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八十年代-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事片奖。
电影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银幕回顾(2)
小街
出品:上海电影制片厂,1981年
导演:杨延晋、吴天忍
主演:郭凯敏、张瑜、杨延晋等
夏在动物园中行走,白鹭在漫游,长颈鹿在悠闲地觅食……“样板戏”激越狂热的打击乐声从晴空中隐隐而来,间或夹杂有秃鹰、狮虎的嘶啸声;当夏遭受红卫兵殴打时,画面上拳脚相加,皮带挥舞,人在挣扎,鲜血淋漓。前景是动物园的铁笼子,笼中的狮、虎……背景音乐却是低缓优美的音乐;最后,当一位好心的老园林工人背着夏走出动物园时,他沉重而双关地说:“噢,你忍着点,就要走出动物园了。”一轮残阳像遥遥欲坠的轮盘,四周寂无人迹,画面凄凉,画外却是尖利破空的鞭打声、叫骂声和惨叫声。
僻静的小街上,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夏缓步走来。这是上海一条典型的小街。右边是一排石库门房子,左边是音乐学院的铁栅栏墙。在一幢旧楼房里, 夏应邀向钟导演追述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
在十年动乱时期,夏还是个稚气未脱的汽车修理工。他偶然闲逛到这条小街,正想靠着9号的门框避风点烟,不料门被拉开,失去重心的夏撞碎了俞手中篮子里的鸡蛋。俞可怜巴巴地向他说,你走吧,我妈妈病很重,她怕见生人……夏狐疑地怏怏地离开了小街。半月后,夏试车归来,小心翼翼地捧着装有20只鸡蛋的帽子,来到小街9号。夏得知俞要为病重的妈妈采集草药,遂表示一同前往。他开着一辆试车的救护车,带着俞到郊外采集草药,在山水间喧闹嬉戏,玩得十分开心。俞不慎失脚掉进湖里。从水里起来,俞在救护车里瑟瑟地说:“我是个姑娘”
原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俞的母亲突然成了“黑帮”分子,遭批斗,被毒打,以致生命垂危。俞则被剪了阴阳头,受尽凌辱,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女扮男装。夏决心要使俞恢复做姑娘的权利。一次,他从公园里一个演出样板戏的临时后台,弄到一根假发辫,被造反派发现,遭到毒打以致双目失明。夏出院后,急奔那条寂静的小街,小楼仍在,但已没有俞的踪影了。以后怎样呢?夏无法推知俞的命运。
钟导演和夏讨论了几种设想:也许心灵受到创伤的俞堕落了,沉湎于灯红酒绿之中;也许俞已成为小提琴演奏家,有一天,他俩在小街上重逢……但这些设想似乎都不能成立。事实上俞当了普通的挡车工,也曾到处打听哥哥的下落。终于有一天,他俩偶然在火车上重逢了。夏在生活中找到了俞,也给这部影片找到了真实的结尾。
导演杨延晋曾执导《苦恼人的笑》,后又陆续执导了《小街》《夜半歌声》《T省的84、85年》等影片。
主演郭凯敏和张瑜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活跃于中国影坛的一对金童玉女。他们在《庐山恋》中主演的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瑜还先后在《傲雷·一兰》《啊,摇篮》《巴山夜雨》《知音》《雷雨》等电影中扮演重要角色,曾荣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第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及第二届“文汇电影奖”最佳女主角奖。
城南旧事
出品:上海电影制片厂,1982年
导演:吴贻弓
主演:沈洁、郑振瑶、张闽、张丰毅等
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疯女人秀贞认出了妞儿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女儿。她肩膀剧烈地抽动着,口里喃喃地道:“小桂子,小桂子……”在英子看来,这一切是那么地不可思议。但那对苦命的母女终于相认了,画外传来火车剧烈的刹车声,天空似乎也被这真情撩湿了眼,感动得要落下泪来。
故事发生于二十年代,在恢弘壮阔的北京城里。
英子是个大学教书先生的女儿,她每天沐着阳光,无忧无虑地嬉戏成长,但这段清澈如水的童年时光,还是给她刻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回忆。
六岁时,英子结识了住在同一条胡同里的“疯女人”秀贞。秀贞以前有过一个上大学的男人,而且两人生下了女儿小桂子。但因从事革命活动,她男人被当局逮捕,之后便一去不返。小桂子也因是私生子,被送到齐化门城墙下,音讯全无。可怜的秀贞被这一切逼“疯”了,但执著的她并未放弃残存的希望。
卖唱姑娘妞儿跟英儿住在同一条胡同里,她们俩是好伙伴。妞儿从小被自己狠心的父亲逼着唱戏。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挨了打的妞儿跑到英子家,告诉英子自己是拣来的。细心的英子发现妞儿耳后有一个和秀贞的女儿小桂子一样的痣,激动的秀贞马上将妞儿认做自己遗失的女儿小桂子。就在那个雨夜,秀贞带着妞儿离开了,说是去寻找小桂子的父亲。在火车的轰鸣声中,两个人消失了。
一场大病后,英子搬了家。她在废墟中遇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小伙子经常跟她谈些大道理,说些似懂非懂的话。后来,英子还看到他参加他弟弟的毕业典礼。偶然的一次,英子找小伙子玩,顺手将他藏在草丛中的一件东西拿了出来。那东西给大人看见后,把小伙子当成贼,给抓了起来。英子惊讶地又“送走”了一个朋友。
宋妈是英子家的保姆,一直辛苦赚钱来养活自己在乡下的孩子和男人。一天,乡下来了人,宋妈得知自己的儿子已经病死,女儿被自己的男人不知送到什么地方去了……
在一个个故事的叠加中,英子的父亲也因病过世了,全家迁离北京。在瑟瑟的秋风中,英子一家告别宋妈,在红叶满山的路上渐行渐远。
本片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配角奖。
电影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银幕回顾(3)
牧马人
出品:上海电影制片厂,1982年
编剧:李准
导演:谢晋
主演:朱时茂、丛珊等
敕勒川草原,蓝天似盖,大地如盘。万里晴空下,白雪覆盖着祁连山顶,山坡下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远远望去,草原上蠕动着牛群、羊群。在一片沼泽湖边,有一群马在静静地吃着青草。一个三十多岁的牧人在草原上仰天躺着,他是许灵均,他看着那云影移动的苍穹。远处传来袅袅的歌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个低沉的声音在画外响起:“敕勒川,你这个古老的名字,我从十二岁时,就在课本上读到了你,没有想到,我这半辈子却和你结了不解之缘,我在这里二十年了!岁月、生活……”
1980年秋,老华侨企业家许景由从美国回来。其儿子许灵均是在敕勒川草原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牧马人,他风尘仆仆地坐飞机奔赴北京,会见他的父亲——这位来自美国、已是亿万富翁的大资本家。秀芝连夜为未曾谋面的公公煮了一篓子茶叶蛋,临别时还塞上两包枸杞子。阔别三十一年的父子在北京饭店相见,父亲激动得热泪纵横,许灵均却在激动中透着沉静。
在许灵均的印象里,父亲留下的只是些痛苦的回忆。虽然家财万贯,但父亲有外遇常不回家,从未让他享受到温馨的父爱。解放前,父亲遗弃他和病重的母亲去了美国。解放后,小灵均在老师的关怀下,靠助学金读完中学并留校任教。反右时,他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偏僻的农场劳动。在押解途中,睡在马槽里的许灵均企图自杀,但在大棕马的抚慰下又燃起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在牧场,他受到董大爷、大娘和郭碥子夫妇的关心照顾,与这些淳朴的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文革”时,乡亲们想办法帮许灵均躲过了造反派的批斗。在郭碥子与乡亲们的热心撮合下,他与一位比他小十几岁的四川逃荒妹李秀芝结了婚。秀芝聪明能干、温柔体贴,还跟着许灵均学文化、写日记。不久,李秀芝生下可爱的儿子清清,一家人过得十分幸福、和睦。1979年,许灵均得到平反,补发了500元工资,并被安排到牧场小学教书,受到乡亲们和孩子们的爱戴。
深夜,许灵均在北京饭店里思绪起伏,想起了淳朴的乡亲、美丽的草原、贤惠的妻子。他给妻子写信,告诉她自己决定留下来,不随父亲出国。父亲不禁感到失望,他本打算带儿子去美国继承自己的事业,但看到儿子已作出决定,只好不再强求。他请儿子替他在国内找块安息之地,好让他百年以后叶落归根。
在机场,父子二人最后一次拥抱,挥泪而别。许灵均又回到了辽阔的大草原,安恬的生活在恒常四季中不停轮转……
影片根据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改编。荣获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奖。
人到中年
出品:长春电影制片厂,1982年
编剧:谌容
导演:王启民、孙羽
主演:潘虹、达式常、赵奎娥、郑乾龙等
疲惫把陆文婷的身体给摧垮了,她坐在床边,头发粘着汗液凌乱地披散着,一只手支撑着前额,虚弱地喘息。女儿佳佳过来紧挨着她坐下,用小手摇晃着她:“妈妈,我饿了。”她搜尽口袋,瘦弱的手从口袋里艰难地掏出仅有的几毛钱,负疚地哄女儿去买点吃的,自己又疲累地昏睡了过去……买了三个烧饼回来,看到妈妈在睡觉,乖巧的女儿倒了一杯水,叫醒了她。陆文婷饥饿地嚼着干烧饼,她看着女儿,以往积聚的悲苦此刻全部翻涌上来。哽咽的她紧紧地咬住口中的烧饼来抑制自己的哭泣,可大滴的泪水抑制不住地淌下来,湿了满脸。
这是1979年秋,陆文婷因心肌梗塞急性发作,在院特护病房里,处于急救之中。她是个眼科医生,没想到现在却躺在了自己医院的病房里。
眼科主任孙逸民记得,陆文婷是十八年前从医学院毕业分配到这个医院的。当时,她是个很有理想和抱负的青年。被留在眼科后,她靠着自己的聪颖和悟性,很快成为眼科的业务骨干。按正常晋级她早该是主任大夫了,可现在连个主治大夫都不是,依然是十八年一贯制的“住院医”,工资仍是少得可怜的56.5元。
陆文婷的爱人是她治愈的眼病患者——研究金属力学的科技人员傅家杰。现在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家人挤在12平米的小黑房子里,连转个身都困难。如今,繁重的业务和生活重担把她给压垮了。就在陆文婷发病的那天上午,她一连做了三个手术,其中副部长焦成思的白内障摘除手术是院长亲自指派的。大家都不知道,其实十多年前焦部长另一只眼的白内障摘除手术正是陆文婷为他做的,焦部长的夫人还总是不放心。陆文婷接到女儿佳佳的电话,看着那么多急待就诊的患者,她留了下来,直到在幼儿园等家长的孩子只剩佳佳一个人,孤单地立在那里。她觉得自己是个不称职的母亲和妻子,为了方便丈夫写论文,她让他搬到研究所去住。就在傅家杰同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