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73-古今医鉴 >

第13章

573-古今医鉴-第13章

小说: 573-古今医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猪胆汁导法x〔批〕(按此方治表里实热。通利之剂) 
治阳明自汗,小便利,大便结,不可攻者。猪胆一枚,和醋少许,以竹管灌入谷道中,一时许通。 
x桃仁承气汤x〔批〕(按此方治发狂便血之剂) 
治热邪传里,热蓄膀胱,其人如狂,小水自利,大便黑,小腹满痛,身目黄,胆语燥渴,为蓄血证, 
脉沉有力,宜此下尽黑物则愈。未服前,如血自下者,为欲愈。不必服。 
桃仁(十个,去皮) 桂枝(一钱半) 大黄(三钱) 芒硝(一钱半) 甘草(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去渣,入芒硝,再煎一、二沸温服,血尽为度。 
x白虎汤x〔批〕(按此方治发渴之剂) 
治身热而渴,有汗不解,或经汗过,渴不解者。 
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上锉一剂,水煎,待米熟,去渣温服。如口燥烦渴,或发赤斑,根据本方加人参,名化斑汤。如秋感热之 
疫疠,或阳明下后,大便不固,热不退者,或湿温证,热不退而大便溏者,根据本方加苍术、人参,一服如神。 
无汗脉浮,表不解,而阴气盛,虽渴不可用白虎汤,汗后脉洪而渴,里有热,乃可用。 
x三黄石膏汤x 
治阳毒发斑发黄,身如涂朱,眼珠如火,狂叫欲走,六脉洪大,燥渴欲死,鼻干而赤,齿燥,过经不 
解,已成坏症。表里皆热,欲发其汗,热病不退,又复下之,大便遂频,小便不利。亦有错治温 
症而成此症者。又有发汗后三焦大热,脉洪谵语不休,昼夜喘息,鼻时加衄,狂叫欲走。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麻黄 石膏 豆豉 
上锉一服,生姜三片,细茶一撮,水煎温服。 
x三白饮x 治伤寒时气,热极狂乱者,及发热不退。 
鸡子(一个,用清) 白蜜(一大匙) 芒硝(三钱) 
上合作一处,用凉水和下。如心不宁者,北人谓之心慌也,加珍珠末五分。 
x地龙水x〔批〕(按此方治发狂之剂) 
治阳毒伤寒,药下虽通,结胸硬痛,或发狂乱。大白颈地龙四条,洗净研烂,入生姜汁一匙,白蜜一匙, 
薄荷汁一匙,再入片脑半分,研匀,徐徐灌令尽。良久渐快,稳睡少顷,即与揉心下片 
时,再令睡,当有汗则愈。若不应,再投一服。 
x柴胡连翘汤x〔批〕(按此方治伤寒谵语之剂) 治伤寒大热,谵语呻吟,睡卧不得。 
柴胡 黄芩 枳壳 赤芍药 桔梗 连翘 山栀 栝蒌仁 黄连 黄柏 甘草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x泻心导赤饮x〔批〕(按此方治不语之剂) 
治伤寒心下不疼,腹中不满,大便如常,身无寒热,渐变神昏不语,或睡中独语,目赤唇焦,将水与 
之则咽,不与则不思,形如醉人,俗医不识,呼为死证,遂以针灸误人多矣,殊不知邪热传入少 
阴心经也。因心火上炎而逼肺,所以神昏,名越经证。 
山栀子 黄芩 麦门冬 滑石 人参 犀角 知母 茯神 黄连(姜汁炒) 甘草 
上锉一服,生姜一片,枣二枚,灯心二十茎煎。临服。人生地 
黄汁三匙。 
x消斑清黛饮x〔批〕(按此方治发斑之剂) 
治热邪传里,表实表虚,血热不散,热气乘虚出于皮肤而为斑也。轻如疹子,重则如锦纹,重甚则斑烂 
皮肤。或本属阳,误投热药,或当汗不汗,当下不下;或汗下未解,皆能致此,不可发汗, 
重令开泄,更加斑烂也。其或大便自利,怫郁短气,燥粪不通,斑如墨,皆不治。汗下不解,足冷耳聋, 
烦闷咳呕,关前阳脉洪大,便是发斑之候。 
柴胡 玄参 黄连 知母 石膏 生地黄 山栀子 犀角 青黛 人参 甘草 
上锉一服,生姜一片,枣二枚,水煎入醋一匙服,大便实,去人参,加大黄。治赤斑,用独脚乌 根研 
酒服,神效。 
x茵陈汤x 
治阳明里热极甚,烦渴热郁,留饮不散,以致湿热相搏,而身发黄胆。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 
渴饮水浆,身必发黄,宜茵陈汤调下五苓散,通利大小便,立效。 
茵陈(去梗,五钱) 大黄(二钱五分) 山栀子(五个) 
上锉一剂,水煎服,以利为度。 
治伤寒发黄。目不识人。(黄宾江传) 
生葱火煨熟,去粗皮,扭出汗,蘸香油,点目两 。 
x三川刘尚书方x 治湿热发黄,死在旦夕。 
用乌骨白雄鸡一只,干 去毛,破开,刳去肠杂,刀切烂,铺心胸间,黄退病愈,神效神效。 
x小陷胸汤x 治小结胸,心下痞满而软,按之则痛。 
黄连(二钱,炒) 半夏(五钱) 栝蒌仁(三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不拘时服。 
x开胸散x 治结胸。 
柴胡 黄芩 半夏 枳实 枯梗 黄连 栝蒌仁 山栀子 甘草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x玄参升麻汤x〔批〕(按此方治咽痛之剂) 
治伤寒失下,热毒在胃,发斑咽痛,甚则谵语。 
玄参 升麻 甘草(炙,三钱) 加石膏、知母。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x栀豉汤x〔批〕(按此方治懊 之剂) 
治汗、吐、下后,心烦满闷或痛,头微汗,虚烦不得眠,又复颠倒。心中懊 ,乃燥热怫郁于内也。 
山栀子 淡豆豉 
上锉一剂,水煎服。烦躁者,不得眠也,懊 者,郁闷不舒之貌也;烦者,火入肺也;躁者,火入肾也, 
故用栀子以治肺烦,豆豉以治肾躁。呕哕加生姜,陈皮。有宿食而烦躁者,加大黄。下后腹满而烦躁,加 
枳实、浓朴。下后身热而烦,加干姜、甘草。瘥后劳复,加枳实。 
x竹叶石膏汤x 
治伤寒已经汗、下,表里俱虚,津液枯竭,心烦发热。气逆欲吐,及诸烦热,并宜治之。 
石膏(二钱) 半夏(一钱五分) 麦门冬(去心,一钱) 人参(一钱) 甘草(一钱) 
上锉一剂,青竹叶、生姜各五片,粳米百余粒,煎服。热极发狂,倍石膏、知母。呕,加生姜汁。 
x温胆汤x〔批〕(按此方治不眠之剂) 治虚烦不得眠。 
陈皮(去白) 半夏(制) 茯苓 枳实(炒,各二钱) 竹茹(一钱) 甘草(五分) 加酸枣仁(炒,二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温服。如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加麦门冬、柴胡、人参、桔梗。 
x柴胡升麻汤x〔批〕(按此方治声嘶之剂) 治伤寒咳嗽声嘶,或咽喉痛。 
柴胡 黄芩 半夏 升麻 干葛 枳实 桔梗 知母 贝母 玄参 桑皮 甘草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x柴胡竹茹汤x 治伤寒潮热作渴,呕逆不止。 
柴胡 黄芩 半夏 竹茹 知母 甘草 
上锉,生姜一片,水煎服。 
x柴胡枳桔汤x〔批〕(按此方治喘咳之剂) 治伤寒胸胁痛,潮热作渴,痰气喘。 
麻黄 杏仁 桔梗 枳壳 柴胡 黄芩 半夏 知母 石膏 干葛 甘草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x解热下痰汤x(云林制)〔批〕(按此方治痰嗽之剂) 治结胸痰热气滞,咳嗽失声。 
紫苏子 白芥子 枳实 黄连 黄芩 黄柏 栝蒌仁 石膏 杏仁 乌梅 桔梗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x瓜蒂散x〔批〕(按此方治痰喘上吐之剂) 治伤寒痰壅脑膈,昏不知人,以此吐之。 
甜瓜蒂(炒,一钱) 赤小豆(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豆豉煎汤调服,以吐为度。 
x定心汤x(秘方)〔批〕(按此方治心慌之剂) 治伤寒瘥后心下怔忡。 
生地汁、童便各半盏,二味和合,重汤煮数沸服。 
治伤寒瘥后交接,复发欲死,眼不能开,口不能语。 
栀子三十枚,水三升,煎至一升服, 

卷之三
中寒
属性:x脉x 
大抵中寒,脉虚而微细。 
x证x 
中寒者,寒邪直中三阴也。寒为天地杀厉之气,多由气体虚弱之人,或调护失节,冲斥道途,一时为寒 
气所中,则昏不知人,口噤失音,四肢强直,拘急疼痛者,先用热酒、姜汁各半盏灌服,稍醒,后用理中汤。 
x治x 
如寒中太阴,则中脘疼痛,宜理中汤。或加藿香正气散同服。寒甚脉沉细,手足冷者,附子理中汤。 
一寒中少阴,则脐腹疼痛,宜五积散加吴茱萸。寒甚脉沉细,手足冷者,四逆汤加吴茱萸。 
一寒中厥阴,则少腹疼痛,宜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甚者倍附子。此中寒比伤寒尤甚,若不急治,死在旦夕。 
一冷极唇青,厥逆无脉。阴囊缩者,急用葱熨法或吴茱萸熨法,并艾灸脐中与气海、关元二三十壮佳。 
一中寒虽燥热烦渴,可煎理中汤,水中顿冷服之。此寒因寒用之法也。若以寒凉治之。立死。 
x方x 
x五积散x 治寒邪卒中,直入阴经等证。 
白芷(七分) 陈皮(一钱) 浓朴(八分) 桔梗(八分) 枳壳(八分) 川芎(七分) 
白芍药(八分) 甘草(八分) 白茯苓(八分) 苍术(二钱) 当归(八分) 半夏(七分) 
肉桂(七分) 干姜(八分) 麻黄(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葱白头三茎,水煎热服。冒寒,用煨姜。挟寒,加吴茱萸。妇人调经,用醋艾。 
足浮肿,加五加皮、大腹皮。风痹,加羌活、独活、防风。腰痛,加牛膝、杜仲、小茴香。手足挛急,加 
槟榔、木瓜、牛膝。咳嗽,加杏仁、桑白皮、马兜铃。遍身疼痛,加乳香,没药、细辛。难产,加 
麝香、交桂。老人手足痛,合和顺气散。手足风缓,加乌药平气散。湿痹,加乌药顺气散。有湿,加槟苏散。 
按是方气味辛温,开郁行气,发表温里,大有回生起死之功,温寒燥湿之圣药也。夫寒湿属阴,燥热属阳, 
人之有病,不过二者而已。善用药者,以苦寒而泄其阳,以辛温而散其阴,病之不愈者,未之有也。余常 
用防风通圣散治热燥之药,生料五积散治寒湿之药。 
x理中汤x 治五脏中寒,唇青身冷,口噤失音。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甘草(炙,各二钱)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寒湿所中者,加附子一钱,名附子理中汤。霍乱吐泻,加青皮、陈皮各一钱,名治 
中汤。干霍乱,心腹作痛,先以盐汤探吐,后进此药。呕吐,于治中汤加丁香、半夏各一钱,生姜七片。泄 
泻,加陈皮、茯苓各一钱,名补中汤。溏泄不已,于补中汤加附子一钱;不喜欢饮食,米谷不化, 
加砂仁一钱,霍乱吐下,心腹作痛,手足厥冷,于本方中去白术,加熟附子,名四顺汤。伤寒结胸,先于枳桔 
等药,服过不愈,加枳实、茯苓各一钱,名枳实理中汤。乱转筋,加石膏一钱。 
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 
白术,加桂一钱。悸,加茯苓一钱。苦寒加附子一钱。腹痛,去白术,加附子一钱。饮酒过多, 
及啖炙爆热物,发为鼻衄,加川芎一钱。 
x回阳救急汤x〔批〕(按此方治虚寒温补之剂) 
治伤寒初起,无头疼,无身热,便就恶寒,四肢厥冷,或过于肘膝,或腹痛吐泻,或口吐白沫冷涎,或战 
栗面如刀乱,引衣蜷卧不渴,脉来沉迟无力,即是直中阴经真寒证,不从阳经传来者。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半夏 干姜 肉桂 附子 五味子 甘草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呕吐涎沫,或小腹痛,加盐炒吴茱萸。无脉者,加猪胆汁一匙。泄泻 
不止,加黄 、升麻。呕吐不止,加生姜汁。仓卒无药,可用葱熨法,或灸关 
元、气海二三十壮。使热气通其内,逼邪出于外,以复阳气稍得苏 
醒。灌入生姜汁,然后煎服回阳救急汤。 
x四逆汤x 治寒邪直入三阴,自利不渴等症。 
附子(一枚,去皮脐,切作八片,生用) 甘草(炙,六钱) 干姜(五钱) 
上锉作二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