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黄帝内经太素 >

第89章

-黄帝内经太素-第89章

小说: -黄帝内经太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篇。 
灸寒热之法,先取项大椎,以年为壮数,(大椎穴,三阳督脉之会,故灸寒热气取。《明堂》 
大椎有疗伤寒病,不疗寒热。平按∶先取《素问》作先灸。)次灸厥骨,以年为壮数,视背输陷 
者灸之,(此脉中血寒而少,故取背输陷也。厥骨,脊 骨也。有本厥与骨通为一字,巨月反。平 
按∶厥骨《素问》、《甲乙》作撅骨。注此脉袁刻误作此血。)与臂肩上陷者灸之,(臂肩亦取 
脉陷,疗寒热之输,肩贞等穴也。平按∶《素问》、《甲乙》与作举。)两季胁之间灸之,(季胁 
本挟脊京门穴也。)外踝之上绝骨之端灸之,(阳辅等穴。)足小趾次趾间灸之,(临泣等穴也。 
平按∶小趾袁刻作少趾。) 下陷脉灸之,(承山等穴。平按∶ 下《甲乙》作 上。)外踝之 
后灸之,(昆仑等穴也。)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平按∶《甲乙》坚痛作坚动。)膺 
中陷骨间灸之, 骨下灸之,(平按∶ 骨《素问》、《甲乙》作掌束骨。)脐下关元三寸 
灸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间灸之,(平按∶膝下《甲乙》作脐下,三寸作二寸。)足阳 
明灸之,跗上动 
脉灸之,(平按∶足阳明下《素问》无灸之二字,新校正云∶“按《甲乙经》、全元起本足阳明 
下有灸之二字,并跗上动脉是二穴。”据此则全本与本书相同,但今本《甲乙》仍无灸之二字。) 
巅上动脉灸之,(平按∶《素问》、《甲乙》动脉作“一”字。)犬所 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 
伤痛壮数灸也,凡当灸二十七处。( 音干。 ,穴也,冲阳等穴也。题云灸寒热法,此总数 
之二十七处中,有根据其输穴,亦取气指而灸之,不可为定,可量取也。平按∶ 《素问》作啮, 
《甲乙》同,无三壮二字。痛壮数灸也《素问》作病法灸之,《甲乙》作病法三炷灸之。二十七 
处《素问》、《甲乙》均作二十九处。)伤食灸不已者,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之输血,药之 
也。(伤食为病,灸之不得愈者,可刺之。刺法,可刺大经所过之络出血,及饮药调之阳络脉也。 
平按∶《素问》灸下有之字,之输作其俞,血药作而药。) 



卷第二十七·邪论

七邪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十二第八十《大惑论》。又自篇首至甚者为惑,见《甲 
乙经》卷十二第四,又自人之喜忘者至故不嗜食也,见《甲乙》卷十二第一。自病而不得卧出者 
至末,见《甲乙》卷十二第三,惟编次小异。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尝登于清冷之台,中阶而顾,匍匐而前,则惑。余私异之,窃内怪之, 
狂瞑独视,安心定气,久而不解,独转独眩,被发长跪,俯而视之,后久之不已,卒然自止,何 
气使然?(小怪曰异之,大异曰怪之。瞑,目合也。俯而视之,下直视也。何气使然,问其生惑所 
由也。转有为传,眩有为脆,量误也。冷有本为零也。平按∶《灵枢》尝登作尝上,狂瞑作独瞑, 
独转作独传,自止作自上。《甲乙》清冷之台作青霄之台,中阶作中陛,而顾作而惑,无匍匐至 
怪之十四字,独瞑独视作独冥视之,被发上无独转独眩四字,后久之不已作久不已三字。)岐伯 
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五脏六腑精液,及脏腑之气清者,上升注目,以 
为目之精也。平按∶《甲乙》无皆字。)精之果者为眼,(精之果别称为眼。果音 
颗。平按∶《灵枢》果作窠,无者字。《甲乙》果作裹。)骨之精为瞳子,(肾精主骨,骨之精 
气为目之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肝精主筋,筋气以为精之黑眼也。)血之精为络,(心精主血, 
血气以为眼精赤络。)其果气之精为白眼,(肺精主气,气之精为白眼。平按∶《灵枢》果作窠, 
《甲乙》其果作其络,白眼作白睛。)肌肉之精则为约束裹撷,(脾精主肉,肉气之精以为眼之 
束约裹撷。撷,胡结反。平按∶《甲乙》撷作契。)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 
出于项中。(四气之精并脉合为目系,其系上属于脑,后出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虚, 
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目系急,急则目眩以转矣。(后曰项,前 
曰颈。以目系入脑,故邪循目系,脑转目眩也。平按∶《甲乙》项作头,因作目。《灵枢》入于 
脑下重入于脑三字,《甲乙》重入字。目系目系急急《灵枢》、《甲乙》作目系急目系急。)邪 
中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故见两物。(五精合而为眼,邪中其精,则五精不 
得比和,别有所见,故视歧见于两物,如第二问等也。平按∶邪中其精《灵枢》作邪其精其精五字, 
《甲乙》作邪中之精则其精。袁刻精误作经,注亦误。)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 
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目之有也,凡因三物∶一为五脏六腑精之 
所成,二为营卫魂魄血气所营,三为神明气之所生。是则以神为本,故神劳者,魂魄意志五神俱 
乱也。)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故阴阳合传而精明也。(是以骨精瞳子, 
筋精黑眼,此二是肝肾之精,故法于阴也。果气白眼及血之赤脉,此二是心肺两精,故法于阳也。 
肺虽少阴,犹在阳中,故为阳也。此之阴阳四精和合,通传于气,故曰精明也。平按∶《甲乙》白 
眼作白睛,合 
传作合揣,注云∶《灵枢》作传。)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分精乱而不传,卒然见 
非常之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心藏者,心内形也。心者神之用,神者心之主也。故 
神劳分散,则五精乱不相传,卒见非常两物者也,以其精神乱为惑也。平按∶传《灵枢》作转, 
《甲乙》作揣,注云∶一作转。)黄帝曰∶余疑其然。余每之东苑,未尝不惑,去之则复,余惟 
独为东苑劳神乎?何其异也?(清冷之台在东苑,故每往登台则惑,去台则复于常,岂不为彼东 
苑劳神,遂至有惑,是所可怪也。)岐伯曰∶不然也。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感,则精气 
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夫心者神用,谓之情也。情之所喜,谓之欲也。故情之起欲,是神 
之所恶;神之所好,心之所恶。是以养神须去情欲,欲去神安,长生久视;任心所作,则情欲百 
端,情欲既甚,则伤神害命。斯二不可并行,并行相感则情乱致惑;若得神移反本,则惑解神复。 
平按∶卒然相感《灵枢》、《甲乙》感作惑。注并行相感,袁刻感误作惑。)是故闲者为迷,甚 
者为惑。黄帝曰∶善。(闲,轻也。甚,重也。此为第一惑邪。) 
黄帝曰∶人之喜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 
卫留于下久,不以时上,故喜忘矣。(心肺虚,上气不足也。肠胃实,下气有余也。营卫行留于 
肠胃不上,心肺虚故喜忘。复有上时,又得不忘也。此为第二喜忘邪也。平按∶喜忘《灵枢》、 
《甲乙》作善忘。《灵枢》久下有之字。)黄帝曰∶人之喜饥而不嗜食者,何气使然?岐伯曰∶ 
精气并于脾,热气留于胃,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喜饥,胃气逆上故胃管寒,胃管寒故不嗜食也。 
(精气,阴气也。胃之阴气并在 
脾内,则胃中独热,故消食喜饥。胃气独热,逆上为难,所以胃咽中冷,故不能食也。此为第三不 
嗜食邪。平按∶《灵枢》、《甲乙》喜饥作善饥,胃管作胃脘。)黄帝曰∶病而不得卧出者,何气 
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阴气 
虚,故目不得瞑矣。(卫气昼行阳脉二十五周,夜行五脏二十五周,昼夜周身五十周。若卫行阳脉, 
不入脏阴,则阳脉盛,则阳跷盛而不和,阴跷虚也。二跷并至于目,故阳盛目不得瞑,所以不卧。 
此为第四不得卧邪。瞑音眠。平按∶《灵枢》卧下无出字,疑衍。《甲乙》瞑作眠。)黄帝曰∶ 
病而目不得视,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盛则阴跷满, 
不得入于阳,阳气虚,故目闭焉。(卫气留于五脏,则阴跷盛不和,惟阴无阳,所以目闭不得视也。 
以阳主开,阴主闭也。此为第五不得视邪也。平按∶病而目《灵枢》作病目而,《甲乙》作目闭 
二字,留作行,行作入,注云∶“《九卷》行作留,入作行。”)黄帝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 
然?岐伯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涩,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涩则分肉不解,其 
行迟。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卫气行 
留久;皮肤涩,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精,则欲瞑,故多卧。肠胃小,皮肤滑 
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卧焉。(其人肠胃能大,皮肤能涩,大则卫气停留, 
涩则卫气行迟,留而行涩,其气不精,故多卧少寤;反之少卧。此为第六多卧邪也。平按∶涩《灵 
枢》作湿,《甲乙》作涩。不精《灵枢》作不清。注多卧邪袁刻邪作者。)黄帝曰∶其非常经也, 
卒然多卧者,何气 
使然?岐伯曰∶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反留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 
(邪气留于上焦,上焦之气不行,或因饮食,卫气留于心肺,故闷而多卧。此为第七邪也。平按∶ 
卫反留《灵枢》作卫气留久,《甲乙》作卫气久留。)黄帝曰∶善。治此诸邪奈何?岐伯曰∶先 
其腑脏,诛其小过,后调其气,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必先明知其形气之苦乐,定乃取之。(疗 
此七邪之法,先取五脏六腑诸募等脏腑之上诸穴,除其微过,然后调其脏腑五输六输而补泻之。 
补泻之前,必须明知形气虚实苦乐之志,然后取之。平按∶先其腑脏《灵枢》作先其脏腑,《甲乙》 
作先视其腑脏。形气《灵枢》作形志。) 



卷第二十七·邪论

十二邪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八《口问》篇。又自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 
然至末,见《甲乙经》卷十二第一,惟编次小异。 
黄帝间居,避左右而问岐伯曰∶余以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岐伯避 
席再拜对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间居,晏也。避,去也。六经,阴阳各有三阴 
三阳之脉也。口传者,文传得粗,口传得妙,谓口决其理也。平按∶《灵枢》避左右作辟左右,以 
闻作已闻,再拜下无对字。)黄帝曰∶愿闻口传。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 
阴阳喜怒,食饮居处,大惊卒恐。(风雨寒暑居处,外邪也。阴阳喜怒饮食惊恐,内邪也。平按∶ 
愿闻袁刻作愿问。食饮《灵 
枢》作饮食。)血气分离,(此内外邪生病所由,凡有五别。一,令血之与气不相合也。)阴阳 
破散,(二,令脏腑阴阳分散也。)经络决绝,脉道不通,(三,令经脉及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