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马瑞芳讲聊斋 >

第12章

马瑞芳讲聊斋-第12章

小说: 马瑞芳讲聊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复活、枯骨再生的力量,成了小说家、戏剧家最常采用的模式。    
    聊斋女鬼美丽动人,演出了一幕幕缠绵的爱情故事。    
    喜爱诗歌的少女连琐17岁夭折,连续20年深夜荒郊苦吟“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杨于畏给她续上“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两人相爱,连琐复活。    
    连琐    
    伍秋月的父亲懂阴阳,在伍秋月夭折时,立石写道:“女秋月,葬无冢。三十年,嫁王鼎。”伍秋月在阴冷的地下等待命中注定的情人,等了30年,王鼎来到,伍秋月重返人间。    
    小谢和秋容,一对小鬼女,像人世间没读过多少书的顽皮少女,先是跟耿生嬉闹捣蛋,后来在跟黑社会拼搏中建立了深厚情谊,终成眷属。    
    聂小倩摆脱恶鬼的控制,跟刚直的书生宁采臣结为连理,回到人间。    
    除了演绎人鬼恋之外,聊斋女鬼有比六朝小说更丰富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内涵。有的外国留学生纳闷:都说中国古代封建,可聊斋不少男女见面就上床。我对留学生说,这类故事都有它特别的缘故,《梅女》这个人鬼恋的故事却写相爱男女坚决不上床,就是因为它涉及到更深刻的社会问题,吏治黑暗的问题。    
    梅女    
    《梅女》写一个叫封云亭的人,外出时住到一个房子里,看到墙上有女人的影子,皱着眉头,伸着舌头,脖子上套着绳索,是吊死鬼。这吊死鬼大白天从墙上走下来,请求封云亭把房梁烧掉,那样她就可以在泉下得到安宁。封云亭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主人。主人对他说,十年前这房子是梅家故宅,夜里进来小偷,被梅家的人抓住送到官府。官府审案的典史收了小偷三百铜钱,就说这个深夜逾墙入室的人不是小偷,是梅女的情人。梅女受到极大污辱,气愤地吊死了,梅家夫妇也相继死去。封云亭出钱烧了房梁,梅女来感谢她。封云亭想跟她谐鱼水之欢,被拒绝。梅女说,我如果这样做,生前被诬陷的罪名就洗不掉了。梅女给封云亭介绍个鬼妓。后来地方上的典史也来找封云亭,说他很想念死去的老婆,能不能帮忙在阴世找找她?封云亭把鬼妓叫来,想让鬼妓给问一下。鬼妓一到,原来正是典史的妻子!典史拿巨碗砸过去,鬼妓消失,来了阴间妓院的老鸨,对典史破口大骂:你本是浙江一个无赖,拿钱买了个典史小官,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你做官有什么清白?哪个人袖筒有三百铜钱,你就当他是你亲爹了。你贪赃枉法搞得神怒人怨,你死了的爹娘哀求阎王,情愿把媳妇送到阴司的青楼代你还债!梅女出来,用长簪刺典史,典史狼狈而逃,回到寓所一命呜呼。梅女自杀后已经托生到一个孝廉家做女儿,因为前世冤情没得到申雪,梅女的魂灵留在阴世寻找报仇的机会,再世为人的孝廉女是个整天伸着舌头的傻女。梅女报仇后,封云亭娶傻女为妻。梅女灵魂回归,傻女成了聪明的美女。    
    梅女这个爱情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三百铜钱一条人命,贪官污吏之恶劣,真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现实生活中受冤的平头百姓只能冤沉海底,不可能向赃官复仇;现实中人不能做的事,鬼做了,痛快淋漓,大快人心。    
    聊斋鬼故事奇想奔驰,现实生活中异想天开的事,幽冥世界唾手可得。读书人朱尔旦跟朋友打赌,深夜到十王殿把面目狰狞的判官背出来,而且开玩笑地说:请判官有空时到家里来玩。判官果然来了,跟朱尔旦成了好朋友。朱尔旦写文章总写不好,陆判断定,这是因为朱尔旦“心之毛窍塞矣”,趁朱尔旦熟睡的时候剖开他的肚子,一条一条整理,再从阴世千万颗心中挑了颗聪明的心给他换上,朱尔旦从此下笔千言。他得陇望蜀,要求陆判给自己不够美丽的妻子换个头,陆判果然找来个美人头,趁着朱妻酣睡的功夫,切瓜一样切下她的脑袋换上。朱尔旦的妻子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画中人,只不过脖子上有条淡淡的红线,脸面跟颈部肤色略有不同。头颅移植,现代医学至今不能解决的难题,300年前在聊斋先生笔下易如反掌。    
    幽冥世界的社会组织、伦理道德、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经常是对现实社会的模仿。人到阴世受审,受罚,打官司,因果报应是阴间律法的中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第二部分:神鬼狐妖的魅力千姿百态的聊斋精灵 1

    聊斋宫《罗刹海市》场景“龙宫婚礼”    
    蒲松龄还天才地把仙乡和鬼域组合在一起,创造了著名的聊斋故事《罗刹海市》。美男子马骥弃儒从商泛海来到“大罗刹国”。“罗刹”是梵语的“恶鬼”,成了国名,意味深长。罗刹国以貌取人,以丑为美,越丑官越大,宰相长着三个鼻孔,两个耳朵都像牲口一样背生。官位低一点就丑得差一点,长得多少像个人样的人,穷得吃不上饭。俊美的马骥在罗刹国成了最丑的人,人们看到他就吓跑了。当马骥以煤涂面作张飞时,罗刹国的人惊叹:你原来那么丑现在这么漂亮,推荐他做官。马骥不愿意易面目求荣显,退隐回山村。他跟村民一起去海市,遇到龙宫太子,被带到龙宫。马骥大展雄才,一首赋使他文名遍四海,飞黄腾达,做了龙宫驸马,经常跟美丽贤慧的龙女在龙宫玉树下诗词唱和。罗刹国黑石为墙,以丑为美,龙宫晶明耀眼,唯才是举,两个截然不同的所在,由马骥相得益彰地联缀起来,通过同一个人物在不同国度天差地别的遭遇,蒲松龄对黑白颠倒的现实社会发出锋利的檄文。篇末异史氏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意思是说:社会上的人都用假面迎合世人,世情像鬼域一般的阴冷。人们都喜欢坏的东西,一个人如果公然以正人君子的面貌在社会出现,不被你吓得逃走的人,大概就很少见了。蒲松龄把深刻的社会现实巧妙地隐化在荒诞的神鬼狐妖形式之中,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法国汉学家克罗德·罗阿说:《聊斋志异》是世界上最美的寓言。    
    千姿百态的聊斋精灵    
    凡是人类之外的动物、植物、器物能变化成人,或者虽然没变化成人却能像人一样说话,跟人交往,就叫妖精。这是妖精的宽泛定义。孙悟空常说:捉个妖精耍子,其实孙悟空也是妖精,猴妖。妖和人的交往是《聊斋志异》的重头戏。    
    《山海经》已写到妖,到晋代张华的《博物志》和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幽明录》,各种各样的妖出现了:《博物志》写到蜀山猴玃,也就是猴精抢走民间妇人而且生了孩子,再把孩子送回民间;《玄中记》写到树精,蝙蝠精,蛤蟆精。姑获鸟即鸟精的故事比较有名:姑获鸟衣毛为鸟,脱毛为女人。有个男人在田间看到几个美女,把她们的一件毛衣藏起来,其他美女都披上毛衣变鸟飞走了,没毛衣的女人只好跟他回家做妻子。生了三个女儿后,母亲让女儿去问毛衣藏在什么地方,这位母亲找到毛衣,披上变成鸟儿飞走了,然后拿了三件毛衣给女儿披上,也飞走了;《搜神记》写张福在湖上遇到一个驾小船的美女,    
    跟这位美女住到一起,把美女的小船系到自己船后边,半夜醒来,发现怀中美女原来是一只扬子鳄,美女的小船是段烂木头;《幽明录》有“三魅惑新娘”的故事:蛇传话,龟做媒人,扬子鳄来做民间少女的新郎。    
    到了《聊斋志异》,千姿百态的精灵让人目不暇接。她们常是生活中美丽多情的女性,又总在紧要关头幻化或揭示出,她们原是大自然某类精灵。    
    于生深山夜读,一位绿衣长裙、婉妙无比的少女来了,原来她是小绿蜂所变;    
    甘珏路遇娇婉善言的少女阿英,婚后才知道,原来她是自家那只小鹦鹉;    
    跟安生恋爱的花姑子香气满身,原来花姑子之父是当年被安生放生的香獐;    
    狐嫁女    
    素秋晶莹如玉,知书达礼,原来她是书中蠹虫所化;    
    书生常大用和宫妆艳绝的少女葛巾相爱,常大用感受到葛巾无处不香,原来葛巾就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花!……    
    天才就是从别人看过一百遍的东西,看出全然不同的含义。大自然一些并不美妙的兽类也被蒲松龄幻化成美好的人物:勤劳能干的阿纤是田鼠成精;《西湖主》里娇贵的公主原来是猪婆龙;威猛的班氏兄弟是兽中王大老虎……飞禽走兽,香花瑶草,大自然有什么生灵,聊斋就有什么相应人物。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又在某个方面隐隐约约地彰显原型。鲁迅先生说她们是“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偶见鹘突,知复非人”。蒲松龄写人和大自然的谐和,写人和包括狼虫虎豹在内的生物和睦相处,可以算中国最精彩的“绿色环保”小说。    
    在前辈作家的妖精体系里,狐渐渐成为最显赫的角色。在神话传说里,大禹的夫人涂山氏就是九尾白狐。聊斋《青凤》里的狐叟自称是“涂山氏后裔”。《玄中记》说狐50岁,能变化为妇人;《搜神记》则说千岁之狐,变成美女。六朝小说里的狐仙跟学者讨论深奥的学术问题,唐传奇比如《任氏传》的狐仙已经跟常人无异。蒲松龄写得最多、最精彩的“妖精”,是狐妖。这些可爱的精灵,每位都有动人故事,每位都有独特个性:青凤温婉可爱,小翠调皮活泼,娇娜聪慧美丽,辛十四娘临危不乱,鸦头忠贞不屈,还有助夫成才的凤仙,玩弄男人于股掌之中的恒娘,在关键时刻救情人于水火之中的红玉、舜华……真是万紫千红,而狐女婴宁是最成功的狐仙形象。    
    


第二部分:神鬼狐妖的魅力千姿百态的聊斋精灵 2

    在古代小说里,哭得最美的是谁?红楼千金小姐林黛玉,什么情况下都能哭,哭得花瓣为她落地,小鸟飞走不忍听。笑得最美的是谁?聊斋狐女婴宁。    
    婴宁爱笑,无拘无束地笑,无法无天地笑,连结婚拜堂她都笑得不能行礼。婴宁是古代小说里笑得最开心的姑娘。她把封建时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愿笑,甚至于不会笑的条条框框都打破了。那时的女人只能“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只能笑不露齿,笑不出声,否则就是有悖纲常,有失检点,不正经。而婴宁,她面对陌生男子,毫无羞怯地笑,自由自在地笑,任何场合都可以笑,真是任性而为,一切封建礼教对她都不过是春风吹马耳。婴宁生活在“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只有鸟道”的深山,她没受过封建礼教的毒害,没受过世俗社会的污染,她像野花一样烂漫,山泉一样清澄,山鸟一样灵秀。    
    婴宁爱花。人们常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古代文人爱用花写女性。崔护写“人面桃花相映红”,李白写“荷花羞玉颜”。蒲松龄让花自始至终左右着狐女婴宁,甚至让花决定她的命运。婴宁一露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她看到王子服对自己一个劲地盯着看,    
    婴宁    
    笑吟吟地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大大方方地把花丢到地上,跟丫鬟有说有笑地走了。婴宁似乎无意丢花,其实丢的是爱情信物。王子服捡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