钱) 白术(土炒,一两三钱) 白茯苓(六钱) 甘草(炙,三钱) 山药 
(炒,一两) 莲肉(去皮心,一两) 扁豆(姜汁炒,六钱) 
上为末,姜打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白滚水下。 

卷之五
咳逆
属性:x脉x 
浮而缓者,易治,弦结而按之不鼓者,难治。或结或促或微,皆可治;代者危;右关脉弦者,木乘土位, 
难治。肺脉散者,是心火刑肺金,不治。 
x病x 
夫咳逆者,气逆上冲而作声也,俗谓之呃逆是也。其发也,或三、五声而止,或七、八声而止, 
或连续不绝,收气不回者。然所得之由不同∶有因久病胃虚而得者,有因伤寒失下而得者,有因痰 
热内郁火气冲上而得者,有因过服寒剂,胃寒而得者,有因水气停 
痰,心下痞悸而得者。大抵咳逆者,不顺之义。 
x治x 
治法当以降气化痰、和胃为主,随其所感而用药。其或病久脾 
胃衰败,而发咳逆,额上出汗,连声不绝者,最为恶候,不治之证也。 
x方x 
x鲜陈汤x 治呃逆欲死。 
半夏(五钱) 生姜(二钱半) 
上锉一剂,水煎服。 
x温中散x 治吐泻,及病后胃中虚寒,咳逆至三、四声,或数声相连收气不回者,难治。 
丁香(一钱) 柿蒂(一钱) 人参(一钱) 茯苓(一钱) 橘皮(一钱) 良姜(一钱) 
半夏(一钱) 生姜(一钱半)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 
x羌活附子汤x 治吐利后胃寒发呃。 
羌活 附子(泡去皮) 小茴(炒,各一钱) 干姜(泡) 木香(各一钱) 丁香(一钱) 
上锉,枣一枚,水煎,入盐少许,不拘时温服。 
x橘参饮x 治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咳逆者。 
橘皮(五钱) 人参(二钱) 竹茹(二钱) 甘草(炙,一钱) 
上锉作一剂,生姜五片,枣三枚,水煎服。 
x黄荆散x 
治伤寒发热而咳逆者。 
黄荆子不拘多少,炒水煎服。 
嗅法 治咳逆服药无效者。 
好硫黄、乳香(各等分) 以酒煎,急令患之嗅之。 
x雄黄酒x 
明雄黄(一钱),酒一盏,煎七分,急令患人嗅其热气即止。 

卷之五
吞酸
属性:x脉x 
脉弦而滑,两寸或浮而弦,或浮而滑,或沉而迟,或紧而洪, 
或洪而数,或沉而迟,胸中寒饮。洪数者,热痰在膈间,时吐酸水,欲成翻胃之疾也。 
x病x 
丹溪曰∶吞酸与吐酸不同。吐酸,《素问》明以为热,东垣又言为寒,何也?吐酸,是吐出酸水如醋, 
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积而成。郁积而久,温中生热,故从火化,遂作酸水吐出,非热而何? 
其有积之以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风寒,则内热愈郁,而酸味 
刺心;肌表得温暖,则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津液得行,亦得暂解,非寒而何?《素问》言 
热者,主其本;东垣言寒者,言其标也。 
戴氏曰∶湿热在胃口上,饮食入胃,被湿热郁遏,其食不得传 
化,故作酸也。如谷肉在器,湿热则易为酸也。 
《原病式》曰∶吐酸者,肝木之谓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 
则肝木自盛,故为酸也。如饮食热则易于酸矣。必用 米菜蔬以自养,宜节浓味。 
x方x 
x清郁二陈汤x 治吞酸刺心及吞酸嘈杂。 
陈皮(一钱) 半夏(一钱) 茯苓(一钱) 苍术(八分) 川芎(八分) 香附(一钱) 
神曲(炒,五分) 枳实(炒,八分) 黄连(炒,一钱) 栀子(炒,一钱) 白芍(七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或为丸服,尤效。 
x茱莲丸x 治郁积吞酸。 
吴茱萸(去梗,汤泡浸半日,炒) 陈皮(去白) 黄芩(陈壁土炒,各五钱) 黄连 
(陈壁土炒,一两) 苍术(米泔浸炒,七钱半) 
上为末,神曲糊为丸。每服六七十丸,津液咽下。 
x苍连丸x 治郁积吐酸。 
苍术(米泔浸炒,一两) 陈皮(一两) 半夏(一两,姜汁炒) 黄连(一两半,夏月 
倍用) 白茯苓(一两) 吴茱萸(炒,一两,冬月倍用) 
上为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服。 
x曲术丸x 治中脘宿食、留饮,酸螫心痛,口吐清水。 
神曲(炒、三两) 苍术(米泔浸,一两半) 陈皮(一两) 加砂仁(一两)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姜汤送下。 
x平肝顺气保中丸x(云林制)〔批〕(按此方治吞酸、吐酸、嘈杂、嗳气兼治之剂) 
治郁火伤脾,中气不运,胃中伏火,郁积生痰,致令呕吐,吞酸嘈杂,心腹胀闷。常服顺气和中,健脾开胃, 
进美饮食,化痰消滞,清火抑肝。 
香附米(三两,童便浸三日,炒) 川芎(二两) 陈皮(去白,三两) 白术(四两, 
土炒) 浓朴(一两) 枳实(二两,炒) 黄连(姜汁炒,一两) 神曲(炒,二两) 麦芽( 
炒,七钱) 木香(三钱) 栀子(姜汁炒,二两) 莱菔子(炒,一两) 半夏(姜汁炒,一 
两半) 白茯苓(一两) 砂仁(炒,四钱) 干生姜(一两) 山楂(取肉,二两) 青皮 
(六钱,香油炒) 甘草(炙,四钱) 
上为末,竹沥打神曲糊为丸,绿豆大。每服百丸,食后白滚汤送下,日服二次。 

卷之五
附嗳气
属性:x病x 
胃中有火有痰。 
一云∶噫气吞酸,此系食郁有热,火气冲上,用黄芩为君,南星、半夏、陈皮为佐,热多加青黛。 
x方x 
x星半汤x 治胃中有郁火,膈上有稠痰,故作嗳气。 
南星 半夏 石膏 香附 栀子 
上锉生姜煎,或作丸亦可。 
x软石膏丸x 治食积痰火,并泻胃火。 
软石膏不拘多少,研细。 
上用醋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滚汤送下。 

卷之五
嘈杂
属性:x脉x 
右寸关紧而滑,两手弦滑,胸中有留饮;寸脉横者,膈上有横积也;右关弦急甚者,木乘土位,欲作胃反,难治。 
x病x 
夫嘈杂者,是痰因火动。其证似饥不饥,似痛非痛,如有懊 
不自宁之状者是也。其证或兼嗳气,或兼恶心,渐至胃脘作痛,痰火之为患也。 
x治x 
治法以南星、半夏、橘红之类,以消其痰;芩、连、栀子、知母之类,以降其火;苍术、白术、芍药之 
类,以健脾行湿,壮其本元;又当节欲,无有不安者也。 
一肥人嘈杂,二陈汤加抚芎、苍术、白术、炒栀子。 
一湿痰气滞不喜食、用三补丸,加苍术、倍香附。 
x方x 
x化痰清火汤x〔批〕(按此方治痰火嘈杂之剂) 治嘈杂。 
南星 半夏 陈皮 苍术 白术 白芍 黄连 黄芩 栀子 知母 石膏 甘草 
上锉,生姜三片煎服。 
x养血四物汤x 治血虚嘈杂。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黄 人参 茯苓 半夏 黄连 栀子 甘草 
上锉,生姜三片,煎服。去人参加香附、贝母,甚效。 
x茯苓补心汤x〔批〕(按此方治血虚嘈杂之剂) 治妇人心胸嘈杂,气盛血衰者。 
即参苏饮合四物汤。 

卷之六
诸气
属性:x脉x 
下手脉沉,便知是气。沉极则伏,涩弱难治。其或沉实,气兼 
痰饮。又曰∶沉弦细动,皆气痛证。心痛在寸,腹痛在关,下部在尺,脉象显然。 
x证x 
夫天地之气,常则安,变则病。况人禀天地之气,五运迭侵于外,七情交战于中。是以圣人啬气,如 
持至宝;庸人投物,而反伤太和。此轩岐所以论诸病皆因于气,有病皆生于气,遂有九气不同 
之说。气本一也,因所触而为九,怒、喜、悲、恐、寒、暑、惊、思、劳也。其言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暑则气泄,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劳则气耗。夫人身之正气,与血为配。血 
行脉中,气行脉外,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气血并行,周流乎一身之中,灌溉乎百骸之内,循环 
无端,营运不悖,此为生生不息之妙用也。经云∶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壤判。若内无七情之所 
伤,外无六淫之所感,何气病之有哉。其不善摄生者,五志之火,无时不起;五味之偏,无时不伤。 
是以酿成胶痰固积,留滞于六腑;郁火邪气,充塞乎三焦,使气血失其常候,脏腑不能传导。是故外邪得以 
乘虚而凑袭矣。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诸般气痛,朝辍暮作而为胶固之疾。非良工妙手,莫易治焉。 
若夫为胁痛,为心腹痛,为周身刺痛,甚则为翻胃,为膈噎等证,即此之由也。大抵男子属阳,得气易散;女子属 
阴,得气易郁。是以男子之气病常少,女人之气病常多。故治妇人宜以顺气为主,而兼乎散血;治男子宜以养荣为 
主,而调气次之,斯得气证治法之大要也。 
气之为病,非止一端,有七情气,有郁气,有怒气,有热气,有冷气,有厥气,有逆气,有痰气, 
有虚气,有中满气,有腹胀气,务要详究,不可雷同一例治之。 
x治x 
治诸气,须用上下分消,不可骤用《局方》金石、乌、附燥热等剂。 
一、七情忧结,遂成郁气难治。必须自能知戒,庶几。 
一、郁气宜开郁,如苍术、香附、川芎、青皮、竹茹、山栀子、枳壳、连翘、木香、泽泻之类。 
一、枳壳破滞气,然多服损胸中至高之气。青皮泻肝气,多服损真气。香附快滞气。陈皮泄逆气。紫 
苏散表气。浓朴泻胃气。槟榔泻至高之气,藿香之馨香,上行胃气。沉香升降真气。脑麝散真气。木香行中 
下焦气。若此之类,气实所宜。其中有行散者,有损泄者,用之能治气之标,而不能制气之本。 
x方x 
x四七汤x 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 
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此七情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 
阻,呕逆恶心。并宜服之。 
半夏(五两) 茯苓(四两) 浓朴(四两) 紫苏(二两) 
上锉,作十剂,生姜七片,枣一枚,水煎热服。梅核气,加桔梗、枳实。一方加槟榔。 
x分心气饮x〔批〕(按此方治诸气平和之剂) 治男子女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忿怒伤神,或临 
食忧感,或事不遂意,使抑郁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两胁痞满虚胀,噎塞不通, 
噫气吞酸,恶心呕哕,目眩头晕,面色痿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四肢怠倦,日渐 羸。或大病之后,胸 
中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青皮(五钱) 陈皮(五钱) 半夏(三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五分) 紫苏(二两) 
腹皮(五钱) 肉桂(三钱五分) 赤茯苓(三钱) 桑皮(五钱) 木通(三钱五分) 羌活 
(五钱) 甘草(二钱五分) 
上锉,分五剂,生姜三片,枣一枚,灯心十茎,水煎服。一方去芍药、羌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