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19-王旭高临证医桉 >

第3章

419-王旭高临证医桉-第3章

小说: 419-王旭高临证医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渊按∶前方应手,此即头头是道。通草、豆卷,淡渗泄表。 
恐其耗津。不必虑邪之不去,津气回而邪自不容矣。 
又 阴津稍回,气火未平。仍宜步步小心,勿致变端为幸。 
大生地 洋参 沙参 元参 泽泻 麦冬 天竺黄 鲜石斛 石决明 茯神 芦根 
张 温邪两候不解,脉形洪大中空;神昏蒙而如醉,舌淡红 
而无苔。与汤亦不却,不与亦不讨;呓语如呢喃,叮咛重复道。 
昨日用芳开,神情略觉好。然凭症而论之,乃津枯而液燥。是必 
甘寒润燥生津液,俾得气化津回方保吉。聊立方法以备参,候高明以商夺。 
大生地 鲜石斛 沙参 茯苓 麦冬 羚羊角 鲜生地 竺黄 甘蔗汁 芦根尖 
渊按∶案语清华,方法简洁,非学识兼到者不能。 
许 温邪内蕴,痰浊上泛。壮热无汗,神识模糊,气逆痰多,舌腻尖红,大便不通。势防厥脱。 
羚羊角 葶苈 杏仁 川贝 竺黄 黑山栀 蒌仁 枳实 豆豉 菖蒲 
滚痰丸三钱。此方效。 
渊按∶实热夹痰,滚痰丸甚合,煎方亦好。 
吴 温邪五日,舌苔干黄,壮热无汗,胸腹板满硬痛,手不 
可近。此属结胸。烦躁气喘,口吐涎沫。防其喘厥。 
黑山栀 豆豉 蒌仁 川连 杏仁 生大黄 葶苈 柴胡 枳实 淡芩 元明粉 皂荚子 
凡结胸症,烦躁气促者死。此方是大柴胡汤、大小陷胸、栀豉合剂。 
渊按∶烦躁无汗而有气喘者,柴胡不可用。用柴胡仍蹈前人治 
伤寒之故辙也。幸有硝、黄、连、杏主持其间,否则坏矣。 
又 下后结胸之硬满已消,而烦躁昏狂略无定刻,舌苔干 
燥,渴欲凉饮,壮热无汗。邪气犹在气分。以苦辛寒清里达表,冀 
其战汗无变为妙。幸其壮热无汗,可冀战汗。若汗出而仍壮热, 
则内陷矣。此方三黄石膏汤、鸡苏散与栀豉合剂。 
又 战而得汗,脉静身凉,邪已解矣。舌黄未去,胃中余浊未清,尚宜和化。 
川贝 赤苓 豆豉(炒) 连翘 黑山栀 通草 滑石 枳壳(炒) 竹茹 
凡战汗后脉静身凉,用方大法,不外乎此。 
严 病后元气未复,温邪乘虚窃发。初起即便壮热神糊,舌 
干,肩膊胁肋疼痛。今方二日,邪未宣达,已见津涸之象,其为 
重候可知。当此论治,是宜达邪以解其表。然叶氏云∶初起舌即 
干,神略糊者,宜急养正,微加透邪之药。若昏愦而后救里,有措手不及之虞矣。 
北沙参(一两) 牛蒡(三钱) 杏仁(三钱) 焦曲(三钱) 黑山栀(钱半) 豆 
豉(三钱) 连翘(三钱) 竺黄(一钱) 枳壳(一钱) 茅根(一两) 鲜薄荷根(五钱) 
渊按∶深得叶氏心传。 
孙 营阴素亏之体,感受温邪,病起肢麻寒热,旋即便泄神 
糊。今交七日,脉数而洪,舌燥齿干,必荡气促。阳明之火方 
炽,少阴之阴已涸。又腹硬痛,大便三日不通。积聚于中不下, 
气火尽浮于上。似宜通降为先。然阴津大涸,不得不先养其津。姑拟一方备商。 
鲜生地(一两四钱) 北沙参(二两) 磨苏梗(五分,冲) 杏仁(三钱) 天 
竺黄(钱半) 茯神(三钱) 麦冬(五钱) 川贝(三钱) 悉尼汁(一杯,冲) 枇杷叶(三片) 
渊按∶先养正救津,斯为老眼无花。 
又 津回舌润,汗出甚多,热势亦退。惟心烦不寐,大便不通。仍以前方加减。 
前方去苏梗,加细生地一两,天冬三钱,麻仁三钱。 
蔡 温邪发斑透疹,总在肺胃两经。邪热郁蒸,从里达外。 
血分热炽则发斑,气分热炽则发疹。邪从外入,由气传营。热自 
内出,由营达气。此症胸前先发斑点,身未觉热。数日之后,始 
发寒热,续布痧疹。似乎营分先有伏热,而后温邪凑集,肺胃受 
病,始见咳嗽寒热等症。然斑已将化,疹已透齐,即有余邪,清 
之解之可已;乃反胸痞烦闷,气升恶心,喉痛难咽,其故何欤? 
良以怀孕八月,适当太阴、阳明养胎之候,邪热甚于肺胃,胎气 
失荫而上逆,繇是胸高气逆,烦躁不得卧,岂非病虽由热,而实 
乃胎气上冲所致也。为今之计,清解肺胃温邪,以化斑疹热毒, 
是为正治。然燎原之下,液灼津伤,亦必养其津液。胎气上升, 
为变最速,尤要先平胎气。肺主一身之主,又必降其肺气。肺气降而得卧,胎安不上冲,庶无喘厥之虞矣。 
鲜生地(一两) 淡豆豉(三钱,同鲜地研) 川贝母(三钱) 磨苏梗(五分,冲) 
磨犀角(五分,冲) 磨郁金(五分,冲) 纹银(一两,先煎) 元参(二钱) 白薇 
(三钱) 竹茹(一钱) 野苎根(五钱) 枇杷叶(三片,去毛) 
又 温邪上受,自气传营;而化火上炎,由胃及肺。喉属肺 
经,咽属胃经。凡咽喉之症,属实火者多,因肺胃之阳盛。肾脉 
循喉,肝脉绕咽,系虚火者,始关肝肾之阴亏。是其大略也。此 
症乃斑痧之后,喉痛色赤,全由邪火炽张。图治之方,犀角地 
黄,不出甘寒清解。昨吐红痰,无非气火熏蒸。今观脉色,已觉 
神清爽朗。喜逢知己,共斟酌而揣摩,幸谢主人,转忧疑为欣 
慰。立夏恰今朝,病能减而即是退;怀麟当此疾,胎不动即是 
安。大便才通,亦是转机之兆。小心调理,冀无欲速之讥。略泐数行,伏希晒政。 
犀角 羚羊角 川贝 鲜石斛 元参 知母 鲜生地 麦冬 枇杷叶 
金银花露、绿豆皮煎汤,与燕窝汤相和频饮。 
又 夫温邪燔亢之余,余热固未能净;肺胃燎原之下,阴津 
必受其戕。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叶氏之名言;安胎须顺气, 
阴火忌上冲,妇科之要论。此症儿及两候,温痧既退,安得邪火 
复炽?喉肿既消,何以燥痛复盛?所以然者,胎当七八月之间, 
正肺与大肠司养之际,肺肠相为表里,肺主气而大肠主津,肺受 
火淫,燥热移于大肠,大肠当养胎之际,遂移热于胞络。《内 
经》云∶人有重身,九月而暗,是胞之络脉绝也。胞脉者,系于 
肾而络胞胎。今热上迫肺,故音哑、咳嗽而喉复痛也。按此段经 
文,明指胎中阴火,当九月之期有此音哑一症,教人勿亟治之, 
惟恐伤其胎气耳。兹方八月,即得音哑咳频,岂非殃及池鱼之谓 
欤!今以甘凉生津治其上燥,参入咸寒以降阴中伏火,经所谓热 
淫于内,治以咸寒是也。须知治病要察机宜,养阴而火自降,指 
久病虚羸而言。火退而阴自充,乃暴病未虚之症。先辈有提其要 
曰∶暴病多实,久病多虚。是其义也。然欤否欤,仍候华先生裁正。 
北沙参(一两) 川贝(去心,勿研,三钱) 元精石(三钱) 知母(三钱,秋石 
煎汤拌浸) 蝉衣(一钱,去翅足) 大豆卷(三钱) 元参(三钱) 天花粉(三钱) 枇 
杷露(一杯,冲服) 野苎根(三钱) 赤苓(三钱) 生甘草(四分) 纹银(五分) 
改方加羚羊角钱半,鲜生地七钱,黑山栀钱半。 
渊按∶伏温由内达外,由里传表,从少阴而出太阴,所以退而 
复来,轻而再重,不尽由乎胎热。疹属肺,肺主一身之表。斑属胃, 
胃为万物所归,温邪每从两经而达也。胞络者,乃胞门子户之胞, 
非心包络。胞络系肾,少阴之脉贯肾,上入喉中,热邪由少阴上干喉中,故音哑。甚则喉痛。 
鲍 半月不大便,症交十二日,神昏舌煤,齿垢干枯。阳明 
邪火极炽,少阴阴液已亏,肠中宿垢不下,邪热无从出路。不下 
恐火盛劫液而痉厥,下之恐亡阴而呃脱。极难着笔,姑备一方。 
犀角 鲜生地 生大黄 茯神 当归 菖蒲 大生地 连翘 枳实 麦冬 竺黄 元明粉 
渊按∶一面养阴彻热,一面通腑最稳当。硝、黄宜轻用。 
又 便解三次,神气渐清,舌煤已化。今拟生津。 
鲜石斛(一两) 川贝(二钱) 茯神(三钱) 元参(三钱) 生甘草(五分) 麦 
冬(三钱) 竺黄(钱半) 竹茹(一钱) 北沙参(一两) 大生地(一两) 甘蔗皮(一 
两) 
沈 阴虚之体,感受温邪,反复。今交九日,神识时迷,舌 
满碎腐,脉象渐沉。防其昏厥。备方候致和先生晒政。 
犀角(四分,磨冲) 连翘(三钱) 丹皮(钱半) 栝蒌仁(三钱) 鲜生地(五钱) 
元参(三钱) 竺黄(钱半) 鲜薄荷根(一两) 
另∶珠子三分,血珀四分,研细末,芦根汤送下。 
又 照前方去蒌仁,加大生地、生洋参、沙参、麦冬。 
又 阴津大亏,痰火炽盛,内风暗动,痉厥将至。煎药不肯沾唇,姑以汤方备试。 
参须(一钱) 川贝(二钱) 石决明(八钱) 杏仁(三钱) 芦根(一两) 竹油 
(三十匙,冲) 麦冬(三钱) 羚羊角(钱半,先煎) 悉尼汁(一杯,冲) 蔗汁(一杯,冲) 
又 症势稍转机。仍候济慎先生裁正。 
羚羊角 鲜生地 大生地 天冬 麦冬 鲜石斛 北沙参 
石决明 西洋参 钩钩 芦根 竹油 茯神 蔗汁 梨汁 淡姜汁 生甘草 元参(二味,济慎先生加) 
渊按∶数方养阴则有余,泻火尚不足,致有下文邪热逗留之弊。 
又 照前方加元精石,备候济慎先生裁正。 
大生地 川贝 鲜石斛 石决明 元参 丹皮 麦冬 生洋参 北沙参 芦根 甘蔗汁 
又 腑气不通,阳火不降,阴津不升。元气虽虚,不得不通其腑。 
大生地(八钱) 鲜石斛(五分) 北沙参(一两) 元参(三钱) 知母(钱半) 
生大黄(三钱) 当归(三钱) 生洋参(三钱) 麦冬(三钱) 芦根(一两) 
洪 温邪初起,胸闷头痛,发热有汗。先宜凉解。 
牛蒡子 豆豉 黑山栀 连翘 桔梗 橘红 荆芥 杏仁 薄荷 芦根 
秦 发汗太过,津液内夺。昨日生津以达邪,汗虽未出而疹 
点已化,热虽未退而脉象稍和,是佳兆也。苔煤而不甚燥,神糊 
而有时清,犀角、地黄虽可用,然大势无变,方亦无事更张,仍照前方加味。 
北沙参(一两) 竺黄(钱半) 鲜石斛(一两) 连翘(三钱) 麦冬(三钱) 茯 
神(三钱,朱拌) 生甘草(四分) 元参(三钱)茅根(一两,去心) 灯心(三尺,朱拌) 九节菖蒲(八分) 
渊按∶神糊苔煤,鲜石斛可用,北沙参不可用。虽养肺阴, 
究嫌补肺助痰,麦冬亦然。此老好用二物,瑕瑜并见。 
张 久患便血,阴气先伤于下。今感温邪挟积,肺胃之气阻 
窒。上喘下泄,发热口渴,舌绛如朱,额汗不止,遍体无汗,脉小数疾。厥脱险象,勉拟一方备正。 
葛根(一钱) 黄芩(钱半) 石膏(三钱,薄荷同研) 赤苓(三钱)黄连(四分) 
杏仁(三钱) 牛蒡(元米炒,三钱) 生甘草(四分) 枇杷叶(三片) 
上药用水两盏,煎至一盏。另用∶ 
人参(一钱) 麦冬(钱半) 五味子(五分,炒) 生地(四钱) 阿胶(二钱,蛤粉炒) 
用水两盏另煎,煎至半盏,冲和前煎,徐徐服下。 
此为复方法。病系温邪,而阴虚欲脱,故立此法。凡暴喘多 
实,而壮热舌干,宜从清解。惟久患便血,今更下泄不止,所谓喘而 
不休,泄痢不止,水浆不入者不治。故不得不救其阴,希图万一。 
渊按∶阴血既耗于下,脾气复伤于中,故一感温邪而上喘下 
泄。泄为脾陷,喘为肾逆,两脏不守,厥脱易易。头汗者,阴不 
守而阳越也。身无汗者,阴液虚而气不能化也。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