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重生老俩口悠闲红楼生活 >

第80章

重生老俩口悠闲红楼生活-第80章

小说: 重生老俩口悠闲红楼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她反复思量。终究不知该如何,于是这事也就一直拖着。现在如海忽然对她说夏麻有了,她震惊了,余下的就只是茫然。为什么不是别人,偏偏就是夏麻呢?

    面子上,她还是一丝不露的,规规矩矩的那排着人去照顾,又是请大夫,又是换屋子的。等转身老爷去了前衙,身边无外人时,老嬷嬷跪下请罪。真真是疏忽了,让那个小贱/人得了手。

    贾敏心中已经分不清到底是如何了,有恨,有委屈,有痛。如果,如果不是夏麻的话,她大概会有一丝轻松吧?只是现在该如何呢?

    老嬷嬷说交给她解决了,定不让那个贱/人得意。只是她已经犹豫不决了。她虽恨夏麻,但也不想再多造孽,看着黛玉弱弱小小的身子,她得为孩子积点福德啊。还有,现在夏麻要是出了事,这老爷会不起疑?这么多年下来,老爷真的就一点不知?她不能再让这么多年的夫妻情份再折在那个小蹄子身上了。

    生,就让她生,如果是个女儿,那就罢了。但如果是个儿子。那就怨不得她心狠了,孩子抱过来养着,这生养的娘年纪大了,临产出了意外的比比皆是。她虽想给女儿积德,但是想到若是夏麻有个儿子,以后这府里还有什么安生?女儿又会好过到哪里去?

    拿定主意,关照好嬷嬷,她已经全身无力,只是靠在榻子上出神。老嬷嬷看着自己带大的姑娘如此,心中怎会不痛惜,她的姑娘,就这样由一个才思敏捷,目下无尘的骄俏大小姐,成了一个仪态万方,行事周密的管家太太,这其中的路有多少辛酸,她都一一在目。值得劝一句,只是她也知道这些话就如那窗外的落叶,轻飘无力。

    老太太接到信时,心中难受,但还是不得说。敏儿这事还算想的妥当。其实,她以往也有劝过,让她身边的通房给停了药,那个清月,淡云,这些年看这还是不错的,家里人也是老实的。若能产下个儿子,放在自己身边养着,也算是敏儿有个后路。而且打小养起,情分自是不同。再说生母老实,有从小隔开,以后还能如何?再说了,以后就算是敏儿自己有了儿子,都在自己身边还不好拿捏?

    只是她知道敏儿的那颗心,这就是女人的苦楚啊。

    所以要怪也怪自己没有狠下心好好规劝女儿,现在没想到反倒是不听话的人捷足先登了,只是女儿的做法还终究是得体的。只是女儿的心肠还是太软,那种背主的东西,不管怎样,都不该再留着了。能生下孩子,不管男女,都该是为着嫡子嫡女还债的。

    想着这些,老太太找了那个南边送信嬷嬷进来,嘱咐了些子话,又让她带了封亲手写的信给贾敏。

    子肜是知道扬州又来人了,她倒没多想什么,自从大姑奶奶去了扬州,两边的书信往来就很频繁,而送东西的嬷嬷更是常来常往。她才没工夫多操心这些呢。她现在另有它事悬心。红楼书中对王家的描写很少,而对王老爵爷和张太君更是没提半个字,但是薛姨妈进京时只提了王子腾放了外任,王家没人才投奔姊妹的。推想这话头,应该是王家的长辈不在了吧?

    而现下里,黛玉快三岁了,依照原著推算,她六岁进京,隔年薛宝钗进京,那这样的话,子肜想着自己爹娘这几年不就要出差子了?这可不行,她总想着爹娘长寿,最好还要看到她几个孩子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怎么能那么早就去了呢?况且,她娘比史太君还小些岁数呢。

    原本她就十分小心家里人的身子,连她哥哥也不能因为那个莫名其妙的误诊而没了,现在就更仔细了。不过,辛苦还是有回报的。这么些年下来,子肜让家人操练五禽戏,又改了那些大油大盐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更是时不时地推荐些药膳及养身方子,就她诊脉,爹娘的身子好着呢。只是她还是不放心。没事就要关照自己老娘。

    其实,王老爵爷早就在家荣养。辛苦这么多年,想临老享享清福,想着少年梦想,趁着自己腿脚还利索,去看看名山大川,各处风光,原先还担心着行路难,可自从有了那个轮胎,坐车就舒服许多了,带着老伴慢慢行来。且行且看,不失为人生享受极致。只是,现在京里局势紧张,儿子虽然已经能独当一面,但自己还是不放心啊。罢罢,且再等几年,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命去享受各处风光。

    时间在明面上流着,波涛在暗地里涌着。春花秋月不了了,转眼探春也抓了周,虚岁二岁了。也不知道这些古人怎么想的,抓周的东西竟然男女不分的,男孩子的东西有胭脂,女孩子竟然有小刀小剑的。这不,探丫头就出了差子,竟然抓了个小刀死死不松手。

    叫子肜说来,这能算得了个什么,无非是小孩子图新鲜,看着好玩呗。可世人就不这样了,那天在场的客人都愕然了。虽然司仪清客唱词还是很好听的,但后来京中竟然留言甚多,竟然说他们家这个三姑娘以后是个母老虎。看,都动刀动剑的了,那个脾气可有好的?

    得,子肜都气乐了。这人还能再说些什么不能?几个孩子,没有一个不被编排的,老大能干出色,少年老成,被说成性子古板木纳。老2是个女孩子,又是长相出众,行事端庄大方的,人没什么说头,就拿她生在那年初一嚼舌头。老三就不要说了,他那块玉是被人嚼了又嚼。现在有轮到老四了,虽然她没有古人那么迂腐,但是还是知道这个世上的规矩,这样已经算得上败人名誉了呢,不知以后会不会影响他们家老四的婚事。

    可是这个贾政也有不着调的时候。竟然兴冲冲地说要教习探春习武。她要晕了,这个人到底脑子在想什么,难道要教个花木兰?当然,她不守旧,如果女儿以后喜欢要学,她不拦着,但如果事贾政诱导,她非扒了这人的皮。既然生在这个时代,如果太与众不同,那绝对不是一种幸福。

    她这边还想着怎样拿贾政出气呢,贾政在御前就接了一桩艰难的差事。当然这事还是不知道,正和老太太在一起听着姑爷家来的嬷嬷说话。

    原来,夏麻在贾敏的仔细照料,怀胎十月,肚子争气,竟然真生下个小子。只是这夏麻岁数毕竟大了,三十多岁的人,虽怀胎时保养得益,但这孩子还是体弱的,说是看着就孱弱,大夫让细心养育,或可成人。姑爷爷没得法子,只是叹气,难道他林海的子女个个体弱不成?姑奶奶怕下人不够尽心,就抱在身边来亲养,从奶娘到婆子丫鬟,色色配齐,一应器物都比照黛玉都是好的。姑爷看着心中大慰,他的夫人就是好的,谁都比不上。

    只是夏麻却是个没命享福的,到底岁上大了,生哥儿的时候难产,产后崩漏,就自去了。姑爷也是个念旧的人,临了给抬了名分,赏了副好棺木。

    子肜心头恍惚,总算,终于当上了赵姨娘,只是,这人的下场是她自己咎由自取还是因为子肜改变的?毕竟,原著中,赵姨娘生了探春贾环,活得好好的。而现在,赵姨娘已经埋骨黄土,而周姨娘也在田庄枯耗春秋。自己,算不上得上干净呢?

    子肜在这边感怀花逝,而贾政正在那边煎熬。御前说话,虽已经叫起,但是还低头勾背以示尊敬。听着今上慢悠悠的问话,贾政还是很感慨这时候的情报系统的。皇上不但知道他老娘八月初三的生辰,还知道他娘还热闹喜欢听戏,就连前些时日的戏言都知道。那日也是说着闲话,说是老太爷在世年轻时也是好听戏的,家里也养了个小戏班子,那梨香院以前就是老太爷专门听戏的,贾政就说什么时候也给老太太凑个小戏班子消遣。皇上也就说了,念他孝心,就给他大假,让他去江南寻访一些小孩子调/教一番凑个戏班,依贺老母生辰。

    贾政还在犹疑皇上怎么有如此性质,关心起他家这么个不上台面的事来了,竟然还如此大方的给了他假期,哪晓得接下来,就被吩咐了暗活了。

    PS:出差中,偷偷上来更个新,晚了一个多小时,还请见谅。明天我回敬两准时。

    还有,谢谢各位大赏的亲,粉票的亲,推荐的亲,留言的亲以及一切订阅的亲的支持

    老实说,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打赏,心中很激动,有点被砸晕的欣喜,再次谢谢

正文 103 幼婢

    103 幼婢 (第一更)

    话说贾政还在想着皇上怎么那么好心。竟和他说如此之事,还给他假期,正在犹疑之间就听圣上继续说道:“既然下江南,你办事空余也顺便查一件事。。。。。。”

    要知道,江南乃鱼米之乡,普天税收,江南占着十之二三,而这当中,盐政又占大头。可是,这两年间,这上头竟然出现不稳,暗中查去,竟然牵涉到江南许多官员,还有江湖人士穿插进来,竟折了他些许暗探,他派差的官员也卷到了里头,查来查去竟然还是不清不楚。最后虽有些犯官或出首或被查出,但圣上怀疑这只是顶缸的。这些日子,他虽调整了一些官员,又提拔了一些新锐,但是如果根瘤不除。还是于事无补。

    他也知道,其实最大的根瘤就是她自己的儿子,但是一来骨肉亲情,二来也不想打破现在微妙的平衡,只想去其爪牙,以示警告。

    所以,他经过几番考量,最后选了贾政来暗查此事。一来,几番考察,这贾政添为直臣,一心为圣上,不搅入党争,不结交皇子,二来,这贾政也是个能干的,三来,贾政虽为文官,武事上竟也不错,那年禁烟,很有些领兵的能耐。前思后想,竟然是最合适的人之一。而且,他还存着另一番探查,这新点巡盐御史乃贾政的妹夫,且看这贾政是否会徇私,而这林海又是否会枉私。

    关照下去,此次乃是给假让贾政敬母孝而已。贾政哪有听不懂的,明面上是自己主动上折子请假。私底下还是当着皇差,只是这皇差极为秘密罢了。皇上又赐他手谕,让他便宜行事,还可调用江南绿营。

    贾政回到府里,把事与子肜说了,子肜虽然上辈子已经习惯了存周不在身边,可这辈子却没怎么分开过,竟然生出许多的不舍,自有几番的缠绵。

    事情机密,贾政只与贾赦露了口风,第二天就上了折子请假,皇上也痛痛快快的允了,还赞他致孝致纯。

    回来跟老太太一说,老太太责备他太过胡闹,寻些戏子还要自己亲自出头的?下面的管事哪个不能做的?而且他还不懂这些,还不定做得怎样,竟然把这事当个正事上报朝廷,真真是昏了头。而且圣上竟然不以为意,还赞了他,看来是对贾门圣眷厚重的,以后一定要好好办差。切不可如此乱来。贾政心中苦笑,皇上弄了个如此儿戏的由头,他也没得法子啊。

    事已至此,老太太也就不多说了,心中还是高兴儿子孝顺的,就还让他顺便去看看妹妹。就这样,贾政带着随从下了江南。当然,暗中也调了护卫先行,把事情安排了下去。又因为想到明面上的事他丝毫不懂,忽然就想起了那个几年前的云栖。

    对于这个人,他还是观察过一番。此人在庄子上安顿下来后,甚为老实,清清静静的过着日子,差事上干净,私下也不与人多交,看来颇为安逸享受这份平淡。后来贾政也就不操这份心了,也没听下面人汇报说他什么。只是听着他一直不结亲,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