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马瑞芳讲聊斋 >

第30章

马瑞芳讲聊斋-第30章

小说: 马瑞芳讲聊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续黄粱》里的宰相曾某,卖官鬻爵,枉法霸产,想尽一切方法聚敛财富。他到了阴间,阎王让手下人算骂鸭算曾某生前贪污了多少两银子?小鬼算出:321万两。阎王下令:“彼既积来,还令饮去。”把曾某生前贪污的银子,堆得像丘陵那样高,架上铁锅,熔以烈火,一勺一勺灌到曾某嘴里,灌得皮肤臭裂,脏腑沸腾,活着的时候只怕银子少,现在就怕银子多。这个贪污300多万两银子的宰相如果按人间法律,斩首而已,蒲松龄却请君入瓮,贪污了多少两银子就喝多少两银子!    
    《瞳人语》写一个轻薄士子跟朋友一起走路,看到前边有位少妇,就说:“有美人兮,驱之!”追上后却面红耳赤,一声不吭。朋友故意说些轻薄话,士子只好忸怩作态地说:“此长男妇也。”    
    《骂鸭》写一个人偷了邻居的鸭子吃掉,第二天身上长满了鸭毛。神人在梦里告诉他:必须丢了鸭子的人骂,鸭毛才能脱掉。偷鸭者耍小聪明,骗丢鸭的邻翁说,你的鸭子是某某偷了,他最怕骂。没想到邻翁修养很高,淡然说:“谁有闲气骂恶人?”小偷只好如实招供,求邻翁骂,鸭毛才消失。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小说家的道德审判干脆利落,比法庭还高明,还合乎民众心理。贪官被惩罚,顶多砍头枪毙注射毒药,不过一时之痛。聊斋让贪官贪多少银子喝多少银子,每喝一勺都是体味贪污“成果”,每喝一勺都是体会贪污之害,倘有来世,决不敢再伸手。何等的明决,何等的痛快!偷鸭和拦路调戏妇女的人,从法律角度来看,不过是小偷小摸小流氓,顶多教育教育,但他们可能屡教屡犯,法律的惩罚就不如聊斋小说的处理:偷鸭的人永远会记着长鸭毛求骂的尴尬;放荡的士子永远也休想在儿媳跟前充什么正人君子,而是不折不扣的下三滥。这样一来,即使有人求他们再伸第三只手或“吃豆腐”,他们也不敢。    
    “智”和“义”的颂歌    
    惩恶的本身就是扬善,我们简单说一下聊斋的“善”。《聊斋志异》荟萃仁人志士、孝子贤妇、美女佳儿的聪明才智,烛照出他们在艰苦人生中的美德。    
    贪官污吏遍布官场,刚直不阿的“包公”成了凤毛麟角,蒲松龄把“众人皆浊我独清”的“牧民之官”请进《聊斋志异》。《一员官》写泰安知州对贪赃枉法的上司坚决抵制,被世人讥讽为“橛子”。贵官登泰山时,总是找地方要猪要羊,泰安知州把这一切都免了,说,我就是羊,我就是猪,杀了我犒劳贵官算了。这个“木强”的官员,连“枕头风”也不听,他的夫人只是说了一句“何老悖不念子孙”,就给他大骂一场,还要“呼杖来,逼夫人伏受”。    
    一员官    
    蒲松龄笔下最有神采的清官是他的老师施闰章,是《胭脂》里边的人物。胭脂对秀才鄂生有情,导致了父亲杀身之祸。知府吴南岱为鄂生解脱了罪名,又误判了秀才宿介。学使施闰章出于爱护人才和维护正义,断定宿介也是代人受过,他利用心理战术让杀人凶犯露出了原形,把几个嫌疑人关进黑屋子,墙上抹白灰,手上抹黑灰,预先宣布,神灵会在杀人犯背上写字。毛大怕神灵写字,进屋后,一直用背贴着墙壁,出来时再用手捂着背,结果他的背上黑灰白灰一大片。说明杀了人做贼心虚的正是他。施闰章断清案情,把毛大正法;宿介从秀才降为青衣,开自新之路;派县令做鄂生和胭脂的媒人。真是机智多谋、怜才恤士,对相爱的青年男女有菩萨一样的心肠。    
    


第四部分:妙笔抒写民族灾难不负责任父亲的悲剧 3

    聊斋颂扬友情亲情的故事很多。《张诚》里的张讷受继母虐待,同父异母的兄弟张诚千方百计帮他。张诚帮哥哥砍柴,给老虎叼走。张讷上天入地寻找弟弟,历尽艰辛,兄弟相逢,还找到了早年失散的大哥支撑门户。大文学家王渔洋非常欣赏《张诚》,认为是一部绝妙传奇。    
    《素秋》里的俞慎认识了同姓的读书人俞士忱,结拜为兄弟,他把俞士忱和妹妹素秋带回家。素秋是绝色美人,长得粉白如玉。俞慎夫妻像对待同胞弟弟妹妹一样爱护俞士忱和素秋。不久,俞士忱得了重病,临死前向俞慎交待:咱们名为兄弟,实际并不同宗,可以通婚,既然嫂嫂这么喜欢素秋,我死后,让素秋给您做妾吧。俞士忱的思维可以理解,他们兄妹受俞慎的关怀还没报答,他死后素秋无依无靠,素秋受到俞慎妻子的喜爱,好相处,让素秋给俞慎做妾,既报答了俞慎的恩德,又安排了素秋的终身,顺理成章。俞慎却严辞拒绝:“弟弟病糊涂了,你让我收义妹做妾,岂不是想让我虽然长个人头却像驴一样叫?”俞士忱死前嘱咐妹妹,我死后立即把棺材关上,不要让人看。俞慎好奇地揭开一看,俞士忱变成了一尺长的蠹鱼,原来,俞家兄妹是书中蠹鱼!素秋怪异的身份暴露了,她很担心众人飞短流长。俞慎说,你放心,我不告诉任何人!他隆重地厚葬并非同胞大力将军的弟弟,尽职尽责地安排义妹素秋的婚事。俞慎是典型的正人君子,他身上体现了儒家道德、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力将军》写孝廉查伊璜与将军吴六一的厚施、慨报故事。孝廉查伊璜到野外荒寺饮酒,偶然看到一个乞儿将讨得的食物“轻若启椟”地放置到古钟下,那古钟,数人“力掀举之,无少动”。查孝廉把乞儿“携归饵之”,赠金让他从军。十几年后,查伊璜的侄儿在福建任职,大将吴六一,自称是查伊璜的“弟子”。侄儿诧异:叔叔是有名的贤士文人,哪来武弟子?他告知鸿偶然来探亲的叔叔,查伊璜茫不记忆。登门看望,出迎的将军“殊昧平生”。查以为将军弄错了,将军却大礼参拜,像拜见皇帝。查伊璜如坠五里雾中。将军“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将军留查在府中,次日清晨“寝门外三问”,极显恭敬。查欲返家,将军不让走,然后,亲自清点财物,将姬婢厮卒、古玩金银,“敢以半奉先生”,嘱咐丫鬟仆人以后“敬事先生”,亲视姬婢登舆,“阗咽并发”。孝廉厚施不问名,将军豪爽而真诚的报答,好几位文学家都对这个故事感兴趣,而《聊斋志异》从歌颂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出发,写得格外感人。    
    《聊斋志异》还写了自然界动物的动人故事。《鸿》写一个捕鸟人捕得一只雌鸿,雄鸟悲惨地鸣叫跟着捕鸟人回家,第二天雄鸿竟然叼来半铤黄金赎出了雌鸿,两只鸟儿双飞而去。《蛇人》写耍蛇人养了两条蛇,名叫“大青”、“二青”。大青死后,二青从山林里邀请来一条小蛇命名小青,小青不敢吃东西,二青就喂它。二青长得太大不能再耍蛇放归山林时,跟主人依依不舍,跟小青“交首吐舌”似乎在告别。小青长大后,又是二青来迎接它一起回归山林。蒲松龄在《蛇人》的篇末说:蠢然一物的蛇都这么讲究友情,人间有些本来有很长时间友谊的人在关键时刻却落井下石,实在“羞此蛇”。蒲松龄在动物身上寄托了美好的理想。    
    惩恶扬善是《聊斋志异》的重要特征。用生动的小说形式,用活灵活现的人物,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使聊斋成为对各时代、各层次读者有教益的书,给人以艺术审美感受的书。    
    


第四部分:妙笔抒写民族灾难商业繁荣的精彩画卷

    马瑞芳讲聊斋商业繁荣的精彩画卷    
    蒲松龄是穷书生,长期做家庭教师,生活在穷乡僻壤,没经过商,可是他生活的特殊时代、特殊地区、特殊家庭,给了他商品经济的特殊感受。蒲松龄生活的时代,商业经济相当活跃,某些生产部门中的资本主义因素已经有比较明显的增强;他终生乡居,家乡是齐文化发祥的重利的地方,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大运河穿境而过,京城数日可至,贸易连通四海,明代中期以来,山东是经济率先繁荣的地区之一。蒲松龄的父亲科举不利,靠经商成为小康之家。蒲松龄自幼耳濡目染,对商业和商人特别感兴趣,也比较了解。《聊斋志异》有70多篇文章与商业或商人有关,数目仅次于写狐仙的篇章。《聊斋志异》描写的商业经营五行八作,天南地北。有开店出售的坐贾,有流动贩卖的行商,有隔省贩卖,有泛海远渡,有为商品流通服务的中介性行业(牙行、典当),也有为客商提供方便的旅栈业;有手工业作坊,有开采煤矿的商人,有富比王侯的大商人,也有小本求利的小贩。《聊斋志异》写商海风险,也写到一夜致富神话,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纷繁、精彩生动的经济生活画面,像时代晴雨表标明时代商业经济的巨变。    
    一夜暴富的神话    
    故宫工笔画:王成遇雨    
    商业繁荣的精彩画卷    
    王成是官宦子弟,因为懒,日子越过越穷,但他为人耿介,不贪财,他捡到一股金钗,还给失主。丢金钗的老妇恰好是王成祖父的狐仙妻子。她拿出40两银子,让王成买夏布贩到京城,嘱咐王成:“要勤快不要懒惰,要抓紧不要懈怠,宁早勿晚。”王成没有悟出老太太是在指点他:在商场里,时间就是金钱。他从没吃过奔波劳碌之苦,遇到下雨就在旅馆等,结果贻误了商机,赔了十几两银子,如果他冒雨提前赶到,可以赚几倍。更不幸的是,王成剩的银子给小偷偷走了。有人劝王成到官府告状,责令店主赔偿。王成说,是我运气不好,跟店主何干?店主感激王成为人忠厚,送五两银子给他,让他回家。    
    王成没脸见祖母,进退两难。他看到有人斗鹌鹑,一赌几千文钱,灵机一动,买了担鹌鹑回来。结果天下雨,鹌鹑渐渐死光,最后只剩下一只。王成难过得想寻死。店主人仔细观察后说:这只鸟儿是上品,那些死去的鹌鹑,未必不是被它斗败啄死。你不妨天天驯养它,用它来赌斗也可以维持生活。半年多时间,王成靠斗鹌鹑,存下二十几两银子。店主人对王成说:有个发大财的机会,就是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运气。原来,大    
    亲王喜欢斗鹌鹑,每到正月十五,放民间擅长玩鹌鹑的人到宫中参加斗鹌鹑比赛。店主人嘱咐王成:斗败了自认倒霉。万一斗胜,亲王一定买你的鹌鹑,你不要答应。他勉强要你卖,等我点头才可以卖。王成的鹌鹑把亲王最神勇的鹌鹑斗得垂翅而逃,亲王果然要买王成的鹌鹑,几番讨价还价后,600两银子成交。    
    李苦禅画鹌鹑    
    像蒲松龄那样的家庭教师一年工钱不超过八两银子,一只小鹌鹑超过他工作60年的工钱。这就是商品经济的奇迹:一只小鹌鹑和600两银子的“中人之产”绝对不成比例,却变成两相情愿的交易。    
    《王成》写的斗鹌鹑、卖鹌鹑,似诙谐谈笑,却蕴藏不少商业经营章法和经商心理。比如:要眼明手快地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要看人下菜碟地揣摩经营对手的心理。给王成出谋划策的店主显示了出众的商业才能。这位旅栈业老板见多识广,富有商场经验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观察。他带王成进宫斗鹌鹑,先等其他人的鹌鹑斗败后才登场,其他人的鹌鹑成了王成鹌鹑的铺垫。店主深知亲王既嗜好鹌鹑又挥金如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