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八十年代-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土地
出品:广西电影制片厂,1984年
导演:陈凯歌
主演:薛白、王学圻等
老汉一家和顾青在峁顶上坐下来吃饭时,老汉颤悠悠地站了起来,头顶是一片青天。他是自然地衰老的,筋骨和脸孔都上了年纪,而黄土地就在他的脚下慢慢地消失了。老汉朝着太阳眯起了眼睛,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时的他可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啊。黄土地再次占满了整个画面,只留下窄窄的一线天……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为收集陕北民歌“信天游”来到黄土高原一个贫穷的村落,正好有人举行传统婚礼。新郎是一个三四十岁的汉子,而新娘只有十二三岁。庄稼人都沉浸在婚礼的喜悦之中。顾青在贴着“三从四德”门联的门边发现一个穿红棉袄、与新娘大小差不多的姑娘,眼中溢着哀伤的泪水。当晚,顾青被安排住在这个女孩家。
这个女孩叫翠巧,家住独门独户的窑洞。她母亲死得早,姐姐早已嫁人,家中只剩下年迈的爹爹和年幼的弟弟愈愈。他们对这位延安来的“公家人”感到很陌生。但是,顾青操持活计可是一把好手,让翠巧一家把他当成了自己人。顾青给他们讲延安妇女婚姻自主,还教给他们“镰刀、斧头、老镢头,砍开大路工农走,芦花公鸡飞上墙,救万民靠共产党”的进步歌曲。这些话在翠巧心中烙下印记,深深地打动和震撼了她。可是,善良而麻木的翠巧爹,硬要按着世世代代流传的庄稼人规矩,让女儿在4月里嫁给一个三四十岁的农民。
终于又到顾青要回去的日子了,翠巧心中有话却又说不出。顾青没有完成任务,翠巧爹为了不让其回去被撤职,终于放声唱了一首如泣如诉的“酸曲”。顾青走了,憨憨送了老远才回来。翻过山梁,顾青看见远处坐在峁顶的翠巧。她想跟随着他,走出这片原始闭塞的土地。顾青答应她回去请示上级,同意了就来接她。她在峁顶看着顾青,把清亮的民歌唱了一遍又一遍。
4月里,翠巧还是按照老规矩出嫁了。当天,憨憨在去黄河边担水时遇到逃婚的翠巧。她给爹留下一撮头发,给爹担了最后一挑水,把给顾青纳的鞋底交给憨憨,连夜摆着小船渡过了黄河。然而,波涛汹涌的河水吞没了她的身影和歌声。河水依然向东奔流……
6月里,顾青再次来到这里。这时赤膊的庄稼汉正举行庞大的传统求雨仪式。村里的一切仍然一成不变,而谁会记得,一个年轻的姑娘曾默默地抗争过,最后却湮没在这片荒凉的土地里……
本片1985年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法国第七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瑞士第三十八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英国第二十九届伦敦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萨特兰杯导演奖、美国第五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东西方文化技术交流中心电影奖和柯达最佳摄影奖。
电影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银幕回顾(6)
青春祭
出品: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1985年
导演:张暖忻
主演:李凤绪、玉妲、冯远征、松涛等
平如镜的池塘,含苞待放的荷花随风轻舞,红蜻蜓停在花蕾尖上振动着透明的翅膀。这时,一个放牛人跳下池塘折下一枝荷花花蕾,递到李纯面前。这个干瘦古怪、冲她微笑的老头,让她有些害怕。而放牛人只是把花放在李纯面前,然后头也没回地走了。李纯仔细地把花别到耳旁,欣喜地用两手把宽松的工作服捏成贴身的衣服。她跑回房间翻箱倒柜。失望中,她发现门帘是一块漂亮的蓝色花布。一个美妙的计划诞生了。当她走出房门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穿着傣族上衣、蓝色花筒裙、头发高高盘起的漂亮姑娘。娅奶奶 送了她一条傣家的银腰带。
一场意外,使任佳和李纯永远地失去了彼此。任佳被永久地留在了云南山寨,即将高飞的李纯对着奔流的河水掩面痛哭。夕阳下,一抹如血的残阳,是青春祭。
“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女学生李纯来到祖国的大西南傣乡插队落户。初到傣寨,这里的风俗习惯使她感到新奇、陌生而又可怖。她不善于安排生活,客居异乡,备尝生活的艰辛。
然而,忠厚善良的傣家人对李纯并不见外,房东大爹对她关怀备至。岁月流逝,李纯逐渐适应了傣家人的生活习惯。她戴起了耳环,穿上用床单改做的筒裙,成了一个漂亮的傣族姑娘。
在一次赶集时,李纯与邻寨知识青年任佳相识。任佳的爽直、博学使李纯为之倾心,他俩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全寨欢庆丰收的夜晚,村民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李纯和任佳也穿梭在人群之中。房东家的大哥喝醉了酒和任佳打了起来,李纯这才明白,大哥深深地爱着自己。
她无法接受憨厚的大哥这种直露、粗暴的求爱。思考再三,李纯离开寨子,到另一个山区小学去当教师。大哥家的老奶奶因思念她而突然去世,李纯闻讯赶去参加葬礼,身着黑色傣族衣裙默默守在老奶奶灵前。
几年过去了,李纯考上了大学。依依惜别之际,大哥真诚地请她和任佳去他家做客,以示歉意,然而任佳再也不能来了,他被一次突发的泥石流吞没,永远留在了边疆。李纯告别傣寨,告别傣家乡亲,她永远不会忘记她为之献出了青春的土地,不会忘记那些用一生去缅怀和追悼的青春时光。
本片获1986年法国南特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1987年第六届中国香港电影节金像奖。
少年犯
出品:深圳影业公司,1985年
导演:张良
主演:陆斌
妈妈,妈妈,儿今天叫你一声妈,禁不住泪如雨下,高墙内,春秋几度,妈妈啊……想昨天,儿像脱缰的野马,几番沉浮,不能自拔……
一辆囚车将少年犯方刚、肖佛、沈金明等人押送到市少年犯管教所。《社会与家庭》杂志的女记者谢洁心也同车前往采访。因持刀伤人被判刑的方刚,桀骜不驯,活像一匹野马,他来到少管所以后恶习不改,经常打人,还顶撞管教人员。犯人暴连星欺负方刚是新进来的,在一次吃干饭时给他分了很少的菜,两个人当场打了起来。
屡教不改的惯窃犯肖佛,一进少管所就滋事生非,风波迭起。谢洁心在与他接触中感到他机灵、聪明,又讲义气,很为他痛心。这天晚上,她找肖佛谈心,肖佛讲述了自己不幸的童年。原来他先后有过三个父母,他们全都把他当成负担而遗弃他。他从七岁起流落街头,慢慢地堕落成惯窃。
而受黄色手抄本毒害的沈金明却努力改造,以期悔过自新。
不久,方刚又在暴的煽动下,在课堂上打人闹事,还奚落劝阻他的冯队长,冯一怒之下打了他一巴掌。赵所长批评冯队长不该打人。而方刚却借此谎称自己吞了折叠剪刀,想制造混乱,伺机逃跑。冯队长等人信以为真,千方百计组织抢救,使方刚良心受到责备,坦白了自己的错误。赵所长为了更好地教育他,没有进行处罚,这对他教育和触动很大。家长接见日那天,其他家长纷纷来所探视子女,唯独方刚、肖佛的父母不露面。方刚陷于绝望,真的吞了剪刀,幸亏抢救及时,才化险为夷。经过冯队长和谢洁心苦心开导劝慰,发誓与儿子断绝关系的方父动了心,全家在医院相见,方刚心中升起了新的希望。
而肖佛的父亲则恶意谩骂前来找他的冯队长和谢洁心,他的行为遭到冯队长的谴责。沈金明刻苦学习,表现出色,被提前释放。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谢洁心通过与少年犯的接触,深感自己有责任呼吁社会不要歧视、嫌弃失足青年。然而此时,她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在家门口,她目睹自己的儿子被押上警车。她全身心地投入社会活动,却忽视了对自己子女的关心、教育,以致造成令人触目惊心的后果。
童年往事
出品:中国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导演:侯孝贤
主演:梅芳、田丰、游安顺等
家里吃饭,父亲要等祖母上桌才开饭,而祖母却要等算命先生说将来是要做大官的贪玩的侯回来才肯吃饭。影片就在祖母呼喊侯的声音中开始了。在祖母寻找侯的一场戏中,她颤颤巍巍地走了很多地方,用一双小脚一次次地丈量着那片土地。
奶奶带侯出镇;祖孙俩喝冰水时向一个年纪与侯奶奶相仿的卖冰老板打听梅拱桥怎么走;祖孙俩漫无目的走时兴趣盎然地摘路边的野果子;在洗他们采回的果子时,奶奶十分兴奋地拿起三个果子玩起了抛果子的小丑把戏,在奶奶的情绪带动下,侯也跟着模仿起来,虽有几许笨拙,但祖孙俩的欢乐让他们忘记了一切。
玻璃弹珠,暗恋的女生,矮矮的脚踏车,慈祥的祖母,沉沉的树阴……故事就这样拉开了。
侯孝贤家里,父亲是全家的中心,虽然他总是坐在书桌前,很少离开。母亲则贤惠地为三餐而忙碌。老祖母因为算命的曾说过侯孝贤长大了会当大官,总是对他疼爱有加。阿孝考上了省立凤中,家中长辈十分兴奋,姐姐闻讯后想起自己也曾考上北一女中却因为搬家而无法就读,不禁潸然泪下;老祖母带着阿孝寻找回到梅县的路,虽然最后没有找到,但却摘了满篮的果子,在路边玩起来。侯孝贤知道自己考上凤中的时候,也是感到相当高兴,但心底有种莫名的惆怅,感觉对不起姐姐。而对于那个整天用纸折着“银元”、准备百岁后到阎王那里去的祖母,对当时满心狐疑而跟着去的阿孝来说,心里也种下了深深的乡愁。那种近乎戏谑的坚持,只能寄托在每一次寻找乡路的快乐上,但却怎么也寻不到那一座跨越海峡、通往梅县的桥。
父亲去世,在阿孝的心中产生极大的震撼,长辈之间带点恐怖的黑猫故事,在守灵的夜晚听来格外令人害怕。与父亲相处的最后一夜,也是在这种不安和惶恐中过去。
之后,侯孝贤进入青春期。阿孝所代表的新一代外省移民,已完全融入新土地的生活中。他们嘴里讲着充满三字经的闽南语,成群结队在街上收保护费、打群架,在学校里威胁同学,刺破老师的自行车轮胎……等等。他们在陈诚出殡的广播声中,依然若无其事地在“军人之友社”里嬉戏,终于和代表传统保守的外省族群的老兵发生冲突。
阿孝的父亲过世后不久,母亲也患了癌症而北上就医,最后因不肯接受手术而去世。本来打算保送军校的阿孝,因心仪高雄女中同学的一句话“等你考上大学再说吧”,决定参加大学联考而放弃了去军校的机会,也因此改变了一生。老祖母孤单去世,她死后,敛尸先生发现祖母躺着的那一面已经溃烂了,不知已经死了多久……阿孝为此感到深深的忏悔……
本片获1985年第二十二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第三十六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评论家协会奖。
电影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银幕回顾(7)
盗马贼
出品:西安电影制片厂,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