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马瑞芳讲聊斋 >

第23章

马瑞芳讲聊斋-第23章

小说: 马瑞芳讲聊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钠飧摺保⒓捶夤傩碓福骸爸竿卧唬骸澄紫嗍保普拍暾勺髂细В抑斜砦巍⒂危壹依喜酝芬嗟眯∏О眩谠缸阋印!被姑蛔龉倬褪庸魑轿铮依锏钠腿硕伎纱龉伲媸且蝗说弥荆θ臁T辰鍪歉鼍偃耍懿荒茏龉伲茏龆啻蟮墓伲苟际俏粗朐紫喔遣钍虬饲Ю铩5谋硐秩匆芽煽隙ǎ庋娜俗鲈紫啵圆皇抢杳裰!⑸琊⒅!!   �
    聊斋故事常有对狂妄者当头棒喝的高人。曾某以“宰相”招摇过市时,有位“深目高鼻”、宛如域外人的高僧不瞅不睬,“偃蹇不为礼”,冷眼旁观并决定给狂徒教训:让他入梦,瞬息间尽享宰相威福,然后再痛切感受恶相的惨烈下场。    
    《续黄粱》写梦之妙,在于既像是真,又像是假;表层是真,深层是假;乍看是真,琢磨是假。写梦之妙,还在于,梦境虽如万花筒,却与现实人物性格逻辑相符。《续黄粱》中的宰相,既没有宰相常有的拯荒救溺、经纶在抱,也没有宰相应有的雍容大度、气宇轩昂。梦中宰相亮相倒很像京剧小丑登场:曾某见二中使捧天子手诏,请“太师决商国计”,“得意,疾趋入朝”。这“得意”,是穷人乍富的得意,是孝廉一步登天为太师的得意。“疾趋”描绘脑袋前倾、飞快小跑的形态,活画出名曰“太师”者实在沐猴而冠、缺乏宰相应有的派头。倘若真是太师,皇帝召唤是家常便饭,会宠辱无惊,坐着八抬大轿,前呼后拥,喝道入朝,下轿后再迈着四方步上金殿。决不会一听皇帝有请,就受宠若惊、得意忘形,急急忙忙、颠颠地小跑入朝,宛如北京人挖苦的“翠白”(跑街)。接着,天子“温语良久”,命三品之下官员由曾某说了算,并重加赏赐。曾某家居也今非昔比,穷极壮丽,“自亦不解,何以遽至于此”。孝廉忽成宰相,似真非真、将信将疑,颇符合从现实渐入梦境的细微真实。    
    厍将军    
    然后,曾某很快进入“宰相”角色,且是贾似道、秦桧式宰相角色:“捻髯微呼,则应诺雷动。”走门子的一个接一个:“伛偻足恭者,叠出其门。”权倾一时,气焰薰天,美色声乐,应有尽有,一概是“宰相”排场。但势利小人脾气却像孙悟空七十二变,怎么也变不掉的尾巴:曾某对各级官员的态度完全无宰相水准。在稍有水平的宰相眼中,六卿也好,侍郎也好,更低一级官员也好,都是下级,应一视同仁,以示宽厚仁爱。只有势利小人才会看人下菜碟。而曾某正是这样做的,以对方官职的高低决定自己迎接的规格。小人得志,鸡犬升天。曾某惦着当年周济自己的王子良:“我今置身青云,渠尚蹉跎仕路,何不一引手?”不经考试,不经考选,让王某任谏议要职。小肚鸡肠,打击报复。对跟自己过不去的郭太仆,则组织围攻,“弹章交至”,将其削职。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曾某却睚眦必报,还觉得“恩怨了了,颇快心意”,这正是市井小人特点。甚至于他偶出郊郭,醉汉不小心冲撞了仪仗队,也被押送京兆,立即打死。做了宰相的曾某仍对昔日东邻女垂涎三尺,利用宰相威势抢到手,且“自顾生平,于愿斯足”。一切的一切,极写宰相权威,又隐写势利小人本色。    
    《续黄粱》用梦境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写围绕宰相的高官群态:他们,是些“伛偻”着身子,低声下气、奴颜卑膝出入宰相之门的钻营者;他们,是些即使对曾某横行不满却只是“窃窃”“腹诽”的明哲保身者;他们,是些尸位素餐、只享受俸禄不尽责任者,宛如朝廷那些仪仗马,只会在金銮殿呆立,一声也不敢叫。《续黄粱》用梦境对官场做全景式素描,大大加强了思想力度。    
    顾生梦中的包学士上疏,是正直官员对不法宰相的弹劾,其实是蒲松龄对黑暗官场、特别是高级官吏的综合认识,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将台阁重臣卖官鬻爵、结党营私、鱼肉人民、声色狗马、荒淫无耻的丑恶嘴脸揭露无遗。包龙图是宋代著名清官,让他出来弹劾曾某,既带奇崛幻想色彩,又符合“忠臣”身份。    
    在唐传奇中,梦中高升者罢官,就是梦的结束。《续黄粱》却不是这样,曾某梦中罢官后先在流放途中为深受其害的“乱民”所杀,进入阴间,被铁面无私的阎罗按生前罪孽严惩,最后雪上加霜,转世为贱女……正当梦中受尽磨难的曾某觉得十八层地狱也无此黑暗时,被高僧唤醒,惨淡而起,知道梦中一切是高僧对他骄纵之态的点化,听到“修德行仁,火坑中自有青莲”的劝谕,曾某的台阁之想淡化,“入山不知所终”。    
    世间少了一个可能的恶相,山中多了一个静修的高人。阿弥陀佛!    
    在蒲松龄笔下,梦无处不在,梦是凡人联系神鬼狐妖的常规途径,梦是蒲松龄观照人生的最佳手段。前辈作家创造的种种梦形式,在聊斋故事中得到完善和升华。    
    


第三部分:夫权 在阴司继续刺贪刺虐话聊斋

    郭沫若题词    
    《聊斋志异》近500篇,能不能用两句话概括最重要的内容?能。    
    郭沫若先生给蒲松龄故居写过一副著名对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写的鬼妖远远高于其他作家,因为聊斋鬼妖有深刻的现实内容和深邃的思想意蕴。所谓“刺贪刺虐”,是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讽刺鞭挞贪官污吏贪赃枉法等一切虐害人民的罪行;“入骨三分”是说反映现实的深度,而“写鬼写妖”是他的手段。我们拿几个著名聊斋故事看看《聊斋志异》是如何描写黑暗吏治,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    
    官虎吏狼话当朝    
    “官虎吏狼”是《聊斋志异》脍炙人口的名句。这话出自《梦狼》。    
    白甲在外边做官,他的父亲白翁(白老头)挂念他,有个素走无常的丁某,也就是能在阳间阴间来回走的人,带了白翁到白甲官衙,白翁先看到官衙门口有一头巨大的狼看门,吓得不敢进,丁某硬把他拉进去。    
    刺贪刺虐话聊斋    
    白翁又看到官衙里堂上,堂下,坐着,卧着,都是狼,这些狼不知吃了多少人,官衙的白骨已经堆成山。白甲看到父亲来了,很高兴,下令备饭,马上,有一头巨狼叼了一个人来。白翁吓得浑身发抖,问:这是做什么呀?白甲平淡地回答:“聊充庖厨。”就是“用来当饭吃”。白翁很害怕,辞别了儿子就走,一群狼却挡住他不让走。白翁正在进退两难,突然,群狼吓得嗷嗷叫着藏起来,有的趴到床底下,有的藏到茶几底下。原来来了两个怒目圆睁的金甲猛士,金甲猛士捉住白甲,白甲扑地化成了巨齿獠牙的猛虎。一个金甲猛士要砍掉白甲的脑袋,另一个说,不着急,这是明年的事,先把他的牙敲了。    
    白翁醒了,对这个怪梦很害怕,写了封信,劝导白甲廉政爱民,还派小儿子到白甲那儿看看。小儿子到了白甲的官衙,发现哥梦狼哥的门牙全掉了,问怎么回事,白甲说骑马摔的。再问,什么时间摔的?恰好是白翁做怪梦的那天。小儿子把父亲的信拿出来给白甲看,苦口婆心地劝告他。白甲不听。弟弟在官衙住了几天,发现不分昼夜,行贿送礼说情的人络绎不绝。整个官衙的人都在千方百计、无孔不入地搜刮民脂民膏。弟弟流着眼泪劝告哥哥不要这样,要爱护老百姓,白甲不以为然地说:“你是个乡下人,不知道做官有做官的妙诀,一个人能不能提拔,不决定于老百姓,而决定于上司。上司喜欢,你就是好官;你爱老百姓,有什么办法让上司喜欢?”    
    没过多久,白甲升了大官,可是在他赴任的路上,一群饱受白甲迫害的老百姓把他杀了,还杀掉了白甲身边助纣为虐的衙役。过了一会,有人把白甲救起,说这个人是白老头的儿子,老头还不坏,不应该让他看到这惨状,把这人的脑袋给接上吧。另一个说,这家伙坏透了,把脑袋反着安上。白甲复活后,脑袋朝后,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背,大家都不把他当人看待。    
    让人自顾其后,是个意味深长的细节:人得长着前后眼,想一想如果作恶会有什么下场。《梦狼》是带象征意味的小说,县令化成吃人猛虎,衙役是一群恶狼,官衙以人为食,吃得白骨如山,比喻官场对百姓敲骨吸髓。蒲松龄似乎还担心读者对他的良苦用心不理解,在篇末“异史氏曰”,又把这个怪梦的真实内涵交代得明明白白:“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天下的官员是吃人猛虎,小吏是害人群狼,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比比也,就是到处都是。即使官员本人不是猛虎,他手下的人也都要做吃人的恶狼,何况还有比猛虎更厉害的?    
    孔夫子说过“苛政猛于虎”,蒲松龄干脆说“官虎吏狼”。“官虎吏狼”成为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经典性概括。    
    父母官变成了“官虎吏狼”,老百姓跟他们打交道,会出现什么情景?我们看一个小百姓在一级一级衙门打官司的故事《席方平》。    
    


第三部分:夫权 在阴司继续二郎神断案

    聊斋宫彩塑:席方平遭锯解    
    聊斋宫彩塑:向九殿下求救    
    聊斋宫彩塑:二郎神断案    
    席方平的父亲是老实人,他跟豪绅羊某有矛盾,羊某死后,向阴司行贿,用酷刑折磨席方平的父亲,害得他浑身赤肿而死。席方平深知父亲为人老实,会在阴世受害,就到阴司帮父亲对付羊某。    
    他到阴司后发现,监狱小吏受贿,日夜拷打父亲,打得两腿鲜血淋淋。席方平大骂狱吏:我父亲如果有罪,自然有王法管他,哪能随便让你们这些死鬼拷打?他写了状子向城隍告状,城隍受贿,置之不理;席方平跑了100里路,到郡司告状,郡司又受贿,对席方平用刑。席方平再告到阎王那儿,阎王升堂,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打席方平二十大板,席方平厉声问:“小人何罪?”为什么?我是原告。阎王装聋作哑,席方平直言不讳:我活该挨打,谁让我没钱呢?阎王恼羞成怒,命令把席方平架上火床,烤得皮肉焦黑,然后再问席方平:“敢再讼乎?”席方平的回答铁骨铮铮,掷地有声:“大冤未伸,寸心不死,若言不讼,是欺王也,必讼!”这么大的冤情得不到昭雪,不会死心,如果说不告是欺骗你,一告到底!气急败坏的阎王下令把席方平锯成两半儿!两个小鬼把席方平夹到夹板上,锯声隆隆锯开了脑袋,席方平觉得脑袋裂成两半儿,但他忍住痛,一声不吭,一个小鬼感叹:“壮哉此汉!”大锯锯到胸前,另一个小鬼说:此人大孝无辜,咱们锯偏一点儿,给他保留一颗完整的心。席方平被锯成两半后,阎王让小鬼把席方平的两半身子推到一起再来审,席方平觉得那条锯缝其痛无比,走了半步就跌倒了。这时,一个小鬼从腰里拿出条丝带给他说:“赠此以报汝孝。”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席方平竟然感动得小鬼把丝带送他疗伤。席方平将丝带系身上,病痛消失,身体特别健康。    
    阎王用尽酷刑对付席方平,席方平始终不屈服,阎王又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